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研究范文
当代文学论文研究范文
作为一种特点时期的历史规范性的文学形态,当代文学是各种历史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原型批评及其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
原型批评作为本世纪最重要的西方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对于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过去的批评界,对于原型批评的研究具有简单化的倾向,过于注重人类学理论,忽视了东西方文化与文学方面的差异。而对于这一批评流派能够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文学土壤中生根发芽,并且呈现旺盛的生命力,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繁荣局面的呈现。因此,对原型批评合理的应用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原型批评的定义
(一)原型
根据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原型是反复发生的领悟的典型模式,它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意象。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民话雏形”,其词源于古希腊,意义为“原始的或最初的形式”。而这一词最早的使用是在犹太人斐洛在谈论“上帝形象”时运用的。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原型这一词又关系到那些亘古时代就存在的宇宙形象。同样对于这一词,加拿大文学理论批评家弗莱则认为“原型”是指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这就相近于我国对原型的理解。由此可见,原型的概念界定以及应用范畴上经历了一个发展演进的历程,对于它的定义说法不一。
(二)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侧重指“强调从深化、宗教仪式、梦、个人隐秘唤醒和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它被引入到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消化、吸收与利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就将这一系列的原型广泛的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以及评价之中。在20世纪的鲁迅、茅盾、闻一多等文学大家就尝试了将原型批评运用到作品的研究中去,并成为了原型批评在中国应用的先行者。
二、原型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新文化思潮的形成
原型批评的引入,不仅彻底打破了庸俗的社会学单一化的僵死局面,而且还促成了容纳百家,百家争鸣的局面,拓展了宽阔而又丰富的文化研究领域。解释文学现象与神话仪式以及原型间的关系中人类共同心理经验的提炼过程是原型批评理论的最终目的。它探讨人类古老的、深层的、集体的精神文化现象,所以要综合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神话学、艺术学、文学、现象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与资料,并且从中推演出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因此,一些学者对共话原型的争论也是必然存在的。例如,对于《山海经》的性质,在原型批评的影响下,学者就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且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文学界的“繁荣”。因此,原型批评理论对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二)促进对中国文学以及文学史的重新解读
原型批评理论的引入,使中国的文学以及文学史得到了学者们的重新认识与解读。让文学研究者对中国的文学得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一些没能解决的文学困惑也得到了答案,甚至一些重大问题都被重新的进行定位。大方面的如重构中国文学史的问题,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待文学史;小的方面如学者想要重构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重构中国古代的史诗体系等。像对《诗经》《楚辞》《庄子》《论语》《史记》等典籍与古典作品,现当代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种种原型分析,都得到了重要的发现。
(三)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起到重要作用
原型批评理论被引入到中国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学术反思,学者们注意到了学术的整合与规范,并且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因此,原型批评理论对于传统文化的批评以及对西方理论的继承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原型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现状
(一)将原型批评视为形式主义
原型批评理论从结构主义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上得到了许多的应用,并且受到了学者们的赞赏。但是原型批评注重宏观上把握人类心理和整体认知原型,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与文化意象以一两个原型概括之,这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忽视了作家在创作中的主观意愿,并且没有看到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一些鲜明生动、个性飞扬的文学作品与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学作品利用几个原型或公式就总结出来,已然破坏了文学的审美价值,它只将文学的历时性作为批评重点,而没能看到文学的共时性特征;只看到了文学艺术的连续性,却没看到阶段性,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作为一个标准,其中的片面倾向比较严重。
(二)对原型批评的认识不清,实践效果不明显
由于对传统文化缺乏继承性,导致传统文化的断裂,并且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过于突进,导致学者对原型批评的认识不到位,利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中国传统经典时产生许多的问题,有人把《诗经》中的110首左右的诗解读为原始时代图腾祭祀的礼辞现象等等,造成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解读。
(三)应用中缺乏对中国文学的了解
东西方的文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诗歌、小说、戏剧、民间故事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千差万别。一些从西方总结出来的理论经验并不适用于对中国文学的解读,如在弗莱指出的神话、传奇、低级模拟、高级模拟与反讽等五种意象在中国就难以重现。因此,一些生拉硬套的用西方的理论批评来验证东方文学经典,这是十分荒.唐的做法。因此,对于东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在原型批评的应用上要慎重考虑。
四、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原型批评的运用方法
(一)注意文化语境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精神文明的不断获得进步,在精神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民族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任何一种话语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的,并且一定的话语也要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具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对于引进与运用原型批评来指导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就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语境,才不会产生价值上的倾斜。民族的差异性导致了文学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原型批评理论是从西方引入的,并且是在西方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并且所利用的原型分析也体现了西方的文学特点。西方的原型分析具有宗教的特点,这是与西方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但是,中国是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国度,文学原型也都是通过自然的物象来表现的。中西方的原型内容与形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文化的语境问题,切忌照搬照抄西方的原型批评理论,要进行批判地继承这一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文学批评,并且找寻能够表现民族文化性格的文学原型。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丰富我们对于原型的求知与探索。
(二)关注文学性问题
作为从西方引入的原型批评缺乏审美性的缺失,这一直被认为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缺陷,又是困扰文学人类学批评发展的一大障碍。而如何寻找这样的一条出路,这引起了学者们的思考。在审美性方面的严重不足,人的自由精神在艺术上充分显现出来,而艺术是以解放人的全面的自由的情感为己任,体现的诗人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因此,审美性与人类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也是可以完全的并存的。所以,这就需要从理论上理清与协调文学人类学研究与审美的关系,而文学的审美性应该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三)把握原型批评中对“水”意象的解读
“水”的意象在原型文化的解读主要在女性文学上得以呈现。在王巧凤的《原型批评与张爱玲》的论著中发现,张爱玲与文本所构成的原型与“水”有关,并且从“水原型”构成的文化学原型批评结构系统,探索张爱玲的创作及其本人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继承原型批评中的理性认识
