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相关论文3000字范文
教育的领先必将会促进科技的发展,学校的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3000字的安全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3000字的安全教育论文篇1:《试谈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诱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结构残缺对子女的影响: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为纽带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未成年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个场所,是未成年人社会 化过程的起点,家庭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甚至可以其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来的思想、文化冲击着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家庭同样 经历着历史与现在、传统与外来摩擦之洗礼,各式各样的发展冲击着家庭领域,缩小了它的活动范围和功能,造成了代际间的紧张和疏远,其变化影响之大可能是史 无前例的,而且现代社会发展,还引发了各种形式的懈怠行为、犯罪和流浪.这可以说是与传统的生态社区环境的破坏和家庭模式的解体同时而来的。在传统家庭模 式解体的过程中,家庭失灵开始显露出来,同时催化了许多不正当的外在干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社会的急剧变化造成残缺家庭大量出现, 对未成年人产生重大影响。因父母离异、分居等导致的家庭结构残缺,破坏了健全家庭中父母角色的正常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与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是不完 全相同的,缺少任何一方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都是不利的,会导致未成年人产生情绪与人格上的障碍。未成年人过早失去父母之爱、家庭之乐,感情上受到创伤,经济 上缺乏保障,造成内心痛苦、精神忧郁,由于长期的心理失衡,渐渐地产生了心理偏差,而且残缺家庭不像健全家庭对子女会有严格的监督,往往会疏于对子女的管 教,失去家庭温暖的子女对家庭的依附性逐渐减少,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做出违法犯罪之事。
家庭关系恶化对子女的影响:研究表明,和父母缺乏正常关系的少年更容易陷入青少年犯罪的生涯。家庭关系是人间最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使家庭结构是完整 的,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发生冲突,也容易导致子女有越轨行为。因为不顺利的婚姻生活往往使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的事物,这种控制力量的消失正是未成年人越 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它比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要大。子女夹在父母之间,心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和不良影响,慢慢会在个性上出现缺陷,容易养成 空虚、烦躁、不安和失望的情绪,往往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为逃避紧张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如果子女在家庭中能和父母有良好的沟通,得到父母充分的关 爱,他们会远离犯罪;如果亲子关系疏远,子女在家里得不到安全或情感上的满足和慰籍,就可能逃离家庭,在社会上寻求支持与认同. 实践中发现,未成年罪犯往往用不太喜欢的语气评价他们的父母,未成年罪犯的家庭中往往缺乏积极的交往和情感表达。而不少未成年罪犯也表示如果当初父母能够 对自己多一点关心,自己也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积极、健康的家庭管教方式能弥补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缺陷和不足,而消极甚至错误的家庭管教方式不仅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且可 能成为促使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家庭的管教方式都存在不当之处,溺爱型、粗暴型可以说是我国最普遍的两种不良家庭管教方式。溺爱 型家庭管教方式一味满足子女物质、生活上的任何要求,受溺爱的子女易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尊重别人,其社会化进程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到 阻碍。一旦此种不健全人格外化,又会受到家庭的纵容与包庇,从而使子女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溺爱会形成子女畸形的需求,而当其习惯于多次无原则的被满足之 后,若稍有不顺,就会不择手段甚至以身试法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同时,此类家庭管教方式使子女易受伤害、敏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自控能力不 强,因而易受坏人的引诱,导致犯罪。粗暴型家庭管教方式粗暴化、简单化,对子女干预过多,采取专制的手段使其绝对服从父母的目标与期望价值,稍有不从就对 子女实行打骂体罚等粗暴手段。体罚这种教育方式的运用,只能使那些相信体罚有利于孩子教育的父母满足自身使用暴力的欲望,而不能起到正确教育的作用。经常 使用体罚,会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攻击性的榜样,对其自尊心、自信心也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体罚引起未成年人的认知不协调,对这种不协调所带来的焦虑,未成 年人会采取抑制退缩或对抗发泄的方式。粗暴型管教方式使子女意识不到家庭的温暖,体罚可能使子女逐渐懂得“更有权威的力量可以操纵他人并能够成为一种维护 高于他人的地位,满足欲望和实现目的的功能性手段”。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未成年人对家庭缺乏归属感,性格闭锁、孤僻、粗野、不顺从、残酷,没有通过家庭完 成社会化,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一旦脱离家庭的束缚,非常容易演变为蔑视社会权威,行为反应过激,极端自我,在社会生活中一旦遭遇挫折 容易把握不好分寸,甚至陷入犯罪泥潭。
