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公民国防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篇一:《试论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摘要:国防教育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把国防教育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把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爱国主义

  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英雄教育、基本军事训练等。其核心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概括起来讲,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建设国家的公民意识和保卫国家的公民责任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军训队列训练这样阶段性的任务,而应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思想教育平台。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相统一,使学生成为既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又是保卫国家的后备军。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1.国防教育是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1987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该决定对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有一个基本概括,即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应当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党中央提出的这一要求,既是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基本标志,也是大学生军训工作必须遵循的方向。通过国防教育,大学生既能学到军事理论、技术知识,又能认清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对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既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理解,激发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又能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能了解国际风云变幻及对我国构成的威胁与挑战,又能学习党的对外关系的方针和政策,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既能通过对解放军优良传统的学习,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又能通过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客观要求,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关心国防、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也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

  2.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国防知识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军事知识,洞察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和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学习从军事的角度分析、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军事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探索军事科学的启蒙课和入门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军事理论课包含了军事思想、军事形势、现代武器、军事科技和现代战争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无疑使大学生在军事方面的知识得到了长足的拓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

  大学生在十多年的学习时间里,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处于精力集中、精神紧张的状态,导致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体能低,心理脆弱。此外,许多新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在外独立生活,压力很大。增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普通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在军训中,通过组织队列、战术、射击和综合拉练等军事科目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正直、勇敢的性格,乐观、稳定的情绪,磨炼面对挫折所必需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二、高校国防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研究

  1.国防教育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高校新生入学,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军训,进行队列训练和基本防护知识培训等。军训作为一项阶段性工作必将有时间上的规定。但作为国防教育的一项内容不能因军训任务的结束而终止。应把军训作为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法律意识的起点,把卫生内务、队列纪律的检查评比作为基本方式,坚持始终,逐步使学生养成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第一,始终坚持内务卫生的检查,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一项手段。军训期间,一般都有内务卫生方面的要求和评比,但随军训任务的结束,对内务卫生也不做要求。实际上,应该把它作为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公民意识来主要培养。每一次卫生检查评比,都要进行一次责任意识教育。重点从是否尽到了责任这个主题出发。一个人对集体(宿舍、班级)尽到了个人应尽的责任,卫生一定能搞好;一个人对集体没有尽到责任,卫生就无法搞好。搞好内务卫生就是个人对集体是否尽到责任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学生在校对集体负责,毕业后就是公民对国家负责。践行爱国主义,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对集体负责。第二,坚持上课整队,严肃队列纪律,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法纪意识的一项手段。地方大学到课率、放假按时返校率与军校学员比较,军校学员的到课率基本保持100%(除个别生病住院外),地方大学无一能做到。究其原因,军校有严格的军事纪律,军校学员有很强的纪律意识,地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组织纪律意识较差。高校可以每天上课整队查人数,齐步进行到教学楼,严格落实队列纪律,通过教育培育学生的纪律意识,通过管理落实遵纪守法的意识。

  2.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

  高校国防教育,是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依据,系统地介绍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等军事知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系统地讲授军事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还应该将在传授军事知识的基础上转变成为民族精神意识,唤起学生忧患意识。当前国际环境下,外敌入侵的可能性很小,但文化入侵、价值观入侵却在不断进行。西方一些强国利用网络优势散布其“民主”观念和价值观念,还利用宗教向高校渗透。能否筑起牢不可破的思想防线是巩固国防的重要的思想前提和保证。因此,把筑牢学生的思想防线作为国防教育的重点内容,把抵御西方的文化入侵、价值观入侵,与提升精神品味、丰富心灵世界、培养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相结合。将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根本任务。第一,加强管理与思想教育的制度建设。把制度作为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建立由全院学工干部参加的月思想形式分析制度;重点人负责与谈心制度;现实思想教育制度;时事政治宣讲制度;卫生检查制度。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开展网络咨询、电话咨询、面谈咨询等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制度,为心理问题高危人群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制定了预案,适时给予帮助。选拔心理联络员,初步建成院—系—班级三级心理网络体系。用制度保证全院的安全稳定。第二,在平凡生活中提升个人品质。把日常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舞台。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不断档,在空间上不留盲区。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在爱情观方面,教育学生把握性感与美感、性爱与爱情的本质区别,增强抵御黄色信息侵害的免疫力;在消费方面,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尊重父母的辛勤劳动,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到不乱花一分钱。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做到行为约束,思想引导并重。使学生学会做人;在学习方面,培育学生的刻苦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责任方面,利用定期检查评比宿舍卫生制度,将个人卫生的好坏与集体的荣誉紧密相联,使学生懂得个人与集体、他人息息相关,进而激发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第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实践。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组织收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教育学生懂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祖国的强盛,最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马列主义指导,有全国人民的团结,从而把学生的爱国热情逐步转变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总之,国防教育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责任意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要机构,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知识的国家建设者,更要将其培养成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保卫国家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郑宏.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构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2]吴焕忠.论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

  [3]周永卫.高校国防教育价值的哲学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王桂中,张传辉.抓好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3,(02).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国防教育教学道的思考》

