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科技论文>

水利工程科技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随着水利工程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的陆续建设,水利工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利工程科技论文,仅供参考!

  水利工程科技论文篇一

  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综述

  摘要:本文回顾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的三个时期,分析论述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最后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地质环境 地质勘测 方法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发展回顾

  50年前,中国没有专业的工程地质人员,少量简单的道路、桥涵、房屋等建筑设计中的地质问题,主要由土木工程师凭经验确定解决方案,有时也聘请少数地质师进行咨询。至于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地质,由于没有建设什么现代意义上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就谈不上相应的地质勘察与研究,尤其是大坝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勘察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也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壮大,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20世纪50~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建设了许多水坝,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如淮河流域的梯级水坝,板桥、石漫滩、响洪甸、梅山、佛子岭等,黄河上的三门峡、浙江的新安江、资水的柘溪、广东新丰江、江西上犹江等。

  (2)2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兴建了一批有代表性且规模较大的大坝,这一时期的工程建设及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全方位地为提高中国大坝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水平提供了条件。

  (3)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国政府为进一步综合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相继决定兴建当今最引人瞩目的三个巨型水利水电工程,即雅砻江二滩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和长江三峡工程。这三大工程的成功建设,标志着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已登上世界水坝建设工程地质研究的前沿。

  2、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从决定因素和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壳稳定性、地表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3方面的内容。地壳稳定性主要由地球内因影响下的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性;地表稳定性是地面由于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外因条件下结合内外动力工程地质作用的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指水利工程影响范围内地基岩土体的稳定性。

  (1)地壳稳定性

  地壳稳定性是在地球内因、外因及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断层移位、一些临界稳定性坡体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水库诱发地震等地质现象的加剧或诱发。我们主要从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来调查研究影响系统应力场和渗流场重新分布的规模和强度,从而获得这些工程地质现象发展的预测资料,稳定性破坏的空间范围,稳定性趋势的时空关系,预测其稳定破坏的相对时间,提前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现有的工程地质破坏现象进行应力应变反演算反分析,找到影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人为的外力作用来协调,达到系统的稳定。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影响地壳稳定性的突出因素是全新活动断裂和地壳升降运动,最重要的是由于现有的水环境平衡状态的改变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现象,造成应力场和渗流场的重新分布,以求达到系统的能量平衡和结构稳定。

  (2)地表稳定性

  地表稳定性则主要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动力工程地质现象和地面沉陷、黄土湿陷、砂土液化、水库边岸再造等各种地表变形破坏,还包括地表岩土体的性质变化(地下水位上升促使的沼泽化、土壤盐渍化等)。主要调查研究和预测这些工程地质现象的发育规模、发展速度及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来防止或减弱这些变形破坏。

  (3)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主要是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问题。这里的地基稳定性不仅仅指水工构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而带有区域性的地基稳定性。坝基的稳定性除了承载能力和变形问题,还有坝体的抗滑移问题(坝基岩层的产状对坝基的抗滑移稳定性影响很大)。水利工程的地基不仅承受水利构筑物本身的自重,还得承受水自重及由于水的作用形成的各种荷载作用,接受这些荷载后地基必产生一定的变形来平衡,以应力能转化为应变能。特别是对于岩基,在荷载作用下,既有岩石的弹性变形,也可由岩石的塑性变形或者沿某节理裂隙发生剪切破坏引起基础沉降。软弱夹层或节理也是抗滑移稳定的主要研究对象。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

  (1)钻探

  钻探仍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手段。随着工程建设的地基条件日趋复杂,许多特殊的地质问题,如软弱(泥化)夹层的层位确定及取样,砂卵石地层特别是巨砾、漂砾地层的钻进,砂砾石层取样,砂层取原状样,特硬地层如燧石层、石英砂岩地层的钻进,钻孔岩心定向等问题,依靠常规的钻探方法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国外解决类似的特殊地层钻进问题,有的有成熟的设备机具,但价格很昂贵;有的则还没有可靠的方法加以解决。在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中,中国的工程师本着为生产服务、自力更生的原则,为解决上述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批在实践中获得良好效果的成果,包括:大口径钻进技术、金刚石套钻取芯技术、金刚石钻具砂卵石层中钻进技术、液动阀式双作用冲击回转钻进设备、各种类型的砂层和软土层钻进及取样技术等。此外,在绳索取心、破碎地层取芯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缩小了和国外技术的差距。

