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有关情感教育的探讨论文

有关情感教育的探讨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有关情感教育的探讨论文

  情感教育是人的体验过程,作为教育意识、教育思想渗透于体、智、德、美、劳诸育之中,情感教育有类似粘合剂的作用,使诸育实现功能性统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感教育的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情感教育的探讨论文篇一

  《情感教育刍议》

  【摘要】“情感―体验”和“逻辑―认知”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情感教育是人的体验过程,作为教育意识、教育思想渗透于体、智、德、美、劳诸育之中,情感教育有类似粘合剂的作用,使诸育实现功能性统一。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把握生活中的契机,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

  【关键词】幼儿情感教育;情感;体验;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4-0019-03

  人的情感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发展、成熟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阿扎罗夫说过:“在情感世界里,任何东西都不会自然地产生,因为这是与学习或者其他工作一样复杂和费力的心、脑、精神工作。”幼儿阶段是人类基本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情感的辐射作用贯穿于幼儿的认知过程与社会性发展进程,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必要而且重要。〔1〕

  幼儿情感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两个:一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偏重于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二是不能准确把握幼儿情感教育与幼儿体、智、德、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将情感教育当作单独的一育,情感教育本身成了教育目的,因而流于形式,难以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

  “情感―体验”和“逻辑―认知”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情感教育是人的体验过程,作为教育意识、教育思想渗透于体、智、德、美、劳诸育之中,情感教育有类似粘合剂的作用,使诸育实现功能性统一。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把握生活中的契机,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

  一、“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

  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情感与认知同样重要,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片面强调认知教育的问题。例如,在一些常见的育儿论坛上,幼儿家长热烈地讨论幼儿识字、学数学、学珠心算、接受思维训练、学习英语等问题。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幼儿园也举办各种兴趣班,社会上甚至还出现了以“培养幼儿MBA”为噱头的早教机构,且受到众多家长不惜重金的追捧。家长和教师对认知教育的过分强调给孩子带来了过多的压力,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将学习视作负担。我们最近在贵州山区进行了一次幼儿小学入学准备的调研,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小学入学前的准备就是识字与算术等,很少有家长和教师提到还应包括有关社会情感方面的准备。参与调查的儿童在社会认知方面的情况令人担忧,有些孩子甚至连喜、怒、哀、乐等基本表情都辨识不清。我们相信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贵州山区。

  我们知道,情感是人对他人及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有别于认识活动,它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性,外化为显著的身体―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行为。〔2〕情绪与认识过程是不同的心理形式,如果说表情是情绪的外显行为,体验则是情绪的心理实体。情绪体验给行为提供动机,对认知和行为起着组织或瓦解的作用。情绪体验的意义和特有色调不是从认知加工系统获得的,而是从主体与环境在进化的长期相适应的过程中,在生存和需要的满足与否之中发展而来的。〔3〕

  “情感―体验”和“逻辑―认知”是两个不同质的教育层面,各自有相对的独立的运行机制。同时,它们又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构成相辅相成的共存关系,发挥出整体的功能。“逻辑―认知”过程旨在发展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培养孩子从事脑体活动的技能,着重提高孩子认识能力和行动效率。“情感―体验”过程则注重情调、情绪、心境接受或拒绝的程度,不仅培养孩子对认知产生惊异、好奇的心向态度,而且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爱憎喜厌之情,提供人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解决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行为的价值判断问题。“情感―体验”和“逻辑―认知”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情感―体验”活动是“逻辑―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逻辑―认知”活动促进情感的分化,提高情感思维与情感交往能力,升华人的情感境界,“逻辑―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组合产生“总体大于部分”的系统效应。〔4〕

  二、情感教育是人的体验过程,作为教育意识、教育思想渗透于体、智、德、美、劳诸育之中,情感教育有类似粘合剂的作用,使诸育实现功能性统一

  近来,作为情感教育的一种形式――感恩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成为热门话题。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以此体会父母呵护孩子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让孩子给家长写“感恩信”,以体悟来自父母的慷慨无私的爱;有的学校给孩子播放“分娩手术”录像,让孩子体会母亲的伟大;〔5〕还有的学校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孩子为妈妈们献上一台精彩的晚会,为妈妈包饺子,为妈妈洗脚;在父亲节组织孩子为爸爸制作贺卡、礼物;平日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求孩子回家后做小帮手、说感谢的话,以感谢家人的养育之恩……学校为实施情感教育可谓挖空心思。这些活动对于提倡情感教育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仔细想想,当孩子口口声声将“感恩”挂在嘴上时,他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感恩”,是不是能发自内心地“感恩”呢?这种让学生为了“感恩”而“感恩”的情感教育对学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为了寻找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首先要厘清什么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与体、智、德、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情感教育是在教育的作用下,个体情感世界发生变化、人生经验日趋丰富的过程,是人的体验过程。然而,体验并非目的,只是手段,它具有两重意义,其一是用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其二是体验人的生存方式,追求人的生命意义。教育不仅关心人是否有知识,而且关心人是否有体验,关心人体验到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情感教育也并非某种实体性的存在,而是作为教育意识、教育思想渗透于体、智、德、美、劳诸育之中,发挥粘合剂的作用,使诸育实现功能性的统一。〔6〕

  希望通过专门的、片断的情感教育实现需要通过长期体验和积累才可能发生的情感态度的形成或转变,结果当然会事倍功半,难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情感教育中将体验本身当作目的,让孩子为了体验而体验,为了“感恩”而“感恩”,就使情感教育流于形式,有“作秀”的嫌疑。

  三、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

  情感体验存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之中。人的体验可分为被动体验和主动体验。被动体验是指伴随着主体意识的直接的、经常的情绪形式,作为人们情感的内在形式,天长地久地悄悄地累积着。主动体验是指体验活动,它的积极意义在于不仅把情绪看作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而且主动地感知已出现的情感活动。体验活动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既然是人的体验过程,那么良好的情感教育契机必然蕴含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变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好产物”。〔7〕儿童的学习是在生活过程中实现的,儿童的生活在教育中得以延续,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本来就密不可分。

  因此,儿童对情感的体验必然在生活过程中实现,且在教育中得以延续。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的体验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幼儿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在日常的喜、怒、哀、乐中体验着父母的关爱、教师的期望及同伴间的帮助与友谊,在体验中了解自我、了解周围的人、自然与社会。家长和教师所要做的,便是给予幼儿体验生活的各种机会,以自身的言行作为幼儿的榜样,并适时地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以恰当的形式影响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美好的情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认识周围的世界,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余幸,袁爱玲.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J〕.幼教园地,2006,(1-2):22.

  〔2〕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0.

  〔4〕〔6〕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56-60,139,149-152.

  〔5〕贾宪章. 感恩教育岂能“一摁了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2):54.

  〔7〕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6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情感教育的探讨论文

2667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