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是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美术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篇一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情商培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被视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各种学科改革、课程改革也是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所开展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样也是围绕着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因此,美术教育已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重视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艺术教育。
关键字: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情商;培养
什么是素质,素质本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但其又涉及到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的概念,从素质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界定和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所指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上具体的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广义概念指人在先天与后天作用下所形成的身心发展水平,但无论何种解释其内涵中都包括着对人未来发展具有影响的部分,其中与人的情感有关的情商是人的素质结构的中间层次,它对人的后天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过去的教育没有重视学生的情商,美术教育也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求,而美术教育恰恰在学生的情商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自身的优势。
一、美术教育中学生的情商因素。
人们在客观事物对其是否符合自己主观需要做出反映的时候,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些不同的反映受到人的情商因素的影响,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不同态度的主观体验。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对作品不同的体验和主观反映,是学生获得心灵陶冶和学习动力的基础。“情商(EmotionalQuotient),被称作是人的一种心灵力量,人的一种为人的涵养,也被视作人的性格的因素。”(《教育心理学》)情商包含了人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品质,培养自我激励的心灵动力,它是以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能否满足其需要为中介。而美术教育的独到之处就在于美术教育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艺术教育。
学生在美术教育的陶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行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在美术教育教学及美术活动中,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情商因素包括:学生对自然环境及艺术氛围的心理倾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辨析能力和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进行艺术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处世能力,这些情商因素始终影响着学生个人素质的形成。
二、美术教育中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
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人的物质需要,还有人的精神需要,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艺术,也因为有了艺术生活才变得美丽,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重要手段,是陶冶学生情操,实施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是美术教育适应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服务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重视情商培养,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内在性”特征“内化”的教育。人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人的情感对人的认识过程有动力作用,美术教育的形象性、直观性最能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需要,最能容易使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力。因此,美术教育如果脱离儿童心理需要也就是缺泛情商的美术教育,富有情商的美术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将先天的基础实现后天的成就的内因动力,能培养学生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如一幅环保内容的绘画,能让一些学生产生某种激情和冲动,产生对保护环境的某种欲望和责任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富有情商的美术教育也是一种德育手段,它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先天的不足,去谋求自身最大可能的发展,“神笔马良”、“达芬奇画蛋”等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重视情商培养的美术教育,是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性”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不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精神素质,都是可变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论》)后天因素在人的素质形成中,人的情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注意学生的情商培养,能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观察和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获取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机;美术教育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帮助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观察、积极想象、积极表现,从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情商培养,是尊重学生素质“差异性”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的个性差异上,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差异上,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具有相同心理倾向的学生在表现相同主题和相同内容的作品时,在形象、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情商培养,就能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事物、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情商水平,尊重学生,因人施教是前提,承认差异,让学生在感受中体验快乐,便于学生的真情流露,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效应性。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没有情商的美术教育是不完整的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也是不健全的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所创造的良好的艺术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冲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认知过程和智力的发展,增强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手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课程,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情商,是为了发挥情商的介质作用,也是为了使美术教育更富有魅力,使之成为学生产生自我需要和内部动力的重要手段。
