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护理毕业论文样本

护理毕业论文样本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护理毕业论文样本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环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毕业论文样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护理毕业论文样本篇1

  试论偏头痛护理进展

  摘要:头痛是最常见的疼痛形式。偏头痛是以一侧为主的搏动性头痛,由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青中年女性多见,对生活质量影响大,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因此,偏头痛的预防、护理与治疗尤其重要。

  关键词:头痛;偏头痛;偏头痛的护理

  现代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和不断变迁中,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偏头痛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病率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1],它严重侵犯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危害性已不容忽视[2]。偏头痛患者症状往往来势凶猛、剧烈,导致了患者生理、心理上极大的痛苦,如何尽快地帮助患者减轻和消除痛苦,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人员必须应对的课题[3]。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给世界各地的患者带来了严重困扰[2]。美国有项研究表明,6%~9%的男性和18%~26%女性患有偏头痛。根据一天疼痛的频率,偏头痛可分为两类:慢性偏头痛和阵发性偏头痛,尽管有新的数据表明这两种类型的偏头痛在头痛的程度和生物类型上都是不同的[4,5]。

  1.偏头痛临床表现:

  1.1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偏头痛)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6]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痛。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1.2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可分为先兆和头痛两期:

  1.2.1先兆期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1.2.2头痛期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太阳穴,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可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痛可分成几种亚型 [7]: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包括眼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失语型偏头痛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痛(复杂型偏头痛):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痛(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痛):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 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痛先兆(偏头痛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痛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8]。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1.3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9]。

  1.4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痛等位发作)有偏头痛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痛。

  1.5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痛持续状态。

  2.偏头痛症状:

  2.1好发于青春女性,有反复发作病史,发作频率不定,疼痛特点多一侧额、颞部钝痛开始,逐渐加重呈搏动性剧痛,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睡眠后症状可缓解。典型偏头痛可有家族史。发作前有视觉先兆[10] 。

  2.2发作时可伴有内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畏光等症状。

  2.3发作时,开始为血管痉挛,脑组织缺血乏氧,组织水肿,一过性脑压升高,很快血管扩张,头痛呈搏动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此病的特殊类型有眼肌瘫痪型偏头疼、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动脉性偏头痛等,均属少见类型。

  2.4排除颅内、外其他原因所致头痛。

  3.偏头痛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偏头痛病人不仅遭受着剧烈的躯体痛苦,同时也伴随着明显的负性情绪表现。研究发现偏头痛病人无论在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其焦虑、抑郁的个性特征,与上述观点相符。[11]现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认为,个体的生物因素、外界的社会因素都必须经过个体的心理反应才能对健康或疾病发挥作用,同时认为只有经过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干预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偏头痛的病人在传统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以及规范的心理治疗及护理可以起到提高疗效、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的作用。可以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偏头痛发生的原因、机制以及发作持续时间、缓解的药物等,消除病人紧张心理,使其精神放松,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12]。

  3.2避免诱因,加强观察 偏头痛的诱因包括情绪、强光、噪音、饮食、气候变化、激素变化以及睡眠不足或过度。调节饮食是偏头痛治疗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一般的建议有平衡饮食、不挑食、不饮酒,特别是红酒[13]。引起偏头痛的食物包括含酪氨的食物、含酒精的饮料、干酪、动物肝脏、含苯基乙氨的食物和巧克力等,密切观察偏头痛发作的先兆、如头晕、恶心、烦躁症状及是否在劳累、工作紧张时出现。在发作有先兆症状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用少量的镇静剂或止痛药等措施预防偏头痛的发生。

  3.3用药护理

  3.3.1口服药护理 在治疗偏头痛时医护人员应该知道病人正确服用非类固醇等止痛剂,避免滥用镇静止痛药[14]。传统上,医生往往发现解除病人症状最“有效”的方法是为他们开出一个止痛的药方。现在,由于滥用,实际上对治疗头痛无效的药物,特别是那些镇静止痛药,引起大量的病人出现反弹症状和慢性头痛。有些病人经常服用大量的止痛药片,而不听从医生让他们停用这类药物的劝告,这与他们对几乎已经成为常事的头痛充满畏惧心理有关[15]。