家长素质低劣,言传身教失当:我国目前文盲、半文盲占人口比例还相当高,一些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许多家长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影 响,狂热地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享受。他们不但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其本身的行为也把子女往相反的方向引导。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时期,差 别交往能力强,辨别是非能力差,他们还不知道社会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潜移 默化的过程。父母行为端庄正派,有助于子女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父母形象不良、行为不轨,将误导子女走上歧途。有的家长缺乏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差,自 私自利,见利忘义,独断专行,心胸狭隘,为获取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对子女的教育与自己的言行不一致,其身不正,染有恶习,子女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影 响,在难以辨别是非的情况下沾染不良习气,并为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打下了基础。
家庭道德教育缺失:正确的家庭早期教育是未成年人的良好习惯、品德、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 素。家庭的道德引导和教育,曾在一个很长时期内被认为是家庭功能的主要方面。但在社会转型期,父母教育子女持“工具主义”观念,只关心子女成21,逼子女 从小就学会竞争,忽略了对子女应有的道德启蒙教育,如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教育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孝敬父母、正直谦让等,而使子女变得自私、冷漠,缺乏真 诚、善良,不会关爱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有些父母对子女“唯钱独尊”,时刻在子女面前说钱言物,无形中将子女的兴趣引到对吃喝玩乐的追求上,而缺少远大 理想和抱负。这样,家庭文明的基础出现了空间,家庭进步的连环出现了裂痕,长期下去必然形成未成年消极的个性品质和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不良品质 一旦遇到一定的条件和时机,就会发展成为犯罪行。
二、学校教育因素
师资队伍中的不良品行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是未成年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未成年人处于学校 的阶段正是他们身体猛长、心理变化大、情绪反应强烈、精力充沛的阶段,这个时期,他们不仅对物质需求日益增长,而且对精神需求增长更快。“师者,所以传道 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人之楷模,这样才能熏陶出一批又一批心灵净化,意志坚定,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但是有些教师的品行实不足以为人师表,直接影响到 学生的成长。如上课不负责任,马虎了事,没有进取心,贪图玩乐,为了一些事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社会上流行的请客送礼办私事的风气也在这些老师身上表现出 来。更有甚者有些人头上顶着教师的神圣光环,竟利用教师与学生接触的特殊之便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有关这方面那的报道已是屡见不鲜。
学校教育内容失衡、不协调:部分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尤其是城乡差别大,认为地划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不仅导致“择校费”问题产 生,也容易使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有自卑感,受到歧视,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偏重知识的填鸭式传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性。这种不恰当的做法往往会造成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失去平衡,对于那些领悟力略差一些的学生,尤其有可能从中遭受升学的 挫折和压力,继而被老师、同学、家长视为学习无能。久而久之,连学生本人也感到自己确实不如别人,难免遭受淘汰,从内心深处产生自卑感。这种否定自我的结 果,有可能导致他们逃出校门,与社会上有不良行为或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混在一起。这种不良结合,不但影响了学生依恋学校、家庭,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依恋正常 同辈群体的可能,使其陷于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大增。法制教育十分薄弱。因为学校的法制教育具有系统性、渐进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所以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学 生知法守法,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非常有效的途径。但目前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仅限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初高中(含中专、技校)基本上没有开设。缺乏统一的 法制教育教材,除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正式的法制教育教材,也较少根据学生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 在师资方面,多由政治课教师讲授,法律专业水平相对有限,授课质量难以保证。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是教学却并非他 们的专长,同时受课程安排和时间、精力所限。由于法制教育不到位,部分中小学法制教育课形同虚设,学生不懂法、不守法、不会依法自我保护的局面难以得到根 本改观。一些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反映在学校时几乎没有接触过法制方面的教育。有的学校的法制教育仅停留在法律知识的传授上,没有使学生形成与法律规范相适 应的价值观,没有引导学生将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动机,这样的法制教育不但不能对未成年人犯罪起到预防作用,反而可能让一部分未成年人由 于了解法律的规定而钻法律的空子,进行犯罪行为。
