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实践论文3篇
安全教育实践论文3篇
近几年,我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小学越来越多,小学安全教育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师资、教学资源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教育效果较低的现状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生命是人一切宝物中最珍贵的,孩子的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义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3篇安全教育实践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安全教育实践论文一
中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目前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总体上看,目前学生安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得到家庭成员最充分的呵护,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安全的经历、意识、反思,留给社会的后遗症之一就是独生子女天生安全意识缺乏,安全事故发生率比其他孩子高。从学校安全事故总体形势看,据教育部《2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26年,全国各地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25%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内部,主要是校园伤害和学生斗殴,其中校园伤害占56%。从家长自身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在校期间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都该学校负责、老师负责,轻视监护人自身对孩子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
二、学生安全教育的渠道
(一)学校是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安全工作首要任务是教育。通过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辐射效应。平时注意调查摸清学生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地点和时段,有针对性地健全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增加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二)家庭是安全教育的示范岗。家庭安全教育具有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要告诉给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如行走常识、骑车常识、乘车常识等。同时,家长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表现是孩子的榜样。一些家长本身就没有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如送孩子上学,带孩子闯红灯。家庭教育的特点就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生活教材,在安全教育方面,父母同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社会是安全教育的航母。山东省平度市为了抓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确定由市综治委牵头,组织教体、公安、交通、农机、交通、广电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一旦发现接送学生车辆出现超员、超速及存在安全隐患,立即进行处罚整治,限期整改,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平度的做法并非个案。在学校安全引发普遍关注的情况下,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学校安全已成为常态。如近年来,由政府发起、社会各界组织的校车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消防安全进校园等活动,就是学校、家庭力量所无法企及的,在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开设安全教育课。学校根据时令变化,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设定明确的安全教育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挖掘安全教育因素,将安全教育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之中。
(二)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如举行自然灾害应急疏散演练。学校定期举行地震或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教会学生在发生地震或火灾时如何避险、自救和逃生方法,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液化气。如开展校园周边防骗防盗防抢夺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识别骗局,机智应对盗抢行为,临危时维护自身安全。
(三)自编安全常识教材,使安全教育知识系统化。真正的安全,既来自于外部环境的保障,也来自于个体意识。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校生活安全、心理情感障碍、防灾(伤)害安全等方面的事件事故案例,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将其纳入正常教学之中。
(四)参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使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能力。学校可以在校内举办一些场景模拟活动。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纠纷的化解、饮用水安全的检测、校园食品安全检查,模拟地震、火灾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等。学校也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中,如与交警部门联系,让学生体验交通志愿者活动;与消防部门联系,让学生观摩或者参与使用消防器械;与政府应急办联系,参与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演练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安全生存、安全生活的行为能力,这是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
安全教育实践论文二
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分析
一、当前小学生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
