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教育论文
小学生家长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主要在于家长的素质,家长素质所包含的诸多成分中,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核心成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家长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家长教育论文篇一
试析在牧区小学教育中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 共性教育 个性教育
论文摘要: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共举才能成功的大事。小学是人生习惯、心态等养成的关键阶段,但学校主要实施的是共性教育,所以家庭个性教育是叶它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补充,因此家长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孩子从学校带回的细节问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孩子的健康人生塑造才有保障。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孩子长知识的阶段,又是孩子长身体的阶段,还是奠定孩子人生品性根基的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孩子收获如何,将直接影响他的终生。因而家长要善于配合、支持学校教育,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奠基性,学校有责任对家长进行培训。
本来无忧无虑的孩子,随着父母充满希望的视线走进学校,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倾尽心血的父母的期待中,小学阶段很快就过去了。可是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育方式下,为什么结出不同样的果实。几年以后,孩子们之间渐渐有了差距。有的孩子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个子长高了,身体结实了,更加充满自信;而有的孩子学到了知识,却面色苍白,身体变得赢弱;还有的孩子没有了笑声,失去了自信,对读书感到厌倦,甚至沾染上了不良习气……
作为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我,对这个过程耳闻目睹许多,同时也思考和实践许多。最终从常理中寻求到了答案,即教小学教育必须有家长的精心主动配合。现今,牧区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导致教育质量一直上不去,针对这些情况,我谈谈教育中家长作用的重要性。
牧区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区各地牧区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地方仍处于“起步阶段”,个别地方甚至处于“死角”。这种情况制约着与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前影响我区牧区学前教育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机制上的原因,也有牧民自身素质和认识上的问题。家长没有意识到学生上学的重要性,往往把四五岁的儿童谎报年龄,往学校一塞就完事,儿童在没有任何学前教育的前提下就开始小学课程,由而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其次,现在在牧区小学中,家长不支持教育,到学校不问学生学习的好坏,而是看孩子是否吃饱,是否受到欺负而已。由而教师的负担很重,从生活到学习上都得操心,加上一般班级的人数都比较多,老师无法在方方面面,都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佩服满意。同时,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也无法完全理解老师的某些做法,因此误解便油然而生。误解如果不解除,如骨鳗在喉,做什么事情可能都没有心情,儿童虽没有成人反应那么激烈,但是影响亦非浅,同时小学教育是共性教育,关注每一个是不太可能的,孩子总有被忽略的时候。这种情况处理的好坏,可能影响孩子对老师以及一项活动本身的态度,厌恶某个老师,抵触某项活动。虽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祝福别人万事如意,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是不如意十之八九。教书育人,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可能是育人。但是育人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而且还有家庭和社会,尤其是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所以家长的育人角色非常重要,甚至比老师还要重要,因为那是面对面、一对一的直接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再次,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反映了家长对教育缺乏兴趣。部分家长送子女上学并非因为他们有这种需求,而是由于受到政府、行政措施的限制。在问及学生家长为什么送孩子上学的问题时,我们屡次听到这样的回答:孩子不上学家庭要挨罚,所以都上学。这个回答也许不能完整反映牧民的想法,但其中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对一些人而言,子女上学并非出于“我要上学”的意愿,而出于“要我上学”的无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学习态度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尤其在他们处于需要家长为之做决定的年龄段的时候。子女年龄渐大,学习兴趣是增加还是减少,无疑受更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家长的态度依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厌学、逃学在小学阶段发生率较低,在小学生中比较严重。由于部分牧民不支持年龄较大的子女继续上学。我县教育部门面临着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虽然我县2010年两基,验收进入国检,但问题是,现在还是有辍学生,很多农牧民不愿子女上学。”
最后,不少家长认为:“养子过学堂,养女各爹娘”,把青少年的教育责任全推脱到学校身上,分裂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联合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作用,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家庭是孩子最早踏入的“课堂”,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造就。因此,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把握有效的教育时机,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塑造孩子的优良人格。
在小学里的很小的偏差,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就可能因为当时的“差之毫厘”,而造成孩子成年以后的“失之千里”。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共举才能成功的大事。小学是人生习惯、心态等养成的关键阶段,但学校主要实施的是共性教育,所以家庭个性教育是对它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补充,因此家长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孩子从学校带回的细节问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孩子的健康人生塑造才有保障。在此,我呼吁,小学教育中,家长应充分而正确的发挥自己的协助作用,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
小学生家长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冲突
【摘要】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孩子迈入学校,家长和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健康成长、学业成才。然而,在这一共同目标的背后,双方却上演了一幕幕的矛盾冲突。直接影响学校、老师的正常工作,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不断摸索、学习、反思再实践,才能把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冲突降到最低。
【关键词】家长;教师;冲突;原因;缓解
1.经常听到某些家长责怪老师,也听到老师埋怨部分家长。静思默想,这个学期,我碰到家长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情况已有两次了
例一:一天学生黄某某和同桌打闹,无意中把窗上的一块玻璃打成了碎片。班主任通知家长到校处理事情,共同教育孩子。而该学生家长则认为,老师要求家长负责安装玻璃,是故意为难家长。该家长又认为,孩子在家很听话,怎么在老师眼中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呢?