  (2)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应用观测仪器测量被勘探区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和地质解释来推断和发现地下可能存在的局部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位置、埋深、大小及其属性的科学。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①重、磁位场勘探。重、磁位场勘探是最古老的一种物探,相对于地震勘探而言,其精度和可靠度较差。目前,由于一些高精度的重力仪、磁力仪的研制和应用,使得重、磁位场勘探的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神经网络技术等在重、磁位场勘探中的应用,以及磁性矢量层析成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使重、磁位场勘探在上个世纪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地质勘测中应用较少。

  ②地震勘探

  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较多的为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其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目前,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发展较快。

  ③电磁勘探

  包括天然场源的电磁测探(MT法)和人工场源的连续的电磁波勘探(EM法)等多种方法。近年来,电磁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④电法勘探

  主要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可分为稳定电流场理论、交变流法理论两个分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是电阻率法。

  ⑤地球物理测井

  20世纪90年代,由于数值模拟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测井技术成为可能。另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钻孔彩色电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91mm钻孔发展到50mm的钻孔,并可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文献:

  [l]张悼元,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l981.

  [2]谭周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A].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丛(4).北京:地质出版社,l987.

  水利工程科技论文篇二

  浅谈水利工程中围堰工程施工

  【摘要】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维护基坑,并将河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这就是施工导流。文章就围堰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围堰;施工

  1.围堰分类

  按其所使用的材料,可以:土石围堰、草土围堰、钢板桩格型围堰、混凝土围堰等。

  按围堰与水流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横向围堰和纵向围堰。

  按导流期间基坑淹没条件,可以分为:过水围堰和不过水围堰。过水围堰除需要满足一般围堰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满足堰顶过水的专门要求。

  2.围堰的基本型式及构造

  2.1不过水土石围堰

  不过水土石围堰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围堰型式。它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或废弃的土石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可以在动水中、深水中、岩基上或有覆盖层的河床上修建。但其工程量大,堰身沉陷变形也较大。

  2.2过水土石围堰

  当采用允许基坑淹没的导流方式时,围堰堰体必须允许过水。因此,过水土石围堰的下游坡面及堰脚应采取可靠的加固保护措施。目前采用的有:大块石护面、钢筋石笼护面、加筋护面及混凝土板护面等。较普遍的是混凝土板护面。

  2.3混凝土围堰

  混凝土围堰的抗冲与防渗能力强,挡水水头高,底宽小,易于与永久建筑物相连接,必要时还可以过水,因此应用比较广泛。国内浙江紧水滩、贵州乌江渡、湖南凤滩及湖北隔河岩等水利水电工程中均采用过拱型混凝土围堰作横向围堰,但多数工程还是以重力式混凝土围堰作纵向围堰。

  2.4钢板桩格型围堰

  钢板桩格型围堰按挡水高度不同,其平面型式有圆筒形格体、扇形格体及花瓣形格体等,应用较多的是圆筒形格体。

  2.5草土围堰

  草土围堰是一种草土混合结构,多用捆草法修建。草土围堰的断面一般为矩形或边坡很陡的梯形,坡比为1:0.2~1:0.3,是在施工中自然形成的边坡。

  3.围堰的平面布置与堰顶高程

  3.1围堰的平面布置

  围堰的平面布置一般应按导流方案、主体工程的轮廓和对围堰提出的要求而定。通常,基坑坡趾离主体工程轮廓的距离,不应小于20~30m,以便布置排水设施、交通运输道路及堆放材料和模板等。至于基坑开挖边坡的大小,则与地质条件有关。当纵向围堰不作为永久建筑物的一部分时,基坑纵向坡趾离主体工程轮廓的距离,一般不大于2.0m,以供布置排水系统和堆放模板。如果无此要求,只需留0.4~0.6m就够了。

  3.2堰顶高程

  堰顶高程取决于导流设计流量及围堰的工作条件。

  下游围堰的堰顶高程由下式决定:

  Hd=hd+ha+δ

  式中 Hd—下游围堰堰顶高程,m;hd—下游水位高程,m;可直接从河流水位流量关系查出;ha—波浪爬高,m;δ—围堰的安全超高,m。

  上游围堰的堰顶高程由下式决定:

  Hu=hd+z+ha+δ

  式中 Hu—上游围堰堰顶高程,m;z—上下游水位差,m;其余符号同上式。

  必须指出,当围堰要拦蓄一部分水流时,则堰顶高程应通过调洪计算来确定。纵向围堰的堰顶高程,要与束窄河段宣泄导流设计流量时的水面曲线相适应。因此,纵向围堰的顶面往往作成阶梯形或倾斜状,其上游和下游分别与上游围堰和下游围堰顶同高。

