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简析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法学法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现代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网络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简析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法学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简析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法学法全文如下:

  中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现如今计算机基础已经成为每个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成为计算机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尤其进入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提升大学生素质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技能。虽然,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计算机时代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时至今日,信息化已主导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意识、知识、能力等的不足,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法学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迫切需要做些调整、改革或提升。

  一、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法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对象基础不一。

  一门课程的开展,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活动,最终接受和获取知识的是学生本人,故教学对象是教学的关键。众所周知,高等院校不似中小学就近接受教育,迎来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而由于我国中小学生计算机教育普及程度的不同,生源的多样化必然导致高校新生对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了解程度的参差不齐。因此,程度不一的学生,起点不同,再加之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的迥异,使教学的深度把握不准。

  2.教学理念老旧脱节。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更新之迅猛几乎是以秒计算的,而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数十年如一日,理论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每天只会拿着课本学理论,一旦上机操作,完全不知从何下手。任务教材是基础,是关键,然而学习教材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显然这样死板的教学理念已严重阻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学生的就业。画地为牢,缺乏实践,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方法单一俗套。

  “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可谓比比皆是。许多关于计算机的课程,教师大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霸语权日复一日,这种方法具有很多不足,如教学方法单一俗套、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违背。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地被磨灭,学生慢慢地成了局外人,听天书,等下课,盼放假,如此恶性循环,浪费宝贵青春与大学时光。

  4.教学任务设置不当。

  多数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班级多,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平均分配的每个专业的教学时间少、周期短。计算机教育是长期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依照现在的教学任务设置,教师要想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讲解,就只能加快教学进度,顾不上对实践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结果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但若全部进行机房实践,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最后,教师既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对教材内容做深层次的挖掘和推敲,多数都是照本宣科,更谈不上任务驱动了。

  二、未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法学法的探索

  根据以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案。并已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初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1.多次考查,分层教学。

  面对刚入学的新生,给他们灌输完全一样的知识,并且要求能力不同的学生以相同的速度接受并运用知识,不仅很难带动知识薄弱的学生,还有可能耽误那些“好苗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考查次数实现分层教学。在新生入校后对他们展开一次考查,包括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对这门课程的看法。然后教师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将学生分为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和基础偏弱三层,对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可以包括讲解分层法、练习分层法、作业分层法、辅导分层法等。

  例如作业分层是指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稍难的习题,中等一层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知识基础偏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看概念,多做例题,并布置一些概念性强的基础题,然后慢慢地提升难度。如此一来,教师可以教授难易不同的知识,下达不同的任务量,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着重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早日赶上高一层次的学生。每学期中间,还可以增添月考和期中考试,然后重新划分层次,让同学们产生努力奋进,争取向上的动力。

  2.变被为主,驱动教学。

  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让学生在每节理论课后及时的上机操作实验,而且必须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实验课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分析该次课程的主要任务,把任务细分后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应用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索,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给学生相互讨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大家主动得从身边的生活中去学习。教会他们走出呆板的课本,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

  其次,对于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下达的课程任务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所以他们会多出很多自由时间。那么如何让他们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在课外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算机实践活动,提供更好的学习实践平台,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各种比赛。如在全校开展网页制作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参与全省各高校联合举办的软件测试大赛,全国性的数学建模,ACM大赛等。这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教学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很好的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此外,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遇到困难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都是非常有益的。

  3.三级管理,分组教学。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能动者,是知识的接受者,是学习成果的获得者,那么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按照以上的分层法将层次不同学生分为一组,由程度较好的作为组长,进行三级管理,分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备课,课堂上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分组式讨论教学,如PPT展示、成果演示等。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确保大家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组长负责指导、督促本组学生完成任务,课代表协助老师和小组长检查。以此形成三级管理的班级学习模式。还可以由老师分派知识点或知识块,每组讲解分配到的内容,也可以以比赛形式议决一二。通过这种形式使教师由主讲变为指点,让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百家鸣,进一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不仅课堂上采用这种方法,课后布置学习任务、上机练习内容,依旧可以通过分组教学。这样不仅解决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难以胜任的困境,还可以给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在分层教学里那些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4.自由交流,网络教学。

  当计算机时代向我们走来时,网络教学也向我们张开了怀抱。教师可以给每个班建立QQ讨论组、微信群,如果学生在课后写作业时有难题或者对课堂上的知识点有疑问,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答疑。另外通过这个网络平台,教师还可以给每个年级建立公共邮箱、论坛,用来分配任务、布置作业、共享教学资源等。这些渠道还可以作为同学们的“讨论网”,大家自由交流各自学习经验与学习心得,也可以成为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测试的途径。然而这一切都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地点的约束,由学生自由自主地选择性学习。如此,不仅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而且方便学生及时解决疑惑,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本文简析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是优缺点共存的。研究发现,多次采用以上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环节,能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保证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小组长和课代表如果责任心不强,将影响整个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辅导他们,督察学习情况。另外务必杜绝学生之间相互包庇、帮忙完成实验上机报告的情况发生。如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应及时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普及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分析和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以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与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应变幻莫测的时代要求,迎接高速发展的明天。

相关文章

1.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2.浅析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3.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对策论文

4.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动态网络组织探析

5.大学计算机教育教改论文: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

6.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

45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