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论文

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论文

  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物品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包括向海关申报、交验单据证件,并接受海关的监管和检查等。报关是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必要环节之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全文如下:

  一、引言

  2014年起,报关员资格考试被取消了。在报关员的培养上,许多机构与院校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目标,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在《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上似乎也遇到了瓶颈,甚至,有些专业将其从考试课降为考查课。其实,《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早已制定,该标准既是报关行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海关工作密切相关,明确了报关员职业分类的具体内容,对适用对象、职业等级、基本文化程度和申报条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因此,高职高专的相关专业可以将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在报关实务教学中进行应用,按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职业功能模块来设置和完善教学内容,以其设定的职业标准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报关员的职业资格。《标准》中对报关员职业分为:助理报关师、报关师和高级报关师三个级别,分别对学历、工作年限等进行了详实的规定,为此,高职高专学生在将来就业时能胜任的是助理报关师的职业岗位。那么,报关实务的课程就要围绕着助理报关师的职业标准进行改革。为了更清晰地反映评价的效果,在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考核使用了KOMET测评模式。

  二、课程改革内容

  报关实务改革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考核的改革三个部分。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报关实务的教学内容,按照报关员职业标准中对助理报关师职业等级的要求进行五个模块内容的设置,分别为:报关事务管理、报关核算、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报关单准备与管理和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在这五个模块中,针对每一模块的工作内容与技能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例如,在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模块中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报关随附单证及相关信息的获取、审核、报关单填制和单证管理,其中为了能顺利获取报关随附单证及相关信息,在技能上要求做到:能够获取与申报货物相关的成交、包装、运输、结算等单证;能够获取与申报货物相关的进出境贸易管理许可证件;能够获取与申报货物相关的海关备案、核准、审批单证;能够获取申报货物的具体信息,等等。为此,教学内容上主要设置:进出口成交、包装、运输、结算单证知识和海关监管证件基本知识等。这样的设置与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相吻合,操作性强,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因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强,所以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在课堂上根据每一模块下的工作内容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解释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将相关的知识进行讲授;然后学生对任务进行分解,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分解情况进行点评与指正;接着,学生进行修正;再接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展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打分。具体如下图所示。

  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增加课堂互动内容,课堂气氛较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教学考核内容与方式的改革

  教学考核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配套,因为教学内容主要有五个模块,所以考核也围绕这五个模块展开。比如,以往对于商品归类方面的考核一般只限于对六个归类规则的理解,在考核中较少出现对具体商品编码的考核。而在此次改革中,因为有软件的协助,可以对此部分进行考核。除此外,对于通关流程的操作、原产地确定、报关单证的审核与收集等知识,都要进行考核。为了能有效地进行考核,在考核方式上采用了KOMET测评模式,即对学生考核内容与方式是遵循着KOMET职业能力测试方案进行开发、设计,并最终实施的。整个测评方案的设计过程可以描述为:测试题目的开发 →对测试题目进行预测试→组成一套测试题目→设计评分表→测试样本的选择→大规模标准化测评方案设计。

  结合教学内容和KOMET考核方式,在考核工具上若只采用传统的纸质笔试方式,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报关作业操作能力,例如,QP系统的操作熟练度、及时性与准确性,用纸质笔试是无法考核完整的,所以在考核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动手操作的测试。因此,结合报关软件,设置好案例背景,让学生以报关员的身份从案例分析入手,对报关企业、通关制度进行分析,签订报关委托书,进行通关方案设计与实施,从而考核学生整个报关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总之,进行通关作业操作实行上机考核的方式较为合适。对于报关基础知识,包括报关事务管理、原产地确定、单证审核、报关核算部分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进行客观题的测试,也可以借助软件进行测试。

  三、课程改革实施过程

  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二是教学方式改革的实施,三是教学考核改革的实施。实施过程简单说就是: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考核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一部分的实施都是一个较为详细与复杂的过程。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例进行如下说明。

  经过多次反复修正才能最终确定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结合了报关员的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而且借鉴了报关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课堂上进行了实施与跟踪,才能基本符合助理报关师的知识要求。

  四、课程改革实施效果分析

  对于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以下几方面调查分析:一是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的问卷调查,从学生角度对课程改革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考核成绩进行数理方面的分析评价;三是企业对学生实务能力进行抽查评价。   1. 课程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难易程度,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和教学考核方式的合理性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42份问卷,收回42份,有1份不符合要求,其他均有效。经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如下:73.1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是合理的;85.37%的学生认为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是难易适中;87.8%的学生可以适应教学方式的改革;78.05%的学生认为考核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实际掌握情况。在考核方式上,68.29%的学生选择上机方式,29.27%的学生选择上机+笔试的方式。通过以上调查说明:此次教学改革是有成效的,能被学生所接受。

  2. 课程考核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显示改革效果,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选取了课改班级(42人)与对比班级(45人)。对于对比班级,采用现行市面上都能买到的高职高专报关实务教材,采用传统的讲授+案例的教学方式,但在考核上与课改班级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与内容,以期对他们各自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考试难度反映了考试的难易程度,用难度系数L描述,计算公式为L=1-X/W,X为班级平均分,W为总分。从公式中可知难度系数越大,考核内容则越难;难度系数越小,考核内容则越容易。从而,计算可得考试难度系数为0.35,即对于课改受教的学生来说难易适中。同样的考核内容在非课改班级进行,得出的难度系数为0.54,对比班级的平均分为46,比课改班级低了19分,对比班级考核结果显示难度较课改班级高。考核的区分度,反映了考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对不同受试者的水平的鉴别程度,其公式为D=2×(XH-XL)/W,其中XH为高分组平均分,XL为低分组平均分,高分组是指把成绩从高往低排序后,前面50%的那一部分;低分组是指后面50%的那一部分。区分度一般在-1至1之间,0.4以上表明区分度很好,0.3至0.39表明区分度较好,0.2至0.29表明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区分度不好,应淘汰。从而计算可得,课改考核的区分度为0.42,说明课改班级的考核结果区分度很好,对比班级得出的区分度为0.32,说明区分度较好。从上述考核结果分析来看,课改班级的考核结果明显好于非课改的对比班级。

  3. 企业抽样测试分析

  借助报关企业的帮助,对学生进行抽样测试。测试内容为企业报关系统的使用,采用的是企业的真实案例,从课改班级和对比班级各随机抽取10名同学到企业进行测试。企业反馈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得,课改班级10名学生的报关准确率为87.8%,其中报关操作全对的有3名学生;对比班级的准确率为73.6%,无1人全对。这样的结果,企业表示对课改班级的考核效果满意度较高,认为课程改革是有效果的。

  五、总结

  基于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改革,从实施到考核的整个过程与结果来看,课程改革是有成效的,不仅使课堂气氛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来上岗就业。

36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