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新闻传播系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新闻传播是区域政治文明建设的保障,能增进决策的透明度与科学性;新闻传播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能创造经济效益。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传播系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传播系论文范文一:广播文艺节目新闻传播论文

  摘要: 文艺广播集中了我国文艺的精华,现代的革命的作品,古典的传统的优秀遗产,昂扬向上的,抒发情怀的,有教育意义的和有审美价值的应有尽有,各种艺术形式兼收并蓄。

  关键词:新闻传播;文艺节目

  1.前言

  人类通过视、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并以此来获得对生活空间的完整认识。而文艺广播依附于声音,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听觉世界。许多事例说明,文艺广播是亿万听众娱乐的重要来源.它把听觉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作品编辑制作成广播文艺节目,并把它传送到广大城乡,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要求,它的听众要比剧场、音乐厅以及阅读作品的人多出几千倍,甚至上万倍。因此,全国历次广播工作会议都把文艺广播摆在了整个广播宣传中重要一翼的地位。

  2.相关理论

  2.1广播文艺节目的特点

  广播文艺节目是文艺与广播相结合的产物,与其它广播节目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2.1.1多样性

  从艺术品种看,文艺广播可谓“大而全”,只要是诉诸听觉的社会文艺形式,在广播中均有体现,如戏曲、曲艺、音乐、文学等;从文化层次看,广播文艺节目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不乏普通大众的通俗;从题材内容看,远至上古神话传说,近至当代风云变幻,甚至是对未来的猜想,可以说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无所不包。

  2.1.2专业性

  各种文艺形式作为元素进入广播系统后,经过交互作用和再度创作,不仅具有独立存在时的性质和功能,而且拥有了广播特点。比如音乐进入广播系统后,经过制作人员的再度创造,形成广播音乐节目,这个节目同样具备音乐的性质和功能,不可能变成曲艺或戏曲,广播文艺的各个门类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2.1.3排他性

  广播文艺具有艺术欣赏性,而艺术欣赏又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艺术品种间的排他性,即并不是每一个听众都喜欢所有的艺术形式。喜欢音乐的不一定喜欢戏曲,喜欢流行音乐的未必喜欢古典音乐。第二个层面是,即使是同一件文艺作品,由于个人经历、所处环境、学识水平的差异,不同人会产生不同感受。

  2.2文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1906年,匹茨堡大学的费森登教授在马萨诸塞的实验电台发射了圣经故事、小提琴演奏和唱片乐曲。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弗罗斯特在纽约利用发射器放留声机音乐,1910年他又在历史上首次播送现场音乐,所播的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手恩利科卡鲁索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现场演出著名的KDKA电台在初期就播放唱片音乐、交响乐或播出听众自由表演的娱乐节目。30年代大萧条时,美国的广播通过戏剧、戏剧、音乐、杂耍等吸引全国听众。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广播的发展历程也许会因为饿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各不相同。但文艺节目在广播中的地位始终举足轻重。在我国,最初由北洋政府交通部筹办的广播电台也多为提供文艺娱乐而办。时至今日,我们看一看国内各个电台的节目时间表,所占份额最多的仍然是文艺节目。