  本文拟通过对国防教育基本规律及国防教育教学过程动力系统的分析,对地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之“道”加以探讨。

  一、国防教育内外部规律探讨

  我们通常把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称为教育的外部规律,把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称为教育的内部规律。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将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规律(即“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国防教育要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方面,与社会政治环境相适应。从国防的角度来看,政治环境指的是国家的安全环境。国家的安全环境影响着国防教育的战略目标,决定着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因此,国防教育不能脱离国家的防务需要。战争环境与和平环境的国防教育明显不同。[1]一是思想认识不同。在战争时期,大敌当前,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时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国防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在和平时期,无外敌大规模入侵,危机感慢慢松弛,尤其在长期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国防意识逐渐淡漠,很容易忽视国防教育。二是主要任务不同。战争时期,打赢战争取得胜利是主要任务,此时国防教育被摆到重要地位;和平年代,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事务都应围绕这个大局开展,此时,国防教育作为“软任务”被搁置起来。三是组织实施方式不同。战争时期,必然狠抓国防教育;和平时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往往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素质教育等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在人类阶级斗争的历史长河中,和平时期相对较短。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国家的存在决定战争难以绝对避免。当今世界,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大战不会在近期内爆发,我国所处的环境相对安全稳定。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局部纷争和战事不断,我国周边也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里,我们不可盲目乐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和平时期的国防教育比战争时期艰巨得多,除了国防知识教育,“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国防教育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另一方面,与经济基础相适应。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国防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国家生存发展服务。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能使为国家生存发展服务的国防观念深入人心。学校国防教育是国民国防教育的黄金时期,是实现“中国梦”需要的国防基础工程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法律规定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国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切实的综合促进作用。首先,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其次,军事科学是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而军事科学既是社会科学,又广泛涉及技术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及人文科学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掌握军事理论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最后,国防教育中军事技能训练能培养学生坚毅刚健的作风,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能真正得到操练,增强体质;通过对学生进行军事知识和国防思想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军人作风。相对于普通教育,国防及军事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在军事教育过程中,大强度、高效率的准军事教育教学,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在学生思想作风方面加固了堡垒,更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国防观,培养战略意识和坚忍的意志和毅力、迎难而上的吃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种意志、毅力和精神,正是新世纪高质量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对每一位接受国防教育与教学训练的学生来说都将成为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国防教育一举多得,有着非凡的“综合育人”效应,因此越来越受到教育学界的重视和欢迎。为此,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

  (三)遵循教育内部规律,实现国防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法不断发展创新

  首先,实现国防教育观念创新。一方面,积极动员大学生广泛参与国防教育教学活动,将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观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中;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灌输为平等的双向交流。其次,实现国防教育内容更新。要从战略前瞻性上向学生阐明矛盾的结合体———国家,阐明以国家为中心的内外部矛盾对国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如来自国内外的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遵循国家生存发展、学生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变化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全球战略发展的新要求,结合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新面貌,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将新事物、新知识纳入国防教育内容体系中,完善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引导他们树立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国防意识,更加关注和平年代国防安全因素的变化。最后,实现国防教育方法的新超越,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国防教育。一方面,在继承过去好传统、好办法的同时,着手于新方法和新手段的探索,特别要运用好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制作国防教育主课《军事理论》和辅修课《孙子兵法鉴赏》的MOOC/SPOC课程。另一方面,借助各类教育资源,丰富“社会课堂”中国防教育的内容,如走进军营,参观与国防相关的博物馆,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国防教育。

  二、国防教学过程的动力系统分析

  我们把由教学过程内在矛盾产生的教学动力称为内部运行动力。分析国防教学中的内部矛盾及教师和学生的动机系统,将揭示国防教学动力的生成、结构及其作用,揭示国防教学的基本规律。

  (一)国防教学的内部运行动力

  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教学的内在驱动力。如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发挥的程度、两个主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教与学之间的情感关系都直接制约着教学动力的大小。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国防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主席“富国强军”方略的正确性,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给国防理论教学带来动力。此外,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也都能影响教学动力。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运动和发展的主导动力。教学训练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理想的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在国防理论和军事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起始水平及其“最近发展区”,恰到好处地提出要求,刺激、改进需求。如,学生对军事科学的“最近发展区”大部分是武器装备发展,军事课教师在介绍武器装备的同时,应阐明恩格斯对武器装备发展对战斗力提升的客观规律的揭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3]如,线膛枪创生了“散兵线”;坦克的问世,造就了“闪击战”;航空与航天新技术的空前发展,则催生了“空天一体战”理论;如今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使得实施精确打击成为现实,并使战斗力生成模式产生了质的跃变。国防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根据变化提出新的教学任务,给教学过程补充新的能源。教学动力源于教学过程自身内在矛盾,依存于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一方面要揭示国防教学动力与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复杂关系,把握国防教学动力生成的多种因素,另一方面要揭示教学动力与教学过程的整体关系,把握教学动力生成的主要因素。正如军事运动的基本矛盾———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军事矛盾运动的本质,军事(国防)理论教学过程的运动全赖于这种动力的推动。