例二:一天下午上第一节课前,一学生家长气冲冲地领着女儿找到班主任,质问道:“我女儿额头上的伤口怎么弄的?”后经老师了解情况,是放学时她的女儿和一位同班同学在操场上互相推打,不甚将她的女儿被推倒,致使额头蹭出了血。班主任及时通知双方家长,竭力协调。而该家长的态度是:只要女儿的额头上留下伤疤,一定要把学校和老师告到教育局。
近年来,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冲突屡屡发生,经过教学实践多年,导致老师和家长矛盾冲突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
1.1老师的“描述”与家长的印象有出入;家长了解基本上是孩子的生活方面,按时上学、回家、吃饭、睡觉,家长感觉孩子“很乖”,而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关心不多或无能力关心。当学习成绩一出来,家长就责怪老师教学水平差,当老师指出孩子学习存在的问题,家长难以接受。家长和老师繁忙的工作压力会导致互相错位,甚至语言不和互相责备。
1.2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想要什么样的成品,学校就应该把他变成什么样。一旦孩子变成了“次品”,老师就成了家长眼中的“犯人”。
1.3家长太溺爱孩子;现代的孩子多半是独生子女,有的是爷孙辈一起生活,对孩子无节制的溺爱与袒护,什么都肯让孩子吃,惟独不肯让孩子吃点亏。
1.4老师居高临下、好为人师。
作为教师,职业习惯造成居高临下、好为人师的心理,而急于抱怨学生、指责家长。如果效果不佳或家长稍有配合不力,老师往往迁怒于家长,结果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 2.教育冲突在我们身边已是屡见不鲜。如何缓解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教育冲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请家长到校或跟家长联系,要找有权威和肯负责的一方;从开过几次家长会中,我总结出:有的家长认为到学校丢面子,不肯来;有的帮着孩子遮掩缺点;有的对孩子表现出无奈。这析的家长的孩子,开会后是没有一丝进步的。所以,找孩子的哪一位家长必须经过思量,这也是避免家长与老师产生矛盾的方法。
2.2通报学生问题要讲究方法;对教师来讲,要及时跟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在问题初见端倪时就要跟家长沟通,不要等到某孩子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考试成绩很落后时,才急急忙忙与家长联系。如果家长感到突然,就容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在给家长反映问题时,一定要先传递正面信息。如果教师一上来就用负面住处对家长进行狂轰滥炸,就很可能引发家长的防御心理,产生冲突。
2.3假如遇到正在气头上的家长,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容得下家长的“恶语”,稳控好家长,耐心分析家长这一行为产生的好处与坏处,让家长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如上述案例二中的家长,可以提醒她:“你领着孩子来告学校和老师,你究竟想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告完了,孩子就学会自我保护了吗?”如果家长“火”势太猛,就不要当场给予决断,还是要和气地对他说:“希望再考虑你的想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我还有课……”。
2.4老师应把家长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教育者,而不是单纯的受教育对象;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倾听家长意见,了解他们的教育目标和风格,充分肯定家长的教育价值,并在工作中改进自己的方法。我曾经给赵某某的妈妈说:“我感觉贵公子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原因是平时没有真正把乘法口诀记住。”这句话意思很清楚,没有责怪、实事求是。家长很感谢老师的关心,并配合老师教好孩子。
2.5教师不能歧视学生,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准体罚学生。老师要避免好心办坏事,让家长抓住老师的软助骨,引起冲突。老师歧视和体罚学生,学生往往讨厌学习、讨厌老师。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恶习循环。天底下有哪位老师喜欢自己的学生讨厌学习、讨厌老师呢?不管发生了什么矛盾,只要你从心眼儿去爱你的学生——家长的孩子,处理事情就不会偏离多少轨迹,矛盾会小而化之。
教师与家长的交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以丰富的常识,博大的胸怀,忘我的工作精神,来赢得家长的依赖和敬重,就能把家长与老师的矛盾降到最低度。
小学生家长教育论文篇三
中美两国中小学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中的角色比较
[摘 要] 现如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能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美国中小学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中主要扮演着学习者和支持者、主动参与者、决策者等角色,而我国中小学家长则主要是以学习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参与学校教育的。从法律体系、学校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方面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期对我国中小学家长参与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美国;中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一、美国中小学家长
在参与学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在《美国教育目标2000》中明确规定,所有学校都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合作,使家长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儿童在社会、情感意识和学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① 而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家校合作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
