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2017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论文范文

2017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2017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论文范文

  目前大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7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和参考。

  2017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篇

  一、科技创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一)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无疑都会促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产生,以及促进它们产生新的结合方式,因此,它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狭义的创新教育(InnovationEducation)是指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广义的创新教育是指为了使人们能够创新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即凡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有两种定义,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从广义来说,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笔者认为,创业不是所有大学生的最终发展目标,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由此看来,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正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的。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形式和现状

  大学生科技创新,包括学习—创新—应用三个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各所高校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推动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多数学者认为,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十分重视,但成效不足,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活动整体开展热烈但发展不均衡;2.形式丰富但层次不高;3.成果显著但孵化率不高。而其中第三点是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便难以产生实际效用,推动经济发展。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形式和现状

  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同,高校创业教育也通过创业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开展,其中课外活动包括创业竞赛、课题研究和创业实战。对于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多数学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高校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统一、不合理;高校本身缺乏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教材五花八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机结合;创业教育模式陈旧,内容滞后,方法、途径相对单一,特别是缺乏创业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教育,等。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现状

  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的开展形式来看,二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结合的机会很多,但在实际过程中,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主要是通过竞赛来实现,特别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随着政府的重视和国际交流的增多,高校中开展的创业计划竞赛并不止“挑战杯”一项,也有如SIFE、杭州赛伯乐等各企事业单位组织举办的创业计划竞赛,但“挑战杯”还是目前竞赛规格最高、在校大学生参与面最广的一项赛事,全国有3多所学校参与,2万大学生参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的奥林匹克”,在高校师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也听到一些不认可的声音,比如有教师认为创业计划竞赛距离真正的创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有学生认为比赛是老师、领导和部分学生的事情,如火如荼的各项活动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大益处;一些外界人士也认为该项赛事场面热闹,但与实战尚有一定差距。这些评价也从侧面说明,在“挑战杯”这个平台上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相互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目前,“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项目主要分为技术类和服务类。据统计,在技术类的参赛作品中,1%是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2%是由导师带领学生做的项目,而剩下一半以上是外界人士的科研和创意成果。这样的数据透露出,一方面,鲜有理工科学生为了参加创业计划竞赛而进行科技创新,即使参赛,也主要担当技术顾问的角色,对于创业意识的培养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商科或文科类同学,在自己寻觅或在学校相关教师的帮助下有机会接触到理工科学院的专利从而进行商业包装,但并无参加科技创新这一环节的相关经历,对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明显。综上所述,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并未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二者长期孤立,缺乏系统有机的结合造成了目前两方面工作都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的不利局面。

  三、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创新双螺旋理论的定义

  创新双螺旋是指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正是这种创新双螺旋的互补与互动,带动创新多主体、多要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

  (二)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的思考

  创新双螺旋的理论认为,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参与活动的过程。创新与创业是一对不可割裂的概念,而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更是不能孤立开展的,科技创新可以推动高校的创业活动,而创业教育的成熟也会给科技创新带来动力。而在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不符合这一理论,创业教育被分割成两块,即受众面广而效果不佳的理论教育和小众参与个别辅导的创业实战。如何更好地推进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和提供学生创业平台创业机会的目的,我们需要从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对此进行重新审视。

  1.学校应成为“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促成者。

  首先,作为学校,想要取得丰硕成果,就必须重视创业教育,将其放在一个高度重要的位置,在政策和经济上予以大力扶持。其次,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合理规划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并不是一个“创业教育办公室”或者几个创业示范学院所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全员和全程的积极参与。同时,开拓二者多方位的合作渠道,不能只指望在通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一二次活动,就能全面地推动二者的结合,而是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活动等各类工作中充分贯彻创新与创业结合的理念,使之互相渗透,互推互进。

  2.企业要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的帮助者。

  中国的创业教育想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企业的重要作用,它是创新创业的需求者、推动者和帮助者。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起源地和创业环境最自由的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校外企业和校办企业对创业教育的推动。然而,在我国,只有少数名校能得到知名企业的资助,校办企业和学生的创业机会没有关系,这是一种缺乏动力的状态。企业应更多地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代表社会的需求,鼓励创新思维,为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支持,真正使科技创新转化到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层面。作为学校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企业的进入,并不是每所大学都能吸引世界5强的资助。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惠普、雅虎、硅谷图文等公司也是通过时间和实战的磨砺才成长为今天的知名企业。

  3.教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者。

  创业需要教师的理论指导,更需要教师的实践引领。这里,教师不止是指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包括社会上的相关人士。创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发展,目前,在高校中,进行科技研发的教师往往专注于专业领域的发展,对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关注。在今天,他们要想靠一己之力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创业成功,给学生以创业教育的辅导,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我们要求高校教师开拓自己的视野,关注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强与创业成功者的合作,鼓励他们走入校园,为教师、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业思路和创业感染力。