  3.3.2静脉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偏头痛病人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时应该注意输注时间,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穿刺部位的变化,防止液体外渗发生静脉炎。如病人出现心慌、胸闷应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给病人多饮水,因甘露醇进入血液后,迅速升高血液渗透压,使尿量增加,病人可能出现口渴的症状。所以应多饮水及补充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输注甘露醇后最好能安静入睡,使大脑充分休息,如睡眠差可适当服用镇静剂,以增加睡眠时间,缓解头痛症状[15]。

  3.4社会舒适的护理 偏头痛患者发病后势必会带来对家庭、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各方面护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其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和单位领导的思想工作,多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家庭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及工作学习情况,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的困难,满足合理要求,指导家属和亲戚朋友抽时间多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关心体贴和安慰,提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法 戒烟和经常锻炼对偏头痛病人来说非常重要。锻炼是一种很好的减轻压力的方法。锻炼能促使内啡肽的释放,这对偏头痛的治疗很有好处。

  4.缓解偏头疼的方法[14]:

  4.1冰袋冷敷:将冰块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头疼部位。等冷却的头部血管收缩后,症状自然会减轻。

  4.2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偏头疼发作时,不妨在光线较暗、四周安静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一般来说,只要睡上半个小时,偏头痛就会有所减缓。

  4.3按摩头部:用双手按住左右两侧太阳穴,减轻血管膨胀。

  4.4饮用绿茶:绿茶中的物质对缓解偏头疼有效果,所以,可以适量地饮用绿茶来克服严重的偏头疼。

  4.5静心冥想:使用瑜珈和冥想是治疗偏头疼的新方法。你可以购买一盘此类的CD,在头疼发作时随着音乐闭目冥想一会,让大自然的和谐之音使你忘却病痛。

  4.6头缠毛巾:看起来可能会很可笑,不过这的确是治疗偏头疼的好方法。疼痛时,使用毛巾或柔软的布条松紧适宜地缠在太阳穴周围,如此可达到抑制血管扩张、缓解疼痛的目的。

  5.小结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呈反复发作性。在西方国家,大约11%的成人患有偏头痛,我国也有大量的偏头痛病人。偏头痛治疗过程漫长,易复发且有家族史,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以及防止偏头痛的发作。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药物和避免诱发因素而预防头痛的发作;另一个是当头痛发作时缓解症状。偏头痛患者应重视心理护理和社会护理,使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病因和结局,[3]解除心理负担,使其纳入心理健康、躯体康复的良性循环,而不仅仅依赖对症药物。这对增加疗效、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7]

  参考文献

  [1] 李舜伟,李焰生,于生元,等.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2]万琪,杨芬,高中宝.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质,2005,5(4):216-218

  [3] 李彤,车咏梅,韩求静.偏头痛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23-25.

  [4] 钱晓路,复旦大学疼痛护理学讲义,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011-12:54

  [5] 倪帮乾,周沐科,孙鸿辉.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J].华西医学,2008,23(5):1031~1032.

  [6] 雷革胜,林宏,苗建亭,等.预防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f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4(5):263~264.

  [7]于生元.全科医生在偏头痛诊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2):69~71.

  [8]程伟进,胡红玲,蓝利民,等.偏头痛患者的情绪状况研究[J]浙江医学.2005,27(4):283-284

  [9]王立法,冀风云,房树志,等.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其与头痛发作相关性的研究[J].华北国防医药,2008,20(3):35~37.

  [10] 程方丽,高旭光,偏头痛的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3,23:34

  [11]刘汝萍,周道芹.甘露醇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观察与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5,21(7):1120-1121.

