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关于公平教育的研究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是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地分享教育公共资源的权利,它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做到教育过程的公平,保证教育质量的公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平教育的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公平教育的研究论文范文一:浅析论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论文关键词:教育公平 效率 和谐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难点在于公平与效率如何摆正问题。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教育产权与职责模糊。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同步发展,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党中央把推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预示着我们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过渡到“效率、公平统筹兼顾”阶段。

  公平与效率对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如何处理好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民族素质的提升,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要认识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含义。

  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含义,所谓教育效率,就是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率,即教育投入与其所实现的目的之比。它所追求的是在教育资源总量给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的收益最大化?教育公平则是教育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体现社会在教育领域的人权发展水平,规范教育资源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

  在现代社会,教育公平包含的具体内容和原则有:第一,它必须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体现教育的根本宗旨(即教育人权)。第二,保证教育的机会平等,保证每个受教育者都应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受教育机会。第三,公平分配义务教育后教育阶段的教育机会,满足个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

  在国家尚无能力保障义务教育后各阶段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只有通过合理的分配让部分学勤业精者优先进入高一层次的学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第四,补偿原则。社会和经济存在的地区和城乡差异,必然体现为某种不平等。教育公平必须立足于教育的整体利益,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利群体的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偿。教育公平通过对社会基本规范准则、制度及其规则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教育机会、权利的实际分配过程中,有助于形成尽可能公正、合理的社会关系结构或状态。因此,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既是衡量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准,又是教育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关系

  1、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相关性

  教育公平与效率二者不但没有互斥性,而且还有相互包含的一面,二者都是对方衡量自身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准:一方面,没有毫无公平的效率、也没有毫无效率的公平,效率不能脱离公平来衡量。在衡量教育制度、政策有无效率时,必须考虑到教育对社会公平状态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平也不能脱离效率来衡量,在衡量某种教育政策、制度究竟是否公平时,也必须考虑到教育政策对教育的社会效率状况的影响。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教育效率的增长,是教育效率增长的源泉。国家和社会对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不仅能够减少浪费,而且能够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大教育的收效。因此,公平在其适用范围之内有利于促进教育效率的提高。同时,教育效率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设与完善。追求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实践原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教育的全面进步必须包括效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公平状况的不断改善。这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二者具有的内在的统一性与一致性。

  2、 教育公平与效率是两个不同概念,两者不存在必然对应关系。

  教育公平与效率是办教育所追求的两个不同的目标。教育公平主要与包括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在内的教育效用价值的分配有关。衡量教育是否公平或能否增进公平,主要看教育制度和教育的发展情况能否导致教育效用价值的合理分配。

  教育的公平并不是效率的提高所能自动给予的,教育的高效率仅仅是有助于教育资源的扩大而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反过来,教育公平问题也并不是教育效率的提高就能解决的。从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许多教育不公平问题是由非教育效率因素引起的。如当前备受关注的地区间、城乡间、阶层之间教育机会不均等,甚至出现差距扩大化的教育不公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中长期实行的重点学校制度,则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地区内、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人为地造成了一大批“薄弱学校”。此外,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腐败问题也是造成我国教育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学校和教育部门出现了钱权交易等一些腐败现象,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考试制度,败坏了学校作为社会文明标尺的形象,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三、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从教育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教育效率体现出不同于经济效率的复杂性,受到教育公平之外的非教育公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效率不高的实际情况来看,就有教育产权与职责模糊的深层次原因。教育产权的界定不清晰、保护不合理,导致在办理教育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教育财产损失。

  此外,教育部门缺乏动力也是导致教育低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从教育部门来看,由于长期以来被划为公共部门,教育产品也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公共产品,致使教育部门每年产生的许多知识成果在投放社会后,教育部门自身却得不到任何一点的补偿或回报。教育部门或各级学校只表现为投入的责任,却没有产权的收益权,教育成果的享用部门只表现为收益的使用权,而没有付出的责任,使得教育部门缺乏自身的发展动力。同时,教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约束与规范也是导致教育低效率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是全社会生产资料的惟一所有权主体,也是惟一有资格、有能力的办学者,教育几乎为政府所垄断,各个学校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不能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由于“吃皇粮”的公立学校之间缺乏竞争,在这种没有风险和压力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只要不触犯法律,就相安无事。

  然而学生和家长的权益一旦受损,却又互相推诿,谁都不负责任。近年来,私立学校的兴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竞争,但是,私立学校收费的昂贵,难以满足普遍需求,教育垄断没有根本的改观。另外,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尚缺乏一套对教育资源是否得以充分合理运用,教学质量是否真正达到要求等办学问题的约束和规范机制以及评估标准。

  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同步发展

  教育公平问题并不是教育效率的提高就能必然解决;反之,教育效率的低下,也不是通过教育公平的改变就必然能够解决。换言之,教育不公平要通过教育制度的公平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教育的效率来解决,教育的效率低下也只能通过克服教育效率低下的因素才能解决。鉴于效率或者公平一方的提高或降低并不必然导致另一方得到显著的增进或抑制,不存在冲突与对立关系,也不存在此消彼消、此长彼长的正相关关系。