原型批评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原型批评在矫往过渡理性化的人的存在方式上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而中国的文学人类学批评把注意力基本上都集中到了感性的一面,集中的关注人类的童年时代,把探求人类的基本精神文化原型当做人类的精神乌托邦,而否定了人的理性精神与实践活动。尤其是在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在精神方面的呼唤是一种新的理性精神,并且这与西方国家是不相适应的。所以,必须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和精神文化协调的高度上,从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角度来探索精神文化的原型。对资源的选择上,结构宗教文化模式,力求对人的现实来考察并寻求一种建构人类精神文化的基石;对提炼方式上,抛弃先验式的求证方式,通过对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的平等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来实现精神文化的重建;而在价值取向上,改变只关注原始野性的狭隘视角,结合理性与感性来揭露人追求自由的本质。因此,坚持对原型批评中的理性认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能够使原型批评很好的融入到现当代文学的文学评判中去。总而言之,原型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的合理运用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需要文学学者的不断探讨与分析、评价。通过对文化语境的合理选择、文学性的正确认识以及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将原型批评批判的运用到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体系中去,才能将原型批评的系统性、宏观性与整体性优势充分的展现出来,文学作品的研究价值及其研究意义才能得到更好的挖掘与实现。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学热发展研究
一、“国学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体现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初期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初期,人们对于古代传统文学的态度并非那么热衷,而是表现出怀疑甚至是批判的态度。所以,那时的国学不仅不热,而是受到一种“冷”待。国学被盲目的否定,国学并未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启蒙阶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于是,发展初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千辛万苦中不断地挣扎。也许冥冥之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学发展对其的依托,才会迎来一个个发展的转折。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至今
随着文学多元化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并且,人们对于传统文学的审视态度,更加的理性、客观。传统文学中的精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加强调文明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精髓在其中的重要推动力。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其次,和谐社会、“中国梦“,其本质都是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足见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学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横空出世,受到追捧充分说明了这些。于丹主讲的《论语》,一时成为社会关注及热议的焦点,就是因为传统中国文化已深入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其精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才有国人高呼“国学热”。对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至今,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更多的是包容与肯定,与时俱进的国学形态,让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二、“国学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国学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明的,但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引导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低迷状态,在此时期,“国学热”的出现不仅彰显出国学的价值,更是对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良性刺激。在现当代文学中,作品粗俗、娱乐性强,这些元素的融入,说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缺乏国学的有效融入。所以,“国学热”强化了传统文化中优良文化元素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流入,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体现。其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国学只有更好地具备现当代价值,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国学现当代文学价值的体现,在于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诉求与肯定。于是乎,“国学热”是促使国学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是使其更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逐步的融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再次,不可回避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也出现了危机,并随着危机的日益凸显,我们的危机意识在不断地强化。通过国学来支撑并寻找新的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学热”在被迫切需要的情形之下呼之而出,释放中国民族文化的本质、拯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低迷。国学热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传统文化,促使我们通过对国学新的运用,从而成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
三、基于“国学热”视域下强化对传统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史,是指引一个国家和文化朝着深远方向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学热的出现,为强化对传统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笔者看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重点的调整,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如何强化与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关系的研究,让文学在发展中一脉相承,这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要义。此外,在强化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应借鉴国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内容。改革是我国发展的主旋律,当代中国文化在改革浪潮之中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关键在于夯实传统中国文化的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超越性发展。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具有开放性,加之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就强调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让当代中国文学仍是民族文化发展前进的载体,仍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另一方面,中国现当代文化仍处于发展中的文化,我们在大力推动传统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以此为契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国学的现代化。此外,我们大力借鉴国学的研究方法,不仅仅是出于丰富研究内容的目的,而更多的是转变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良之风,如学术研究中出现的浮夸与低迷,都应在国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得到涤荡,夯实发展前进的道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学热”不是一个人或某个民族的刻意追求,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强烈的诉求。国学热让受到冷遇的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以新的姿态融入到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浪潮之中。于是,国学热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是双重概念下的不同分析。正确认识国学热的“热源”,是深入分析“国学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体现、在现当代文学发展中引导作用的重要基础。
当代文学论文研究范文相关文章:
3.现当代文学论文
5.文学论文
7.文学论文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