  3.文艺节目的重要性

  3.1声音是广播唯一可以借助的手段

  声音对于广播来说意义重大。广播只能依赖声音来促使人们的头脑产生形象、激起想象和传达信息。声音使广播能够充分利用人的语言与受众进行交流,建立起广播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交往关系,增强了节目与所播报内容的可信度与趣味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空闲越来越少,但广播只有声音、没有图像、不需要更多的关注。尤其在不方便使用电视和电脑的时候,只要打开你手中小巧便宜的收音机,就能听到各种节目,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比较而言电视是形象的、直观的、具体的,所提供给观众的直接感觉愈多,留给想象的余地愈少,这样,无形之中便禁锢了在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广播虽不具有像视觉艺术那样可以直接感觉到的现实,但却可以通过恰当、丰富的想象,使人能够展开思想的翅膀,在无限广阔的空间自由翱翔,从这一点上来说,广播节目自身的优势是其它传媒,特别是电视所难以企及的。单田芳先生在各地电台普遍设立的评书连播节目中几乎都有出色的演播。单先生的嗓音古朴、苍劲、雄浑,那略带沙哑的讲述不时地放射着一种独特的沧桑感,使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在单先生与自己共同营造的海阔天空之中。近年来,评书不断的搬到电视,虽也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看评书较之听评书,其效果便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从时间观念来看,音乐中的每个音符都有其再现过程,整首乐曲就是每个音符按照创作的需要在时间中不断有节奏高低的出现、消失,音乐在时间过程中进行着,直到乐曲终止,才为听众提供出作品的整体形象,在这一过程中,音乐唤起人们丰富的情感反映,同时也给人以美妙的空间感,音乐与广播一样,都是时间的听觉艺术,二者如此相近而相结合便造就了广播音乐新的特征和优势。而音乐与电视的结合则多少会使音乐受到损害,最能说明音乐的还是音乐本身,任何形式的诠释都是徒劳的,特别是那些色彩鲜明,异常直观的画面,更将音乐割裂得支离破碎,这就必然破坏了音乐的抽象美。广播文艺的优势体现在由听众的想象所创造的空间美,它的独特的传播形式,是其它传媒所不可替代的,那丰富的感染力,那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都使得广播文艺拥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2004年获得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的交响音画《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用音乐描绘人类探索太空画卷的广播音乐专题节目。一个重大事件的新闻价值,通过音乐表现画面的独特艺术手法,让音乐对其事件之外的东西进行联想、扩充和延伸,更加强化了节目主题思想的感染力,让新闻事件的主题思想通过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为人所理解。就电台、广播站是新闻舆论机关的性质来说,新闻广播是广播宣传的主体,教育广播则是新闻广播的补充和发展.而文艺广播则在提供文化娱乐、寓教于乐的同时,引导社会舆论。三者共同构成广播宣传的统一体,相互扩充又相互影响。从这一点出发,如果把新闻节目比作整个广播的骨干,那么文艺节目则是广播的血肉.如果没有了血肉,骨干便成了空架子,至少是不丰富的。

  4、文艺节目频率的有效传播性

  4.1文艺频率的专业化

  一个频率专业化程度越高,节目指向性越强,与听众的“约定程度”就越高。同时,广播文艺节目的多样性,专业性和排他性,也迫使我们记不能苛求听众喜欢文艺广播所有的门类,更不能让一个频率承载太多的社会文艺功能。因此,文艺频率也就进一步专业化。我国许多广播发达的地区,都对文艺频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如中央电台第三套,原先是“大而全”的播出模式,从戏曲、曲艺到文学、电影,从广播剧到评书,小说连播,从经典音乐到流行音乐,可谓是门类繁多,应有尽有。从2002年12月2日起,第三套开始打造全新的“音乐之声”,引起了较强的社会反响,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如上海电台和东方电台合并后,对频率资源进行整合,文艺广播被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更专业的频率:流行音乐频率、经典音乐频率、戏剧频率和文艺频率。

  4.2节目定位理性化

  这是指必须结合受众所需和自身实际两方面来合理确定频率风格、节目内容和形式。现代传播学告诉我们,受众对于新闻信息而言,一方面是传播对象,另一方面又是接受主体,它对媒介发出的信息具有选择的权力。因此,充分研究受众所需是节目定位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正确分析自身实际,明晰长处所在,并通过理想的方式,将自身优势转化为与听众达成的最大程度的共鸣。例如:2003年10月15日的17点电视报道了"太空英雄杨立伟驾驶着中国人制造的神州5号飞船成功飞入太空"的消息,这一消息震撼全中国,《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创作者凭借着新闻的敏感性,以这个重大新闻事件为由头和题材,创作了这一广播音乐专题节目。成就了一期广播音乐专题节目。2005年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音乐专题节目《思想起》,是一期根据新闻的现实背景和历史背景进行艺术创作的广播音乐专题节目。节目里有关日本投降后,祖国文化在台湾宝岛沸腾的描述,以及在船上对来福建妈祖故乡寻根的台湾人的采访,是用具体的历史事例和对人物的生动采访表现出的深藏在中国人民心底里的炎黄情怀。也是海峡两岸隔绝五十年来很多亲人被迫痛苦分离的历史缩影。它在深层的创作中借用了新闻的现实背景和历史背景。节目通过音乐线和故事线表达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让节目的主题思想始终和新闻的现实背景以及历史背景紧紧相连,深刻表达了台湾人民在日本统治时期失去前途的悲凉心境。同时也要有效把握广播文艺节目的舆论导向。首先要注意事实软化引导。“软”主要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兴趣的文艺娱乐作品。有这样一个广播剧:一个小男孩每日都在村头张望,路人不解,问其原因,小孩说道,前些日子,两个警察叔叔把爸爸带走了,妈妈每日都偷偷抹眼泪,小孩子最后流下泪问:“爸爸什么时候来呀?”这个文艺小品全文没有一个“法”字,但却处处体现着法的严肃性。文艺作品就是要充分利用文艺这种“软”的优势摆事实、讲道理,不是扳起面孔训人,容易触动思想,以达到引导的目的。其次要注意循循善诱引导。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社会上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和错误观点,作为广播文艺节目的宣传,不能采取急风暴雨,或者强制灌输的教育方法,而应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加以引导。近年来,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少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等观点,思想颓废,斗志丧失。2000年3月,中央电视台第1套节目适时播出了世界历史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在全国产生的强烈的反响。这说明,文艺节目贴近群众,努力寻找准确的切入点,是正确引导行之有效的方法。再次要注意旁敲侧击引导。一个事物,正面有一个,而侧面却有好几个,侧面引导是建立在多元、侧向和逆向思维之上的一种引导方法,其角度多,内容丰富,引导更为全面。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曾有这样一个相声段子,大意是这样的:某上村致富后,参观团一拨连着一拨,最后竟吃空了这个山村,最后实在没吃的了,就开始吃路旁的树叶子。这段相声没有直接批评吃喝风的腐败行为,而是通过这种“旁敲侧击”的说理方式,引导人民去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文艺节目应从事实出发,选准角度,捕捉实际生活中的精彩素材,加以升华,凝结为有分量有深度的文艺节目,以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广播电台文艺节目配合重大新闻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利用文艺的形式加强新闻宣传的深刻性,便于引发听众的思考能力和思想共鸣,提高认识水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文艺节目都要直接输入若干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实来配合,重要的是需要挑选和依傍那些有社会意义的“活”事件来挖掘,来揭示它的本质含义或发展趋势。而所谓的“活”事件,一是具有现实性,二是具有典型性,三是具有时效性,就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广播文艺节目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发挥着导向作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的娱乐方式和情感中接受着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办广播,不仅要注重正确把握新闻类节目的导向,而且还要把握好其他各类节目的导向。尤其是文学节目。这是因为,文学节目,一般来说语言生动形象、情节曲折、故事性较强,加上音乐、音响的烘托,及演播者的二度艺术创作,一经播出便会在听众中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优秀的作品会使人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会陶冶人的情操,增加人的知识,从而使听众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反之,如果播出有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基调不健康的作品,肯定会在一部分听众中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将他们引入歧途。因此,选择什么,舍弃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对广播文艺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