  教育公平与效率都是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二者不能相互归并和替代,其中任何一种价值的缺失都不可以用另一种价值的增加来弥补。只有教育公平与效率同步发展,才是教育真正的全面进步。因此,对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同等关注,应是我国教育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支柱和现实基础。我国的教育政策应在义务教育阶段确保作为起点的教育机会平等和受教育过程(就学条件)的平等,确保每一个儿童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则应确保教育机会的均衡。

  和谐社会取决于公平和效率。和谐社会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难点在于公平与效率如何摆正问题。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之间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只有教育公平才会提升教育效率,教育不公平难以促进教育效率,教育公平是教育效率的条件,教育效率是教育公平的结果,二者始终对立统一作用于我国教育的起点、过程与结果。教育只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才能保证教育活动应有的效率!

  参考书籍:

  1、《公平与效率-新的发展阶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著 作 者: 涂点萍 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公平与效率新论》出版日期:2001-9-1 ISBN:7506541602

  关于公平教育的研究论文范文二:探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公平 改善途径

  论文摘 要: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伴随转型期的复杂局面,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凸显,高等教育在进入、过程两环节都存在大量的不公平。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求一个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统筹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长期性综合性的解决途径。

  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

  高等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较高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公平自然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讨论教育公平的内涵对高等教育公平概念的界定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观念层次的教育公平,是以人们对教育市场公平和教育社会公平的合理性的判断作为评判标准。教育市场公平必须实现机会平等、交易平等及竞争平等,而机会平等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教育社会公平也即财富和收入的平等,是指学生已有的受教育程度和一定时期内所受教育程度的平等。结合以上对教育公平概念的界定,高等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即任何人不论其民族、性别、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和宗教信仰如何,都应平等地享有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获取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即在高等教育资源尚不丰富、无法向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机会的情况下,应通过制度和规则保障人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三是高等教育结果的公平,即大学生取得学业成功并被社会所接纳的机会均等,各级各类高校都要保障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二、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

  结合上文对高等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本文将试从高等教育入口、过程两环节的视角来分析高等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入口面临的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入口面临的问题指进入高等教育系统的机会不均等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有: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高校招生配额分配的不均和不同的家庭背景。

  1、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造成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由于学校所处区域不同、省份不同和城乡不同,学校无论是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还是在教育理念和开展素质教育能力上可谓天壤之别,导致升学机会严重不均。

  2、高校招生配额分配的不均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中国自2003年起开始在高考中尝试的“分省命题”不能实现评价标准的一致,考试不统一,就没有一致的衡量标准,客观上造成不同省份学生升学机会的不均。

  3、社会分层对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不容忽视。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阶层之间的教育差别开始显现,高等教育成本的升高也严重影响弱势群体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高等教育过程面临的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指进入高等院校之后受教育质量的差别及学业的保持问题。

  1、高等教育的院校差异加剧,形成了事实意义上的高校“阶级化”。在教育投入本就不充分的情况下,重点高校的高投入必然以牺牲其他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为代价院校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平台,院校之间的极差将进一步拉大。最终的结果就是同属高等教育,但因为院校的不同,接受教育的质量却天壤之别。

  2、高等院校内部专业选择空间的严重不均。来自社会不同经济阶层的学生不是均匀地分布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类专业。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来自社会下层的学生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而在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学习者比例明显偏低。

  3、由于学校的或人为的操作失误,即使在相同学校的学生也可能享受不同的资源。学校掌握的资源透明度不够,造成学校资源利用机会的不均等,如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资源、就业信息等。这对来自底层的学生至关重要,关乎其学业的保持问题。与其他学生相比,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辍学率较高。

  三、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途径

  针对高等教育入口、过程两个阶段的机会不均等问题,在相应的采取适当措施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从宏观综合的层面上对高等教育公平的考虑。这涉及到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协调与合作。而且,这也必然是一个协调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长期过程。

  (一)解决高等教育入口机会不均等问题:首先,国家应该统一不同地区、城乡基础教育投入标准,制定统一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对教育经费做出统筹安排,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教育拨款体系。使不同地区、城乡基础教育获得教育投入的机会更均等。其次,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再次,改革高考制度和招生制度,建立更公平的全国竞争平台。探索合理的客观公正的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构建更均等的高校地区、省级名额分配指标,增强招考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促进各地区入学机会的公平性。

  (二)解决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途径:首先,加强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干预。国家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如政府制定综合、连贯的政策,加强公平机会和反歧视的立法,成立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机构,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等,加强中央决策的执行力度。其次,健全教育资源分配指标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逐步缩小高等院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还要禁止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弱化院校之间的阶级化。最后,制定面向全体高等院校弱势群体的优惠政策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完善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积极推行学生贷款制度。增强底层学生学业保持能力,提高底层学生的毕业率。

  参考文献:

  [1]陈春梅.国外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与改革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6.

  [2]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87.

关于公平教育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从宪法角度谈教育公平的论文

2.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城乡教育差距探讨论文

3.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公平观的论文研究综述论文

4.关于教育管理的论文范文

5.浅谈高校教育论文

14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