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所谓教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改,广义上指教育改革,包括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狭义上指学校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全文如下: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以及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或工作打下基础。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普及,高职计算机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问题所在:
(一)入学时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且差距较大。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加快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普通高中都陆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职业高中更是将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高职计算机教育已不是“零起点”。但是,由于该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所以该课程的开设还存在流于形式,导致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这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是来自中职和普通高中的差异,中职新生普遍受到良好的训练,而普通高中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基本是“零起点”。
二是家庭条件差异,来自家庭条件好、接触电脑机会多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来自落后地区、困难家庭的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偏差。
三是个人兴趣的差异,爱好计算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知识的接收能力明显强于平时不喜欢接触电脑的学生。
对学生来讲,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对教师而言,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够科学规范,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不同于其他的基础课,课程内容更新快,实践要求高、对设备的依赖性强。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计算机的知识和应用也已深入到方方面面,对计算机基础应用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及以后在专业行业发展的好坏。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案例的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专业领域、就业方向,不能够照本宣科和随意教学,必须考虑学生所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采用通用教材和统一的理论教学内容或按照个人喜好特长设置的理论教学内容;五花八门的与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相脱节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感觉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无关,更无法很好地应用到专业领域。这种和专业实际应用的偏移和脱节,难以做到工学结合。
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始,总要谈论三个问题:计算机能干什么?我们学什么?怎么学?狭义的答案是:计算机无所不能;我们学Windows和Office;上机。接着是尽可能多地电脑演示,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电脑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总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应试心理严重,难以提高操作技能。
能通过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是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统一要求。能让学生取得证书,多证就业,本是好事,但如果过分看重要求学生必须取得证书,使学生产生过重的应试心理,只是为了考试、为了取得证书而学习,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应用操作技能的提高。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题目相对固定不变,促使学生投机取巧的应试心理十分严重,只对等级考试考的内容下功夫,不考的概不理会,忽略了实际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学生取得了证书,但是简单的实际操作却不会,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业及工作。另一方面,一味的为了追求学生通过考试,也使得教师对教学有了量化标准,教学趋向学习目标单一、教学范围狭窄、教学内容固定的态势。不利于教师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法使用上进行改革创新。
二、加强和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对策探讨
(一)针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探索一条分级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改革之路;通过分级分层次的教学,改变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班级教学,解决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生入学时,根据计算机能力来进行分班不太实际,各任课教师可以用简易的测试方法对本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组(2~3组),教学时兼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避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局面;另外,也可以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基础类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如我院已开设的《office办公应用》公选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整合教学内容,探索一条适合全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之路,通过引入项目化教学理念,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设计项目,完成任务,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兴趣,切实的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应用技能,同时兼顾考级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技能,获得技能的同时也掌握知识,掌握的知识足以应对计算机一级考试。
各任课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建立项目库或任务库,公共计算机任课教师同专业课教师加强交流,不断更新完善项目库或任务库,根据所教学生专业不同,从资源库中挑选适合学生专业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将所教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建立的项目库或任务库同学生就业后从事的相关工作实际联系起来,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摘掉公共基础课枯燥乏味的帽子。
(三)实践教学时必须改变老师讲操作,学生验证的实验模式,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所学专业对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切实需要,更多地接触一些本专业通计算机接触的实际工作过程,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项目和任务当中去,这样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教学最终目标。
我院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立项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各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为全院各专业服务的公共基础课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获得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院各专业所培养的,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所需要的人才都离不开这一基本技能。为学院各专业更好的服务,为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值得引起重视,值得研究探讨。
我国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各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进行改革,达到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目的。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课程教学经验,掌握课程以外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定时到一线企事业单位了解企业要求,从而积累更多的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