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近代史论文>

大学生近代史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为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民族奋斗史。民族民主革命是它的主题,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他的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近代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一

  《论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摘要: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代的 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与地方出现了权力再分配的格局。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清政府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造成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的逐渐下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为以督抚为核心的地方分权体制所取代。清王朝一体化的集权体系受到极大的动摇,出现了一个权力与资源分散的小过渡,从而为 中国 现代化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现代化;权力再分配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实质上是 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在解释社会历史运动时,既不把历史看作预成存在,不受价值影响的自在进程,也不把历史看成毫无 规律,可以根据主体的自由意志任意决定的结果。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历史必然性与价值选择性两种力量互动的结果。这种必然性与可能性,客观性与主体能动性之间的辩证法,体现了人类社会在一般趋势下出现的 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这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选择现代化道路的深刻的理论基础。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它是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民族逐渐过渡到 工业文明的过程。由于知识爆炸,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提供的客观因素,现代化不能不具有世界性的弥散和扩张性质,因此在历史上现代化又被称之为西化,欧化或工业化。然而,必然性与价值选择性的辩证法决定了现代化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认同的过程,其间必然包含着每个国家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的转型。

  当现代化启动之后,为了在变迁的社会中形成统一的全国经济和政治 网络,加强国家内部的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取向的,高效有力的中央政府,这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又决定了政治现代化选择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太平天国革命为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创造了权力分散的良好的政治前提,它改变了晚清的政治格局,震撼了清王朝一体化的集权体系,权力资源逐渐分散到地方手中,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的最初反应一洋务运动,真正开启了现代化的实践。

  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嬗变,应以太平天国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清王朝是一个高度集权和极端君主专制的封建政权,自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以来,其权力结构从中央到地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地方势力的抬头与官僚阶层内部的分化,清王朝的王权危机正日益扩大。

  首先表现为督抚专权。自古以来,中央王朝对地方政治势力的增长非常警惕,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省级设立总督衙门与巡抚衙门,总督与巡抚在地方上的权力既各有所分,又相互牵制,从而便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清朝的正规军受到重创,不得不扩大地方武装的力量,这样就出现了中央军权下移,地方上军政合一的局面,其主要标志乃是湘军的兴起,湘军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对付太平军,随着湘军势力的不断增强,其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护卫一方的地方武装,而是维系清朝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对于曾国藩极其湘军的崛起,清廷在军事上有利用它的一面,同时在政治上还有限制它的一面。但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形势逼人。清廷已无力对抗,只好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集军权与政权于一身,从而迈开了督抚专权的第一步。为了便于作战,曾国藩又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大批湘军将领举荐为封疆大吏,接着各省的巡抚又将自己的部将举荐为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这样就出现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政治集团,同时。他们还因袭湘军军饷自筹的习惯控制了地方财政,此外,湘军集团还排斥异己,任用亲信控制了地方用人权。这样,湘军集团控制了东南各省的军权,政权,财权与用人权,上下相应,成为一股强大的地方政治势力。太平天国革命以后,督抚专权的局面已经形成,中央集权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所以到辛亥年间,武昌革命的枪声一响,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督抚专权最终引发了清政府的垮台与地方割据。

  其次是造成了官僚阶层的分化。伴随着督抚专权的出现,清政府官僚阶层发生严重分化,这种分化倾向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上层汉族官僚势力的增长,二是洋务政治派别的兴起。  清政权建立以后,清政府极力把自己打扮成 中国传统的合法继承人,并且任用大批汉人以巩固政权,经过多年的 发展,满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虽有所缓和,但两个民族之间在 政治上的差异与猜忌仍然存在。清朝统治对汉族官员始终抱有戒备之心,虽然在表面上满汉官员一律平等,但实际权力仍操纵在满官手中,道光以后,由于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尤其是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后,汉族官僚的势力逐渐增长,清廷满汉官员之间的政治格局开始改变。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的八旗,绿营经制之师受到重创,一蹶不振。许多满族官员面对这种危机却无能为力,于是清廷被迫起用大批汉族官僚,任命他们为团练大臣,在各地举办地方武装以对抗太平军。这样一来,汉人官僚与士绅在地方的势力得以扩张,最典型的就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汉人湘军集团的兴起。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湘军将领,多是一批经世儒生,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满族官僚知悉这些情况,决定利用他们去对付太平军,结果使一大批汉人官僚兴起,湘军集团因此而由一般军事武装变为强大的政治势力,导致了督抚专权的局面。可见,督抚专权不仅标志着地方势力的抬头,而且也反映了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张,这种局势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清政权倾刻之间的土崩瓦解。

