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论文

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论文

  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旅游文化方面的竞争,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就要在旅游文化服务上提高竞争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要具备广博的旅游文化知识。英语学习,三分语言,七分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着文化,又折射出文化的魅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本文将从攀枝花特有的地理地貌,川菜饮食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对攀枝花特色旅游文化的英译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攀枝花市旅游资源资料的翻译质量,规范攀枝花市旅游资源资料的英译版本,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对外交流合作。进而结合旅游资源资料的语篇功能、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心理,积极开展和加强中西文化视角下旅游资源资料的翻译和研究,促进跨文化交际。

  引言

  攀枝花市,四川省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被称作阳光花城,座落在四川西南角,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自1965年建市以来,城市建设已形成规模,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独具风味的饮食,浓郁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成为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成为攀枝花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文化的翻译工作是使对外宣传资料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也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体现。如何让攀枝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攀枝花, 有效开展招商引资、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目前攀枝花市独特旅游资源的英译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极大地促进攀枝花的对外交流合作和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但是由于中英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其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及风俗习惯等中英旅游文本在提供信息方面亦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功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英旅游文本的不同点,,旅游文本的翻译应以游客为中心,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最终达到旅游文本的诱导目的。可以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直译、增译、省译、类比等,以期增强旅游文本译文的可读性,最终有效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

  一、攀枝花特色地理地貌的英译

  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地质构造复杂,森林覆盖面积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广,裂谷、温泉、溶洞、瀑布和河流比比皆是,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对于对于攀枝花特色地理地貌的英译方面,张沉香(2007)对于术语的国际化, 提出应“适当加大音译比例”,“促进国际合作和科技发展”。

  音译不仅能够达到简洁和透明的作用,还是保存源语文化的最佳途径。尊重术语体现的文化而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也是现代术语翻译的一个趋势。以攀枝花地理地貌“喀斯特”为例,就是采用的音译方法现已被学界多接受,然而它却曾被中国学界采用意译的方法改译为“岩溶”。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世纪初由中国学者确定的“天坑”,即西方地理学学术话语中的“特大型塌陷漏斗”所描述的地理样貌,在攀枝花也是数量众多,大小不一。2005 年起,“天坑”这一定名获得了国际喀斯特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汉语拼音 “tiankeng”开始国际通用“喀斯特”在中国和 “tiankeng”在国际学界的最终被接受,这体现了两个属于名词文化内涵的保留,以及音译在学术文化界的认同。

  攀枝花非常有名的“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主景区距泸沽湖116公里,距丽江376公里,沿省道216线(稻攀路)前行可达稻城、亚丁,景区景观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观、高山草甸和彝家风情等组成。关于“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英译资料“Gesala Ecotourism Area as a part of the Golden Triangular Tourism Area of Daocheng, Lijiang and Panzhihua is located at the juncture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该译文首先介绍了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地理位置位于稻城,丽江和攀枝花旅游金三角,位于川滇两省的交接处。 “ It is not only the south gate of the Great Shangri-la of China,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unshine Ecotourism Area in west Panzhihua City.” 此句则强调了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性,为中国大香格里拉的南大门, “the south gate”则运用了英语中隐喻的修辞手法 “metaphor” ,非常生动形象。

  接下来用添加注解的方法,介绍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命名的含义和渊源。 “Gesala”, a vocabulary of the Yi Nationality, means “the beautiful heaven where human and nature coexist harmoniously”, “the funniest hillock” and also “the place closest to the Sun”. “格萨拉”是彝族的一个词汇,含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的天堂”,“最的山丘”“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关于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观念主题的英译:生态旅游――返璞归真,返回到最原始的自然的世界,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Its artistic conceptions comply with the theme of ecotourism, that is,“returning to the primitive natural world, and human-nature oneness”。

  关于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发展的重要性:格萨拉风景旅游区的发展,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攀西大裂谷”的品牌竞争力。Development of Gesala Scenic Area can enrich the structure of tourist products,Panzhihua area,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of its brand as “Splendid Rift Valley”    关于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未来前景:会成为川西南旅游的一个亮点,并且会推动攀西地区的发展。It will become a new tourist highlight in southwest Sichuan Province, and contribute to a more reaso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layout in west Panzhihua area and Sichuan Province.