  4.3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广播节目应体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应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智力上的支持。文学节目的喉舌功能,虽不象新闻节目那样直观,但它寓教于乐、寓理于文,能形象、含蓄、艺术地展现党的主张和意志,使听众在不自觉中受到薰陶和洗礼,这实际上就是在实践文艺工作的"两为"方向。新中国建立后几十年来,广播在群众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人们喜欢她,相信她,因此,凡是广播里播出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中央肯定的、认可的、推荐的或大力提倡的。加上广播受众的层次不同,水平不一,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包括青少年听众在内,由于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难以辨别节目的优劣是非。所以,办广播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唱响主旋律,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好务。广播作为现代化的传媒,分分秒秒有时胜过千军万马,作为广播节目中的文艺节目也毫无疑问的要讲政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标准,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思想和艺术性的统一,要保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文艺节目舆论导向和定位具有非政治导向和宽泛性,这就要求文艺节目在自身特征上要认真地加以把握。文艺语言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服人,做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思想性和道德性从诗情画意中表达出来,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某个电视小品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抗战期间,一个画家画了一幅画送给一位国民党将领,画中内容是秋风中的一棵苍老的大树,树根旁有一片落叶,意思是说“落叶归根”,政治思想性就不言而喻了。

  4.4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江在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新的世纪里,我国面临不少机遇,但更多是面临挑战。世界并不太平,大国欺负小国,强国欺负弱国的现象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虽有所加强,但与世界强国相比,我们依然是弱国穷国。要想变贫穷为富强,变被动为主动,必须把12亿人民组织和动员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的旗帜下,集中12亿人的智慧,凝聚12亿人的力量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广播这一大众传媒,作为党的喉舌,竭尽全力传播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因此,文学节目在新时期,应该更加发扬传统,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新贡献。

  5.结语

  文艺广播集中了我国文艺的精华,现代的革命的作品,古典的传统的优秀遗产,昂扬向上的,抒发情怀的,有教育意义的和有审美价值的应有尽有,各种艺术形式兼收并蓄。从内容上讲,既有宣传爱国主义、集休主义、共产主义、法制教育的,也有较为具体的,从不同角度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的.文艺广播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鼓舞力量.人们收听文艺节目是一种欣赏活动.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通过潜移默化,听众得以提高认识、受到教育.现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提高,文艺广播已成为听众朋友文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听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人们对广播文艺的热爱程度足以说明文艺广播在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有志在网络新闻教育领域拓荒——《网络传播学概论》简介张峰新闻记者2002-04-05

