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梦的参考毛概论文
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它点燃了生命的希望和热情,激发出无限的智慧,鼓舞着人们奋斗的勇气和决心。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14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中国梦的参考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中国梦的参考毛概论文篇一
《中国梦· 民族梦》
[摘要]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人类文明与世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奋斗。中国梦,也是民族的梦。
[关键词]中国梦;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3)11-0072-02
一、中国梦的理论内涵
中国梦就是中国理想。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它的主体和力量就是中国人民,就是全体中华儿女。
从广义上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不懈追求和美好向往。从史前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从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重要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理想的民族,是善于追梦的民族。五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引领着人们不停地在寻梦、追梦,贯穿其中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从狭义上讲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说来,它包含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外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所蕴含的时代特征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和谐水平;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二、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历史表明,梦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神奇动力。梦想有多远,人们就能走多远。中国梦让全体中国人民用一种更朴素、更能凝聚人们共识的方式来表达对于未来探索的信心,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无比的积极意义,助推我们收获成功。彰显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时代价值。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因此,中国梦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和解决了我国繁荣和富强的现实问题。首先,回答和解决中国繁荣和富强问题必须要靠社会主义。因为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的国情决定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的优势造就了社会主义主张深入人心,新中国诞生时的国际形势驱使社会主义是中国的现实选择;其次,这个社会主义必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不同,同传统的社会主义的模式不同,同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不同。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基础上建立的,其主题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赶超战略和跨越式发展,集中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东西压缩式的发展,中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走过发达国家在很长历史时期里走过的路程,给我国带来两个“前所未有”的阶段性特征:即“发展成就巨大,机遇前所未有”、“发展问题严峻,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凸显。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在全球化调整发展中拥有新的优势,我国在抢占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竞争中具有新的机遇,我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的发展正处于乘势而上的阶段,而且正处于向上发展的有利阶段,正处于很好的积累时期,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难,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力。而中国梦内蕴着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和价值支撑,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唯有中国梦才能焕发出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才能真正凝聚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
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说中国梦,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全国56个民族人民的梦。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显然,中国梦要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那么,在我们中国的境内,生活着56个民族,靠什么把56个民族的心凝聚在一起?靠56个民族的大团结,只有民族团结,才可谈万众一心;只有万众一心,才可谈实现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支柱。
我们党从一成立即重视各民族间的团结,一贯主张不分大小,先进与落后,部分处于什么社会发展阶段,都一律平等,都要实现真诚的团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多年,正是由于党和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才使得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保持了社会稳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强盛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应在实现中国梦的旗帜感召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梦想凝聚共识,为梦想汇聚力量,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共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同时也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梦想。只有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想实现了,每一个民族的梦想实现了,才能汇聚成伟大的中国梦。因此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坚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断巩固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同时,在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也要始终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好存在的民族矛盾,妥善协调好各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56个民族的关系和谐融洽。
党的更加明确了中华民族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时,将这个伟大的奋斗目标阐发为中国梦。当下,中国梦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凝聚力。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有关中国梦的参考毛概论文篇二
《民族复兴中国梦:解梦·追梦·圆梦》
摘要:民族复兴中国梦是由政治大国梦、经济强国梦、文化兴国梦、天下大同梦、美丽中国梦这五个具体的梦想构成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一直走在追梦的路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也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让民族复兴中国梦照进现实、建构起实实在在的中国梦,就必须自觉做到:增强全党的民族复兴使命意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行动起来“实干兴邦”,有效应对外部世界与环境的考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梦;解梦;追梦;圆梦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13)03-0025-06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并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深刻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寐以求的期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历史责任与豪迈情怀。从总体上看: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执政党、人民等因素在内的综合性梦想,是使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得起国际比较考验的梦想,是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理性回归曾经的历史荣光与辉煌的梦想,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之路而不是通过战争、侵略、霸权之路重塑的梦想。
一、解梦:何谓民族复兴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既然是“复兴”,那就应有一定的历史参照系。这个历史参照系就是: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秦汉开始就进入盛世,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繁荣发展史;古代中国曾以世界第一富强大国屹立于世界1500多年,古代中国有广阔的版图、灿烂的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及其它重大科技成果,是东方文化的源头与中心;等等。不过,在上述历史参照之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也不可能是对历史的简单描摹与重复,而是有其更为高远深刻的思想意蕴与价值内涵。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着重谈论了中国梦,特别明确阐释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在这里,明确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基本内涵。联系当代中国实际、中国国情,将关于中国梦的这一基本内涵解析开来,可以说,民族复兴中国梦又是由政治大国梦、经济强国梦、文化兴国梦、天下大同梦、美丽中国梦这五个具体的梦想构成的。
(一)政治大国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当今世界的人口大国、领土大国,理应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扮演与其大国身份相当的角色,做一个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有能力影响世界政治发展与走向的政治大国。这就是我们对政治大国梦的最基本企求。因此,我们的政治大国梦,不是奉行霸权主义、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梦、前苏联梦,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到处侵略扩张、企图建立日不落帝国的欧洲梦;也不是简单地回归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历史荣光梦,更不是力求重现成吉思汗纵横欧亚的政治写意与广阔版图之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我们的政治大国梦意味着“世界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声音”。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理论、和谐世界理论,都对指导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都助力了中国政治大国梦的实现。