1.作为学习者和支持者
家长作为学习者,参与再教育活动,学习如何教育子女。以这种角色和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传统模式,也最常见,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偏爱。家长在活动中一般会感到轻松自在,其角色作用不受到别人的威胁。在这类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面谈经常只限于讨论个别孩子的教育问题(通常是学习和纪律问题),而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无关。家长只对自己孩子的进步感兴趣,学校则要求家长尽最大的努力来促进其孩子进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联络性质大多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一般处于被动。家校双方的交流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特色,参与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
也许,美国的家长在学习和帮助教师方面不一定比我国的家长更热心,但是由于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家长可以通过许多渠道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的功课,在许多方面支持学校的工作。在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上,有大量家长教育的资讯。随便浏览某个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一般都有家长和教师联谊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这一栏,其中一定有各类家庭教育的网络资源。除了网上家长教育,学校是家长教育的基地。1992年,卡内基基金会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报告,题为《入学准备:一项国家的使命》(Ready to Learn:A Mandate for the Nation)。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要让所有的儿童都为进入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必须优先做好七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个方面就是培养称职的家长,在每一个州发起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教育计划。具体到学校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学习的方法有:(1)借PTA会议之机,在小组内向家长解释如何用合作学习法教授课程;(2)邀请家长参加教师的在职培训;(3)主动与所有家长联系——包括家访。此外,他们还利用下面的方法向家长提供更多信息:定期出版学校和班级的时事通讯;在整个学校和社区(包括银行、商场、市政府/乡政府)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展览和课程节日;在家长会上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②
所以,如果说美国的家长能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与支持者,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的学校为他们创造的条件。
在支持的范围上,美国的家长对教师的支持不仅仅是提供教具和所需设施、信息,还能参与学生的评价、课程改革、学校日常事务等。
对部分家长来说,与孩子的教师、咨询者和其他教职员保持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参与,而且是他们追求的唯一一种参与形式;但对另一些家长来说,这只是起步,他们会从这类活动中获得参与的勇气和经验,从而在学校教育中充当更积极的角色。
2.作为主动参与者
科默(Comer,1993)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学校发展项目”(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的学校中,有10%到15%的家长作为志愿者为学校服务。
参与教学,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家长志愿者是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移民的孩子在课堂上往往需要更多的单独辅导。同时,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有意识地分层教学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需要。许多家长志愿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特长,他们往往会被邀请在课堂上辅教甚至主教某些课程。③
家长通常参与策划、协助组织全校性大型活动。对校运会、艺术节、庆祝会以及郊游等,家长们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包括参与设计活动方案,帮助编辑印刷相关宣传单,装饰活动场所,以及一些具体的服务、安全维护工作。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家长发挥了支持学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孩子共同的游戏,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此外,也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举行活动的安全问题等方面的担忧。
