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学有关的论文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学有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学有关的论文篇一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而然地变为科学的中国了。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
关键词:课堂教学; 科学态度; 创新意识;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60-001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新理念的倡导下,《科学》课程使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笔者结合在实践中的探索,认为有效的科学课堂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一、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郝京华教授也说过一句话:“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与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谋而合。所以在某种层面上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科学态度不是光靠老师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应该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上好科学课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态度。
如我在教《冷水与热水》这一课时,让学生小杯(热水)置于大杯(冷水)中,让学生测量10分钟内两杯水的水温变化。结果,有些学生会说:“我测的大杯中的水温,有时是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的。”出现这种事情该怎么办?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不应乱改数据。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课最后有一个拓展部分,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我们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找一个小瓶,瓶颈上系一条线,往小瓶内倒热水,将热水染上红色,然后让小瓶悬于冷水中,我们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红色有热水向冷水上方跑去。这一实验可以向学生明白地解释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内温度计液柱会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教育学生:要相信事实,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事实,这才是真正的搞科学。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尝到科学实践中的甘与苦。
二、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学生创造力,引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善思考,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作为教学的启迪者——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创设引发学生大胆想象的切入口,以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抓住时机让学生去质疑去解疑,变过去的机械学习为主动探索求知,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譬如在教授《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的时候,我问:“空气都存在于我们周围,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向他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呢?”学生们立即炸开了锅,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我的问题为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些学生说吹肥皂泡,泡泡飞起来可以证明;有些学生说放飞气球,气球飞起来可以证明周围有空气;还有些学生说自己折纸飞机或者摇扇子都可以证明周围存在空气……学生在“问题——思考——想象——结论”这一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处理,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加以变革,以及教师自身的各种“反常规”的教学活动,都会激发、影响、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在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发现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身边事物,获取必要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核心,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又说:“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被其所掌握并为其所运用,所谓“人唯有下水才能学会游泳”。
如教《声音的传播》这一课,当学生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之分。三种状态里声音传播效果一样吗?口说无凭,让学生动手实验:准备装沙子、水、空气三个塑料袋封好口进行听音实验,看看哪种物体传音效果好,听音响亮,然后让他们汇报给老师。学生们有序进行着实验,学习非常上劲,课堂顿时形成人人动手,个个忙碌的活跃气氛。十分钟过去了,汇报开始了:老师,沙子传音效果好,其次是水,最后是空气……有学生问为什么?老师指点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气体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所以听音的清晰程度的介质依次为固体、液体、气体。动手操作解决了声音在不同状态介质里传播快慢的疑难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要让他们大胆的发挥,勤于动手,绝不能把自己的理论强加在他们的身上,把整个课堂变成自己的讲演时间,剥夺了应该属于他们的活动,让他们失去活力和创造力。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应当抓住一切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做中学,在做中乐,在做中有所收获。
正如有句名言所说的:“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亲历知识的发现、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感悟和内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并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当然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方面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实践的方式方法也不只在于这些。只要我们教师用“以育人为本”的教学观,贯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深挖其内涵,与学生一起走近课堂,走进课堂,透视课堂,一起思辨分析,一起批判、探究、创新,我们相信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就在我们的面前。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学有关的论文
上一篇:浅谈思政教育的参考论文
下一篇:探讨特殊儿童教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