既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所以体验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关系的中介。培养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性和表现欲,提高学生在体验中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心理情绪情感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他人情感,获得和谐生活、工作和发展的机会;指导学生正确协调人际关系,帮助其提高处世能力和水平。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情商的基本途径由以下几方面:
1、在美术表现中获得心理感知。
美术表现是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各种材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表达自已的情感和体验,美术作品是个人情感与客观事物的介质反映。写生、临摹都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感知和体验,所采用的夸张或写实都是与学生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表现欲有关,而学生的表现欲受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程度、技能水平、心理需要和环境氛围的制约和影响。人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情感,人的情感对人的认知具有能动作用,它具有鲜明的心理指向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点燃审美激情,激发表现欲,培养表现能力,就要抓住学生兴奋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情商的能动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
2、在美术欣赏中陶冶情感。
欣赏是学生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并从中获取对客体的情感体验。欣赏的客体包括大自然及大自然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就、各种艺术作品、周围环境中人的气质和品质等。在欣赏过程中,感情丰富的人对欣赏客体的感受面比较宽,感情细腻的人对欣赏客体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影响学生欣赏水平的因素有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兴趣爱好、个人心理品质等。
让学生学会欣赏,帮助学生欣赏是美术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去亲近自然,并从中获得愉悦,在欣赏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和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去欣赏人类的创造成就,帮助学生获取欣赏经验。如在欣赏中国古代的民居、桥梁等建筑时,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介收集有关方面的图片、介绍、故事,让学生查资料深入了解其中自己喜欢的一至两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形成积累。通过读、演、展等形式,让学生们相互交流,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增长了学生们对相关连的背景知识的积累,从知识的认知到情感的升华,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情感体验。
3、在生活交流中培养情感。
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还使学生增加了生活经验,获得了情感体验。如在封面设计的教学中,让学生为自己的日记本起个书名,从里到外设计一套封面,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
通过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交流中获得情感交流和体验,在“设计服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父母最喜欢的衬衫,讲自己对父母穿上他们喜欢的衬衫有什么感觉,再为自己父母设计一件衬衫,最后写上设计的介绍,并把自己设计的衬衫给自己的父母看,由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设计打分评价。有位学生的介绍是这样写的:“妈妈,这是我为您设计的衬衫,它是红颜色的,您穿上一定会很漂亮,衬衫是用吸汗、透风的料子做的,您穿上一定很舒服,希望您能喜欢,并请你打分。”同时,母亲也写上了评价,并打出了98分。当然成绩并不重要,而这种情感的交流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在相互合作中体验人际关系,培养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适当的角色地位,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共同探究、解决学习和操作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对待集中的问题,共同承担集体义务;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劳动,共同分享集体成果。
在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受材料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个人完成作业任务有一定困难。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材料,根据各人所长自愿分工,协作完成,教师给予总分由学生民主分配,并注明得分原因,各小组还有代表介绍作品构思、制作过程、发生的故事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看到学生不同的态度、处事方法、为人作风等,如有的小组成员各不相让,争当主角;有的小组排挤大家不喜欢的人;有的小组平均分配成绩,互不得罪,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5、在多种评价中认识自己。
以往的评价是学生作业教师打分,教师尤如判官,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改变评分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评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全班展评、父母帮评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听到多方评价的声音,与便学生在交流中更加了解自己,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美术教育中,注重情商培养是美术贯彻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行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和帮助学生不断实现自己的每一个目标的“成功教育”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手段。美术也是一种情感艺术,美术教育需要情商培养,在美术教育中培养情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美术教育适应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参考书目:
①《中小学素质教育论》
②《教育理论》(高教版)
美术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篇二
《论美术教育》
提要: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整个美术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工作的根本课题,是整个美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由于美术教育的目的与其价值的关系密切,因而不同的美术教育价值观会引发出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关键字:美术教育;价值观;目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们认识美术教育的价值,确认美术教育的目的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面向”及我国的教育方针,是确立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与教育思想。因此,我们认为我国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由其一般目的与具体目的所组成的反映为一种双层次的结构关系。
一、美术教育的价值
要弄清楚美术教育的目的,首先必须弄清楚美术教育的价值,因为价值对目的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要弄清楚美术教育的价值,则又需从认识价值的一般涵义开始。马克思曾经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说明价值概念反映的是主客体关系,价值评价属意义判断。因而可知,价值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或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人即主客体之间因需要和满足需要所构成的一种体系的反映,这种“关系”既可以是实践的也可以是认识的,它所揭示的是客体对主体或主体发现客体有着某种积极意义与作用的属性。发现价值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应用。
