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浅谈大学心理成长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大学校园生活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注重优秀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活中,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思想观、价值观和心理素质得到成熟健康的发展,是大学校园生活的重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浅谈大学心理成长论文,欢迎浏览。

  浅谈大学心理成长论文篇一

  《 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成长 》

  摘要:本文通过对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15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深度访谈,试图对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获得的心理成长做一个探索性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在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民族心理方面均获得了成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稳定志愿者队伍的策略。

  关键词:志愿者;志愿服务;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2-0084-04

  志愿动机探讨的是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之前的一种期望。在志愿服务之后,志愿者的期望是否实现了呢?志愿者是否真的从志愿服务中受益了呢?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其心理是否得到了成长呢?本研究将通过对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深度访谈,来对上述问题做出探索性的回答。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西南科技大学15名大学生志愿者,男生8名,女生7名,年龄分布在19~22岁,平均年龄为21.24±1.22岁。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他们就利用寒暑假、周末、课余时间到灾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15名大学生志愿者中,从事志愿服务2年以上的有10人,1年以上的有5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访谈者为与受访者同校的大四学生,以非官方的做毕业论文的方式对志愿者进行访谈。采用这种朋辈访谈的目的是为了让受访者能够不受拘束、畅所欲言,以便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访谈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始:“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这么长时间,请问你有哪些收获?”,然后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进行追问,问题都围绕受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感受、收获、成长展开。

  采用分析软件NVivo7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类属分析,编码分为三个阶段:即一级编码( 开放式编码) 、二级编码( 轴心编码) 和三级编码( 核心编码) 。

  二、访谈结果

  (一)个体心理的成长

  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志愿者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多数访谈者首先谈到的都是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个体心理成长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个性心理趋向成熟

  (1)更加坚强自信

  在志愿者活动中,感觉自己成长和进步了许多。从以前的自卑到现在的自信和勇敢,心理承受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我以前一直不自信,甚至非常自卑。志愿服务工作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发现了自身的价值,我现在自信多了。

  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快乐,我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了。

  志愿服务工作让我更加坚强,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更加乐观,内心更加强大。

  看到灾区满目疮痍,我知道唯有坚强能让我们尽快站立起来。现在的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再选择哭泣和逃避,我学会了坚强面对一切。

  (2)更加乐观积极

  志愿者活动让我变得乐观起来。我现在更加珍爱生命,更加有爱心,懂得了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在灾区亲身感受到灾区人民在面对巨大灾难时的乐观心态,我自己也不再那么悲观了。

  在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我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现在的我不再那么消极,我的内心变得阳光了。

  (3)更加努力上进

  通过参加活动,自己变得比以前更懂事,了解到需要帮助的人很多,自己属于比较幸福的那一类人。不再懒惰,变得更加勤快。

  我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正因为想做一些事情,想干好它,我变得更加努力,不再懈怠。

  志愿服务有时候需要早出晚归,刚开始觉得非常痛苦,但慢慢地就习惯了。现在即使早上第一讲没课,我也能按时起床读外语。

  在板房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学习环境是如此之好。我不能再浪费自己的青春,不能再浪费优越的学习资源了。我现在没课就泡图书馆。

  (4)更有责任心

  要做好志愿者工作,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好几次为了准备第二天的活动,我们东奔西跑、挑灯夜战。要是没有责任心是不可想象的。

  我以前做事情总需要父母、老师的督促,总觉得是为他们做事。现在我能自己主动去做事情。我想这就是责任心吧!

  (5)更加脚踏实地

  在带领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明白了不能再好高骛远,而是要踏踏实实把小事做好。

  从小到大我都毛毛躁躁的,不够踏实细心。志愿服务工作的很多事情要求我们必须耐心细致才能完成。逐渐的,我变得踏实细心了,内心也不那么浮躁了。

  2.看待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志愿者让我学会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自身变得更加成熟。能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这些想法付诸行动,在实践中进行自我的检验。