学校教育方法缺陷:某些学校和老师习惯于按学习成绩的优劣,人为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并给予不同“待遇”。对“优等生”爱护有加,高度重视,其结果 一方面可能使他们产生高人一等的骄傲自大心理,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他们背上“优等生”的沉重包袱,如果再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遇 到失败、困难或逆境时飞则可能产生偏激行为。对所谓的“双差生”、“问题生”敷衍了事、任其自由发展,甚至视为包袱而讽刺、挖苦,动辄训斥,甚至打骂体 罚.这不仅使后进生更为后进,而且还可能使有的学生“破罐破摔气有的教师对犯错误、有缺点的学生,只是简单、生硬地处罚了事,不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 对敢于指出自己缺点的学生打击报复,等等.所有这些不适当的教育方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学生对学校的依恋,甚至使某些学生产生 消极情绪而厌学、弃学、逃学,加之许多学校借口“不能带坏一批学生”对“问题生”予以劝退或开除,这些流失生往往成为日后未成年入犯罪的根源。
学校对学生闲暇活动管理不足: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也总是习惯于加班加点,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些家庭望子成龙,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技能 班”或“补习班”,致使学生大量的闲暇时间被无休止的补课或活动所填满,苦不堪言。这样“闲而不暇”的生活会使未成年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产生厌学情绪, 不仅影响了教学实效,而且为了发泄,他们极有可能铤而走险,参与一些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动,甚至走上邪路。同时,学生闲暇活动放任自流,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学 校应有的重视。一方面许多学生面对闲暇时间感到手足无措,闲暇生活普遍形式单调,单调的生活必然是一种无效的闲暇,会让学生感觉孤独、无聊、烦闷难耐,容 易“无事生非”,导致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学生的闲暇活动内容庸俗,他们多沉迷于电视、游戏机、网络、闲逛,甚至沉迷于具有色情、暴力、赌博等内容的书刊、 录像、游戏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吸烟、酗酒、赌博、打架、斗殴。消极不当的闲暇活动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很容易诱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环境因素
金钱万能、拜金主义观念盛行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受到极大的冲击,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 义和极端主义,对世界观尚未定型的未成年人造成了很坏的消极影响;社会竞争和矛盾加剧,就业就学跟不上社会福利和财富分配不均,社会转型期的诸多问题还没 有解决好,特别使消极腐败和黄赌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极易诱发一些意志薄弱的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金钱万能,追求过度享乐,拜金主义的盛行,私欲的膨 胀,使有关黄、赌、毒犯罪滋生和蔓延。一些人为了追求金钱和享乐,大肆进行卖淫嫖娼犯罪。一些娱乐场所为追求经济利益,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使卖淫嫖娼屡 禁不止。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吃请受贿、追求享乐,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总是有形无形地给未成年人一种示范和暗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 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起了较大的变化,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收人,而此种不良风气,却刺激了他们的“高消费”的意识,但“未成年人往往对满足需要的手段的意义缺 乏了解,只要他们感到需要本身的无可非议的、合理的,他们就较少考虑满足实际需要的具体手段是否为社会道德和法律所允许,甚至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需 要,以致犯罪①。
同时,过度的贫富差异也对未成年人犯罪造成了影响。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异程度的指标,据官方统计,我国在1999年的基尼系数为 0.39,也有资料显示为0.45,就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②。过度的贫富差异,会强化人们的贪婪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仇恨心理,这些都有可能 转化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刺激犯罪的滋生,成为犯罪的诱因。
受消极文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一般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①。消极文化即通常所说的亚文化。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汇融合,彼此取长补短,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全球化在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接触的同时,也带来西方文 化思潮和黄、赌、毒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污染。西方的生活方式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模式”抉择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不但在行动中努力地模仿“西式”的 家庭外表,如时髦的家具、流行的服饰等,好逸恶劳、爱慕虚荣、向往奢侈的生活,崇尚西方社会休闲娱乐观念和思潮,甚至追求“性开放”、“性自由”的没落生 活方式。充满色情的淫秽物品所体现的黄色文化主要从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来危害未成年人,使其身心不健康地成长。庸俗、低级、淫秽的录像、电影、书刊、印刷 品的毒害信息量很大,刺激性特别强。未成年人正处在发育阶段,好奇心强,因此对这些“黄货”对他们特别具有吸引力。这些淫秽物品扭曲了未成年人的性观念, 从精神上毒害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从而诱发未成年人走上性犯罪的道路。黄色文化产品的来源,绝大多数都是先从境外流入,再在境内出版部门复 制印刷。据海关总署较早的统计资料,1980年进口的印刷品中没收淫秽色情印刷品19000多件,比1979年增加4.1倍;1989年海关共查获违禁印 刷品和音像制品233万件,比1988年增加30倍。1989年8月的“扫黄”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0年底,全国共缴获封存违禁出版书刊约 3200万册,音像制品240多万合,查获没收走私进口的违禁品出版物78万多件,依法查处违法分子近8万人②。
