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军事理论论文范文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它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实践性、继承性、创造性和时代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军事理论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军事理论论文范文篇一
《浅论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摘要: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共同努力下,在长期从事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下,并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军事理论后所形成的一套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理论思想。本文就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字:人民战争;经典理论;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战争是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力和民心的综合较量,战争的正义性和群众性,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前提,也是打赢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
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前,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没有把人民战争当着一种军事战争理论。没有任何一位军事家创造出或者说研究出这种理论,也没有一位政治学家把这种特殊的政治现象从现象中抽象出新概念。更没有一位哲学家将这种理论和实践上同其他战争区分开来。诚然,在中外古代兵书上和近代资产阶级军事著作中都找不到“人民战争”这个概念,更谈不上有人民战争的理论,可见,历史上的人民战争多是自发的,是不完全和不彻底的。但是,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使人民战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历程。1849年3月,恩格斯在《皮蒙特军队的失败》第二篇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战争”这个科学的概念,并且指出,这是“小民族制胜大民族,不够强大的军队抵抗比较强大和组织良好的军队的唯一方”①,接着,马克思、恩格斯又在许多经典著作中多次论述到人民战争这一概念,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自发的用于自身解放和自我发展的武器,是阶级矛盾发展不可调和的产物,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后来,一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反对阶级压迫争取自身解放,反映人民群众武装斗争规律的先进的军事理论科学诞生了。这一理论诞生标志为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运用武装斗争所引起的大规模的战争形式,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还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军事理论科学发展到了马克思主义阶段。列宁、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学说,运用于俄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创立了人民的军事理论科学,并在战争的实践中,解决了在帝国主义包围的情况下,以人民武装斗争形式,首先争取一国革命胜利的问题,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战争学说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了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应该武装这种被压迫人民,为了自身的解放和民族独立实行人民战争。一定要广泛武装人民,训练人民,组织群众起义,到处组织游击队,这是不够强大的军队抵抗比较强大和组织良好的军队,战胜反动统治者和侵略者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强调:“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②“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③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虽不排除和平斗争手段,但只有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和消灭战争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必须实行人民战争,而不应当局限于用正规军的一般的作战方法。群众起义,全民武装,到处组织游击队,采取游击战,进行人民战争,才是小民族制胜大民族,不够强大的军队抵抗比较强大和组织良好的军队的唯一方法。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列宁提出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的论断,指出帝国主义时代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是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帝国主义战争既给社会造成前所未有的惨祸和痛苦,带来极严重的危机,但同时也唤醒了群众,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争成为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帝国主义战争开辟了社会革命的新纪元,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必须建立一支无产阶级人民的武装力量,来推翻一切反动的统治。列宁强调:常备军是国家政权的主要强力工具。无产阶级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必须破坏旧军队,在艰苦的内战中逐渐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新军队。无产阶级军队是由觉悟的农民和工人组成的,是为工农政权而战,“为整个国际革命的命运而斗争”④的军队。无产阶级军队必须由共产党领导,在军队中建立党组织,设立政治委员,加强军队的政治工作。建立新的军队,要大批培养新型军事干部,“只能从人民中间选拔指挥员”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又必须选择一些过去的军官来充任指挥人员”⑥。最后,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者要根据战争的性质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来决定对待战争的态度。消灭战争的根本途径是消灭阶级和私有制。而要实现这一切,必须用人民战争思想来指导。在此前提下列宁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提出相信群众,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战争,依靠群众的觉悟和英勇战斗的精神去战胜敌人,这是列宁军事思想中的一个基本思想。他认为,革命战争如果真正能够吸引被压迫劳动群众来参加它和关心它,能够使这些群众意识到自己是在反对剥削者,那末,这种革命战争就会唤起创造奇迹的毅力和才能。列宁经过革命的实践,进一步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了其内容。列宁指出:“只有全民武装才能打倒反动势力。”⑦要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革命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指导他们结合各种军事力量,夺取战争的胜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军事战略理论是19世纪中后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后来由列宁和斯大林经过革命和实践和建设不断完善起来的一个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认识和分析了战争的起源、本质、战争与经济、经济、战争与革命英雄主义、人民战争年代、军队建设、战争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要军事问题,深入的分析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战略指导规律。最后,经过列宁斯大林的继承和完善,使这个思想体系更加系统化,他们从各个方面对无产阶级军事斗争进行了深刻阐述。它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理论重要的理论基础。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36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④⑤⑥⑦列宁军事文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490页,第499页,第623页,第78页.
