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参考
汉语言文学是高等院校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一:研究性学习汉语言文学论文
一、研究性学习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新尝试
研究性学习不算新事物,但在本科教育中真正详细论述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极为少见,更多的研究者把研究性学习模式看成是研究生教育的专利,对本科生的教育还停留在灌输式的知识传授阶段。笔者认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变教师中心为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研究性学习模式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当成学术科研的后备军,而是通过科学研究的流程如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论文等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适应复杂的社会需求和进一步学习深造奠定基础。具体有如下四个层次。
1.听———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以往论者也强调“听”的功能,认为听中“教师起到的示范引领的催化作用尤为关键”。但以往论者“听”的功能过于狭窄,偏于诵读名篇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或者利用视频影片引起学生兴趣。笔者以为,研究性学习所谓的“听”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的传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听”虽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讲”显然是“听”的前提与基础,所以教师如何“讲”就成了学生“听”后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具体到讲的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如何读书。书这么多,读哪些书,这是一个选择问题。目前本科生教育普遍偏于教材,对于原典、原著的研读远远不够。笔者认为可以建构一个以作品为核心、学术专著与论文为辅的三层面立体读书模型。作品是感性材料,没有李白、杜甫、苏轼等人作品文本的浸染,审美趣味与文字功底将失去基础的依托;学术专著与论文是理性的提炼与升华,是传授学生如何研读作品、如何思考问题的窍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讲授的课程给学生在作品、论文、专著方面开一个综合性的书目,所选书籍不能太多,否则负担过重;也不能太少,否则流于形式难以奏效。选择之后,哪些先读,哪些后读,哪些详读,哪些略读,都需示学生以法门。其次,应该以自己博学多闻的知识与思想去讲解选择的作家作品与流派,在讲授之中使同学们得到思想的启迪,感受文学的魅力,领悟人生的真谛。这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在教师阅读作品、专著、论文无数并消化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此时的授课将超越知识的灌输而成为思想交锋的饕餮盛宴。
2.读———知识的积淀与思想的涵养
“听”主要是教师“讲”的引领过程,“读”则需学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读下去。没有大量读作品、读论文、读学术专著、读社会这本大书,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将永远是句空话,大学生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也将陷于游谈无根,至于适应社会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写作能力更是无从落实。只有大量的读才能说、才能写,仅仅局限课堂搞所谓的参与式讨论不过是形式主义的隔靴搔痒,看似花哨实则是过眼云烟。老师教授读书法门之后,学生沉下心来腾出时间真正一本一本读书、一篇一篇看论文才是奠定学生扎实功底的不二法门!钱穆先生就说过:“书能一本本一部部地读,埋头读。”读书方面,每周能读2~3篇学术论文,每月能读3部作品与1部学术专著,则何愁学生说与写的能力?读书不只是翻书,读书过程中的摘抄与笔记起到积淀知识与深化思维的作用。如何做读书笔记呢?读书笔记有什么用呢?读书笔记一方面是围绕一个主题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读书笔记需要学生组织文字,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底;最后读书笔记还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如何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说———知识的运用与思维的锻炼
没有知识的储备与思维方面的操练,“说”将是胡说八道、不知所云。所以这部分虽以“说”立论,但重点阐述还是教授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之道。以实例的形式把原文展示给同学,然后引导学生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过程可以结合讲解的内容随时随地插入,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前有教师讲授如何读书、如何思考,后有学生照此扎实读书做笔记,则课堂上围绕某一专题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平时围绕某一作家作品读的论文与专著越多,把握的细节越精准,掌握的知识越全面,展示的视野越开阔,最后思想的交锋也就越激烈。试想根本没读过雨果《悲惨世界》原著也没看过研究论文更没参考研究雨果学术专著,讨论能靠谱吗?