1、美术教育的本质价值观
这种美术教育价值观的着眼点在美术,即从美术本质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换句话说,即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横向与纵向传播美术知识与技能,达到促进美术文化发展的目的。
这种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一下两方面:
(一)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就是通过受教育者的美术接受,实现美术的社会直接功利性的认识价值
众所周知,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美术现象或美术作品,一开始就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需要而出现的。因此,这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接受活动可为受教育者学习生活。具体地说,它可满足人们如下的认识需要。
(1)可使人们认识多样的社会情态
(2)可使人们认识丰富的精神世界
(3)可使人们认识给类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及技能
(二)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就是通过受教育者的美术接受,实现美术的社会间接非功利性的审美价值
美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它对人们有着美化心灵的意义与作用。因此,通过这种教育中的美术接受活动,可升华人的情感,净化人的灵魂,、培育人的审美力以及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生活。具体的说,它可满足人们如下的审美需要。
(1)可培育人的审美素养与能力
(2)可陶冶人的性情与美化生活
2、美术教育的工具价值观
这种美术教育价值观的着眼点在教育,即从教育本质出发,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人、造就人。
这种价值观的主要理由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就是通过受教育者的美术学习,实现教育促进人的个体发展价值
(二)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就是通过受教育者的美术学习,实现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发展价值
3、关于美术教育与目的的关系问题
明确美术教育价值的问题之后,自然就会涉及到对美术教育价值的选取即设定教育目的的问题。我们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具有客观性,是构成其目的大厦的“地基”之一;而美术教育的目的具有主观性,它是对其价值选取的结果(当然,要设定美术教育的目的还包括其他方面的联结因素或制约因素)。换句话说,美术教育的价值重在告诉我们“客观存在”,而美术教育的目的重在告诉我们“主管追求”。这便是我们对于美术教育价值与目的的关系的基本知识。
二、美术教育的目的
美术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要反映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性质,特别是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又与其价值观有着必然的联系。下面我们着重就关于美术教育目的的不同见解、确立美术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以及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与具体目的等进行探讨。
(一)关于美术教育目的的不同见解
在中外美术教育史上,有关美术教育目的的问题存在着诸种主张或不同见解。这是因为“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所以学校美术教育目的就必然受到种种教育目的论的影响而成为不同理论体系的从属部分”。
首先,从历史上看,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的民族国家传统,不同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等。会对美术教育的确立与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受我国封建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这一时期我国的美术教育目的就自然从属于“道德伦常论”。再如在中教盛行的民族国家里的美术教育或教会学校里的美术教育,其目的的自然不能超越“宗教使命论”。
其次,对美术教育的不同价值取向,也会对确立与形成美术教育的目的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强调美术技能的获得,便引发出美术教育目的的“造型技法论”;强调感官的培养,便引发出美术教育的目的的“感官教育论”;强调职业的训练,便引发出美术教育目的的“实用功能论”;强调人的独特个性的形成,便引发出美术教育目的的“儿童中心论”;强调素养的提高,便引发出美术教育目的的“审美修养论”,等等。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我们前面曾分析过的两大价值观所引发的两大目的论,即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传递、发展美术文化的本质目的论和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促进人的社会发展的工具目的论。前者以美术文化的发展建设为标尺来评论美术教育的目的,后者以国民的素质提高为标尺来评论美术和教育的目的。
总之,关于美术教育目的的主张与认识在历史上是多种多样的,这一问题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被给予了科学的说明。
(二)确立美术教育的基本依据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确立美术教育目的的依据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任何美术教育都需要生产力提供所需要的教育设施等物质条件,体现生产力中劳动者的审美——美术文化素质及相关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同时,它又需要根据这一生产力的发展对受教育者提出相应的素质要求,为促进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互相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对美术教育目的的制约主要表现于由一定生产关系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以及代表一定生产关系的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美术教育的目的的决定作用。任何统治阶级为了加强统治,都有一套政治观点与文教措施,而美术教育又是文教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生产关系对美术教育目的的制约,往往是从阶级关系和政治要求上表现出来的。
2、社会需要是确立美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
所谓人才具有审美——美术文化素养的社会需要,从整体上说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的需要。随着今天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不断飞跃,随着审美——美术文化作为一种“新科技革命因素”④或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力深入到物质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生产结构迅速发生变革,审美——美术性生产因素明显增长,因而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对人才的审美——美术文化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积极成果是物质文明,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是精神文明。人类的审美——美术文化正是这种精神文明的积极成果之一,反过来它对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净化社会的精神环境方面还起着其他文化艺术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正是为了培育具备此种素质与观念的人才。因此可以说,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的社会需要是确立美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
3、个体需要是确立美术教育的要求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人们片面的、畸形的发展,所以,人的和谐发展的问题成了思想家、教育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自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诞生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审美——美术文化的学习是解决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地说,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大脑健全、心理健康、人格完善以及发展人的创造力、发掘人的多种潜力。所以,人在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中具备一定的审美——美术文化素养,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而且是个体素质充分发展的需求。因此可以说,个体需要是确立美术教育目的的要求。
