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理论期末参考论文1500字
大学军事理论期末参考论文1500字
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的军事理论学习对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十分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军事理论参考论文1500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军事理论参考论文1500字范文篇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军事理论教学》
摘 要:《军事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与内容,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崭新载体。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民族凝聚力。利用《军事理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确定《军事理论》教学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国防教育 《军事理论》教学
开设《军事理论》课是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国防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国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的辩证关系
1.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教育对象的国防意识。国防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国防这一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本质表现为对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1]没有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就不可能有国防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在国防领域的集中体现,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2]积极的国家认同感、自尊心、自豪感,自觉的爱国义务感,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
2.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本质任务所在。国防教育实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形势需要而进行的国民思想教育。国防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养公民为国家安全和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其中,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性。[3]国防教育是增进人民对于祖国的认同,激发人民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有效手段。
3.国防教育影响着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变化。爱国主义情感随着国防意识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国防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实质上是国家意识、国家观念。没有国防意识,就没有国家意识,因而就不可能产生爱国情感;没有国防观念的提高,就没有国家观念的强化,因而就不会有爱国主义的升华。[4]历史证明,和平时期爱国主义情感的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二、《军事理论》教学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规定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有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五大部分。这些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与内容,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崭新载体。
1.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代大学生出生于和平时期,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战争和炮火的洗礼,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国防意识欠缺,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通过学习《军事理论》,其国防意识和爱国、卫国的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一方面,对国防事业认知更为积极,情感更为热忱深厚。大学生爱国、卫国、强国的激情更为高涨,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对国防实践,无论认知上还是情感上都呈现出十分积极的变化。中国武装力量建设,尤其是几次大阅兵,使大学生对国防实践情感的认同与体验更为深刻、强烈,而且更具后续影响力。
2.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5]要系统讲授军事理论课,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与压力的心理准备。
三、利用《军事理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1.确定《军事理论》教学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加强国防历史文化传统的教学,夯实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基础。国防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思想、爱国事迹,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将爱国之情变成报国之志。这正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的素材。通过国防历史文化教育,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尤其是国防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和屈辱,以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这些正是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的共同底蕴。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蕴藏在国防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运用它教育感化当代大学生,让他们接受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文化认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观念。
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坚定爱国主义信念。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立起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就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播放国庆大阅兵、军事演习等纪录片,深刻阐释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展现强大的武装力量,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振奋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从世界军事形势和现代国防、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例中,可以看到只有加强国防建设才能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化国难史、民族屈辱史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居安思危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报国之志。中国国防史和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学习,列举丰富的事例、战例,尤其要对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那段屈辱史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分专题进行讲解,并辅以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屈辱,这些都将促使他们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通过《军事理论》中的战争史教育,大学生能更直接更集中地了解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无数次灾难,也曾战胜过无数次灾难,更深刻地感受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6]
2.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军事理论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紧贴大学生的新思维,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合作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首先,要结合战例进行教学。军事理论教学要在阐述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尽量把一些战例和相关事例作为论据,节选其精彩情节进行生动讲解,寓理于事例之中,寓理于情趣之中,融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其次,要抓住侧重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如中国国防部分应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为重点,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军事思想部分应以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发展史和主要人物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古代与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世界军事部分应以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热点问题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国防意识。最后,要联系世界军事发展动向进行教学。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最新学术动态引入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首先,从军事教育的性质上看,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军事学研究的是战争,战争事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本身就能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更何况,我国是一个在历史上饱经战事、沧桑满目的国家,任何一次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都足以激起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其次,通过学习军事思想,能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军事文化和外国军事思想的精华,树立辩证的、唯物的世界观、战争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国防意识,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责任感。最后,对现代军事科学技术、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形势和周边国家安全战略等内容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能使学生了解到我军现有武器装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忧患意识。
3.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军事理论》课要增强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辐射力、感染力,使军事理论教学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增强其国防观念。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讲授我军武器装备,可以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部队或军队院校,参观现代化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加强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军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坚持理论教学与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相结合,如讲授近代国防历史时,可播放《甲午海战》等经典影片;讲授高技术战争时,可播放《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影片,通过形象生动感人的影片,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吸引力;提倡教学中就热点问题加强师生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又如讲授打击“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意义时,可就台海局势的现状,利用翔实资料对比分析前苏联解体给人民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危害,介绍在防止“台独”上所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斗争,让学生互相探讨发言,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台独”分裂祖国的危害性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统一思想认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国防教育网站,设立军事爱好者QQ群,构建军事理论教学网络平台,使大学生通过网络空间,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军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教育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文荣.国防意识与国防教育[J].国防,1996,(9).