其次,帮会文化业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支遗毒,“帮会”文化目前在文化市场上仍占据一席之地。许多地区播放的影视片所传播的“帮会”文化,刺激着 黑社会的繁衍与扩展,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起着直接的教唆作用。那种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黑风恶浪,给未成年人以极坏的影响。使有些未成年人认为,在社会上要 混出个名堂来,没有几个哥们不行。他们为了“行帮”、团伙的利益合哥儿们的交情,根本不顾他人的利益、国家的法律,把“行帮” 、团伙、哥儿们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为了他们的私利和“友情”不惜践踏国家法律,以身试法。先进社会上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和一些“两劳”释放人 员对黑道老大的人生准则、生活方式的顶礼膜拜、刻意模仿,从某种意义上讲,使帮会文化诱导的结果。此外,一些侦破文学为了追求真实,用纪实的手法把犯罪的 过程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无形之中不仅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法,且还有意无意地使他们学会了一些反侦破的方法。
另外,沉溺于上网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原因。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海淀检察院近期对海淀看守所在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调查发现:73名 有上网经历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39人承认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上网引起或与上网有关,占53.4%①。网络中通过互发电子邮件或聊天、在线游戏等手 段进行交往,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等特征。由于网络本身的这种隐蔽性,上网便成了很多处于心理闭锁期的未成年人缓解内心紧张、释放内心积 郁的理想选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过程中,虚拟的人物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未成年人的心理随意性被无限放大。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 往难以协调,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纠正和引导,就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为了满足自我需要而不择手段地侵犯他人的利益。有些未成年人长期痴迷于网 络,由于他们没有经济来源,为了支付高昂的上网费用,很可能实施抢劫、盗窃等财产性犯罪。
四、个人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现在,未成年人的生理成熟年龄普遍提前, 生理上的突飞猛进,尤其是性器官的发育成熟,使他们的性意识、性冲动,性体验等接踵而至,这给他们带来了种种困惑或疑虑,产生各种神秘不安的复杂心理。与 此同时,他们的心理成熟却明显滞后。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为因为生理成熟产生的种种困惑解难释疑,无法合理地为自己减轻心理的重负。随着他们年龄的 增长,成人感逐渐增强,对于内心的困惑和疑虑不愿轻易向他们吐露,于是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闭锁。未成年人处于这种自我封闭之中在心理上与成年人产生隔阂,不 愿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因而产生孤独感。但是这种孤独感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希望与人交往,希望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地位,希望能在同 龄人中出类拔萃,以维护自尊。因而人际交往的需要较为强烈,这种在心理上既感到孤独,又渴望交往的矛盾,可能使青少年陷于苦恼的境地。他们不愿与父母老师 沟通,却希望与同龄伙伴拉帮结伙,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出外寻找“友谊”。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认知狭窄、片面,分不清是非美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容 易被人引诱,上当受骗,稀里糊涂地就加入犯罪团伙,不知不觉地就走上犯罪道路。
好奇心强和辨别是非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对一切感到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现象,不理解的问题都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 足,认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许多社会现象和科学的准则还没有自己定型的见解和观点,容易受暗示而模仿,自觉不自觉地受一些不良因素地影响,看问题时以偏 概全、固执己见,自己认为正确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知识就不加考虑的片面接受,以致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的不良亚文化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 路。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随着成人感的产生和增强,未成年人对自己估计过高强烈要求独立自主,想从心理上改变过去依赖成年人和受人监护的状态,即取得与 成年人相同的地位,离开父母的管束,完全独立。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济来源,且社会生活经验欠缺,不能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因此未成年人在生活上还要依赖 于父母,在社会上还要依赖成年人。这种在心理上想独立,而实际生活中又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矛盾可能激发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加大代沟的裂痕。在现实社会 中,有的因对父母的严格管束十分不满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进而实施家庭暴力,甚至出现了弑亲现象。
强烈的情绪冲动和理智控制较弱的矛盾:未成年时期,情绪的兴奋性高,情绪的波动性大,具有极大的冲动性,既表现为热情活泼,又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 事。有时,当个人需要受到限制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这时理智的控制能力却显得无能为力,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计后 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向有关当事人或无辜群众实施攻击行为,进行报复。