  在基层做志愿者,通过处理现实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再像以前一样偏激。

  志愿者活动让我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看待问题更加全面了。

  以前的我有点以自我为中心,但志愿活动让我学会了从整体大局出发,而不是任性撒娇。

  志愿者活动头绪非常繁多。一开始面对繁杂的工作,我无所适从,根本不知怎么办。慢慢的,我学会了冷静面对问题,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找到了今后发展方向

  对于毕业后的出路,我一直都非常迷茫和困惑。参加志愿活动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也找到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以前我一直觉得大学的理论学习没什么用,学习上也懒懒散散。但是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我发现理论知识对于实践非常重要。我决定今后继续深造,不再浑浑噩噩过日子了。

  在志愿者活动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明确了自己大学的学习和实践安排。

  猛然回头看看自己参与的志愿活动,我发现运用专业知识的地方特别多。回到学校后,我开始动手做一些实践项目,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出路。   志愿活动期间,我当过老师、走访过受灾群众、在政府机关打过杂。这些活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未来要走的路,我逐渐清晰起来。

  (二)群体心理的成长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志愿者必定要与其他志愿者、被服务对象等人员交往、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的群体心理也获得了成长。

  1.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如何在大家意见有分歧的情况下协调团队的关系。

  我现在能认真耐心地听他人谈话,并融入团体的讨论,快速地和他人凝聚在一起。

  作为志愿者,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志愿活动方案。我现在学会了对人不对事,学会了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开始,大家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得很厉害,不仅弄得大家很不愉快,而且也提不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随着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大家学会了有效的沟通,甚至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达成默契。

  我以前是一个挺害羞的人,当众说话就紧张。参加志愿者活动后,由于经常要与人交流沟通,我现在在众人面前说话不紧张了,人际交往方面也可以说游刃有余了。

  2.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80后的我们都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志愿服务工作要求我们相互合作,我现在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学会了接受团体。

  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甚至有些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有几次志愿服务工作就因为我而出了差错。我现在认识到了团体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在团队之中必须放弃个体、接受团体,学会合作。

  志愿服务工作一开始困难重重,我自己心里也直打鼓,觉得根本没法继续工作。后来,大家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我们的志愿活动才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这真的是大家同心,其利断金。

  作为志愿服务组织中的一员,必须以集体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利益。一些失败的事例让我真正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强,总觉得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做好事情。但是志愿者的工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大家一起做事的快乐,也深切地理解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含义。

  合作这个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但对它并没有太多切身的体会。志愿服务中有几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也是一种合作。

  (三)民族心理的成长

  志愿者离开校园参与志愿活动,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的民族心理同样得到了成长。

  1.感受到了爱并将爱传递

  志愿者活动让我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感受到公益事业的伟大,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拼搏向上的精神。

  博爱、责任、团结是我从志愿者活动中收获到的。做汶川特大地震的志愿者需要爱心,志愿活动中需要责任心,需要大家团结合作。

  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让我跳出了只爱自己的狭隘境地,开始懂得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志愿者活动中 ,我们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其中包括受灾群众。我坚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好人定有好报。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对别人好一点,别人就会对你好一点。加倍感谢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忘记那些伤害过你的人。

  志愿活动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别人,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点爱,他们就能快乐很多。

  2.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灾区,我亲身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暖与爱心。我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志愿服务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面对灾难时,只有国家强大了,民族振兴了,我们才能渡过难关。

  志愿服务期间,亲眼看到灾区从满目疮痍到逐渐恢复生机,我的内心总是难以平静。我现在对祖国、民族有了更深厚的理解和感受,我只能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表达我的心情,那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我为我们伟大的民族而骄傲”。

  以前我有点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比中国好。志愿活动中,我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的人民,感受到了国家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和关爱。现在面对社会上还存在诸如不公平、腐败等问题,我能冷静客观地面对了。我知道社会的进步需要时间,外国并不完全比我们国家好。

  三、讨论和启示

  志愿活动能否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下去,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是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如何吸引大学生参与能够双赢的志愿活动呢?如何能够让大学生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而不是中途退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本研究以及以往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在志愿者招募中,开展朋辈教育,通过志愿者现身说法吸引准志愿者参与

