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军事理论论文>

2017大一军事理论大学生论文1500字

时间: 坚烘0 分享

军事理论课程是大一学生军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一新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大一军事理论15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大一军事理论1500字论文篇一:《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事理研究方法

摘要:为促进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了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事理研究方法。着眼时代需求,阐述了基于事理理论研究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意义,探索了事理研究方法的思维转变,提出了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事理研究方法的举措,对于丰富和完善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军事装备学;研究方法;事理方法

0引言

军事装备科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军事问题本质上属于社会问题和人文问题。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旨在揭示满足军事行动对军事装备需求的装备活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它研究军事装备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注重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为应用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目前对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方法论上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事理是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科学,站在当今社会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的基础上来研究把事做好的道理的综合性科学,既能够提供哲学方法论层次上的指导,又能够提供具体的理论和方法支撑。采用事理研究方法研究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问题,能够充分吸收和借鉴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跳出“就军事装备而研究军事装备学”的困境,将给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带来从方法论到理论体系的革命性变革。

1事理研究方法的意义

1.1事理是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科学,研究装备保障事理能够使军事装备学科避免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生理学问题的困难实则上是数学的困难,那么,十个不懂数学的生理学家的研究成绩会和一个不懂数学的生理学家的研究成绩完全一样,不会更多。”现代科学领域,多学科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日益迫切。当前军事装备学领域所面临困难的症结恐怕也在这里。如果研究者只就军事装备而研究军事装备学,人数再多,思路仍然狭窄,认识仍然单调,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1.2事理侧重解决方法论层面的东西,研究装备保障事理能够促进军事方法论的突破和创新目前我们对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问题乃至军事问题的研究,在方法论上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军事科学包括军事装备科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军事问题本质上属于社会问题和人文问题。由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问题包含有人的因素,因而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与自然科学问题有着本质区别。而我们现在的做法基本上是机械地把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还原方法论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硬系统方法论引入军事研究领域,试图用实验、工程设计等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方法完全解决军事问题,这就必然会带来不适应性。软系统方法论创始人P·切克兰德曾明确指出:“不能想象适于处理有良好定义的工程问题的方法能原封不动地搬到社会系统中的模糊问题情景中来,实际上也确实不能。”我们探讨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事理研究方法,最终要探寻出一套进行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事理方法体系,将给军事装备学领域带来从方法论到理论体系的革命性变化。既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我军解决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为新形势下我军装备管理的规范与科学化、装备保障组织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优化、装备保障作业的技术革新等提供方法论支撑;还可以为其他军事问题乃至所有人类活动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1.3事理在于揭示纷繁事象背后的本质,研究军事装备学事理才能够使我们跳出事的驱动,达到“以简驭繁”的境界人们在处理事的过程当中,大多数人都迷于事象,凭感觉、经验或者是边干边摸索处理事情,并没有认识到其中会有什么事理,只是一种事来即应式地“应付”而已。研究军事装备学事理,才能够使我们掌握“御繁以简”之道,跳出“事”的驱动。对于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我们定位在事理研究方法上,将站在人类社会的全部实践和当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上研究军事装备学的一般规律,具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不仅要为解决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问题提供方法论,还将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方法论的时代性创新起到推动作用。如果事理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为社会普遍接受,将会促进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其实践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2017大一军事理论1500字论文篇二:《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以我军学者对军事软实力概念的认识为视角,结合军事软实力的特征,对专家学者运用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有关我军建设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软实力(softpower)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我国学者和专家的高度关注,对软实力的研究经过了一个由早期主要集中在对软实力的翻译及奈软实力学说的评价上转移到近年来对中国自身软实力及与软实力相关问题领域。近一两年来,关于软实力在军事领域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我军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专家学者就军事软实力这一理论的评述和分析文章不断涌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他们对军事软实力概念是如何认识的?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军事软实力哪些特征?运用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了哪些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哪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这些都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