  清朝官僚分化的另一个标志是洋务派的兴起。洋务派的出现也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危机时的产物。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一批官僚士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同时改革国内的弊政。无疑,他们是最早具有“洋务”思想的代表。但是,这批人在当时的官僚中属少数派,而且除林则徐外,这批人中多数人并无多大权力,影响不了清廷政治。但是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随着地方势力的抬头,这些封疆大吏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在与西方国家联合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他们亲身体会到西方先进武器的厉害,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学习西方,自强求富的决心,这就是洋务派产生的 历史条件。随着洋务派势力的不断增强,在朝廷内部很快分化出以大学士倭仁,徐桐等为首的保守派政治势力,他们主张遵从祖法,反对学习西方,认为洋务派的行为是“用夷变夏”,出卖国家。这两种对立的政治势力的不断斗争,不仅加剧官僚阶层内部的分化,而且也加剧了清朝政局的不稳。

  可见,太平天国运动为清政权播下了毁灭的种子。由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督抚专权,使清朝中央的军政权力下移,促成了地方势力的增长;汉族官僚与洋务派的兴起,导致了统治阶层内部的严重分化,使晚清政局更加动荡。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削弱了清朝中央的政治权力,动摇了清廷统治的政治权威。随着这种分离倾向的扩大,清朝统治终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从而为中国政治 现代化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大学生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

  摘要: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人物选择的道路、革命策略决定了他的立场、成就和历史功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命运。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关键词:近代中国 历史命运 革命策略 社会主义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就由其性质决定了,那就是要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富强。对此,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似乎都没有异议。尽管他们都怀抱着这样的理想,但基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所选择实现理想的道路、方法和谋略也是大大不同。

  1、不同的救国道路

  林则徐在封建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又在失去封建皇帝支持的情况下无奈承认其失败。洪秀全则继承了林则徐反对帝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以其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宣告了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阶级是不甘于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命运的。但不同于林则徐的是,洪秀全完全和封建皇帝站在了对立面,在反对封建皇帝的同时反对帝国主义,洪秀全和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既反帝又反封的革命,对以后的革命开启了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孙中山就称自己为洪秀全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在方式方法上、在谋略方略上也很明显受到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影响。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其反帝反封建的目标错了,而是其用来反帝反封建的路线、方法、谋略方略还不能够把这一历史任务更加彻底、全面地完成。而从戊戌变法开始,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所进行的维新、变法,在反帝反封建这两个方面都显得畏首畏尾得多,甚至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也是反封建有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敢明确反帝的目标。到了孙中山的后继者蒋介石则更是沦落为帝国主义的附庸。虽然蒋介石也想靠一种力量来摆脱这种附庸地位,但由于其政权的性质是反人民的,是建立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他始终不敢,也不愿发动人民起来反帝反封建。

  2、蒋介石缘何失败

  德国哲学家曼海姆曾说,“法西斯主义有它自己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看法。总的说来,它是行动主义的和非理性的。”蒋介石政权的失败,还在于它有如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国的希特勒及其法西斯纳粹党同样的极端非理性。对照来看,中国的蒋介石在反对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在坚持自己的“知易行难”时,在热心地用权谋周旋于军阀混战时,在高叫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时,与法西斯的以上特点极为相似。蒋介石甚至在1931年的“国民会议”的开幕词中公然宣称,当今世界所有的三种理论――法西斯蒂、共产主义、自由民治主义中,“唯有法西斯蒂之政治理论本超象主义之精神,依国家机体学说为依据,以工农组织为运用,认定国家为至高无上之实体,国家得要求国民任何之牺牲,为民族生命之绵延,非以目前福利为准则。统治权乃与社会并存,而无后先,操之者即系进化阶段中统治最有效能者”,而共产主义则“不适合中国产业落后的情形,及中国固有的道德”,至于自由民治主义更是“各据议席”,“众难塞胸”,“今岁不征,明岁不战,使共产主义军阀坐大于中原也”。言词之间对自由民治主义充满了不满。