[2]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卷)[J].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10,第2版:163.
[3][4]王联斌、汪安恕.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5,(5).
[5]刘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世纪桥,2007,(11).
[6]张成斌.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大学军事理论参考论文1500字范文篇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侧重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及其在当今信息化战争中的现实意义。先大概讲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再具体从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这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最后,说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即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的各方面来进行阐述。并且,关于采取怎样的科学态度对待毛泽东军事思想,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现实意义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伴随着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声名鹊起,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外学术界对之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长期以来,经久不衰。
一、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其主要内容有: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2、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其建军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除了以上三点,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战争
观及方法论,即毛泽东军事哲学等等。毛泽东在集中全党智慧创立毛泽东军事思想时,除了马列主义原理的指导外,确实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军事家的思想,其中包括中国传
统兵学《孙子兵法》,列宁的军事著作《国家与革命》,《战争论》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可谓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啊。
三、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指出: 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整个世界的军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使人们产生了种种疑问:今天,信息化已经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还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1、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思想及其战略战术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有些人认为人民战争思想已经没有指导意义,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围绕着人民战争思想展开的,其战争观和方法论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坚持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信息化战争已经来临的今天,战争的正义性仍然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带有决定意义的条件。美军入侵越南,除了原子弹外,所有的先进武器都用了,但失败了;苏军入侵阿富汗也用了最先进的武器,同样失败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性的。伊拉克战争美军胜利重要原因之一是伊拉克人民完全不支持萨达姆政权。当然,我们也绝不能低估信息化武器的作用,但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若没有人们群众的支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片面地从战争的表面来看是不是人民战争,而应该看战争是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广大人民参加战争的内容、形式也可能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而改变,但这并没有减弱人民战争的作用。
既然,在当今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仍具有巨大的作用,那么,我相信,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三湾改编开始就从政治上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逐步形成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还阐述了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建军原则,这是确保我军无产阶级性质的三大根本法则。虽然学术界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某些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在人民军队已夺取了政权的条件下,不宜再用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来概括新的历史时期军队的职能,主张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表述来替代;人民军队的宗旨也应重新定位,应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理论,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不能动摇的,这一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不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的。
3、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很多,但核心的思想有两条:一是发展核武器,打破核讹诈;二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毛泽东对发展我国的核事业一直很重视,毛泽东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关于发展核武器的思想是:(1)我国一定要发展原子能事业;(2)自力更生,大力协同;(3)尊重外国专家,但也不能当贾桂(即奴才) ;(4)坚持防御方针,保卫世界和平。除了关注原子能事业外,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早在1950 年9 月,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毛泽东认为军队的建设要以“世界型”为客观标准,要求军队的现代化必须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毛泽东还提出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这就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现代化,军政素质现代化,指挥机构现代化,军事理论现代化。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属于过去, 也属于今天;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当然,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科学领域的先进地位,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思进取。这里至少要注意以下两点:(1)对待毛泽东军事思想搞“过时论”是不实事求是的但采取“两个凡是”或“顶峰论”的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本身是个动态的发展体系,其中某些具体的军事方针过去是有效的,在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展的今天就不见得有现实意义。(2)对于毛泽东晚年偏离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些思想,我们要有自己的分析。总之,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和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注重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1997年版
(2) 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1993年·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1977年
(4) 朱柏清.《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今日南国》.2008年9月(总第103 期)
(5) 罗雪萍.《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意义》.《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
大学军事理论参考论文1500字范文篇二:《论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军事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军事理论课程的特点出发,从国家和个人两个维度,共五个方面展开,全面阐述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国防教育
在大学课程中,军事理论课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特殊的课程,是大学公共基础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军事理论课是必修课,它既不同于专业必修课,也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必修课,它一般与学生的专业无关,既有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又包括课外的技能训练,因此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与专业性。