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正在发生进行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外界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未成年人由于独立性 意向的发展,开始将对外界及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的关注转变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关注。这样自己既是观察者,同时又是被自己观察的被观察者,自我意识被分成 两个处于不同地位的部分:前者为理想的自我;后者为现实的自我。一般来说,现实的自我总是落后于理想的自我这样一来,二者的不一致便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 盾.未成年人自我意识的矛盾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 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陷。
一方面,过低的自我评价。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未成年人,在把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的自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的自我不满 意,又无法改进。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距离过大所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 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这类未成年人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挫折感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 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 酿成悲剧。近几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此类心理问题所导致的。
另一方面,过高的自我评价。这是一种与过低的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 理想的自我,并认为理想的自我可以轻易实现。这种类型的未成年人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 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专家指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时代各个方面所存在的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之一,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正确必须扎扎实实地解决社会存在的、导致未成年人犯 罪的各种社会问题。”本论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做了分析研究,旨在揭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从而为预防和控制未成年 人犯罪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个人水平有限,论述的面不够全,以后的研究还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大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研究未成年人 犯罪规律,为综合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更科学、全面的依据。
3000字的安全教育论文篇2:《浅析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教育问题之一。据统计,交通死亡是10-24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淡薄和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对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笔者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状况的长期观察,总结了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几点现状、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
1 大学生交通事故现状
大学生参与交通中,常见的交通事故形式有三种:
(1)行走时发生交通事故。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几乎完全替代了电脑,成为当今大学生的新宠儿。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从而造就了低头一族。在通过路口时,甚至车子已经到眼前了也没有及时发现。这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沙发生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2015年6月12日凌晨1时许,一台奥迪Q7越野车沿湘江路由南往北行驶至杜甫江阁路口时,与正在斑马线上横路的两名女性行人相撞,造成一名行人死亡,一人受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她们一直低头看手机,根本没注意车流,麻痹大意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2)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交通事故。近几年发生了几起较典型的大学生搭乘黑车或出租车而被抢劫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大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多,乘坐各种长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也较多,教训惨痛。如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高?祝?014年8月9日错上陌生人的车后,失踪多日,经警方侦查,高?状畛低局杏胨净⑸矗净?咨焙笄碧樱?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失联,后调查得知小金被黑车司机绑架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性虐。
(3)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已经考取驾照,并拥有私家车。由于思想的麻痹,安全意识的淡薄,近几年大学生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已有多起,均造成很大的损失。如2010年10月陕西西安发生的一起恶性事件,一名女士张?自谄锏缍凳北黄底驳乖诘兀莩嫡吣盟嫔硇募獾对谒男馗共苛塘叮贾抡?字鞫觥⑸锨痪猜銎屏汛蟪鲅劳觯比苏呤俏靼�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大醛家鑫。�014年1月20日发生的一起5名如皋籍在校大学生在驾车返如途中,在淮安境内发生交通事故,致全部当场死亡。
