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大学语文教学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联系紧密,相辅相成,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需要的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前提条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
摘要:大学语文是全国高校面向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作为母语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这门学科对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开阔大学生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传承中华文明等有着积极的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因而做好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基础课;创新
在大学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初,当时众多的文化名人,诸如闻一多、朱自清等,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授课。而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之后,大学语文被迫中断,直到1978年,大学语文课对于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出,因而这门课程在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与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又重新开设。2007年以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成了时代的主流,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已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致函各地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
一、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越来越强调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科的专业性、独立性。而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看来,大学语文其实不能算是一门独立学科,这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已处于边缘状态。其实语文的掌握和实际运用均体现了其综合性的特点,不论是读书学习,还是撰文写稿,都离不开我们的母语,语文可以说已然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当中。著名的大学语文教师王步高就以自身的学习经历说过汉语学习的重要性,王先生先前是以学习德语出身的,他在学习德语时发现当语言学习到一定层次之后,要想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需要在自身的母语水平上下工夫,原因是只有更深层次地掌握汉语,才能够更准确地将德语的意思翻译过来。由于人们对母语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呈下降趋势,而由此引发的人文素养缺失等问题也日渐显现,因而新时期的大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语文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对精神的需求也日渐提高,而当前社会中不同价值观并存,使人们产生了一定的信仰危机,引发了乱象丛生的社会现象,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大学语文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的理想主义信念。从屈原《离骚》的爱国热情到杜甫《登岳阳楼》的忧国忧民,再到郭沫若《炉中煤》的眷念祖国情绪,无一不是弘扬了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而《论语》中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安贫乐道的思想和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儒家道德修养思想,均教导学生在做到义利兼顾的同时谋求个人发展、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努力地创造社会价值,通过开展大学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大学语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其中涵盖了经济、历史、哲学、法律、文学等方方面面。例如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一书就包罗了世间百态。包括:诗词歌赋、民情民俗、纺织刺绣、园林建筑、戏曲说唱、中医药膳、烹饪美食、佛学道教等诸多方面。大学语文的全面性使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在情感教育、价值观的树立、人格塑造、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大学语文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教会学生认识、理解、分析诸多事物,而由此延展至诸多学科之上,这也是著名教师王步高在学习外语时,发现提高自身的母语水平对进一步提升外语语言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相通性,对语言的认识也同样如此。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
据了解,当前的大学语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传统语文教学落后的模式与方法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求,在许多高校看来,这门课程甚至可以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来形容,这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与担忧。首先,单一的教学手段是瓶颈。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或者“满堂灌”的讲授形式,或者是完全依靠多媒体,课程内容通过PPT展现,完全成模式化。加之大多数高校将大学语文设置为“大课”,动辄上百人,这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往往被迫为其他专业课让路。语文学分不断减少,课时被逐渐压缩,课程日益被边缘化。其次,大学语文受重要的程度不高。作为基础公共课,大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却并未受到实际应有的重视,使得大学语文的学习被日渐忽视。再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太过保守,教学过程太过程序化。教学内容无外乎选取文学史上的名篇,而现当代的和外国的名篇偏少,以及能结合学生的专业和体现时代精神与潮流的就更少了。教学过程就是按部就班,就是课文阅读、内容分析、文学常识介绍、背景讲解、主题概括与课后训练等工作。因此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比较直观形象生动,但是单一的展现容易流于直观的感觉印象,使得学生只是在观赏,观赏完了,也就结束了,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大学语文教学在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下,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此外,教师的教学讲解又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枯燥,其信息的接受度不高。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和讲解教学结合起来,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过程,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提升教学的深度,更好地拓展讲解。如《长恨歌》的讲授,关于李杨的爱情分析讲解,可以对比《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诉衷肠情节的一段视频,视频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怎样的眼神、语言、声音、动作、以及电视的背景音乐,从他们的不同性格,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心理活动和细腻的情感变化以及微妙的爱情冲动,与李杨的爱情有什么不同,行动、性格有什么区别,这样从视频导入课本,让学生在视频中进行观察,在阅读中进行分析,两者结合以引导大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同时还可以把李杨的爱情放在安史之乱的视频短片中,把他们的爱情放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去理解,在历史事件的变化上,从短片中,发现李杨二人他们经历了什么,又遇到了什么,以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诗歌的表面上和只停留在李杨爱情的解读上,更多要从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社会现象等方面来理解,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多媒体视频和讲解教授方法的结合,彻底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的单一化和枯燥化,才能更深层次地领略《长恨歌》中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爱情、人性的真善美。
(二)加强对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视
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民族性与工具性作用,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各项重任,为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同时更好地适应当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不断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直接推动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因此,要把大学语文教育重视起来。首先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更新观念,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大学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担负起更多参与课堂活动的责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导演,担负起控制学习的方向与步伐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并且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和谐、合作和探究的大学语文学习环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结果。其次,教育部门和社会要重视起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部门要做好对语文课程的规划和发展。语文做好考核,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如分层考核,分层考核是根据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基础程度和学习能力来进行的考核,例如考试选题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所有学生都要考核的题目,而选做题是为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所设置的加分题。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优化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需要开阔思路,不应仅局限于对名家名作的欣赏分析,可以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融入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内容,也可以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如作家生平经历、思想品格、认识信仰、主要作品和成就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增加当今社会最新的文学与文化内容,如网络文化、影视剧本、校园文化和最新科技前沿方面的新内容。在优化大学语文教学手段方面,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行教学的改革,如“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是优化大学语文的教学手段,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能够使学生学习能力在整合实践下可以变成被观察评估的因素,引导“整合”在有的放矢的空间进行。