4、未来需要是确立美术教育目的应体现的目标
从本质上讲,任何教育都是一种周期长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影响到当代,也影响到未来。所以,整个教育要有预见性,要确立未来观念.所谓“教育未来学”,亦称“教育预测学”,便是以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教育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未来学、教育学、统计学、运筹学和人口学等各门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作为自己的基本方法,分析和研究未来教育的体系、规模、结构、管理、内容和方式等,并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未来教育进行科学预测,为革新传统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这样说,当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将在21世纪发挥作用。所以,确立美术教育目标,不但要着眼当前,而且要面向未来,是培养的人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可以说,未来需要是确立美术教育目的应体现的目标。
上述4个方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确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时代通过美术教育目的对人才素质观、人才价值观的某种反映。
我国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体现为两个层次结构,即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与美术教育的具体目的。
(三)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
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包括智慧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
1、智育目的
一般地说,美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但他却与智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尤其在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因此如何增长学生的知识、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就成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
所谓智育,即知识和智力的教育。在美术教育中是包含了许多知识教育的,如美术基本理论知识、美术史的有关知识、美术鉴赏知识及一些审美方面的知识等。另外,无论是写生、创作或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其中都蕴含着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2、德育目的
美术教育不是德育,但它却包含有德语的内容与任务。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包括人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3、美育目的
美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较之与智育、德育更为密切,而且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⑤。美术教育包含有美育的目的,甚至这种目的是深层次的,但不等于说美术教育等同于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的简称,又称为美感或美学教育。作为美术教育一般目的之一的美育目的,是贯穿于美术教育全过程的。它一方面融入美术教育的内容、方法之中,另一方面又融入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中。美育和美术教育的关系,从教育总体上看可视作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若从美术一科看,则可理解为“教育活动形式的一定方面,或者特殊部分”⑥。
概括地说,美育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培养审美感受力;
(3)培养审美鉴赏力;
(4)培养审美创造力。
上述4个方面就是美育目的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表现为以审美为核心,以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为手段的培养关系。
(四)美术教育的具体目的
美术教育的具体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使初中生的美术“双基”水平、美术心理素质、美术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1、要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得到提高
所谓美术“双基”,即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美术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美术基本理论与美术史的知识;美术基本技能,包括使用有关的物质彩料、制作工具及创作的技能技巧等。
初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美术文化素质的有序教育,只有始终抓住美术“双基”不放,才能使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提
高与发展美术“双基”的水平。否则,学生的审美——美术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美术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将成为空中楼阁。
2、要使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美术心理素质就是人对造型艺术的感知、体验与创意的素养。它包括艺术的观察、想象、形象思维以及情趣、意志等个性发展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它既是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获得审美——美术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与内化方面,又是由内向外地影响美术“双基”的学习,影响创造力、美术鉴赏力发展的基础同时还是影响学生自觉地形成自学美术的习惯与能力的“内驱力”。所以,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提高、发展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
3、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是美术教育的第三个具体目的,也是义务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之一。通过美术鉴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史论水平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及加强学生的政治道德修养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美术教师只有明确了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与具体目的,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深入地理解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的性质,认清教育的方向;才能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着的历史使命;才能自觉地用美术教育目的来规范与指导具体教学工作,并围绕教学目的来备课、上课及进行课外美术活动、教改、教研等。
【参考书目及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P406,人民出版社;
②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P,20,教育科学出版社;
③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P,20~44,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张德高《美——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力其构成因素》,载《装饰》,1990年第1期;
⑤《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试用);
⑥转引自姚今迈《继往开来,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介绍》,载《中国美术教育》,199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