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的行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更多的资源向职业教育倾注,职业院校的资产日益增长,如何摒弃旧的管理弊端,开拓新的管理体系,有效配置、合理使用学校资产,使国有资产不流失,保值增值,成为各职业院校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本校资产管理实际为基础,就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进行了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资产管理 研究讨论

  0 引言

  强化资产管理意识,理顺产权关系,实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益是所有资产管理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资产管理人员应创新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等手段,促进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保障教育事业的平稳发展。

  1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账目不明。高职院校是高校教育新形势下的产物,起步晚,发展快,因此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管理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子部门管理着本部门的资,资产处置手续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固定资产登记账目不全,无形资产无管理状态。各部门缺少协调沟通,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闲置,随着退休人员调离而“物随人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管理落后,制度缺失。很多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仍停留在财务管理的层面上,“重财轻物”的现象明显,资产管理等同于财产管理。资产登记、入库归口管理方法陈旧,信息化程度差,效率极低。资产管理制度缺失,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无制度可依。

  (3)机构设置不合理,内控力量不足。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机构配置薄弱,人员配置不齐的问题。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人员,只由其它部门兼职。而资产管理本身任务繁重,验收、入库、清查、转移一项不能少,一项不能错,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细化,没有创新。资产管理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也是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奖惩措施,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处理不当、损坏和盲目购置造成浪费的行为无约束力。

  (4)分散处置,监管薄弱。各高校的资产分散处置,不利于发现报废资产的价值,由于需要上缴的是净残值收入,甚至出现干脆隐瞒处置收入,从而形成了“小金库”的来源;报废管理与预算编审不衔接,如果报废的资产销账后继续在用,而又能再申请采购新资产,从而导致公用经费持续膨胀。

  2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计划经济”体制是造成资产闲置、账目的根本原因。高等院校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厚。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一直是重购买轻管理,追求对固定资产的规模与档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有些同志认为,高职院校不搞成本核算,也无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只要自己不谋私利,反正都是学校的。因而产权清不清,权证齐不齐,使用当不当,账物符不符等等,都无所谓。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导致管理混乱,账目不清。

  (2)“处置的随意性”是导致公用经费持续膨胀的主要原因。在固定资产处置方面,国家对高等校园有一套复杂的审批程序,各高校自身并没有多少自主权。因此就会造成各院校仅是履行相关职责,而不去或少去关心资产的使用效益。

  (3)管理者权责不清。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本应秉承“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但是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由于机构设置调整、人事变动,使用者变换频繁,内部挑拨、交接程序缺失,导致最后没人负责,也无人追责。

  (4)缺少监督机制体制。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的滞后直接影响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没有问责机制,缺乏对资产管理的考核、激励使得资产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缺乏动力,廉政风险极大。
  3 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

  (1)以网络化管理为手段,建立现代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各高等院校固定资产名目繁多,分布广泛,固定资产的管理自然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性,合理调配资源,建立以校园网为基础,搭建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创新管理环境,缩短管理链条,全面、准确、客观、及时地反映资产分布、使用情况及相应的信息数据,有利于学院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有效增强资产管理的过程监督和控制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的监督管理水平;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管理人员的配备,从而减少综合管理成本。同时运用信息条码技术、FRID身份识别技术简化资产入库、管理的程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也是骨干院校后示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内涵建设的标志。

  (2)基于资产管理过程,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固定资产是各高等院校的主要资产之一,要从思想上重视资产管理的作用与地位,加大采购前的论证力度,树立节约意识,防止盲目投资,实现保值与增值。因此,需要设计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根据各单位的资产占有、使用和管理情况,按照一定的条件和原则,建立统一、全面、可比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估方法,对高校资产管理的综合绩效进行分析研究,来实现对高校资产的管理成果和服务水平的客观、公正和真实的评估,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从而推动高校资产管理绩效水平的提升。同时将它可以作为学院各部门的预算的依据,合理支持高校领导决策,不断改善高校资产管理以及切实提高资产投入产出效益水平。

  (3)完善资产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属于非常设机构的资产清查领导小组(或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资产管理处(办公室),同时在全校各部门设兼职资产管理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资产的责任人,实行资产的“二级管理”,分担专职人员的工作压力。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研究配置标准,严控固定资产入口,建立资产调剂机制,减少盲目与重复配制;坚持资产管理与采购相结合,减少资金浪费现象;建立资产管理联系群,架起兼职资产管理员与资产管理部门的之间的桥梁,及时反馈政策、信息以及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设置资产运营公司,资产服务社会、收益服务学校

  (4)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审计,降低廉政风险。开展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审计有利于降低资产管理工作的风险,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资产管理工作的审计主要是对资产入库、转移、报废及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专项审计;是针对涉及的相关程序的及时性、合法性的定期检查。通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审计,梳理资产管理工作,排查管理漏洞,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提高资源投资效益,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的一个话题,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地把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好,及时修正和改进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只要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勤奋扎实、勇于探索地工作,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一定能够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资产规模会不断地扩大,加强资产管理不仅是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高校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研究】相关文章:

1.浅谈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

2.计算机应用论文: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维护

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革新论文

4.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论文

5.试论高职院校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

6.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建设文献综述论文

4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