一、对军事软实力概念的认识

概念界定是理论分析的前提,对军事软实力的概念进行科学分析是探讨军事软实力的基本步骤。鉴于目前军事软实力还处于探索阶段,学术界对其概念的理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存在着各自不同的表述。但基本倾向是一致的,即把军事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联系起来,在非物质形态的属性中规定军事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方法主要有下面两种。

1.列举法。由于人们一时难以对军事软实力准确定义,学者们便倾向于用列举的方法来表达他们对于军事软实力的理解。如有学者指出军事软实力“是指将物质与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战斗力的能力,是用非强制手段影响与塑造别国的能力,是间接形成威慑与打击能力的实力。分为凝聚力、吸纳力、创新力、整合力以及辐射力五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军队基于自身性质、军事思想、军事文化传统、自身形象等所产生的一种战略能力。在战略应用上,软实力常常表现为用非强制手段影响和塑造他方、达到军事战略目标的能力。对己方主要体现为一种凝聚力和集成力,对敌方主要体现为一种威慑力和瓦解力,而渗透于这一切中的是一支军队的军事创新能力”。“是指军事文化传统、军事理论、组织机制、战斗精神、战略战术、军队形象等无形的东西,即将人与武器粘合为有效战斗力的政治因素、精神因素、机制因素等。主要体现为军队内部和军地之间的凝聚力、精神和气势的威慑力、形象的感召力、军事创造力”。“包括战斗精神、军事作风、谋略力、组织力、文化力和外交力”。从总体上讲,这类定义对于理解军事软实力有一定的实用性,它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从这种列举中看到军事软实力类别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但这类定义包罗万象,不具备语句精炼、结构严谨、表义准确的特点,而且抽象性不强,理论色彩不浓厚,因而不够准确和深刻。

2.抽象法。为了克服和避免列举法的弊端,新近也有人试图用抽象的方法和更精炼的语言来描述他们对军事软实力概念的理解。如有学者认为军事软实力“是用非强制手段达到军事战略目标的能力。从根本上讲,是一支军队的军事文化能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军事领域内的延伸”。“是指借以完成军事任务的精神文化要素”。“是指国家通过柔性方式运用全部军事资源所获得的一种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类似这样的定义用抽象语言界定了军事软实力的涵义。这种抽象化的定义,比列举法更为有效、简洁地解释了军事软实力的本质,同时也把军事软实力的范畴充分扩大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军事软实力概念的理解至少需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军事软实力的资源、作用方式,以及效用性。由此推及,军事软实力是指军队通过非强制手段,利用在军事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非物质资源来塑造和影响目标对象,从而达到国家和军事战略目的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二、军事软实力的特征

军事软实力虽然是军事实力的另一张面孔,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硬实力相比更有它独特的特征。我军有的专家学者在对军事软实力概念研究的同时,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军事软实力的某些特征,现综述如下:

1.军事软实力具有政治性。最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王幸生、吴志忠,他们认为,军事从来都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军事软实力作为军队理想信念、价值观、军事文化等的集中体现,更鲜明、直接地体现军队性质和政治本质。政治性是软实力的灵魂,离开了主体政治目标的软实力既无意义也不存在。软实力的政治性,在其现实性上主要体现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利益。

2.军事软实力具有传承性。不同国家、民族和军队的软实力是有差异和差距的;同一国家、民族和军队的软实力在不同时期并非一成不变,也是有差异和区别的。在一支军队中,其军事软实力也必然受到其所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民族精神在军事领域里的呈现和升华,是军队传统的积淀与弘扬。如在5000多年的生生不息中,中华民族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80余年的战斗历程中,人民军队形成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是我军军事软实力的显著特征。

3.军事软实力具有非强制性。“兵形象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军事软实力的建设与运用非常符合中国军事文化的柔武思想。如果说军事硬实力主要体现为一种直接诉诸武力的能力,军事软实力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和平运用军事力量、柔性运用军事力量的能力,一种折冲樽俎的能力,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