2 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力度不足
虽然近几年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大部分高校对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已经提高了认识,但是还不够,主要体现在:(1)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2)缺乏交通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仅依靠辅导员、班主任对入学新生进行常规安全教育,专业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3)缺乏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课件、视频。
2.2 大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据调查,20%的大学生不能完全认识道路交通标志,90%的大学生闯过红灯,50%的大学生坐过黑车,60%的大学生不知道遇到车祸后该如何正确处理。
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基本上没有系统地接受交通安全方面教育。进入大学后,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并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有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初开展了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教育,有一些高校的新生一学期只见过班主任或辅导员一两次,大学生无法从正规渠道了解并掌握相关交通安全知识,只能从一些新闻中了解到交通事故,所以很多大学生就对车祸没概念,无法理解车祸如何发生,觉得车祸这种事情离自己很遥远,认为只要红灯停,绿灯行就万事大吉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有很多案例都是司机闯红灯发生车祸的。文明交通的参与,需要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有的学生横穿马路时,低头看手机,听音乐,发生紧急情况时根本就听不到刹车声和喇叭声。总而言之,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缺失,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车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校园周围交通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管理
校园周边交通混乱,是很多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很多高校处于闹市区或者郊区,闹市区的车流量较多,管控较复杂,郊区管控容易,但车辆车速过快,在一些阴雨天,或者车流量较多的时候,由于大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一般高校门口附近都是流动商贩、饭店的聚集地,人员流动密集,一些商贩自制三轮车等占道经营,都是车祸发生的隐患。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就是司机为躲避商贩,而将路边准备过马路的同学撞到在地,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却永远失去了自理能力,发生这样的交通事故对大学生本人、家庭都是无情的打击。
3 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
3.1 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责任化
校园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由 “分管校领导”总负责,由交通安全工作室对全校交通安全课程进行安排,学院或系,到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各宿舍长,最后是学生,使交通安全教育形成责任化,见图1。
3.2 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常规化
笔者在高职院校担任汽车专业教师,开设了近七年的交通安全选修课程,共授课人数达2500多人,但选修该课程的人数仅占总人数20%左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正规的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对选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回访,进行问卷调查、测试,90%的学生在交通安全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对事故做出正确的处理。笔者建议,将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将交通安全教育常态化。同时可以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使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可以组建交通安全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对全校交通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3.3 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内容、方式多样化
现在的大学生认为最感兴趣、认为最有价值的课程主要是技能类课程,所以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把交通安全的教育内容转变为实用型课程。高校有优势的教育资源,可以整合资源对交通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开发,使交通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进一步升华,把交通安全课程内容进行技能化,通过技能考核来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上应该突破,如把教学课堂安排到交警队,交通繁忙的马路上,亦或是交通事故现场,营造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氛围。
4 总结