  二、攀枝花特色川菜的英译

  2009年底,大型图书《中国川菜》中英文标准对照版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受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由川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经典四川菜点菜名翻译”项目最终成果。该书对经典川菜的制作方法和翻译方法进行了规范,较好地体现了川菜菜名翻译的传承性,促进川菜的国际化发展。对于川菜名称的英译,总体的原则是烹饪方法+主料+配料,可以采取音译、音译+直译、直译+注解的方式方法。

  对川菜的复合味型、烹饪方法,刀工的英语表述,其中的特色元素以音译为主,将川菜中的麻辣、串串( 串串香)、 “担担( 担担面) 、”钵钵( 钵钵鸡) 等广为人知的特色元素直接音译成了 “mala”、“chuanchuan”、 “dandan”、 “bobo” 而回锅肉三大炮 、酱香牛肉等则采取音译 +直译的方法分别译为”Huiguo Pork”、”Sandapao Rice Ball”、“Jiangxiang Beef”。主食则基本采用音译,比如饺子Jiaozi、包子Baozi、馒头Mantou。另外一种有名的食品松花蛋,也叫皮蛋,如果按制作方法翻译,应是lime-preserved eggs,或者译为preserved eggs,意思是经石灰等腌制的,但一方面容易同咸蛋混淆,另一方面制作中出现的化学品会令外国人感到困惑,而且毫无生趣可言,但是另外一种翻译“100-year eggs”,则更容易令人接受,更生动有趣,印象深刻。

  川菜英译中采用烹饪方法+主料的典型例子有干蝙肉丝“Dry--fried Shredded Pork”,樟茶鸭子“Tea-smoked Duck”。而以 “烹饪方法+主材料(+配料)”来英译的菜名有“蚂蚁上树”,因为该菜的主料为粉(vermicelli) 和猪肉末 (minced pork),所以英译为“Stir-fried Vermicelli with Minced Pork”。再如“青红牛柳”的烹饪方法为炮炒,主料为牛肉(beef),配料为红椒和青椒,所以英译为 “red and green pepper”英译时加了 “loin”则是为了突出牛肉的特别部位,以体现该菜主料是精选的腰部牛肉而非普通牛肉,所以整道菜名应译为“Fried beef loin with red and green pepper”。

  直译+注解的川菜英译的典型例子是“夫妻肺片”,它是川菜中极为有名的一道菜,被直译为 “Fuqi Feipian”,并加上了注解( Sliced beef & offal in chili sauce)意为“辣椒油拌牛内脏”。

  三、攀枝花彝族民俗文化英译

  中国与英语国家民族特色各有差异。因此旅游资料的某些内容,如地名、人名、朝代、轶闻等。英语注重语言的逻辑、分析和写实,重视表达的一致性。因此,在翻译时,可采取增译法、省译法、类比法,增添解释性文字使译文能够被接受理解。

  攀枝花共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7%,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占9%。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用增译法将其英译为 “Axi dancing under the moonlight”。再如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如果单用 “ the Torch Festival”是不够的,就需要在其后加上解释,说明这个节日的特征,也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把它比作彝族的新年 “New Year of the Yi People”,可以引起外国游客的共鸣。

  旅游资料的文字在形式上绮丽多姿、文采绚烂,修辞手法频频使用。然而这却使文章形式累赘沉重、意义模糊罗嗦、主题含混不清,令外国读者觉得充满了极度夸张,反而对文中内容产生信任危机。与中国旅游资料华美的内容与形式相对的,英文旅游资料在形式上朴素自然,内容上则简洁明了、主题突出。如在描述彝族原始的祭祀舞蹈“老虎笙”中提到:成年的男子装扮成虎态,用“红”、“黑”、“黄”和“白”等色将脸画成虎面,手脚画上虎纹,再穿上用羊皮黑毡制成的虎衣进行表演。汉语描述时,为了取得音韵俱佳的效果,其中“虎态”和“虎面”“虎纹”和“虎衣”分别在“虎”的意义上重复,但翻译时若采取直译的方法,则达不到原文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效果。因此最好采取省译的方法,将其译为 “Adult men dress like tigers by painting faces red, black, yellow, white, also on hands and feet the patterns, and then putting on the black carpet made with sheepskin”。这种省译的方法是根据外国读者的习惯在,语义、审美等层次与原文在形式上“弃形而求神”的办法,力求既忠于原文内容,又忠而不泥,活而不滥。

  结语

  汉英旅游翻译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和诱导吸引。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在译入语语境中能否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实现吸引国外旅游者的目的,是翻译的关键所在。中英旅游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在行文风格、语篇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旅游文本倾向于使用华丽辞藻,修辞手段和引经据典,文本风格正式,追求音形意的完美统一;而英语旅游文本倾向于使用简洁,逻辑性强且亲近读者的语言,行文自然流畅。

  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有助于促进外界对攀枝花市的正确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研究旅游文化资料中存在的英译问题,提高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从而更准确地向外界展示攀枝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民族风情。提升攀枝花市良好的城市形象,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极大地增强攀枝花市的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在海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施,同时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相关文章:

1.旅游英语中民俗翻译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浅析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英语翻译

52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