1.当前社会没有足够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形势的变化,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发生了变化。据了解,全国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仅27年公布了《26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式分析报告》。这一系列研究报告不跟进或不向社会公开,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安全重视于口号式的,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大众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安全形势进行充分的把握和应对。当前,各地众多安全事故发生时,人为逃避责任,往往隐瞒实情、封锁消息,加之群众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使得肇事人逍遥法外。例如,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应当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这一规定显然还没有完全落实。如,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的惨案,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服务和保障方面存在不足。
2.学校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当前,政府部门、学校领导对于学校安全非常重视,各学校的安全硬件设施也是比较到位的。但由于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安全意识淡薄,总抱有侥幸的心理,对学校布置的安全任务以应付居多,对学生教育力度不够。如,每天晨检不到位,安全演练不重视,安全教育不开展,常规排查不落实,安全漏洞不整改,对于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视而不见等。如,有的小学生自行车带人、有的家长助力车带着两个甚至三个小学生,而教师看到却不管,因此,教师未树立“全员安全员”的意识。
3.学生家长安全知识匮乏
家长与孩子间充满信任,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知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当前,部分家长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教育经验,不具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小学生玩火、电等危险项目时只会受到责骂、责打,却不告诉他们不能玩的原因及危害,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也有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吃穿和成绩,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脱给学校和社会。而且家长自身还带着小孩闯红灯,影响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因此,孩子的安全成长,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回归生命本义的呼唤,更是培养学生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的有效途径。
1.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小学生年龄小,易盲目行事,自身的安全意识往往不强。主要表现为:在校内外活动只顾好玩、不计后果;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明辨善恶能力差;不注意用电、用火、用气和出行安全,存在侥幸心理;意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可能给自身、他人、家庭、学校带来危害。因此,必须通过多途径的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2.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目前,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益复杂,有的学生染上恶习,以大欺小,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校园外的不法分子、对社会不满者以及心理变态的人层出不穷,骚扰学生、校园暴力的例子接二连三。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巧妙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保护小学生的迫切需要。
3.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是落实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
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具有加速培养合格人才的作用。开展安全教育,从学校的角度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小学生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其学习和生活又必须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小学生安全教育恰恰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三、增强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高,学校、家庭、社会等都是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能促进其良好安全习惯的顺利养成,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1.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导力量
业务过硬的安全教育团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够促进小学生安全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建设需要一批专业的、过硬的安全教育团队。这一团队应该由若干名优秀的安全干部、一整套负责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组成。学校开展全面的小学生安全教育,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把学校举行各种活动的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学生。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2)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的施工场所,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实验室、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等;(3)研究四季的险情变化,挖掘安全教育题材,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发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结合实际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四是开展地震、火灾、踩踏、食品、交通等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教给学生基本的逃生技能及自救、互救方法;五是发动全体师生兼任校园安全员,一旦发现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等及时告知学校领导。
2.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及其家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虽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举一动都有着润物无声的示范作用。家长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安全教育。如,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生活中,正确使用电器;离家前,检查水电、煤气;空闲时,引导孩子正确逃生等。