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方面仅局限于宣传教育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层面,但交通安全教育绝不仅限于表面的安全教育工作。交通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了非常必要的教育内容,交通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基本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人才保障的根本,始终存在于人才教育的全程中,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个人,影响到家庭,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所以,要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与育人环境、校园及社会稳定、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等相联系。
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关注,需要高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增加法制知识,提高预防能力,处理事故能力,使之成为一名文明交通参与者。
3000字的安全教育论文篇3:《试谈安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不重视养生问题,那么在人们关注养生问题的前提下应该先注意安全,学校教育要在安全上苦下工夫,当然学前教育在安全问题强调上不甘落后。这里所谓的学前安全教育就是强调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强调儿童在关注自己生理心理健康的同时还关注周围学生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安全有防护意识和对自己身心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健康的前提下让小朋友们主动参与学前教育。注重学生的学前教育,将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发展性基础。下面笔者谈谈安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相关情况,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不安全教育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大多数人更注重健康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会做定时检查,所以在身体威胁因素上有明显减少,但是除了这些问题干扰小朋友的健康发展外还有一些因素存在于小朋友的成长中。对于影响小朋友健康发展的因素大多数人表示:玩耍的时候跌倒、洗澡玩水的时候溺水、上下学中平常上街玩耍的时候遇到车祸、吃东西的时候不注重饮食搭配导致食物中毒自杀等会影响儿童的健康。例如,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得知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十分关切并做出重要批示,对不作为、假落实的要严厉整改问责,悲剧不能一再发生。
二、学校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上面分析了很多意外伤害不仅威胁生命还会使部分儿童身体残废。如半个月前,南京第一医院来了三个同时被电火花击伤的三四岁的小孩子。这三个孩子趁父母不在,拿着电水壶的插头就去捅插座。结果噼里啪啦一阵响,一股电火花蹿了出来,瞬间就将三个孩子的手电伤了。其中一个三岁小女孩的左手几个手指间的皮都破了,已经能看到鲜红的肉,家人赶紧将他们送到南京市第一医院。医生说,由于家用电压不是很高,这三个孩子的伤还算较轻,上上药就能恢复了,如果是高压电,三个孩子可就没命了。
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所以不管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家长与老师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的防范,电源插座什么的应该放在高于一米四左右的地方,让小学生玩电动玩具的时候先检查安全威胁因素的存在,还应该在日常教育中让学生懂得哪些因素会威胁自己的健康,让他们尽可能避免危险因素的影响。如很多幼儿园为了让学生懂得哪些东西以怎样的方法才能清理干净才能吃,会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学习清洗食物并且用小刀切水果等,又如让学生学会洗黄瓜,并且切黄瓜,尝试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且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刀具等。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年儿童健康的要求,学生必须懂得安全保护常识,学习能够在外界不良条件的威胁下学会自我保护,将危险性系数降低到最小值,因此幼儿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加强园内安全设施设备健全,提高学生的自主保护意识。
三、从创设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幼儿安全意识
1.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生活中存在形形色色的诱惑。网络诱惑是现代人的主要难题,对于尚未成年的幼儿来说网络不良诱惑对他们成长有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让学生在不良诱惑下走上歧途,因此幼儿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单一教育,还关乎家庭与社会,所以学校应该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做绿色的有教育目的网络环境。
2.应该教育从小教学生懂的法律常识。受电视的影响,很多小学生会学电视里的人物与周围学生接触,因为幼年儿童的遇事阅历还不能和正常的成年人相比,并且处事能力与分析能力不健全很有可能会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因此,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影视业多拍摄一些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影视作品,从而教育儿童懂得哪些方法会让别人受伤害并且这种法律不提倡的行为会让自己受到法律的约束,所以校园还是社会家庭都应该为儿童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安全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要适度,日常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学生就是国家发展的潜在动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而言,人们的素质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不仅有安全意识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充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1.浅谈安全教育论文
2.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3.校园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