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构建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兴政治大国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当下的中国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高举着公平正义的旗帜,当下的中国因素、中国声音正在地区政治事务、亚洲政治事务、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日益强大的影响力。中国正在努力争取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谋求有所作为,在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权威的前提下与各大国开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篇章,在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向着政治大国的应然角色担当有序迈进。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政治大国梦是在和平、合作、和谐的世界格局下展开的,它只能是一个“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建构过程,而不是一个“靠拳头说话”的建构过程。冷战结束后,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走和平崛起之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越来越成为在变化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维护世界和平、和谐、合作的中坚力量,日益成长为负责任的政治大国。
(二)经济强国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梦是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之体现,仰赖于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因此,民族复兴中国梦必然要包含经济富强的内容,承载着经济强国之梦。古代中国曾以世界第一富强大国屹立于世界1500多年,直到清朝乾隆末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居世界第一位。只是到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辟、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才在经济上超过了我国,并将我们远远甩在身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才开始高度重视大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突出抓好经济建设,并由此开始了实现富强中国梦的探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三倍多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高达10%左右的年均实际增速,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16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00美元,已经成为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长到2011年的2181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1年的6977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1]尤其是,历经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以及此后的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强劲发展势头仍然不可阻挡,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仍然是世界公认的。“天下不敢小中国”、“世界都在仰视中国”,这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共识。因此,一个富强中国之梦正在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正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逐步演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辉煌与无限荣光。
(三)文化兴国梦。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而没有出现重大断裂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和包含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复兴。因此,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内在地就应有文化复兴之梦。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来龙去脉、精神品格,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团结力、亲和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血脉认同、思想归宿、价值依托,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表现。中华文化具有辉煌灿烂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世界影响力,文化兴国、文化强国从来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字招牌。因此,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坚定地走文化兴国之路。坚定地走文化兴国之路,就必须在继承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血脉、充分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进中华文化的时代化、国际化、大众化,真正提升中华文化的价值品味、内涵品质、思想品格,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世界认同度,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展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机活力。
(四)天下大同梦。与西方世界对乌托邦的追求一样,在中国政治思潮、民间社会中,对人人幸福生活、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之追求从来都是存在的。在《礼记?礼运》中,孔子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幻想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大同世界,描绘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因此,所谓天下大同就是人人幸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承载着对国家形象、民族地位宏观高远的角色追求,也承载着对人民福祉的微观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说到底就是要去着力构建一个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社会稳定和谐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天下大同之梦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民群众幸福梦想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梦的人格化表达。民众支持是梦想实现的力量源泉。不去竭力承载对天下大同的美梦追求,中国梦的实现就会缺乏民心所向和民意基础,最终将变得苍白无力!
(五)美丽中国梦。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同时也生活在自然之中。“天人合一”是我们自古以来的生态追求。因此,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们应该对自然充满敬畏之心。也因此,民族复兴中国梦里不仅应有物质基础、人文底蕴之“尽善”,同时也应有自然和谐之“尽美”。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有漫长的海岸线、有连绵的群山、有清澈的河湖、有广阔的平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多彩的自然景观。有白雪皑皑的北国之美,有鲜花怒放的南国之美,有东部蓝色海洋之美,有西部山川秀丽之美。这就是我们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意味着绿意盎然、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意味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环境需求。美丽中国是我们的梦想与追求,但却在过度工业化的过程中变得岌岌可危。因此,民族复兴中国梦里必须彰显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生态之谐的呼唤,美丽中国梦也就此顺理成章地有了其现实呈现。
为着力实现民族复兴的美丽中国梦,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推动我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真正步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二、追梦:我们一直在路上
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是空想。它是值得追求的、可实现的梦想。因此,有梦想就应勇敢地去追求梦想,让梦想照进现实。
古代的夸父追日,实质上就是一个追梦的故事。夸父虽然死了,但是他追着太阳跑的追梦精神却激励了怀揣梦想的中华民族,刺激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一轮又一轮永不停歇的追梦热情。怀揣着梦想的中华民族及其伟大人民,以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慧创造了5000年的灿烂辉煌文明,使中国长久以来一直以文明古国、东方文化中心为世界所瞩目、所仰视。但是,近代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领土、主权与尊严,中华民族日益陷入苦难的深渊,开始了屈辱的民族生存史。
深刻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视尊严为生命的民族,而不是一个甘愿忍受屈辱的民族。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达到国家繁荣富强和实现人民富裕,为着力改变屈辱的生存状态、复兴中华文明的历史荣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一个大大的中国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始了英勇的抗争史,如同夸父一样踏上了永不停歇的追梦之路。1898年的“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改良派,幻想不经过彻底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情况下,自上而下地搞些资本主义的改革,然而,即使这样的改革也很快被封建统治者扼杀了。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是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虽然推翻了连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成果还是被反动势力篡夺了,中国依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屈辱地位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没有得到真正改变。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混乱统治之中,革命的前途依然渺茫。历史在呼唤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推翻三座大山,把国家和民族引向独立、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新生力量。适应这种呼唤,作为中国的先进革命思想、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始终走在时代和历史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建立新中国、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长达28年的革命战争,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和翻身解放,并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历经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历经波折依然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大力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着眼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使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国逐渐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脱颖而出。自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已经在追梦的路上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曙光。正如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指出的那样:“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作为一条腾飞的巨龙,是一个正处于青春上升期的少年,其追梦的气势恰如梁启超所言,那就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因此,中华民族追梦的气势将排山倒海、勇往直前、不可阻挡。
“有梦想,才有动力。”只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天没有实现,我们的追梦脚步就一天不会停歇下来,也一天不能停歇下来。实际上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正在路上!