3.家校合作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全方位落实小学生安全教育,强化家长的安全责任,学校应举办培养小学生安全习惯为专题的家长学校,把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及行政法规等告知每一位学生家长,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根据实际需要印发《告家长书》,要求家长加强周日、节假日和寒暑期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通过家访、发送手机短信、电话联系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避免孩子意外事故的安全意识品社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另外,学校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积极落实留守小学生监管责任,与留守小学生的监护人签订校外监管责任书。同时,学校积极履行告知义务,把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如学生生病、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等,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社会媒体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补充
除了学校、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外,还需要社会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简报等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各种媒体的力量,营造安全宣传氛围。比如,推出动画片等小学生喜欢的节目时,有意识地植入公益广告。社会媒体只有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安全引导,才能激发起他们模仿的天性。只有长期坚持这种教育方式,就能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视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加强安全教育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行为以及安危情况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为了让小学生茁壮成长,我们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安全教育实践论文三
中小学安全教育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采取分层抽样法,分别抽取了青岛、济宁、威海、滨州、临沂、潍坊六市15所城镇和农村中小学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学生问卷的对象主要选择小学五年级、六年级以及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了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本次调查除采用问卷调查法外,还辅之个案访谈法,以弥补问卷调查法之不足。
(二)调查方法
针对本研究所要涉及到的问题,笔者设计了“安全教育调查问卷”,该问卷分学生卷和教师卷两种,学生卷由2个问题组成,教师卷由15个问题组成,题型均为选择题。问卷主要涉及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安全教育师资状况和安全教育教材的使用等方面。此次调查中,共发放学生问卷11份,回收问卷996份(回收率为83.4%),有效问卷868份(有效回收率为87.1%);教师问卷2份,回收问卷188份(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166份(有效回收率为88.2%)。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3.统计软件包统一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问卷结果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校园安全教育在意识层面上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普遍重视,但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下面仅从师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安全教育的师资构成、安全教育实施的方式与途径、安全教育教材的使用等四个方面对本次调查进行分析。
(一)师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
1.学生对于安全教育关注度较高
总体上看,山东省中小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已有很高的认同度。“你是否关注校园安全”,学生选择“是”占95.4%、“否”仅占4.6%。“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学生选择“非常有必要”占51.6%、“有必要”占45.6%、“没有必要”占2.8%。这说明学生普遍认识到了安全教育以及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2.学生关注的安全教育内容
“平时你最关注安全教育的哪些方面”,学生选择较多的选项依次为防止打架斗殴(73%)、交通安全(62%)、自救安全(6.6%)、预防疾病(56%)、消防安全(5.6%)。可见,防止打架斗殴已成为学生最为关注的安全教育内容,无论是从学段、城乡还是性别来看,学生的选择都是一致的,差异性不明显。这说明打架斗殴是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校亟待解决的一项安全隐患。“在学校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有哪些”,学生的选择依次是交通安全(74.4%)、自救安全(74.2%)、消防安全(65.6%)、防止打架斗殴(6.7%)、预防疾病(59.8%)。
可见,学校把交通安全和自救安全放在了安全教育的首位,而对学生最为关注的防止打架斗殴重视不够。这说明学校在安全教育的内容设计上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基本一致,但学生对学校有效制止校园暴力现象的渴望应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3.教师关注的安全教育内容“您认为应对学生重点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是什么?您开展的有哪些?”教师认为重要的安全教育内容依次为交通安全(93.9%)、自救安全(89.1%)、防止打架斗殴(8.6%)、消防安全(79.4%)、体育课安全(74.5%)。教师认为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依次为交通安全(92.8%)、防止打架斗殴(84.9%)、自救安全(73.5%)、消防安全(72.9%)、预防疾病(64.5%)。可见,教师认为重要的和学校已经开展的内容大致相同。除交通安全和防止打架斗殴这两项内容都被城乡教师重视以外,城区教师注重的是学生自身安全保护,乡镇教师强调的是校园治安防范。4.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发生火灾或地震时,你知道正确的逃生方式吗?”学生选择“知道”的占76.4%、“知道一点”和“不知道”的占22.6%,这说明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二)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状况
“你们学校有专门进行安全教育的老师吗?”学生选择“有”的占59%、“没有”或“不清楚”的占41%。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设计问卷时就存在疑问,担心学生对于“安全教师”的概念可能难以界定,容易做出盲目的选择,又设计了“为你开展安全教育的人员,大多是谁?”学生选择班主任的占36.4%、父母及家人的占2.9%、任课教师的占18.4%、交通和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占14.7%、行政教师的占9.6%。可见,班主任是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人员,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三)安全教育实施的方式与途径