  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之前,一般都会考虑志愿活动能否带给自己成长。招募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时,必须让大学生看到志愿活动将带给他们的成长和收获。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1](P12-15)。在志愿者招募的过程中,除了介绍志愿活动的基本情况、组织的管理规程等常规信息外,还可以请老志愿者介绍志愿活动带给他们的成长和收获、志愿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应对的方法。这样的介绍不仅可以让准志愿者对将要从事的志愿活动有思想准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志愿者的现身说法让准志愿者了解志愿者将会带给个体的益处。事实上,不少大学生就是因为看着身边同伴在志愿活动中成长和成熟而参与志愿活动的。

  (二)志愿服务过程中,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用志愿活动中的收获来强化志愿服务行为

  志愿者活动能带给大学生心理成长,但大学生志愿者并不一定能体会到这种成长。因此,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开展经验交流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行为要得以巩固,需在行为发生之后进行强化。强化的方式可以是奖品、金钱、荣誉一类的外部奖励,也可以是行为本身带给个体的成就感、愉悦感等,且后一种强化方式效果更佳。[2](P108)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定期召集志愿者开展经验交流会。经验交流会除了总结志愿活动本身的得失外,更重要的是让志愿者畅谈自己在志愿活动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让志愿者畅谈心得体会,一方面可以让志愿者宣泄志愿活动中的烦恼、挫折等不良情绪,还可以让志愿者清晰地意识到志愿活动带给自身的成长和收获,从而起到进一步强化志愿行为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验交流会最好是以小团体(10~15人)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也能保证团体内的沟通和交流顺畅。此外,经验交流会必须有一个领导者,领导者的任务是对团体的舆论进行引导,即引导成员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引导成员发现志愿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而不是让经验交流会变成单纯的抱怨会、诉苦会。   (三)志愿服务结束后进行回访,并及时将回访信息反馈给志愿者,让志愿者看到志愿服务的成效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任何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是否达到预定目标。[3](P45)志愿活动结束之后,志愿者的组织机构要派人对志愿服务对象进行回访。通过回访,了解志愿服务的成效、服务对象新的需求等信息,并及时将了解的信息反馈给志愿者。这样的信息反馈可以让志愿者看到志愿服务的成效,获得成就感。即使志愿活动成效不明显,也可以促使志愿者思考下次的志愿服务如何做得更好。

  (四)志愿者职位的安排上,定期变换任务,让大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往往都希望自己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一般来说,志愿者组织中,每个志愿者承担的任务都不尽相同,有的志愿者可能承担后勤工作,有的志愿者可能承担一线服务工作,有的志愿者可能承担组织策划工作。虽说志愿者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在不同的任务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但因承担的任务不同,其得到锻炼的能力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要让大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有必要在职位的安排上定期变换每个志愿者的任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变换志愿者的任务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整个志愿组织的正常运转。另外,志愿者在接受了新的任务之后,必须要有熟悉该任务的其他志愿者传帮带。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志愿活动的正常开展,也有利于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参考文献][1]张朱博,柏贞尧,腾飞.从团队建设看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有效管理[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6(1).

  [2]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诺伯特?维纳.维纳著作选[M].钟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浅谈大学心理成长论文篇二

  《 准员工大学生职业心理成长案例分析 》

  【摘 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最后一学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衔接,企业实习时学生会出现了工作适应性、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入职后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调研,从与同事相处、与领导沟通、情绪调节、职业生涯规划四个方面以案例方式进行归类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准员工;心理成长;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了“工学结合”及“顶岗实习”环节,这些教学过程是把专业课程搬到企业去上,在企业中进行真实的情景教育。我们调查发现:真实岗位的情景教育方式对学生的“硬实力”专业能力提升很快,但是一些涉及心理素质、团队素质及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软实力”学生过不了关。因此我们结合社会力量,构建了基于大学生角色转变过程中心理成长的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给准员工入职后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辅导,让大学生们尽快从学生角色过渡到员工角色。

