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国有化工企业作为资源的较多使用者,在承担国家经济发展任务的同时,需要承担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化学化工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及工艺人才培养途径
1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对未知世界和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实践和创造。承担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近况及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入本科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热情,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性地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对培养自己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机起到了直接的激励作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进而带动并感染周围其他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并通过科研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激发求知欲和研究兴趣,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1]。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关键在教师。因此,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2.1采用“传、帮、带、督”的方式,构建高水平教师梯队
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人要拜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为师,跟班听课,并参加辅导、答疑、改习题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接受了考查,考查合格者方可担任课程主讲。老教师在其中则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督的作用,课前听试讲,结合具体理论、概念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给青年教师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课后及时与青年教师交换意见,随时解决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学校也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技艺大赛、优秀师徒评选、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教改活动,培养锻炼青年教师,构建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2.2教学科研相长,不断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开展本科教学,而且要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否则就会形成在教学中只能“教死书”的状况。在强调教学工作是教师天职的同时,还需强调科研工作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一所大学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创业能力的要求,才能全面把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准确地认识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以及课程内部的逻辑联系,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新技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1]。
3改进教学方法
3.1采用启发式教学
关于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推行启发式教学,这是我们教改的关键。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努力转变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观念,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摆脱以教师为主、课堂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探索,注重对他们开发性思维的训练。教学结果也不满足和局限于教材、权威和标准答案等,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记忆知识本身。每次课后可以留1-2个比较有趣的思考题,在适当的时候组织课堂讨论[3]。如一些化学实验课上请同学上台讲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老师略加点评,这样可使台上的同学得到锻炼,台下的同学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由“演员”向“导演”转变,学生的角色要由“观众”向“演员”转变。
3.2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其潜能[4]。要允许有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而为这些优秀学生设计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培养计划,例如可以让部分优秀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在处理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
3.3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但要讲授学科知识,还要讲授学习方法,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综合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将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我们不能把学生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仅仅用于灌输理论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1]。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载体,根据学生能力生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化工实验、化工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与改革:
4.1加强实验室建设,整合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随着高校对试验环节投入的不断增加,实验课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在实验课程中安排适量的验证性、综合性和选做性实验,使教师、学生在教学中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综合化学实验中要求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其内容须涉及一些科研项目,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先进性、前沿性和综合性。选做性实验与本科生创新实验结合起来,常常只给出实验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查阅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自己完成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使所学知识成为活的知识,最终转化为创新能力。
4.2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般有三次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实习。学校应加大对实习的投入,尽量让学生到一些管理、工艺、设备、控制比较先进的大型石化企业去实习,为学生认识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搭建平台。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现场实习是锻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工程实践相互联系、加强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是建立稳固实习基地的重要方式[5]。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几年,我校该专业学生陆续到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知名大型企业去实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优化课程设计方案
一方面,除了学生要做的毕业设计外,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化工原理等课程中一般独立设置课程设计环节,即小设计,这样可以达到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使学生将上述课程的知识作为一个体系来进行融会贯通的认识和应用,同时还使学生接受了初步工程实际能力的基本训练,这样对于在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设计的同学来说会增加其设计能力,而对于在毕业设计环节选择论文研究的同学来说不会造成设计能力训练环节的缺失。另一方面,我们加大了对毕业设计的分量,专门对一部分青年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的正规培训,以便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更加规范。
5完善管理制度
改革教学环境和管理机制,建立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导师制、自由选课制,逐步实现校园创新的学术环境。为此学校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给予软硬件设施和经费支持,相继建成了一批开放实验室。同时学校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及自主创业活动,专门设立“常州大学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基金”,学校每年划拨3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基金。学生可以自己申报一些选题好、具有创新之处的课题。学生经过查阅资料、联系导师与实验室、填写申报表等过程,通过评审立项后,进入科研组做实验。课题一般1-2年完成,中间经过中期评估、结题验收等环节。对于能做出成果的同学给予加学分或物质奖励等方式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该制度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大二或大三就进入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科研创新活动,一些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做出了创新成果,为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如资料环境、实验条件、提供必要的场地、资金和指导,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并给予正确的评估和引导;同时,应强调科技创新活动不能影响理论课学习,以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
6结语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然选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高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认真、下大力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校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型学生,造就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二:化学工程基础课改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适当精简原有课程内容。在我校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理科专业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理论授课学时数为32学时。在授课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既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工业与化工生产过程的有关知识,又能领会该课程核心内容———“三传”的精神,我们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精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精简选修课程(如物理、物理化学)中已学过的内容。例如流体静力学、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吸收过程的相平衡等。其次,不同章节中部分原理的理论推导过程(如伯努利方程式)进行弱化,直接导入结论,把理论推导过程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另外适当削减以设备设计为目的的有关工科专业视为重点的教学内容。
2.将课程内容分为主讲内容与略讲内容两部分。主讲内容放在具有代表性的三传单元操作上,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精馏与吸收。主讲内容的教学要求精、深,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通过主讲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三传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思想方法,会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略讲内容如沉降、蒸发、干燥等单元操作则只要学生有一般了解,而且可以因专业、因人而异。如需了解更多的工程技术知识,可自学加教师课外辅导的办法进行。
3.适当增加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因而课程讲授内容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最新的科技成果。例如,在传质分离方面,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已在许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在相关章节的补充讲解,非常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趣味教学。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概念多、物理量多、公式多、计算多,课堂讲授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吃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是该课程主讲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化学工程基础课程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增强,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把日常生活现象、工厂实例和书本知识相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例如:由日本福岛核事故、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入流体流动单元操作;由火山喷发解释抽象的静压能概念;由日常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引入热传递;由海水晒盐引入蒸发单元操作;由实验室倾倒纯净水引出物理虹吸现象;由石油的炼制引入精馏单元操作等。通过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及工厂实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双赢。
2.引入课堂讨论。《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是为学生传授化工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会想、会用”等三个转变。为此,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一种平等、相互激活的课堂讨论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课堂讨论课的教学一般应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设置问题,一般是授课教师有目的提出一个小型讨论专题,可以在课前布置给同学们。第二步,同学们讨论,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行相关论证,其他同学也可说出自己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看法,也可对他人观点进行评议。第三步,教师总结,依据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现场归纳总结。课堂讨论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还能充分挖掘师生之间互动的内在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流体输送机械一章节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讨论专题“农田灌溉时,离心泵为什么不能安装太高?”,同学们畅所欲言,争论不休,并自觉地应用前面所学习的流体流动能量守恒方程式来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由自主的就加深了对“气缚、气蚀”现象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及魅力所在。
3.树立学生的工程意识。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解决各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开发、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累加,要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与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当前毕业求职的需要,学生对知识有“实用性”要求非常迫切。工程实例的引入,一方面使授课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也给学生一种成就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视频、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在化学工程基础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初涉工程领域的学生而言,由于对化工操作过程及设备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所以不易讲清过程机理、复杂设备内部结构和流体内部运动状态等内容,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引入多媒体教学后,可以形象逼真地再现设备操作现象、设备内部结构及流体运动规律,使得复杂结构直观化,抽象概念简单化。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离心泵的叶片结构、填料塔及板式塔的内部构造等,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另外,一些动态实验现象如离心泵气缚、气蚀现象、板式塔液泛现象、雷诺实验等也可在多媒体教学中轻易实现。这些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一种很强的实物感,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还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有利于教师把精力集中在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提高基本技能上,对有限学时条件下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进行非化工专业化学工程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在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考虑到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之外,适当进行部分实验性教学,特别是仿真实验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建议学校在这一块能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