  4.学生要做术业专攻和全面发展的践行者。

  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每位大学生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但是如果只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就很难有创新和创业的思路产生。因此,在学习自身专业的同时,也应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开拓自己的视野。然而,由于我国的课堂教学形式和电子科技的进步,在国内很多大学中,同学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更缺乏思想的相互碰撞。学生宁愿整天面对着手机,却很少和同学讨论有关学术等方面的问题。这与大学的精神是不符的,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应该是开放、活跃的群体,应该积极与各个专业的同学、教师、社会人士进行广泛的沟通,在从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加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商科的同学与工科的同学交流,寻找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技术;而工科的同学学习商科的知识,将专利包装成产品。各种专业思想的相互交流与碰撞能诱发创新思维,创造创业机会。

  2017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篇二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主体的几种模式

  国外的创业教育有着较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营造出的创业教育支持系统非常完善,主要表现为组织支持和资金支持。国外大学生创业促进的责任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政府的参与程度区分大概可以分为以下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或称“美国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和高校辅助”的责任格局。

  美国政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提供杠杆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政府补贴、预签购货合同等扶持政策。美国社会各界是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中的主要角色,美国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表现得特别活跃。美国的私人企业、社会团体、社会基金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了全方位和多样性的支持,不仅在创业教育上,而且在中介服务和融资贷款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了有力的引导和帮助。美国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的整体环节中居于辅导地位,主要是负责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特定的素质。美国创业教育组织主要包括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这些组织分有不同的层级,如全国级、州级、地方级等等。它们进行或支持创业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开发、教学信息交流等工作。

  这些组织吸引着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因而在促进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资金支持方面,美国有雄厚的资金保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小企业的创办者可以从联邦政府得到5万美元的拨款作为创办经费,继而可发行几百万美元的股票,联邦政府以资助和贷款方式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帮助。此外,州政府还以风险资本计划允许发行免税工业集资债券,以支持小企业的开办。不仅如此,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也很丰厚。自从1951年成立了第一个主要赞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科尔曼基金会(ColemanFoundation)以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支持创业的基金会,包括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等多项奖金和捐赠教学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基金。

  2.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或称“日本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和高校辅助”的责任格局。

  日本政府是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中的主导力量。为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日本政府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扶植政策,改革教育科研体制,修改和制定相关促进创业的法案,形成了以产学官联合的创新体系。在创业融资方面,日本政府金融机构发挥主导作用,能够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日本高校在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中主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

  3.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模式,或称“英国模式”,形成了“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责任格局。

  英国在推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级政府、各种组织和民间的力量,形成了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英国政府是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创业教育、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等。英国政府专门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来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社会团体、商会、企业等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指导、资金赞助、创业培训和创业实习等。英国的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力量,负责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分析上述三种大学生创业促进责任体制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实施大学生创业促进措施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创业促进体制通常是由政府、社会和学校来通力合作,共同实施的。虽然这三个主体的性质不同,职能各异,但三者通过在各自的领域里制定各种措施,采取各种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互间的无缝对接,责任环环相扣,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责任格局,可以有效地将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和措施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学生创业促进的责任体制。尤以美国的模式为最佳,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各方主体之间的配合和互动显得非常地默契,互相渗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责任格局。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主体的进一步明确及对策

  针对国内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明确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责任主体,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

  1.确立创业教育的战略高度。

  创业教育应定位在国家的战略高度,在教育理念上要表现出前瞻性和长远性。党的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1—22)》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推进创业教育”。我国应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鼓励和倡导各类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并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密切企业、社会和学校的联系,使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创业教育的正确理解与认识,引导国内各高校认真思考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定位,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育对于社会进步、大学自身建设与学生发展的深远意义,摈弃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将创业教育提高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战略高度。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力争形成政府、社会、学校联动的创业促进责任格局。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政府积极扶持,社会大力支持,才能进一步优化创业教育的环境,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因此,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应共同努力,为创业教育创造有利条件。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政府要鼓励学生独立创办或与他人合伙创办小企业,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解除大学生创业的诸多限制。通过贷款担保,基金支持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创业,且要建立专家诊所,帮助他们解决创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建立政府和社会支持体系时,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机制,通过地方中小银行的建设推进大学生创业。

  政府、社会和企业,尤其是有关企业,应对大学生的创业给予资金扶持,如按照国际惯例成立相应的投资基金,与其共谋发展,支持他们的创业实践和事业发展。高校的侧重点在于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为学生自主开展创业实践提供资金、环境、政策和其他条件方面的支持和保证。学校应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的思考与实践。学校还可建立科技园,形成知识、技术、智力、资金的密集,使其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大学科技园既是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又是创业实践的基地,是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并检验其效果的广阔舞台。若能在科技园区设立配套的风险投资基金,必定会更有效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而学生方面的重点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业活动。