  1 90后准员工(大学生)生存观念与特征

  据我们调查发现,90后出生的人成长过程是跨时代的,他们形成的生存理念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物质与科技发展较快,成长环境的物质获取是多种选择性,是“菜单式”、“自助餐”式的,养成了“自选”、“多选”的习惯思维,而企业里的新人,安排的工作多为简单操作及单一性,或由上司指定,企业工作风格与90后成长中形成惯性思维产生了冲突,新人虽然不说,但心里不舒服,纠结了。在企业,岗位工作都有标准化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而90后成长在信息化时代,获得的知识多,创新意识强,安排工作任务时,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些工作可以用更多的方法去做,为什么只能用指定的这一种?因此工作时就觉得有点憋屈。

  在信息爆炸成长环境中,太多的信息,使得90后无意识学习了很多的知识,自己觉得很厉害,认为同事与领导观念落后了,企业中很多制度与规范都落后了。

  由于学校老师教学时所用的案例多为经典案例,因此,他们经常无意识的把自己工作的企业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对比,看到的都是现工作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足之处,对现在工作的企业无法产生忠诚度。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报告称,90后新生代员工整体上表现出“5高5低”的特征。5高:学习欲望强烈,创新意识较好,工作节奏快速,自我实现更高,个人兴趣更浓;5低:忠诚度较低,缺乏团队精神,责任心较弱,抗压性较差,职业定位模糊。

  2 帮助准员工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工作产生愉悦感,激发工作积极性。人际交往是准员工面临的首要问题,准员工进入企业后,开始关注与上司的关系,考虑如何与同事融洽相处,非常迫切想融入同事中。但是不知从什么方面入手。心理咨询老师用团队辅导方式,组织同一企业实习的学生一起玩“塔罗牌游戏”,现场解决这类问题。

  案例:

  准员工说:现在的问题是,不知如何与人交流,同事都很好,但没有深入的交流。我们实习生很想融入正式员工中,但很难融入,心理焦急。例如吃饭时,实习生一桌,正式工一桌。

  心理咨询师问:在座的有谁能帮到她?有没有经验?有没有其她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有,部分同学点头),一个组织中,有很多个微组织,价值观与形为模式不同,自然会相近的组成各小团体,你可以找共同点,相同的价值观,保留你的价值观,交往是可接纳对方的价值观。例如,已婚男士、女士,他们谈小孩,我们觉得插不进话题,这个不能融入是很正常的,不要为这个问题对自己说,是不是自己错了,不够努力?同学,请你抽上一张牌。

  牌上是 “吸”字,看着牌上的“吸”字,同学说,我也这样想,个个击破,“吸”收他们的长处。

  像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准员工刚工作都会遇到,如果自己不能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会对他今后工作带来影响,会对同事的产生不信任感。我们用“塔罗牌游戏”方式开设团队辅导课既吸引了准员工加入又能帮助他们放松的把问题说出来,并引导准员工自己悟出道理。

  3 帮助准员工获得领导认可

  准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岗位工作能胜任了,每个人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与认可。这个时期处理好,就能培养准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积极上进的心态,学会用正面的方式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用座谈会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

  案例:

  老师:你们现在也已很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了吧?

  学生:对,很简单,3-5天就会了。就是每天都是重复劳动,一天下来累。

  老师:为什么工作很累,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你们可有想过,从自己的岗位工作入手,让上司认识到你的特色、能力?

  思考了一会。

  企管班的一男同学:我们每天都要安装很多工件,每次安装时都要到前面找螺母,垫片,我想可以做几个小袋子,一次放一批螺母,垫片,不用每次来回走,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老师:对啊,这就是基于岗位工作的创新,创新不一定要发明什么,只要能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节省成本,都是创新啊,不管能不能用,作为新人,就要提出来,以书面的形式,写清原因与改进方案,这是让领导认识你啊。

  我们要会宣传自己,要学会观察,体会,思考,提出建议,写成文字交给关键的人。关键的人是谁?不用我教了吧。写好文字方案后,如果不放心,可以让老师给你们看看,有什么地方要修改的。

  学校定期开座谈会,引导学生培养目标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塑造自己在企业中的形象,这些道理在课堂中都讲过,当时学生不会在意,但在工作后进行点拨,让他们自己体悟,效果显著。

  4 帮助准员工情绪调控

  准员工进入企业后会遇到各种干扰情绪的问题,我们开设了交互式情绪调控课程,使准员工更好地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具有调控自己,认知他人情绪,提高迅速浸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   案例1:

  准员工:为什么老员工对我们的态度一点也不客气,用指使的口气?带我的师傅会就很生气指使我,我生气了她就来安慰我,我好了,她又生气不理我了,老是这样。

  心理咨询师:你的师傅多大?