家长为子女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美国舆论普遍认为,由于拘泥于标准化、程序化教育,很多中小学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盛行。为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作为努力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一系列的责任制度。这种责任制度允许家长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允许他们了解、掌握学校教育的情况,从而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在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呼声中,许多家长纷纷在其子女所就读的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校教育管理。他们与学校管理工作者、教师联手管理学校,一起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特有的各种问题,共同承担对下一代的正规教育的结果。家长的参与,完善了学校教育管理,在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协作关系。
筹措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家长们常常帮助学校筹集经费,填补政府经费削减留下的漏洞,包括教学用具、清洁用具、科技设备、教学资料甚至教师工资。据统计,近年79%的家长为孩子就读的学校捐款,39%的家长一年至少捐100美元,11%的家长一年至少捐300美元。基层PTA为了筹集教育经费,可谓尽心尽力,除了鼓励会员捐款,收缴会员费,组织会员向亲朋好友、公司同事集资外,还会想出各种办法。比如,向家长售商店或餐厅的优惠券;组织一些学生竞赛活动,让家长根据学生的成绩相应给予奖励作为对学校的捐赠,如跳绳比赛,约定每跳多少下就为学校募捐多少钱。这样既为学校募集了经费又激励了学生的爱校情感。有了PTA的支持,学校与教师的压力大大减轻,教师能更专注于学生的教育成长。对家长而言,为了让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不会吝惜捐款(这些钱是可以抵税的)。当然,所有这些捐款都由PTA统筹安排,其账目受到严格的审计,而且要向家长、教师公开。④
3.作为决策者
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包括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等。
鼓励家长教师协会或其他家长团体的成立,以充分反映和代表家长的利益。所有团体都吸纳家长成员参加,并确保其接受诸如政策、课程、预算、学校改革行动、安全及人事等方面的适当培训,所有的管理机构,都给予家长平等的代表权。在设定学校目标、开发或评价学校有关项目与政策时,允许家长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并促进家长参与学区、州及全国的委员会,讨论有关教育问题的解决。PTA、家长顾问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组织形式,其中PTA是最普通的组织形式。学校PTA往往会派出家长代表与学校负责人组成理事会,共同计划、管理学校的各项活动,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政策与行为切实符合学生的利益,并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家长们通过研讨小组讨论学校系统的政策和实践、与教师合作采用的方法以及学生成绩通知书、家庭作业、学校中的社团等问题。家长们积极帮助学校确定教育目的、具体领域的目标以及学生所学课程,在课程的适当性、课程修订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学校参考。另外,家长们为了一种专门的问题而组建的团体,是家长影响学校决策过程的另一种形式。
二、中国中小学家长
在参与学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我国的家长基本上扮演的就是学习者与支持者的角色。具体的参与方式有家长会、家长学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个别家长约见等。家长确实应该作一个虚心的学习者,学习教育儿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即便是高学历的家长和学校教师,也未必懂得育人之道。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家长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
那么,他们是不是积极的学习者与支持者呢?此外,他们又能在哪些方面支持教师与学校呢?
陈铮家校合作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⑤显示,76.4%的家长没有班主任或其他任科教师的电话或电邮,36.4%的家长不能在家辅导子女的学业,35%的家长认为自己不需要补充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49.3%的家长不愿意义务为学校服务,31%的家长觉得自己在家长会上没有发言的机会,79.2%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学校的家长学校。至少有一半的家长不是,或没有机会作一名积极的学习者和支持者。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愿意义务帮助学校;有的则是学校没有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学习与服务,家长没有机会向学校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参加家长学校。尤其是大部分家长没有教师的电话或电邮,又怎能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呢?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的支持基本上是一种不直接参与教学与教务的外部支持,而且一般是被动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学校和课堂是教师的领地,除非得到允许,家长不能进入。95.2%的教师都不愿意家长坐在教室里帮助维护课堂纪律。当问及为何时,有的教师反问道“他(指家长)坐在教室里,那要我做什么?”而在美国,家长这样做很正常。在英语里,这些家长叫做“Room Representative”(家长参与课堂的代表)。他们在课堂上帮助教师做很多事情,比如给学生念书,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维护课堂纪律,遇到特别活动时给学生制作专用服装等。
有关小学生家长教育论文推荐:
1.家长教育论文
6.小学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