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论文(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论文篇二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从课程的选材、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几点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职院校;案例式教学法
作者简介:高松(1977-),女,山东菏泽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北京100024)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每个行业都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常在第二个学期开设。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少,对于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因此,不断探索新的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以便学生有效地掌握网络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成为目前高职院校网络课程教师们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依据对该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在选材、教学方法与考核等方面作了以下几点改革。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材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局域网、广域网接入技术、网络互联技术、Internet基础知识与应用、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等。
笔者针对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偏差的特点选用了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此教材有以下特色:[1]
1.内容充实,结构合理
该教材介绍计算机网络领域成熟的理论和最新知识,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高职教学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叙述更加准确,简明扼要,并在各章穿插了许多贴近生活的实际例子,学生学习起来非常有兴趣。
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该教材突出实际技能的培养。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帮助理解的插图,都是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将其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每章都配有丰富的习题,以便学生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进一步贴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其他网络水平考试(如CCNA等),补充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习题。
5.设置了九个覆盖网络基础知识并贴近实际生活的实验
设置了非常实用的实验内容。例如,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电子邮件的使用、DNS和DHCP服务器的配置等。学生动手操作每个实验,不仅能快速地理解抽象的网络知识,又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使用案例教学法,在不断的思考中解决遇到的问题
初学网络的学生不容易接受抽象的理论,因此可以考虑使用案例教学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逐步破解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如何为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这一节时,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案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并掌握有关接入的知识。
案例1:家中有一台式计算机,一根双绞线,墙壁上有网线插槽,主人希望将计算机接入Internet。
分析:已有双绞线和网线插槽,因此直接将网线两端分别连接计算机和网线插槽即可实现计算机接入Internet。
学生收获知识点:通过双绞线可以将计算机接入Internet。这是计算机接入Internet最直接的方法。
案例2:家中有一台式计算机,一笔记本,若干根双绞线,墙壁上有一网线插槽,主人希望将这两台计算机都接入Internet。
分析:台式机可通过案例1的方法直接接入Internet,但是只有一个网络插槽,无法直接将笔记本接入Internet。此时有两种方法可实现笔记本的联网。方法1:增加一个网线插槽。这种方法实现起来有困难,因为墙壁上的网线插槽应该是在房屋装修过程中预留出来的一个位置,如果临时增加是比较困难的。方法2:添加无线路由器,并将它通过双绞线接入网线插槽。将台式机直接通过双绞线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笔记本自带无线网卡,可直接接入无线路由器。
学生收获知识点:不仅可以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还可以通过无线的方法接入Internet。
案例3:家中有两台台式机,和若干双绞线,墙壁上有一网线插槽,主人希望将这两台计算机都接入Internet。
分析:其中一台可以通过双绞线直接接入Internet,另外一台要实现接入Internet,方法1:增加网线插槽。这种方法有困难,如案例2中方法1的分析。方法2:新添无线网卡和无线路由器,也可实现台式机接入Internet。
学生收获知识点:台式机可通过双绞线直接接入Internet,也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实现接入。
案例4:家中有三台台式机和一笔记本,若干双绞线,一网线插槽,主人希望这四台计算机都能接入Internet。
分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新添无线路由器和两个无线网卡。其中一台式机直接通过双绞线连接无线路由器,笔记本自带无线网卡直接连接无线路由器,另外两台台式机通过无线网卡直接接入无线路由。
学生收获知识点:若干台台式机,都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接入Internet,笔记本自带无线网卡,可直接接入无线路由。
通过以上四个案例,从简到繁,学生在不断分析思考过程中,将接入Internet的若干种不同状况下的各种方法都能自然理解和掌握。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案例教学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
2.利用Internet资源,增加现代化交流手段
对于现代职场人而言,电子邮件的便捷、快速和费用低等特点,收发电子邮件成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与外界交流的手段。因此,申请一个免费的E-mail地址并学会撰写、收发邮件对于一个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教师实训课上要利用资源丰富的Internet,指导学生上网在sina、sohu、163等网站申请免费邮箱,并学会撰写、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可在同学之间互相发送邮件达到练习的目的。这样学生逐步适应未来出现的无纸化办公环境。
使用各种浏览器在Internet上浏览、查询、保存信息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获取信息资源的快捷路径。因此,在实训课上,首先为学生讲解域名的组成及含义,熟悉各种浏览器的不同界面、菜单中各命令的功能和工具栏中各种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然后使用浏览器在网页上查询各种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并将需要的各种信息保存到硬盘上。通过不断地熟悉及练习,学生熟练地掌握利用资源丰富的Internet获取信息的方法,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3.从简到繁,增加实训项目的实际利用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网络、组建简单网络的能力,完成家庭和办公等小型局域网络等的构建。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网卡、双绞线、集线器等网络连接设备、双绞线的制作和应用、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www服务、电子邮件的使用、路由器的配置、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和无线局域网的配置等等。
在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实训中,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几种命令来测试网络是否连接成功等。例如,将机房中的几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设置不同的连接来练习测试各种连接性能。例如,使用Ping命令,这个命令可以说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命令,主要用于测试网络的连通性,通过分析收到的不同信息来测试不同的连通性。使用Ipconfig命令可显示本地计算机所有网卡的IP地址配置。首先可以让学生运行一下此命令,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到的结果,如果只有本地连接,那么得到的结果和同时拥有本地连接和无线连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等。这些测试网络性能的命令,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一个网络无法正常连接到局域网里其他计算机时,应该怎样测试网络的连接性能,从而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2]也就是只考理论知识。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成绩虽然好,但是动手能力极差,眼高手低,这与将来的就业需求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不符的,况且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凭借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纯理论知识来工作。因此这种考核方式是非常片面而落后的。该课程的考核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并且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考核是相互独立不能替代的。[3]笔者根据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由于学校对该课程的学时分配是理论课与实训的课时比例是1∶1.2,或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1∶1.5的配置,实训课程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学生的成绩由平时实训成绩和最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各占50%和50%或60%和40%。也就是说最后的笔试成绩只占一小部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题型至少五种以上,既考查一些网络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和能力。实训成绩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平时每次实训课的表现及各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这也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际操作项目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了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项目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岗位职业的能力,这与未来的就业需求和职场的职业能力培养是相符的。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更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从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的应用能力。该考核方法更能从学习过程中衡量学生在此门课程中提升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使用灵活多样的、更适合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舸.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王海.《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6).
[3]梁丹镭.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