  护理毕业论文样本篇2

  浅探肺癌病人术后护理

  【摘 要】肺癌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从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胸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几个方面介绍肺癌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关键词】肺癌术后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环节。肺癌病人的术后护理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肺癌晚期病人常有肿瘤不同部位的转移,引起不同症状,应注意观察给予相应的护理,便于病人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早日康复出院。

  1 体位

  病人术后一入麻醉复苏室,若无颈椎、胸椎、腰椎及肋骨骨折、生命体征平稳,不管病人清醒与否均可给予半卧位,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有利于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通畅。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给予头及四肢垫软枕,臀部垫海绵垫,并每天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2 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

  2.1 气管插管的护理 ①约束好患者双手,不能让其自行拔管;妥善固定好气管插管的位置,定时检查其深度及气囊充盈度,防止滑出或移位。②动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双肺呼吸音、动脉血氧饱和度(要求维持在95%以上)。③及时有效地吸出气道内和口腔的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间<15秒/次,吸痰前后充分吸氧,防止患者缺氧及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痰液、面色、血氧饱和度及胸廓动度等,若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予以及时处理。④给患者拔管前要吸尽气道内和口腔内的分泌物,拔管后给予口腔护理。

  2.2 吸氧 肺癌切除术后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主要由肺通气量和弥散面积减少、麻醉不良反应、伤口疼痛及肺膨胀不全等原因引起。常规给予鼻导管吸氧2~4L/min,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给氧浓度。

  2.3 协助咳嗽、排痰 ①病人清醒后给予半卧位,立即鼓励并协助深呼吸和咳嗽,咳嗽前给病人叩背,叩背是由下而上,由外向内轻叩震荡;病人咳嗽时,双手掌固定病人胸部两侧,以减轻伤口震动引起的疼痛;②对于痰液黏稠者,可用药物进行超声雾化,以达到稀释痰液、解痉、抗感染的目的;③指导翻身、作腹式深呼吸运动、吹气球等,以促进肺膨胀;④对于咳痰无力者,可用鼻导管行深部吸痰或纤支镜吸痰,必要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4 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双肺呼吸音;观察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胸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3.1 病情观察:定时观察胸腔引流管是否通畅,注意负压波动,定期挤压,防止堵塞。观察引流量、色和性状,一般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500ml,为手术创伤的渗血、渗液及术中冲洗胸腔残余的液体。

  3.2 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由于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平衡,纵膈易向手术侧移位。因此,全肺切除术后病人的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以保证术后患者胸壁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纠正纵隔移位。随时观察病人的气管是否居中,有无呼吸或循环功能障碍。若气管明显向健侧移位,应立即听诊肺呼吸音,在排除肺不张后,可酌情放出适量的气体或引流液,气管、纵膈即可恢复中立位。但每次放液量不易超过100ml,速度易慢,避免快速多量放液引起纵膈突然移位,导致心搏骤停。

  3.3 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3.4 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以免瓶内液体倒流,导致感染;对有气体逸出的病人,需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

  3.5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3.6 拔管:术后24~72小时病人病情平稳,暗红色血性引流液逐渐变淡、无气体及液体引流后,可拔除胸腔引流管。

  4 伤口护理

  定时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 活动与锻炼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全麻清醒后,即帮助病人进行臂、躯干和四肢的轻度活动。

  6 加强心理护理

  求生是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继续感受生命的价值,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经常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病人清醒拔管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才有利于术后更好地恢复。

  7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7.1 出血:定时检查伤口敷料及引流管周围的渗血情况,胸腔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发现活动性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在监测中心静脉压下加快输血、补液速度,遵医嘱给止血药,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确保胸内积血能及时排除,注意保暖。必要时做好开胸探查止血的准备。

  7.2 心律失常:病人术前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术后更易并发心律失常。密切观察心率、心律,严格掌握药物剂量、浓度、给药检查方法、速度,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控制静脉输液量和速度。

  7.3 肺不张、肺部感染:麻醉药的副作用可引起肺炎、肺不张,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不能平卧、心动过速、体温升高、哮鸣、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炎及肺不张应注重预防。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痰液黏稠者予以超声雾化,必要时行鼻导管深部吸痰或协助医师行支气管镜吸痰,病情严重可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通畅。

  7.4 肺水肿:对于心脏疾病及全肺切除病人,尤其要严格掌握输液量和速度,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一旦发生,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控制液体入量;给予吸氧,氧气以50%的乙醇湿化;注意保持呼吸通畅;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及激素治疗,安抚病人的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 王学文. 外科护理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293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