  3.高校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促使创业项目成果化、产业化,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高校创业教育离不开强大的外部环境平台,当前形势下,高校要主动承担起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的主渠道作用,整合利用地方政府、企业家、学术界、其他高校、社会创业机构等资源,促使创业项目成果化、产业化,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改变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政府投入力度不大,社会参与程度不高,国内交流平台不畅的现状。一方面,高校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将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争取地方政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优惠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的资源,设立丰富的创业基金,建立多样化的各级企业孵化器,发挥高校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拓宽创业机会,扶持创业成长。同时,构建国内交流平台并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社会其他创业教育机构的合作,与高校间的合作和校内跨专业学科的合作,共同促进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的发展,使有限稀缺的创业教育资源和经验能得到全面共享,使创业教育的范围、水平和影响力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2017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篇三

  一、文献综述

  (一)创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赵绚丽(211)[1]经过详细的研究后认为创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教育的充足与缺失,与采用的创业教育的形式关系不大。创业教育研究不足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瓶颈。要想取得创业教育与产业活动的成功,就必须结合创业教育的规律、要求与特点,实施合理的、科学的创业教学。鲍桂莲、冯爱秋[2]等人认为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才有可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与平台。大多创新创业实践借助于“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开展,只有少数精英参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实践仅仅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上。

  (二)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刘艳(21)[3]从高校教学内容角度出发,认为内容目标模糊不清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遇到阻碍。对学生来说高校更像是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处,要解决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出现的问题就应该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目标。郭云贵(212)[4]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角度出发,认为当前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很多大学仅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一门课程。创业教育教材也存在缺少或编排不当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不能及时、广泛地掌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狭小的范围之中。

  (三)学生认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林雪岩,刘洋(213)[5]从学生的角度经过详细调查后发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看法落后,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效果不明显,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一系列问题。李贵兰[6]认为创业意识影响着人们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与能动性。可以说,创业意识是创业的精神支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生走向创业的重要动力源。唐根丽,王艳波[7]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尽管各高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但实际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尊重、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另外,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也存在一定的阻碍。

  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于2世纪6年代。23年,美国共有16所高校开设了22多门创业课程,并成立了1多个创业研究中心。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日趋成熟:创业课程逐渐增多,教育模式反复更新,理论研究逐层深化。

  (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创新创业大赛颇受重视,全国以及各地区每年都会举办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大赛(参见表1)。另外一些高校也会举办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比赛。

  2.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各地区、各高校的创业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种类逐渐增多,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等;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总体趋势呈上升势头;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提高,文献的产出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3.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恰当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使得学生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楚,认为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意义不大[9]。其次,大学生的“求稳”使其缺乏冒险精神。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为22.9万人,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而最终选择创业的仅为1%[1]。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阶段,虽然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创业类相关课程,但是并没有建立起比较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全面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教育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三、创新创业教育瓶颈产生的原因分析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率以及创业成功率都较低。本文认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出现发展瓶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讲授课课时过长,实践课缺失

  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般以公选课或必修课类型出现,上课时间为32学时—36学时。大部分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讲授课的形式开展。讲授课的目的是集中时间将所学知识教授给学生。目前国内高校讲授课课时过长,一方面会使课堂内容冗长枯燥,造成“拖延时间”的感觉;另一方面会造成只学“理论”而欠缺“实际”的局面出现,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展开。

  (二)学校与企业/公司之间欠缺诚信、可靠、长久的合作关系

  选择创业的大学生需要通过建立企业/公司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如果学校与企业/公司之间有合作平台,那么学生可以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去企业观摩、学习或实习,在具体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目前虽然有些大学与企业建立了学习交流平台,但是这种合作关系很难维持长久。一般的合作企业都是不断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他们灌输就业的思想;或者一些本想创业的优秀大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很可能会“享受”工作的感觉,最后放弃创业走上就业的道路,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失去原本的作用。

  (三)创新创业大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更进一步。但是创新创业大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创新创业大赛的选题很大程度上受指导老师能力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大赛与企业联系不够,很难吸引到有实力的投资方,导致很多优秀方案都只停留在方案阶段,很难真正地实施开来。

  四、总结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具有一定水平的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创新创业比赛的举办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加快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氛围。高校应合理运用各种平台,努力在校园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帮助大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等,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其次,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投入力度,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所有的学生,将其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高校一般都设置了经由老师指导下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学生社团,我们要努力发挥这些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的创业意向,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最后,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架构。国内高校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必须要想办法吸引社会上人、财、物的支持,建立合作共赢的创新创业大赛支持架构,这样才能体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的真正价值。


猜你喜欢:

1.2017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范文

2.2017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范文

3.2017大学生创业意向书范文

4.2017大学生青春创业演讲稿范文

5.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范文

6.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范文

44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