  准员工:二十五六岁。

  心理咨询师:有没有男朋友?

  准员工:有。

  心理咨询师:你观察一下,是不是情绪不稳定,与男朋友有关。

  准员工:好像是喔。

  心理咨询师:你从牌上看到什么?

  准员工:她心里别扭,顺着她,就有收获。

  心理咨询师微笑点点头。

  案例2:

  准员工:有好多事明明是那个老员工错了,她硬说是我的错,有的事她明明没有说明,没有交待要如何做,她硬说交待了,反正什么都是我的错,开始我还跟她争执,总是说不过她,我现在不理她了。

  心理咨询师:如果一个人总不承认她错了,这是一种心理缺陷,这是成长环境造成的,在成长中做错了事要被罚,形成了不好的记忆。

  准员工微点头,略有思索。

  这两则案例中心理咨询师都是引导准员工要从表面看到现象的本质,明白了对方的问题所在,学会包容别人。

  5 帮助准员工正确看待本职工作,并进行与专业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如何使准员工能客观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能进行职业化塑造,形成职业化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沟通意识、协作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是我们辅导的目的。

  案例:

  老师:你们在企业里住宿,吃饭,生活适应不?

  准员工:还好,企业里挺好的。

  老师:哪目前还有什么困难与问题?

  准员工甲:不想做了,一直在装配车间,马上到3个月了,不知能不能调去做销售。

  老师:哦?应聘的时候岗位不是销售吗?制造型企业的销售人员都是要在车间实习的,了解产品的结构,流程等,都是要熟悉产品的。

  准员工甲:我们车间XX大学的一位做了三年才提为工段长,纺织学校的来了二年还在做装配工。

  准员工乙:我们一直在一个车间做,没有换,感觉面试时企业很有诚意,进来了就没有诚意了。

  营销专业女生:我被分在质检部,工作时需要很多机电专业的知识,很难上手,感觉好累,老员工都说为什么不找学机电的来?还有人力部门的人说,不可能给我们做销售的,除非家里很有背景。

  准员工乙:这是一家家族企业,管理层大多是亲友,我们什么时候能到销售岗位呢?怕是他们以招销售的名义,招装配工,招实习生,因为听说每个企业都是完成一定招人指标的。这是企业不诚实的,我们很担忧。

  这类问题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准员工在企业感受到的,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并不重视员工的培养,企业文化的运用,我们辅导时不能回避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每个准员工进行了个别辅导,如营销专业女生,我们与她讨论了知识的重要,结果她发奋努力,通过专转本考试,考上了本科大学继续深造。准员工乙比较灵活,我们与他谈论了 “1年骨干、3年中层、5年总经理”这种追求的心理状态,指导他多与领导交流,找机会展现自己的专业才能,半年后调入了与专业相关的部门。准员工甲实习结束后到商业行业工作了。

  通过真实的企业岗位工作,让每个准员工认清自己,学会自我认识定位,从而找到适合的行业工作。

  在职业化塑造期的准员工,能否调整好心态,适应企业环境,是跨好人生关键的一步,因此职业心理成长咨询服务很重要。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这么多的心理咨询服务人员。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力量,建立心理服务公共平台,承担准员工从学生―社会人―企业新员工三种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心理服务职责。

  【参考文献】

  [1]符益群,凌文辁,方俐洛.企业职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J].中国劳动,2002.7.

  [2]赵西萍,刘玲,张长征.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多变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3.

  [3]吕妍.90后员工离职率高达三成被指“不安分的一代”[OL].中国新闻网,2012.6.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1.9.29.

  [5].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4.2.26.

有关浅谈大学心理成长论文推荐:

1.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2.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论文

3.大学生心理成长论文

4.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

5.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

6.1500字心理健康成长论文参考

169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