  2、期待创新——审视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李良荣新闻记者2003-03-05

  新闻传播系论文范文二:人文主义新闻传播论文

  摘要:新闻传播的变革,正是去传播这种意识,促进思想觉醒,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使人的进步带动社会进步,人与社会能够更加和谐。

  关键词:人文主义;新闻传播

  一、新时期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的相互影响

  (一)人文主义是新闻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

  在新时期之前,人们处于““”“的思想枷锁中,而新时期人文主义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象,使人们突破了陈旧的思想,解放了自己,冲破了过去的种种不合理的规则制度。人文主义思想对群众的思想转变作用是这样的:首先,在人文主义思想形成初期,某一特定阶层的人们与之相遇并能够理解、支持;然后,这一阶层的人们互相交流使得这种思想在这一阶层中广泛传播。随后,在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认同之后,他们开始发起思想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人文主义思想,从而引起全国人民观念上的改变,至此,人们的心里接受了这种想法,思想运动取得成功。人文主义思想重在强调“人”的重要性,解放自我。基于这种转变,人们,特别是新闻工作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关于新闻的一切,新闻的传播形式首当其冲。人文主义就这样给新闻的传播打下了群众的心理基础,新闻传播也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二)人文主义为新闻传播指明了发展方向

  新闻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转变,大步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这个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被提出并确定之后,新闻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的传媒业逐渐走向大众,被大众更加了解,新闻业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前的新闻业是由政治来指引,围绕着政治展开,而在新时期,在市场经济被高度重视的时候,新闻业的重心是否将从政治转移到经济上,是新闻业面对的首要难题之一。然后和政治一样,经济只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方面,它是重点,却不是全部,若以经济为新闻发展的中心,则会像过去一样比较片面、笼统。在这个关键时刻,人文主义成了新闻业发展茫茫迷雾中的指明灯。跟随人文主义进行改革后的新闻业,以人为中心,从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工作与生活等多方面来进行对人文的关注。新闻传播开始对普通的个体进行关注,不再只是关于某一个人。

  (三)人文主义促进了新闻传播观念的转换

  对比20世纪和如今的新闻内容,最显著的感受就是如今的新闻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将新闻和读者放在了平等的地位。在这一改变过程中,“受众”的观念被提出,认为新闻的形式与内容应该根据群众的需要来决定,这是新闻业的改变中强有力的一笔。但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20世纪80年代,受众的需求仅仅停留在表面,主要体现为改变报纸的版块排列,增加互动内容等方面;到了90年代,才将传播者的姿态降低,和受众处于同等地位。观其发展历程,对“人文主义”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得越来越彻底,除了将传播者和受众放在同等地位,还能够把每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正视每个人的权利,人文主义已经不断渗入新闻业。从根本上来说,新闻传播观念的转变就是从漠不关心,到无限关注“人”,将受众的需要放到最高的地位上,无处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新闻已经能够走进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更能被群众所接受,都是人文主义促进了这种转变。

  二、传媒新技术对新时期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的交互影响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的新的媒体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互联网以及手机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传播因其传播方式的高度自主性、广泛参与性、去中心化的互动性等特点,使广大民众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虚拟生活方式,对新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提出,2012年以来,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而新媒体应用也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特别是微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活跃度极高的新媒体应用平台和信息传播空间并频频引发热点。微博、微信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只要用户下载微博、微信软件并进行注册即可登录使用,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博、微信的使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手机即时通信的移动化、碎片化和随时在线的特点,符合当代人们的使用习惯;微博、微信等媒体地出现在改变着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等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方式。微博的出现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微博的特性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和智力发展的需要,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微博手机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更新迅速,交互性传播快捷、信息海量,成本低廉,而微信则融合了腾讯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使关注和分享性更强,再加上微信资费便宜,只花费很少的流量费用,并且支持语音、图片、文字等各种信息的发送,让受众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微”软件除具有网络媒介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超地域性等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传播即时互动性强、高度自由性、信息内容与发布方式多样性、语言表达方式简捷性等特点。这使得新闻传播更具个人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并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模式,新闻传播又传播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三、结语

  本文探究了大量新时期的人文主义和新闻传播的关系,其核心就在于对“人”的关注,人文主义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过程曲折艰辛,但人的主体性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社会的主体是人,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新中国的人们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独立性,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懂得为自己的权利去抗争,当代中国的主要思想潮流即是社会主体的意识觉醒。新闻传播的变革,正是去传播这种意识,促进思想觉醒,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使人的进步带动社会进步,人与社会能够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国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百年回顾童兵,林涵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30

  2、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1990—1999)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谢静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308

新闻传播系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文

2.浅谈新闻传播系毕业论文

3.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本

4.浅谈新闻传播系论文

5.有关新闻传播系毕业论文

126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