  由于蒋介石毕竟是主要投靠英美势力的,尽管他倾慕法西斯主义,也还不得不有所顾忌,所以,他在鼓吹了一番法西斯主义后,并没有忘记为自己粉饰。他首先拉出国民党最大的权威、国父孙中山来为自己掩饰说:“总之,每各国各有其客观环境,世间决无可以完全移植之政治,此之必须融汇中外学说,研究国内实况,而后可以定医国之不易良剂也。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系所亲定,最后之目的在于民治,而所以致民之道,则必经过训政阶段,挽救迫不及待之国家危难”。接着又贼喊捉贼地说:“领导素无政治之民族,自非藉经过较有效能的统治权之行施不可,况既明定为过渡阶段,自与法西斯蒂理论有别。至民族主义必与民权民生相提互证,则绝无流于国际侵略的危险,而以大同为鹄的可知矣”。这样,蒋介石就自以为得计地把自己的法西斯主义偷梁换柱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了。

  蒋介石从根本上不懂得法西斯主义不仅是最非理性的,而且还是侵略性最强的一种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国内制度,还和世界范围的侵略扩张同步,二者不可单独存在。蒋想在国内实行此制度,如果没有对外扩张,是绝没有可能成功的,即使世界上的其他法西斯在国内一时成功了,也还要面临在世界上和其他帝国主义大国的较量,他们只有在这一场帝国主义的大战中取胜,才有可能延续其寿命,而如果战败,则一定彻底破产。蒋在国内实行法西斯主义,在国际上依附更强大的帝国主义集团,虽然能在国际帝国主义战争中生存下来,但由于其不能采取对外扩张之策略,则中国人民所受的压迫必定非常沉重,这就使得蒋的政权面临国内外的强大压力,非常脆弱。事实也正是如此,蒋在抗日战争后由于坚持独裁、坚持法西斯,很快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

  3、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

  因此,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不被历史选择的结果。法西斯主义不被历史选择,前已阐述,资本主义不被历史选择,则在于其是一种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主义,对此,马克思早就深刻地揭露过,马克思认为:“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毫不掩饰了。资产阶级自命为财产的捍卫者,但是难道曾经有什么革命党发动过孟加拉、马德拉斯和孟买那样的土地革命吗?当资产阶级在印度单纯用贪污不能满足自己掠夺欲望的时候,难道不是都象大强盗克莱夫勋爵本人所说的那样,采取凶恶的勒索手段吗?当他们在欧洲大谈国家公债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候,难道不是同时就在印度没收了那些把私人积蓄投给东印度公司作股本的拉甲所应得的股息吗?当它们以保护‘我们神圣的宗教’为口实反对法国革命的时候,难道不是同时就在印度禁止宣传基督教吗?他们为了从朝拜奥里萨和孟加拉的神庙香客身上榨取钱财,难道不是把扎格纳特庙里的惨杀和卖淫变成了一种职业吗?这就是维护‘财产、秩序、家庭和宗教’的人面目!”

  因此,中国唯一选择只能是社会主义。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类弊端进行改革甚至变革的问题。也许现在我们仍有许多方面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不是社会主义造成的,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遗产,需要一个清除过程,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允许资本主义发展,并且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好处,对中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也有好处。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简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我们走了弯路,但改革开放以后,经过这样的一段约三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前列,世界上也开始有很多人在热烈讨论中国的崛起问题,这都有力地证明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终选择社会主义的救国方略的正确性。但尽管如此,仍可能会有许多国人不满足于这个成就,不满足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不过,如果我们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和乌托邦,采取历史主义、现实主义的态度,我们就会认识到,社会主义毕竟使我们这个备受欺凌的将要亡国甚至灭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成为了一个崛起中的世界性大国。更何况,社会主义为中国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即使和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相比,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这就为中华民族实现进一步的伟大崛起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要彻底、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潜力,还需要我们以极大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去探讨、去思考、去发现。

217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