4.军事软实力具有无形性。军事软实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非物质形体,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它主要表现为军事理论、战略思维、组织体制、军事法规制度、军人核心价值观、战斗精神、心理素质、军队形象等看似无形的东西。具体地说,就是将人与武器粘合为有效战斗力的政治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等。

5.军事软实力具有依附性。军事软、硬实力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软实力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军事软实力在发挥作用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军事硬实力,它不可能单纯孤立地进行。军事软实力大都是无形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可能不依赖于物质而凭空存在的,它必须以一定物质基本为依托才能得以存在并发挥作用。在军事斗争领域中,软实力的争夺与较量,必须借助一定的力量体系和相关载体才能发挥作用。

6.军事软实力具有对抗性和合作性。军事软实力的主体在实施作用过程中,对抗性的特征始终贯穿其中。实施的主体会对潜在的对手通过运用软作战手段,使得己方在军事利益的争夺和控制上取得优势和主动权,为其政治利益服务。但同时,军事领域既不排斥合作,也离不开合作。军事软实力有时会在已为各自政治利益服务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合作型的能力,表现为用自身的德性、正义性、合法性吸引和影响对方。对抗与合作并存。

三、军事软实力的运用与建设

1.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论述之后开始成为我军理论界的关注热点。应用这一理论研究军事软实力建设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有关问题是我军学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譬如王幸生、吴志忠认为军事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整个战略能力的重大课题,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作为体现我们党政治优势的重要载体,作为我们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率先垂范者,作为国家尊严和威仪的重要象征,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提升涵养、展示国家软实力方面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刘戟锋则详细阐述了军队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有先导的重要作用:第一,军队内部的组织关系是社会组织关系的范型,而军队内部组织关系的变革则是社会组织关系变革的前奏,一般社会制度只不过是军事制度的放大;第二,由军事实践所孕育发展的军事文化是一个伟大民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路标和力量源泉,是引领全社会健康向上的精神财富;第三,军事谋略和军事伦理常常直接转化为整个社会所推崇的思维方法和伦理思想。孟亮认为,军事资源的柔性运用能够增进同世界各国军队的互信、友谊与合作,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为推动我国“和平发展合作”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运用军事软实力理论,研究我军军队形象、心理战、履行新使命,以及美军军事软实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等问题。首先是军队形象问题,吴杰明认为我军要塑造良好的海外形象,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加大军队活动展示力度;第二,充分利用对外军事交流渠道;第三,正确选择和作用形象符合;第四,积极培育和宣传军队公众人物;第五,提高领导干部的形象传播素质;第六,抓紧研究制订军队形象危机应对预案;第七,积极引导危机信息传播。其次关于心理战,武军仓、许涛指出军事软实力与心理战相辅相成,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军事软实力资源来提高我军心理战建设水平:第一,挖掘和继承传统军事文化,丰富我军心理战的思想和资源;第二,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始终掌握心理战主动权;第三,积极履行职能使命,不断拓展心理战的途径和渠道;第四,加强信息传播能力,提高心理战整体效能。刘成军认为,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必然要求战略手段的拓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必然需要多样化的军事能力。这种军事能力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军队在锻造坚不可摧的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建设和运用好软实力。最后关于美军软实力建设的情况,__东认为美军软实力的经验体现于:第一,重视软实力的军事用途,明确软实力的战略地位和运用原则;第二,加强国际军事交流,增加军事透明度;第三,重视战时舆论引导和信息控制,发挥心理作战和舆论宣传功能;第四,积极参与国际救援与国际维和军事行动,塑造正面军事形象;第五,提高官兵文化素质,以文化知识补充和加强部队战斗力;第六,保障军人权利,凸显军人的地位和作用,绞架军人荣誉感和使命感。其教训在于:第一,过度控制和操纵舆论,降低军方威信;第二,滥用军事力量,破坏自身军事形象;第三,挑战国际武装冲突法,陷军方于政治孤立。