4.写———文字的运用、逻辑的安排、思想的创造交融的产物
这个“写”既包括较低层次的摘抄与逐条式笔记,也包括单篇的读书札记,更包括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写”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解学习与思维方法、大量读论文与作品、课堂讨论与辩论中阐述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这个过程既考查文字运用的功底,还考查逻辑层次的安排,更关注自己独创性思想的酝酿。平时读书的涵养、老师讲授的方法、讨论时思维的锻炼等等都打破隔阂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方法是以笔记与摘抄为主,模仿经典学术论文,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另外,真正掌握思想与学术的能力,还需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库与学术专著。现在大学生知道中国期刊网并能下载文章阅读的少之又少,至于学术专著更是望而生畏。对大学生而言,至少应该熟练掌握中国期刊网的查询与下载,每个星期至少能阅读与专业课程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2~3篇并做好摘抄,虽然刚开始阅读必然艰难,但浸染既久,学术思维必渐渐养成,终身受用。
二、贯彻落实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可行性
人文素养的培育非一朝一夕之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贯彻是以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为前提的。没有时间的保证与实践的操练,再好的教育理念与模型都将沦为空谈。为了把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中落到实处,需要三个层面的协作与努力。首先,教师层面。研究性学习模式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如何传授学习方法、如何开列读书目录、如何演示读书笔记的做法、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具体如下:第一,教师能力方面的培养。所谓“名师出高徒”,要培养一个在“听、说、读、写”方面综合素养都高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造诣与深厚的涵养。这个涵养从何而来?还是在科研中大量读作品、读专著、读论文并进行持续不断思考、写作、教学中而来。第二,教学方式的创新。有些教师里肚子有货,但缺乏教学的技巧与经验,最后产生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科研能力并不必然等于教学能力,所以,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如何把这种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仍然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第三,改变对教师的考核方式,加强对教师职称的评定与能力的考察,关于教学成果的权重,各种奖励与教学成果直接挂钩,让教师摆脱“教好教坏一个样”的无所谓思想,在制度性的利益保障下,必将刺激教师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改进教学方法。其次,学生层面。学生的主体性相对较弱,在现实大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靠他们自己主动学习,实难奏效。所以,客观上建立一个更为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早有论者指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摒弃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考试模式。”笔者配合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了下面一个综合评价学生的模型。最后,课程设计层面。对比国外与国内大学本科教育可以发现,国外本科生每周课时一般在12~15,而国内大学本科每周课时少则20多个课时,多则30甚至40课时,过于紧密的课时安排导致学生上课已经自顾不暇,何来课后读书做笔记写论文?现在大学生不是缺少上课的机会,实在是机会太多把他们的生活与时间挤得满满当当,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进一步学习与深造。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现在大学本科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只有记忆,没有课后的思考使之消化知识。反观研究生教育,恰恰是较少的教师引导与学生大量自主学习时间的结合,才使学生真正超越单纯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所以,课程设计方面应精选必修课程,删减不太相关的课程。与之相关,就是缩减大学教师的工作量,这一方面是配合缩减课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大学教师潜心科研与教学提供了宽松的工作环境。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二: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国内的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研究
随着国内电大院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也逐步升温。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坚持“学为主、教为辅”,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就业为导向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教师技术培训,已经被一些学者所重视,但研究方法与研究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与经验的积累。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观点
(一)基本思路
远程教育的便捷性,使得异地教学成为可能。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要求比较强,培养目标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作为教育者,必须摸索总结出适合远程教育特点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培养出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较高文化品位、良好人格品质、较强综合业务素质,适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观点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增进远程教育师生互动,名校、名师引进远程办学体系,把远程教育异地教学开展得更生动、更直观,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实践性教学环节渗透远程教育全程,等等,不能固守原有教学模式,要大胆创新、改革。
三、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网络教学,网络教师与设备随时跟进
网络教学是远程教育的特色,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异地优势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建设要及时、到位。网络教师要熟悉网络技术与操作,教学设备要不断更新换代。
(二)打破传统的室内教学,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将课堂外置
针对远程教育学生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突出课堂外置环节。便于远程教育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技能。例如把课堂灵活地设置在学生的就业单位、实习单位。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更新
首先要配合不同就业领域选择不同教学范围。对于不同就业领域的学生,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以彰显其就职特色,为远程教育对象的职业性和实用性服务。例如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应多介绍导游词之类的写作知识,课文中应多选些旅游风光介绍之类的篇章。这样学生才更能学有所用。其次,语文教材要不断更新换代,鼓励电大教师参与实用教材的编写,使得电大教材更符合电大教学的实际。要有相应的网络教学环节,更方便学生上网远程学习。
(四)突出远程教育的毕业论文答辩环节,答辩形式翻新、答辩场地灵活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论文独立撰写能力,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提高学生答辩、演说能力,与现场展示作品能力。毕业答辩地点,不只是在校内举行,也可以在实训基地举办。答辩教师不只是校内老师,还可包括实训基地的行业专家。
(五)校外专家委员会范围扩大
首先,校外专家委员会成员范围扩大,不仅有相关行业领导,还应包括本门类专业人士;其次,校外专家委员会监督领域放宽,监督范围可以包括学校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六)评价体系改革
1.建立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
2.评价主体多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3.评价与大赛成绩挂钩。学生参加各级大赛,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4.实训基地现场考核,作为成绩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
(七)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作为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毕业前实习、实训提供高标准的练兵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正规、高效,切实为学生培养技能服务。实训基地也可发展一些盈利性项目,成为学生的实训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就业竞争意识。同时,学校还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作家、播音员、记者等为文科客串教授。
(八)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进行现场模拟教学
建立各种模拟实训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以及礼仪、公关能力等进行训练,实施校内模拟练习。(本文来自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九)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合适的人才
远程教育应该与就业单位加强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结合具体的单位要求,安排相应课程。将企业的培训课程纳入到电大的现实教学中,将会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领域。远程教育目标的职业性特点,使我们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和职业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从而对我们电大的日常语文教学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打破教学常规、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更多要求。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