  (二)国防教、学双方的行为动力

  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达、接受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诸要素构成的众多矛盾的解决,要依靠教师、学生的主观努力及其相互作用的发挥。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国防斗争与以战争为中心的军事活动方法,不仅能解决国家之间的生存发展利益矛盾,而且能解决个人之间生存发展利益矛盾;《孙子兵法》制胜就是围绕“仁”和“道”展开的。其次,学习动机取决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专业与军队建设、远大理想相结合,学习目的明确,那么这种认识就会成为学习的内部动力。最后,动机与学习效果是辩证统一的。军事理论学习效果也影响着军事理论学习动机的形成和持续。增强行为方式能促进军事理论学习效果的提升,而所学到的军事理论知识反过来又能够增强军事理论的学习动机。学习本身对动机的强化作用通过学习效果的反馈实现,学习成功率越高,学习动机就越强化。教师工作动力的形成同样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国防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和成就动机是其工作的主要力量。其次,教师不仅要对国防理论和军事科学知识感兴趣,而且要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探究感兴趣。最后,取决于教师的期待。教师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成为国家生存发展的有用之才,这种期待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由动机引起的动力是个体的行为动力,而非教学动力,教学动力与教师、学生的行为动力不可分割。只有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动力相结合,才能形成推动教学运动发展的动力。教师工作动力和学生学习动力的结合是在解决教学目的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中完成的,更是在具体国防理论和军事科学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

  (三)国防教育教学的外部动力

  对国防教育教学过程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辩证揭示,是推动国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外部动力。国防教育教学过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与社会需求、战争需求、军队建设需求的关系。当前国防教学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文化和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层撞击。教学要适应这些挑战,仍沿袭传统的国防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必须研究以下问题:当今诸多挑战对国防教学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现行的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改革和发展;如何把新的国防教学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新的要求。这些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国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与教学过程直接有关的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机制,是从外部推动教学过程运动和发展的因素。国防教育教学总体设计是在办校方针、办学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高校任务制订的培养人才的“蓝图”。它涉及培养目标的确立,人才模型的设计,课程的选择与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一系列问题。其核心是明确培养目标,建立体现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解决人才培养与部队需要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形态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过程的运行则是将教学总体设计的人才培养“蓝图”付诸实施,主要解决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教学总体设计是教学过程运行的前提,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和定向作用。这一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条件都起制约作用。教学过程的运行,是实现教学总体设计的基础,无此基础,再好的教学总体设计也无法变为现实。因此,一个优化的教学总体设计对教学过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地方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学不仅开设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门必修课,还开设一系列选修课,如《兵器装备概论》和《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概论》《军事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战争之路研究》《信息化战争研究》《军事谋略艺术》等。可见,地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构建地方高校国防文化教育平台,为学生走入国防和军事领域提供广阔天地。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常规管理、档案管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指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安排、具体实行、监控检查、统筹指挥、控制质量等多项活动。其实质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学过程的运行,有赖于科学的教学管理,而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实践证明,教学过程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益的高低。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时间短、任务重,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向管理要时间,让管理出效益,是国防教育教学过程的必然要求。教学保障工作是指为满足各种教学活动的物质需要而采取的整套措施。它的基本内容是向教学过程提供由勤务、物资、技术等构成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需的人员和物质条件。具体说,它包括文字教材、电教教材、各种图表、资料、网络课程等教材保障;为技术、战术教学提供的教学装备和器材保障;为配合教学活动而提供的教学勤务保障;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训练为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保障以及图书馆国防导读中心、军事技能训练实验室、训练场、专用教室等教学设施保障。教学保障作为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重要条件,愈完善配套,愈具有先进性,愈有助于国防教育教学过程的运行。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我国高校进行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道”的研究,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为提高我军将士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对增强我军后备力量的建设和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找准制约国防教育发展的因素,以高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抓住教育重点环节.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新生军训、校园文化建设、征集新兵等环节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一是要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国防教育穿插其中。如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要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告诉青年学生“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是要把开展大学生军训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在完成军事训练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请军事专家、英雄模范到学校开办讲座、报告会.放映军事理材的电影、录相、纪录片等等.多途径想办法上好国防知识教育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军营一日”参观活动,全景式地了解军人的一日生活制度,从中感受军人的纪律观念和意志品质.并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三是要把高校征集新兵工作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着重抓好征集前期、欢送新兵和跟踪培养等时机的宣传工作。要搞好征集新兵宣传,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支持在校大学生踊跃参军,要做好应征入伍大学生的欢送工作.激励他们在军营建功立业,为母校和家乡争光,要注重对入伍学生的跟踪培养和宣传,发挥他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第三,充分多种教育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要发挥好课堂教育的。教育主渠道”作用,选配优秀教师担负教育任务,紧跟国内国际形势,溶入国防新事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育的时事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要发挥好校园网络的“课外辅导员”作用,认真分析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喜好,丰富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吸引学生主动来学知识受教育。要开展好经常性国防教育,通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课堂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各个方面。


猜你感兴趣:
1.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性论文

2.大学国防教育论文

3.大学生国防教育心得体会

4.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论文范文

5.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6.国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600字

7.国防教育学习心得感悟3篇

93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