3.提升军事软实力的思考。王连水、倪合良在文章中指出,发展军事软实力要把好几个着力点:第一,搞好军事软实力的历史传承;第二,加强军事软实力建设的理论研究;第三,注重在心理对抗实践中发展军事软实力;第四,借鉴外军军事软实力建设和运用的经验。刘源提出了提升我军软实力的几个措施:第一,把军队软实力建设纳入国家和军队建设整体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第二,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第三,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动作方式;第四,依法治军,提高广大官兵素质,加强对外军事宣传。第五,深入研究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善于借鉴和吸收外军的先进经验。王幸生、吴志忠认为加强军事软实力有四个重要方面:坚强的凝聚力、巨大威慑力、强大感召力和旺盛创造力。

四、结语

我军学者对军事软实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军事软实力理论的研究;二是对军事软实力建设与运用的研究。但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对于诸如军事软实力的精确定义,我军软实力是怎样形成和演进的,我军软实力结构具体包括哪些东西,即我军软实力“是什么”、“历史形态如何体现”、“具体包括什么”等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和明晰;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今天,从信息化的视角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对军事软实力的影响,特别是对军队政治工作软实力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我军当前政治工作与军事软实力的相互关系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更有待填补和强化。

2017大一军事理论1500字论文篇三:《试谈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

【摘要】对普通高校学生开设系统的军事理论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普通高校的特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成为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内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2007年2月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重新印发了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把军事理论课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应结合普通高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一、准确定位课程性质、要求和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学时为36学时,将考试成绩和学分记入学生档案,此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大纲》明确规定高校军事课教学的目标:“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握上好军事理论课的标准

(一)内容准确,处于前沿

一堂好课,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前沿性是基础,军事理论课尤其是这样,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里提到的数据、日期、时间、人物都要准确无误。对于这些知识,要加强专门记忆,平时多积累常识,因为军事理论也是从国家军事中来的,而国家军事的形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多关注军事频道、军事网站和军事期刊、杂志,用心捕捉信息,及时掌握最新军事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二)方法灵活,多措并举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一堂课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但也绝不是很多种教学方法的胡拼乱凑,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编排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将讲授、自学、讨论、探究、观看影音资料、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三)手段新颖,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或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改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为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辅助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要求,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余犹未尽,回味无穷

一节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的总结和升华,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并启发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将最佳教学效果从课堂的点辐射到课后的面,从而起到以点带面,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三、探索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一)对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就要将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系统地讲解知识, 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图解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如新军事变革这个教学内容,还可充分运用视频动画技术, 插播运用高科技、新式武器战争的影像资料,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趣味。

(二)对常识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学生自学、讨论,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把一些较难识记的东西,精心提炼、编排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军事理论课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对当代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讨论与探究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络课堂,进行网上教学,采取“讨论式”、“解答式”、“辨论式” 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上通过QQ、微博、博客等电子平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了解该课程的前沿学术动态,便于学生及时获取最新消息。实行军事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教学,不仅可以节约财力、人力和时间,还可以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定将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抓住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各章节的诱导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要想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狠下功夫。一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写好教案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工作。二是通过集体讨论,完善教案,反复试教,不断切磋、总结提高。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对教学程序进行总结。这些措施既能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严谨性,在军事课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案例教学法,推动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军事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讲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台海形势”、 “南海形势”、“钓鱼岛之争”、“朝核问题”等国际焦点问题来展开分析。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和学习,搜集军队和国际国内最具有现实特点和意义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2007(2).

[2]吴咏梅.论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

[3]陈世利.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09(8).


猜你喜欢:

1.军事理论论文优秀范文

2.大学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3.关于大学军事理论的论文3000字

4.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3000字范文

5.军事理论的论文范文3000字

216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