因此,军事理论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军事理论课的开展适应了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军事理论课,其实是一种国防教育。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根据《辞海》的解释:“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可见,军事理论课传授的是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知识,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刻影响着中国的国防事业,影响着我国的安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逐渐缓和,中国周边环境有所改善,和平与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主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国家可以放松警惕,世界并不太平,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一方面,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尚未最后完成,我们现在仍朝着这方面努力;另一方面,周边国家与中国的领土和利益争端不断出现,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等使国防的安全一直得不到保障,矛盾更趋复杂化。
在这种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军事理论课适应了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对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国防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更加关注国内外的军事形势,认清当今社会的局势,为保护国家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二、军事理论课的开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防是关乎国家安全、民族兴亡的大事。因此,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拥有悠久国防历史的国度。在中国历史上,我们有过令人骄傲的军事实力和广袤的疆域,国泰民安的和平盛世,也有过外敌入侵、民不聊生的惨痛教训,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民族甚至一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爱国志士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付出鲜血和生命,中国才重新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并阔步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我们国家必须加强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意识,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中国国防历史的变迁,特别是近现代历史,是一部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理论课程中那些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能激发大学生的共鸣,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民族自尊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明白一个国家的国防直接影响国家的命运,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普通高校可以开展军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红色旅游”,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走红军长征路线,慰问革命军人、战士,社会调研等,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在高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举行全校活动成果展评,不仅让参与的学生重温红色之旅,更提高未参与活动的学生对军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三、军事理论课的开展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进入大学前,我国的大学生普遍经历了六年小学和六年中学的教育,中小学教育多以文化课教学为主,特别重视主科目“语数英”,而轻视其他“史地生”等科目,更不用说教学大纲以外的其他教学内容。这种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导致他们知识结构的缺陷,一方面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另一方面,造成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普遍现象。因此,到了大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全方面的综合发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更关注时事政治,更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所需,才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提高民族凝聚力。
军事理论课程属于军事科学体系,它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几代领导人的军事思想,当今的军事科技前沿,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不仅拓宽视野,也增长见识,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同时,军事理论课程中的军训课程,可以将学生带到课堂以外的世界,了解更多书本外的知识。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等影响,大都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军事理论课,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当今国际战略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全球、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大学生形成全局的观念。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做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四、军事理论课的开展能够磨砺大学生的意志
如今的大学基本进入“95后”时代。“95后”孩子出生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国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从小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条件优越,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疼爱有加,视为掌上明珠,但也因此缺乏磨炼,意志力不够坚强。遇到挫折就抱怨、冲动、欠冷静,甚至逃避,不知道分析问题并化解困难的方法,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依赖家人或者朋友去帮助解决,独立性较差。 同时,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这些孩子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抗压力低等问题。
军事理论课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军事训练是军事理论课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严格、规范、紧张、统一、有序等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特点,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意志、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地培养了大学生自制力、集体主义的观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他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爱国主义精神的养成,磨炼意志,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严格的内务整理、作息要求、训练时长更让大学生体会军人生活的不易,更能发现到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容易形成自己的时间观、责任观、价值观,更能学会忍耐、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五、军事理论课的开展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体质
军事技能训练是军事理论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大学后,几乎每所普通高校对新生的首要教育就是军事训练,短则两周,长则一个月。在军事训练中,学生之间没有专业之分,没有智力之分,既没有“富二代”、“官二代”,也没有关系户,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项严格的训练。
军事训练中有“磨、爬、滚、打”,有队列、射击等科目,既改变了大学生对传统体育训练的看法、提高对军事训练的兴趣,也让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在训练中,顶着烈日训练站姿,冒着风雨训练射击等更容易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军官通过军事训练教授大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的姿势技巧、运动后的放松方法,这种健康的训练方式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减压方式,对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踏上职场,发挥着指导和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许多三四线城市,因为中小学资金不足,占地制约、设施不全等原因,体育教育一直是这些城市忽略的一项基础教育。因此,军事训练正好给从这些城市走出来的大学生一个很好的体育锻炼的机会,高强度的训练能唤醒学生沉睡的体育细胞,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军事理论课程对当今大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宏观上,军事理论课程适应了国际形势发展的教育要求,也是一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微观上,军事理论课程完善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磨砺了新生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并最终融入社会,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傅建平.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实践途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
[2]王纪平,温娟.关于高校军事理论课育人功能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
[3]贺玉琴,姜兴双.试论军事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4]徐水根,钞群英.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