作者:李代丽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岩春.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S4).
[2]焦艳娜.《大学语文》课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探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5(09).
[3]王浩垒.新形势下西部地区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0).
[4]赵宏伟.关于强化高校中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8).
[5]张晓敏.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J].亚太教育,2015(33).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二:浅议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阐释了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语文;情感教育;人文素质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人,我国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它没有升学的压力,并且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中,主要以学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主,而素质教育的课程并不被重视,有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情感教育成为一个被忽视的极其紧迫和重要的问题。
1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高尚情感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情感始终伴随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教育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及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所产生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决定了其情感教育不同于其他认知教育。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如果不重视情感教育,那么整个大学语文的教育也将是失败的。大学语文教学的认知过程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而情感教育的过程为:情感体验——情感表现——情感交际阶段。在语文情感过程中,认知制约着情感体验的深刻程度,认知也影响着情感表现,并对情感交际的实现起着决定作用。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良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就要充分利用认知的功能,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2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情感倾向,指一个人经常处于或趋向于积极情感状态的一种心理倾向。积极的情感倾向是一个人能够一贯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敢向前的良好状态的前提,只有具备积极的情感倾向,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指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实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学生积极情感倾向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完成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的任务。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增强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加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并且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感是与行为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大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大量优秀的道德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道德经典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自身强烈的情感体会更能激发学生感受那些道德形象所体现出的情感。学生也只有对道德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素养的培养,能够贯穿于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从阅读优秀作品内容的感受中受到启发。热爱祖国、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求真务实、忠诚认真、有团队精神、有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勤奋刻苦等人文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通过优秀作品去体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应结合课本,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学习进入到文中的角色,使学生在教师的情感激发下深刻体会道德的魅力,认识到高尚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道德情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情感,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具有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美育的显著特点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通过情感愉悦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们的情感与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应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的智慧进行启迪,可以充分拓展人的想象力“;礼”注重于人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日常生活所依据的准则“;乐”提供了达到心灵愉悦的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可以使人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激起审美情感的同时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毅力,提升人的道德修养。
3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专门的影响。借助意志与知识的力量可能抑制情感的表现,减弱情感的强度,但不能影响与改造情感本身。只有通过学生内在的亲身体验和外在的情绪感染才能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1)教师感染法。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本身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热情、有激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讲解文章,学生就会深受感染,就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例如,在讲授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教师应用饱满的感情述说作者和祖国的交融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如泣如诉的语言表达要为祖国献身的真挚感情。教师本身的感染力因个人基本素养、生活阅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教师的主观感染力,这些都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因素。
(2)情境感染法。情境即情感境界或情绪氛围。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强调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运用语言或直观教具将课文作者在其作品中构造的情境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设定的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深刻体会作品的情感内容,提升情感水平。情境感染法可以提升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觉、知觉表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产生更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总之,情感教育是始终贯穿着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的,它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我们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并发挥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努力探索大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育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2]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2010(4).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2.大学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