2017年军事理论论文范文篇二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品质的解读》
【摘要】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哲学意蕴在于唯物辩证法,本质是继承与创新;其政治学意蕴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党的军事指导理论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其军事学意蕴在于引领军事实践的科学价值。军事实践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对军事实践的引领也是与时俱进的。
【关键词】与时俱进;继承与创新;时代性;科学价值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政治学意蕴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充满着时代的精神,时代性是它的本质特征之一,而与时俱进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题中之意。把“时代”作为政治学概念来运用,并产生时代理论的第一人应该是列宁。列宁认为,时代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斗争中,首先解决建党的问题,即建设一个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政党,由党来领导人民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把军队建设问题放在首位。在建军的过程中,根据时代的新特点,列宁又提出,新建的红军必须由布尔什维克党来领导,党的领导是坚持建军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是红军战斗力的源泉。显而易见,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军事实践的时代性结合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从政治学的维度来观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是在积极回应时代的挑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创新的着重点在于时代性。时代是一个客观实在的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人们只能认识它、运用它,而不能无视它、违背它。任何军事理论都必须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遵循这个政治逻辑,军队建设就会向前发展、向更高级阶段进化。
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与时俱进地发现问题和正确地解决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找到了解决时代课题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革命战争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斗争模式;另一方面又独立地依据中国军事斗争的实践,创造性地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决了当时中国军事斗争的紧要课题。通过继承与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军事实践的科学结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时代化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即毛泽东军事思想。新时期以来,党在不同阶段相继产生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在新的时代探索与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根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当代中国军事实践的科学结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时代化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亦即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哲学意蕴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其哲学的基本内核,同时也是关于继承与创新的哲学。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既是继承,又是创新。辩证法的本质体现在它的创造性维度,亦即创造性的前进。因此,它也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哲学基础。
首先,理论维度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创立哲学理论的过程中,同时也创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为无产阶级的武装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南。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立的过程中,通过对军事历史、特别是对当时欧洲各国军队现状的研究,对既有的军事理论展开了分析与批判,创造了崭新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重要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充分体现在他们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理论研究上。当时的西方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和若米尼都提出了积极防御的观点,但都是在战术层面,而非战略方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观点有所继承,但更重要的是创新,使积极防御的军事思想有了创造性的发展。经典作家提出,防御战争并不排斥战争事变进程中采取的攻势行动;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就理论的意义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在军事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贡献并不是他们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而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既包括对以前错误的或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军事理论和观点的抛弃,也包括对不太完善和成熟的军事思想和学说的补充和修正。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通过辩证的继承与创新,都必将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维度的继承与创新。我军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都在军事实践中独立探索与创新,并发展出一套特有的战略战术,比如,长期奉行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就是在独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在总结土地革命战争军事实践时提出,全部红军作战原则就是积极防御,它是根据当时中国军事实践中存在的敌强我弱的斗争特点和“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形式形成的。在创新的军事原则指导下,红军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强者。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践出发,遵循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创造性地把积极防御由具体作战原则上升为战略指导思想,作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的战略原则,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指导理论。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军事学意蕴
军事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为频繁的一个领域,各种创新的军事理论层出不穷。正是由于军事科学这种特性,导致军事指导理论从实践中来,又要返回到实践中去,才能科学地引领军队建设的发展。新时期以来,就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而言,与时俱进鲜明地表现在军事科学的价值上—对军事实践活动予以引领。
首先,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中国军事实践密切相联,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军事实践实施理论创新,旨在解决中国军事实践中的问题,形成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并服务于当代新的军事实践。这其中,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对当代战争与和平等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军队建设理论,揭示了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实现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因此,它是新时期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开创之作。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主要针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围绕打得赢不变质这一历史课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施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推进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依据国防和军队建设时空环境的新变化,科学地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它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新篇章。纵观新时期不同阶段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成果,它们既是一脉相承的理论篇章,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传承和创新。
其次,面对新的军事实践,注重运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不断开拓军队建设新局面。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军事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与日俱增,军事任务的多样性拓展深化,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需要创造新的融合机制,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面临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异常艰巨,这就使得军队建设面临着尖锐矛盾和复杂困境。如何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科学发展,需要我们正确运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并在实践中坚决贯彻执行,才能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军队的建设事业才能与时俱进地科学发展。
再次,与时俱进的军事指导理论具有引领和推动军事实践发展的军事学价值。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否具有科学的价值,究其实质,就在于是否具有指导军事实践的功能,引领和推动军队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我军8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就是有力的科学实证: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引领和指导下,能够由反“围剿”作战模式发展到独立自主地进行山地游击战,再到大规模战略决战,军队建设理论适应了革命战争实践的需要;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队能够从战争状态转变到保卫国家建设的需要上来。在新时期,我军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下,实施转变,从着眼打大规模战争的临战状态,调整到和平年代建设的发展道路上来;当世界范围新军事变革兴起,军队建设的时空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军再次主动转变,把军队建设的基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实施科技强军和质量建军,主动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着眼履行新的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引领和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反映了当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可见,军事实践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对军事实践的引领也是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