1.师生认可的安全教育方式
不同的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师生认可的与学校现行的教育方式却存在着差异。“你比较认可的安全教育方式是什么”,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安全演习(29.1%)、专业人员讲解(22.5%)、观看影视展览(17.1%)、教师讲解(16.7%)、发资料自学(5.7%);教师的选择依次是专业人员讲解(22.1%)、安全演习(21.9%)、观看影视展览(19.3%)、教师讲解(17%)、发资料自学(9%)。而“你在学校接受的安全教育方式”,学生的选择依次是教师讲解(37.1%)、专业人员讲解(22.4%)、安全演习(15.9%)、观看影视展览(9.5%)、发资料自学(8.1%);教师的选择依次是教师讲解(22.5%)、安全演习(21.2%)、专业人员讲解(17.8%)、观看影视展览(17.5%)、发资料自学(11.7%)。这说明,师生认可的安全教育方式是安全演习、专业人员讲解、观看影视展览等注重实践演练与参与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而照本宣科式的教师讲授和放任自流式的发资料自学虽然被很多学校所采用但得不到师生的认可,效果自然也很差。教师之所以将专业人员讲解方式作为首选,一方面是因为专业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既能提供专业的安全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教师安全教育知识和能力薄弱的现实。
2.学校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9.3%的学校开展过自护自救等实践演练活动,其中每年一次的占8.9%、每学期一次的占39.9%、每月一次的占18.8%、时间不固定的32.4%。值得注意的是,有9.7%的学校从未开展过自护自救等实践演练活动。从学段与城乡相比较,安全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小学要高于中学、城区的学校要高于乡镇的学校。
3.学校开发校外资源实施安全教育情况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落实的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在问到“学校是否邀请校外专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偶尔举行(54.1%)、经常举行(35.1%)、从不举行(1.7%)。在问到“学校是否开发校外资源共同致力于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教师的选择依次是有(81.3%)、不知道(8.4%)、正在计划(6.6%)、没有(3.7%)。
(四)安全教育教材的使用情况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形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学科教学中涉及到的安全教育内容,选择“挖掘相关内容讲解”占75.3%、“时间充足多讲,时间仓促少讲”占14.5%、选择“不增加也不缩减”占9%、“让学生自学”占1.2%。而安全教育课的教材,使用校本教材占47%、统编教材占3.1%、自编教案占13.3%、不用教材占9.6%。
三、存在问题
(一)重视校园安全防范,忽视学生安全教育
在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中,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态度非常认真,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十分深刻。可以说,所调查的学校都成立了校园安全领导小组,校园安全管理的硬件建设很到位,在班级课程表中每周都有安全教育课,也安排了任课教师,安全教育类的宣传标语、张贴画随处可见。然而,一些学校领导在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上却差强人意,对于校园安全防范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为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甚至取消了诸如冬季越野赛、班级足球比赛、春游、调查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等,把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确体现了“一把手责任制”。但是,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却是认识与行动严重脱节,安全教育课有计划无实施,不仅没有专门的师资,而且时间也难以保证,上级部门检查或刚开学时会由班主任上几次,平时就改为自习课或者被其他任课教师所占用。“安全教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是一些学校的真实写照。
(二)重视安全知识传授,忽视安全能力培养
由于对安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许多学校以校园安全管理来代替安全教育,为数不多的安全教育课和安全教育活动也是以安全知识的传授为目标,忽视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安全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校得到最多的教育是哪些不许做,而应当如何做以及灾害发生后如何应对知之甚少,防灾意识和能力很低。笔者在某校调查时曾听过一节《生命与安全》课,作为任课教师的班主任只是照本宣科,既无激情也无条理,学生更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很差。即便是学生期盼的校园安全活动日举行的专题讲座、宣传栏、黑板报等传递的还是安全知识,其作用只能在短期内对学生起到一个警示作用,并没有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安全的重要性,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在与学生座谈时我们多次问到“你们知道在火灾或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吗?”学生齐声回答“知道”。再问“你们演练过吗?”大多数学生都笑了,低声回答“没有”。教师和学生中会使用灭火器的人很少。学生溺水死亡或者不会游泳而下水救人致死、因小事而打架伤亡等案例频繁发生,既不能说学校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也不代表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关键是学生安全意识淡漠,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强。这是当前学校安全教育低效的必然结果。
(三)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忽视校园暴力行为矫正
交通安全和校园暴力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难题,但前者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而后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众所周知,校园暴力是世界各国教育都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它不仅存在面广、频率高、危害大,而且呈现上升趋势。校园暴力行为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同伴(包括上下级同学)的,诸如侮辱、威胁、恐吓、强迫、抢夺、殴打甚至群殴等形式。相比交通事故、火灾等,校园暴力给学生造成的伤害虽然表面看来不是十分惨烈,但由于受害人数多、时间持久、发生频率高、影响时间长,对学生身心的伤害要远远大于前者。不少学生厌学、恐惧校园、郁郁寡欢等,很多是长期受到暴力侵害而造成的。调查发现,有73%的学生和8.6%的教师将防止打架斗殴列为学校应重视的安全教育内容,说明校园暴力问题是学校安全教育的热点、难点。
