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
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
教之道,德为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德育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也是由青少年向成人的过渡期,因此,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范文一:高中德育教育政治教学论文
一、以教材中的优秀素材渗透德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的最主要的学科,因此,开展德育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政治教材中的任何一节知识点都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优秀素材,而且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哲学常识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已任,不管是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和价值观等,都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观点。当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将德育穿插在其中进行授课是每一位政治教师的天然职责,这样的教学能够做到润物无声。再如,在讲授“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时,为了更有效的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逆境也能成才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结合“青蛙效应”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深刻的道理;“在一锅滚烫的开水中将一只活青蛙突然投向到锅中,就在将要落入锅里的一瞬间,青蛙奋力一跳,竟然死里逃生了。接着,专家又将锅里的水换成温水,将青蛙缓慢地放入到锅中,这个时候青蛙在锅里悠闲的漫游着,但是,随着水温逐渐的升高,这只青蛙却没能跳出水面。”接着让学生分析这只青蛙最后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是否也在上演着青蛙式的悲剧?学生们开始展开激烈的讨论,很多学生得出一致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地去思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蕴含着的深层哲理。这样的教学,既能够优化政治课堂的教学结构,又能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促使德育教育在政治学科中的渗透得到更进一步的落实。政治常识则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政党观、民族宗教观、国际关系观的有力阵地,教师可通过大量知识载体,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我们人民、我们党的热爱之情。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去学习,以此来逐渐地开展德育渗透的目标。要想将高中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以及学习方式和课后反馈等方面都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教学时,还要同时兼顾到教学的导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均衡的连续性发展。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课堂的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的方式来代替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多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这也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过去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引导他们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逐步地转移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向上来。设置开放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道德行为和认知行为的和谐统一,增强他们的认知,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学习政治知识的内涵,以此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地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的且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够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要是知识渊博的智者,同时也应该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精湛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自身人格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并把这作为教育、熏陶学生品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此,教师授课时,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去教育学生,去影响学生。此外,政治教师也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渊博的知识,坚定的立场以及高尚的情操,实事求是,这些都在无形中对学生起着很好的带头示范的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还要具有高尚的师德,比如,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坚强的意志;还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判断力,对真、善、美要由衷的敬仰,对假、恶、丑要愤怒鞭挞。教师这些素养都能够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
三、总结
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德育教学,实施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端正自身的教学指导思想,确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此外,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努力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拓宽政治课堂的教学渠道,把政治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所需的人才。
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范文二:高中德育教育体育教育论文
一、造成体育考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是体育考生自身及观念的原因
大部分体育考生生性好动,加上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课堂自控能力较差、坐不住,在文化课课堂上听不进去;有些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认为,这些学生考不上大学,而上级下达升学指标时又要按班级人数的总比例计算,体育考生成了占用名额却难以出成绩的特殊群体,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无能为力,认为他们是包袱,对他们不管不问,教师的这种态度,是的体育考生更对自己没有信心,破罐子破摔,进行体育训练成了他们逃课的幌子,最终造成上述问题。
第二是学校教学措施不够完善
体育考生因为每天要参加训练,并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缺课较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文化学习。虽然学校对此强调文化课教师要给他们补课,但因体育考生分布在各班,人数较少、文化科目多,加之有些教师以经济利益为重,觉得给体育考生补课没有经济效益,因此教师给体育考生补课就成为落实不了的空话。体育考生落下的文化课越多,就越不爱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是家长对体育认识不够。一些体育生的家长思想传统,认为只有学习文化课才是正道,才是真正的学习,认为学习体育没前途,不支持学生的体育训练,但体育考生本身又喜欢体育,造成体育考生进退两难,心态难以平衡,造成一些问题。
二、体育考生教育方式的建议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在对体育特长生德育的总体设计上,坚持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训练动力、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等问题。
第一,转变观念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必须让各科任教师认识到,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科目。体育考生尽管文化基础较差,但这些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强,只要科任教师能耐心指导教育学习,与其它学生一视同仁,加强文化课辅导,加强社会宣传,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转变教师与家长对体育考生的看法,使体育考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自然会改变做一个“坏学生”的思想,其行为也会转变。
第二,在体育训练中结合训练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体育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身心疲劳,通过这些训练过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体育心理、比赛心理等个性品格的培养。要重视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尤其对那些发展特别优秀或较差的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把体育考生评价表彰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建立规范化的评价、表彰制度。使每一个阶段的评价,都能帮助每一个体育特长生,对照全体建设目标和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开展自我评价、从而确定新的起点,促使体育考生集体意识、自主意识的发展和成熟。
第三,在体育训练中要强调德育的三个原则
即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原则既训练教学过程要有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同步性,要求体育教师在训练中了解体育考生,针对他们的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实施德育目标控制。有序原则既对教学、训练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组合,优化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稳定地培养与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原则是选择好训练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上,找准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要求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把传授知识和灌输做人道理结合起来,把培养能力和深化思想认识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和训练良好的心理品质结合起来。使体育考生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不足,转变行为。
三、结语
总之,体育考生作为素质教育对象的一部分,我们要转变观念,从心理上接受他们,耐心的对他们的不规行为通过多种方式说服教育,使体育考生从思想上转变,使他们品德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