  4.围堰的防渗和防冲

  围堰的防渗、接头和防冲是保证围堰正常工作的关键问题,对土石围堰来说尤为突出。

  4.1围堰的防渗

  围堰防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挡水建筑物无大差异。土石围堰的防渗一般采用斜墙、斜墙接水平铺盖、垂直防渗墙或灌浆帷幕等措施。

  4.2围堰的接头处理

  围堰的接头是指围堰与围堰、围堰与其他建筑物及围堰与岸坡等的连接而言。混凝土纵向围堰与土石横向围堰的接头,一般采用刺墙型式,以增加绕流渗径,防止引起有害的集中渗漏。

  4.3围堰的防冲

  围堰遭受冲刷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平面布置有关,一般多采用抛石护底、铅丝笼护底、柴排护底等措施来保护堰脚及其基础的局部冲刷。关于围堰区护底范围及护底材料尺寸的大小, 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解决围堰及其基础的冲刷问题,除了护底以外,还应对围堰的布置给予足够的重视,力求使水流平顺地进、出束窄

  河段。通常在围堰的上下游转角处设置导流墙, 以改善束窄河段进出口的水流条件。

  5.围堰法导流

  从施工导流方式来分析,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分段围堰法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淹没基坑法导流。

  5.1分段围堰法导流

  分段围堰法亦称分期围堰法,就是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所谓分段,就是在空间上用围堰将建筑物分为若干施工段进行施工。所谓分期,就是在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时,纵向围堰位置的确定,也就是河床束窄程度的选择是关键问题之一。

  在确定纵向围堰的位置或选择河床的束窄程度时,应重视下列问题:充分利用河心洲、小岛等有利地形条件;纵向围堰尽可能与导墙、隔墙等永久建筑物相结合;束窄河床流速要考虑施工通航、筏运、围堰和河床防冲等的要求,不能超过允许流速;各段主体工程的工程量、施工强度要比较均衡;便于布置后期导流泄水建筑物,不致使后期围堰过高或截流落差过大。

  分段围堰法导流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施工期较长的工程,尤其在通航河流和冰凌严重的河流上。分段围堰法导流,前期都利用束窄的原河道导流,后期要通过事先修建的泄水道导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底孔导流、坝体缺口导流、束窄河床导流。

  上述三种后期导流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混凝土坝,特别是重力式混凝土坝。对于土石坝、非重力式混凝土坝等坝型,若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常与河床外的隧洞导流、明渠导流等方式相配合。

  5.2全段围堰法导流

  全段围堰法导流,就是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断流围堰,使河水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泄水道或永久泄水建筑物下泄。主体工程建成或接近建成时,再将临时泄水道封堵。

  全段围堰法导流,其泄水道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

  5.2.1隧洞导流

  隧洞导流是在河岸中开挖隧洞,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河水经由隧洞下泄。一般山区河流,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采用隧洞导流较为普遍。

  5.2.2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是在河岸上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河水经渠道下泄。

  5.2.3涵管导流

  涵管导流一般在修筑土坝、堆石坝工程中采用。

  5.3淹没基坑法导流

  这是一种辅助导流方法,在全段围堰法和分段围堰法中均可使用。山区河流特点是洪水期流量大、历时短,而枯水期流量则很小,水位暴涨暴落、变幅很大。若按一般导流标准要求来设计导流建筑物,不是挡水围堰修得很高,就是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要求很大,而使用期又不长,这显然是不经济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允许基坑淹没的导流方法,即洪水来临时围堰过水,若基坑被淹没,河床部分停工,待洪水退落,围堰挡水时再继续施工。这种方法,基坑淹没所引起的停工天数不长,施工进度能保证,在河道泥沙含量不大的情况下,导流总费用较节省,一般是合理的。

  6.结语

  有上述可知, 围堰是导流工程中的临时挡水建筑物,用来围护施工基坑,保证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施工。在导流任务完成以后,如果围堰对永久建筑物的运行有妨碍或没有考虑作为永久建筑物的一部分时,应予拆除。笔者论述还有不足,还望行业同仁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岑信明.扩大基础的围堰作业及排水[J]. 中南公路工程,2000, (04).

  [2]滕小春.渗水量大的围堰工程施工技术[J]. 公路与汽运,2005, (03).


  看了水利工程科技论文的人还看了:

1.水利科技论文范文

2.水利工程论文范文

3.水利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4.水利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215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