(四)重视班主任工作,忽视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为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与教育,维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对于校长安全意识的提高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为避免和消除校园安全事故,各学校普遍重视班主任工作,将班级安全管理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这对于校园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建立和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不可能完成的。当下有一个不正确的共识,无论是学校领导、任课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学生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与学科教学关系不大,因而安全教育应该由班主任来负责。我们在调查和访谈时,许多教师很不配合,明确讲他们既没有参加安全教育培训也不负责安全教育,让他们来是浪费时间,直接找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就行了。许多班主任也很无奈,表示自己没有受过安全教育的培训,不仅安全知识和安全教育方法欠缺,而且学生安全管理的压力很大,如果不是领导硬性安排和考核、晋级的需要,自己根本不愿意当班主任。目前,班主任普遍年轻化,四十五岁以上的“老”教师尤其是女教师愿意当班主任和担任班主任的已经很稀奇了。安全教育课没有会上的教师,也没有主动愿意担任的教师,这是当前许多学校面临的普遍现象。
(五)重视文本教材的编写,忽视音像教材的使用
当前,除部分教师上课不使用教材外,学校安全教育课所使用的主要是校本教材和地方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知识化、抽象化,缺少系统性、可读性,学生喜欢的音像教材很少。由于任课教师知识储备较差,重视程度又不够,致使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重要的、自己知道的、教材上有的就多讲、多看,全然不顾学生是否需要、是否已知、是否喜欢,是否有效。学生认为安全教育重要但不愿意上安全教育课、教师也认为安全教育重要但学生对安全教育课不感兴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重视系统的教材尤其是音像教材的建设和教学方式的优化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六)重视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忽视安全教育机制的构建
专题活动是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方式,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普遍重视。新生入学以后,学校就有针对性地安排几项专题活动,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比较常见的有法制讲座、交通安全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消防安全讲座、饮食卫生讲座等,并有计划地进行图片展示、黑板报、主题班会等,以提高专题教育活动的效果。应当说,这些专题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辅助形式是必要的,但不能作为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这些专题教育活动虽然是由专业人员来主讲,案例也很丰富,但针对性、计划性、启发性不强,场面热闹效果一般。有些内容,小学讲、初中讲、高中还讲,内容不变、形式不变,反反复复,学生必然厌倦。以活动代替课程,以专业人员代替教师,以入学教育代替安全教育,是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四、改进建议
(一)更新安全教育理念,将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山东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已颁布实施,安全目标责任制已初步落实,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是任何一个校长都心知肚明的。但是,重视安全管理并不能取代安全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安全管理是安全教育的基础,没有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和秩序教学活动(包括安全教育)无法实施:安全教育又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不仅要保障师生在校园及在读期间的安全,更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二)规范教材建设,提高学科教学渗透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性与系统性
调查发现,全国不少省、市的安全教育课的教材建设都存在不系统、不规范的缺陷,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随意性也比较大,成为制约安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①由于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人员比较少,在职教师缺少培训,学校自主开发和选用安全教育教材的条件尚不成熟。鉴于《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已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模块、各学段的内容侧重点以及实施途径做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各省、市宜据此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统一步调。对于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渗透的内容,应在学科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各学段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也应该将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做明确规定,有利于提高安全实践活动的计划性、规范性和系统性。
(三)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重,提升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素质
缺少合格的安全教育课教师是中小学安全教育制度建设的瓶颈。当前的教师队伍,职前没有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培养,职后也没有获得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无论是意识、知识还是经验、技能,他们都不能胜任公共安全的教学和指导。古人言:“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对于在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加大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并选拔校医、保卫干部、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以解燃眉之急。对于即将从业的师范生,高校应该将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加以培养,造就合格师资。此外,要处理好专职教师与专业人员的关系,既不能关门办学也不能以校外辅导员代替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自护自救、实践演练以及应急预案制定中的指导作用。学校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家长委员会建立一种互动互助的合作机制,让校外辅导员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顾问,教师的安全教育导师,把专家培训和培训“专家”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安全教育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1.安全教育的论文
4.安全教育主题论文
8.安全教育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