三、圆梦:让民族复兴中国梦照进现实
民族复兴中国梦如果仅止步于梦想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为根本的是梦想的实现。梦想的实现与建构不能靠空想,必须靠行动,靠艰辛的劳动、积极的进取、伟大的创造,甚至必要的流血牺牲。为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与建构、圆一个大大的中国梦,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手头的工作开始、从具体行动开始,启动我们的圆梦之旅,让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灿烂阳光照进现实来。
(一)增强全党的民族复兴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党、执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和航行舵手。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就是全党面向未来发展的崇高使命。为完成这样的崇高使命,党的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所谓党的使命意识就是全党对肩负的历史使命、任务和责任的清醒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行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党的使命意识通常具有长远性、崇高性、正义性、紧迫性等基本特征,崇高的使命意识可以激发全党的生机活力与创造力,刺激工作热情和斗争意志,为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
一般说来,“使命意识决定使命行动。”为了完成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全党同志必须自觉增强使命意识,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任务与责任,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本质上讲,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执政党身份相吻合,与我们党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相吻合,与全国人民的要求与期盼相吻合。因此,全党同志增强使命意识,就必须自觉地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辛勤工作、努力奋斗。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党成立92年来,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反复告诫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13亿人的中国巨龙腾飞梦,我们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与动摇!
(三)积极行动起来“实干兴邦”。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说过:“预测未来的最佳方法是创造未来。”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反复强调的唯一路径也从来都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总体上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复兴过程,是一个必将经历积累和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回归并超越历史辉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不是单靠嘴上说一说就能够完成的,必须靠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地埋头苦干。如果只是空喊口号、没有实际行动,如果只是一味地搞形式主义、玩花架子、从形式到形式,那么,无论是我们近期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还是远期的民族复兴中国梦,一个也实现不了。
因此,靠实干来兴邦,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必须真正在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把求真务实的内在要求切实贯彻到治党治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第一,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通过这种工作氛围的营造,促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第二,力戒工作中的形式主义。2012年12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从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出发,着力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八项规定说到底就是,要剔除与踏踏实实干事无关的、不必要的形式尤其是形式主义,推动全党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为此,我们要自觉地从求真务实搞调研、精简高效抓会风、大张旗鼓改文风、规范出访不折腾、改进警卫联群众、新闻报道要适中、文稿发表需谨慎、艰苦奋斗在行动等方面入手,力戒形式泛滥或形式主义,推动形成全党上下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第三,努力增强工作的创新性与创造性。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为此,我们需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综合性创新的支撑。因此,实干兴邦决不意味着简单重复常规性动作、“公事公办”式的应付,它必须是一个创新性的活动、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所需要的不仅是常规的体力劳动、更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
(四)有效应对外部世界与环境的考验。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辉煌再造,是中华民族在与世界各国的比较中得以青春焕发、意气风发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了解外部世界、适应外部世界,有效应对外部世界和环境对我们的考验。外部世界和环境的考验主要是指我们党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快速推进的态势下,在和平、发展、合作是世界主题而局部战争、冲突、斗争又不断发展的矛盾环境中,在努力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来自国际领域内的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今天,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对我们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带来的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考验,归纳起来可以表述为“六化”态势,即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碰撞化、科技飞速化、民主浪潮化。
对我国、我们党来讲,如何顺应“六化”要求与时俱进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外部环境,通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这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党要在考验面前不退缩、得满分,就必须做到:其一,要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保持足够的敏感度,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努力做到放眼世界、胸怀全局、苦练内功、韬光养晦,在各种外部环境的考验面前敢直面、不退缩、有本事、巧应对;其二,要深刻认识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内政与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其三,要高度重视研究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增进对世界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增强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只有这样,才能经得住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之考验,无论外部环境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灵活、果敢、理性应对,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它总体上离不开开放的世界格局。在开放的世界格局之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只能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为此,我们就应不断深化对外的沟通交流,积极扩大包括经济、政治、政党、文化、民间、学术、思想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国际沟通交流,以便在沟通交流中加深了解、化解分歧、增进共识,打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基础和舆论支撑。这其中,当前最能有所作为的是要尽快让中国经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要通过参与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发展,通过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对外无偿援助等各种形式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不断扩大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要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输出、吸引外国人来华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和东方文明的认同感。只有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使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国际舆论、获得广泛的世界认同。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求是,20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