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论文毕业范文范例
随着我国社会经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也在逐步、稳健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研究
校本课程(school—based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这一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它对于学校办出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最实用、最有价值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要求每个职业人都会应用,而不再仅是专业人员的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普遍性。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是当前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应有的文化知识,也有部分学生在不发达的山区学校学习,学习很刻苦,但是计算机接触较少。很多学生经常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但对于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等专业知识却一窍不通。以前我们使用过的统编出版的教材知识更新慢,而且内容简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加上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文化课,学校的每个系、专业都要学习,而不同的专业课时数又不尽相同。因此,很有必要开发适合学生现状,能够提高学生理论、操作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原则
在编写过程中,首先要以教学大纲为准则,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要编写的是适合笔者学院中、高级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因此要摆脱普高“学科本位”“学历本位”办学模式的影响,以“提高操作能力”理论为指导,实现基础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教材中要突出实践环节,强调动手能力。当前中、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很普遍,要本着“必需、够用”原则减轻课程的难度,把理论课融入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加适应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尽量使理论简单化,图文并茂,使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其次,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广泛调查和收集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毕业学生在单位使用计算机的情况、用人单位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需求情况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的编写方向;经常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会,反思教学习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行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最终,我们校本教材的编写人员,确定了六章的内容,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对应的硬件型号是最新的,软件也是用目前最流行和最新的版本。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的方法与分工
该校本教材在编写前首先采用了调查研究法,所有的编写人员都参与。经过前期的准备调研工作后,确定了教材的内容,采用了分工合作法,第一、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由一位成员负责,Word和Excel分别由一位成员负责,最后的两章Powerpoint和网络基础由一位成员负责。每位成员分别完成初稿,然后将各自分工的部分组织起来,进行讨论,根据反馈的信息再做修改、补充,由高级讲师进行审核,最终由主编进行组织组合、审核定稿。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每位成员反复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阅读、查阅大量有关资料,进行理论部分的编写,做到精确无误。针对我们的校本教材,设置大量的实验部分,每位成员根据教学经验,搜集资料,相互探讨,编写学生感兴趣、易上手的案例。当然,整个过程也有若干个反复过程。我们每周固定时间开研讨会,采用了研究机制和活动机制的方法。每位成员进行反思,同伴互助,交流心得,共同进步。每一位成员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大家都出谋划策,最终得到最好的答案。曾经编写Word部分的王老师就在学生很感兴趣的图文混排处提出一问题:安排什么案例呢?校报编辑、海报设计,还有茶叶广告等若干个,不可能全部采用。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后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了以上三个。因为本校有市场营销、广告设计等专业,他们可以选用后面的案例,而其他专业可以引用第一个案例,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当然这种情况出现了很多次,大家相互交流,探讨研究,相互合作,使问题迎刃而解。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的收获
随着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他们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方式。可以这样说,校本教材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第一,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了。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多方面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的付出真诚与汗水。但是校本教材的开发对学校的多数教师来说是头一次,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了问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交流探讨,你问我答,你的问题我补充,在来来去去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起来。第二,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教材编写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三,学生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由于所编写的教材为本院的学生量身打造,学生学起来更适应,而且每一位老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不同,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这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技能水平,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计算机操作。
五、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总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1.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创造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的认识,激发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能在繁忙的教学和管理之外积极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力求教材的丰富和准确。
2.教材的使用与优化
学院各系专业不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也不一样,有周课时2、4、6之分,所以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内容的取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另外,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基础内容的重复讲解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浪费了教育资源,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一步的优化。
3.不足与展望
我们教材编写组的每位成员都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周课时达到18~20课时,虽然我们力求精益求精,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教材难免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而在以后的应用推广中,我们会继续跟踪调研,进一步修订教材。
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思考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显著的特点是偏向于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契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本文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探索研究了现代学徒制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以及省教育厅下发文件的精神与要求,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是一种产教融合、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学生上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有着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建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通道,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2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探索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自开设以来,在教学改革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初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较为复杂,学生要学习程序课程、理论课程、应用软件课程等,没有明确的就业导向。另外,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单一,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排课,实践课比例不高,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显然,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经过调研研究,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课程体系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方向培养曰转变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等等曰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投入实训场所建设,引进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优势。
2.1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2.2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根据不同的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徒提供机会。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2.3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2.4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
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2.5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3结束语
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和系部应积极分担培训成本,合理分配培训任务,消除企业顾虑,吸引企业参与,建立共赢的长效机制。系部要建立合理的学徒培养标准和学徒注册制度,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训规范,建立工学有机联系以保障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就业前景,为校企合作建立可持续的发展通道,促进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2]时武略.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5,(1).
[3]高葵芬.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6).
计算机应用论文毕业范文范例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论文毕业范文范例
上一篇: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论文
下一篇:计算机应用相关论文——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