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矛盾的毛概论文3000字
关于矛盾的毛概论文3000字
中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期,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2008年以来国内群体性事件呈迸发趋势,到2012年已达十几万起,严重扰乱了经济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该类事件分为维权、泄愤、骚乱三个层次,具体表现为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请愿、上访、占领交通路线或公共场所等形式。这充分显现出社会矛盾的冲突性不断增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打击精心准备的:3000字的关于矛盾的毛概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矛盾的毛概论文全文如下:
矛盾论
【摘要】矛盾存在于社会发展之中,贯穿于每一件事情发展过程的始终。从历史的不同时期,都可以看到社会的矛盾。矛盾一方面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矛盾不仅是社会主义基本要求,更是顺利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 主要矛盾 认识关于矛盾的作文
矛盾一词出自于《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科学范畴,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既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又有两个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件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文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局以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任务都要服从于这个中心,又产生了其他一系列矛盾。最突出的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加速化,导致了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失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自民主革命以来,我国社会矛盾丛生、此起彼伏,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主义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另一方面,他们残酷的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2)事物的性质是由去的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是由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所决定的(3)。
鸦片战争是列强为了掠夺中国而发动的,最终以中国战败并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这个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矛盾是殖民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接下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的打击了封建主义。但在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此后至20世纪初,随着列强对中的进一步掠夺和侵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再次惨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此时世界早已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时局图形象的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惨烈现状。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次爆发,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初到1919年,由于各种条约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人民苦不堪言,再一次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各种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家。武昌起义的成功,成为向清朝通知总攻击的突破口。辛亥革命胜利,各省宣布独立,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辛亥革命的胜利不失为“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社会而斗争”的革命(4)
1919年伴随着五四运动,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接下来,全体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于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了军阀。在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后,社会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与国民党代表的地主阶级的矛盾。从1935华北事变开始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矛盾是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结束后,由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内战全面爆发,从此时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了这个矛盾。 1949年10月1日建国后,经历了不同时期。从建国到恢复恢复国民经济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矛盾是肃清残余势力,实际上是为彻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斗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重大改变,1956年党八大对此作出了正确的分析: 1956年党的八大对此作了比较正确的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其实也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此后这一矛盾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不全面不成熟的,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
矛盾刺激着发展,这同时也是矛盾与和谐的一方面体现,有了矛盾才能刺激社会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以配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有了矛盾,人们才会从根本上分析和解决矛盾,从中找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道路。
因为矛盾具有他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必须从客观上理性的认识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长期以来被压制的社会去求被广泛释放出来,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条件和社会生产力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此时中央领导人正确的认识了社会矛盾,谋求改革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国民生产总值连年攀升,社会主义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能够适应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虽然还没有完全适应,但是已经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满足感,这就说明了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改革解决矛盾的重要性。
只要社会在发展,就必定会存在矛盾,因此必须要承认矛盾,并且分析矛盾并正确认识矛盾,把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邓小平也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从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从改革解决矛盾要大幅度的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就必然要从多方面地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能够全面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5)
从认识矛盾到解决矛盾,最终目的就是要发展经济。在会议中,依然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6)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好的满足全体劳动者人民的需要,解决劳动者与整个社会生产之间的有序性,解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
(2)(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8:620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5)毛概课本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
相关文章:
2.毛概论文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