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状况浅析论文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状况浅析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状况浅析论文

  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各国政府都结合自己的国情制定了相应的旅游发展战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浅析全文如下: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论文篇1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99年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95年到1999年,1999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95%,而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9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9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杭州主要以江浙沪的旅游者为主,北戴河以京津冀辽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9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9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9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

  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已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性服务差距很大。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9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9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观,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

  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

  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上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一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1/3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90%,全国每天约有9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9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通车里程有沥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0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

  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一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特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入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4)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5)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书目:

  《旅游经济》1994-1992年合订本,1994年第1期。

  《消费经济》1999-1993合订本。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于学谦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论文篇2

  《我国文化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文化旅游业是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的参观、观光服务为核心,同时带动住宿、购物、商业、交通娱乐、演艺、博物馆等行业发展的一种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可以让旅游发展实现其市场化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其内容,提升其文化含量,提高旅游产业的素质。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的文化旅游业现状,根据现状发现其存在的某些问题与不足,并最终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文化 旅游业 现状 发展

  旅游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所创造的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旅游行为是时空性、综合性的延伸,是用景观意态的趣味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来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定性,而旅游文化则是符合旅游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又分为两种,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传统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而现代旅游文化则是在传统旅游文化之上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文化营销等因素。

  一、我国内文化旅游业的现状

  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而以文化为依托的旅游业,做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无到有的发展,现已经和世界两大产业石油业、汽车制造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而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渐渐的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效益也逐渐的扩大化,文化旅游业也得到了持续的、飞速的发展。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增长为29.57亿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了12.0%。其中,城市居民旅游人数为19.33亿人次,农村居民旅游人数为10.24亿人次。一日游游客为16.54亿人次,经由旅行团出游人数为9246万人次,散客人数为28.64亿人次。2012年全年的国内旅游收入为227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数据来源,中国旅游报)国内游客人均消费767.9元,比上年增长4.9%。虽然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2012年的发展很迅速,但在飞速发展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二、国内文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与不合理。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拥有旅游的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可供旅游观光的景点大约有万余。然而至目前为止,开发用于旅游业运营的景点仅仅只有1800多处。由此看来,我国的旅游资源还未得到完全挖掘,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已经开发的资源又存在有开发不合理的地方,部分旅游景点过分追求商业化,反而淡薄了景点的民族气息。过分的人工化和商业化损伤了景点本身的特色,让特色景点与城市商业街差别不大,使得游客不能真正体验到旅游的意义。

  (二)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文化旅游最基本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进行优质的旅游活动。基础设施包括很多,传统意义上包括交通业、餐饮业、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首先是交通问题,某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相关的交通设施落后,虽然其有着秀美的山水和良好的历史文化,但却因为交通的落后带给了游客的不便,使得大部分游客最终放弃。然后,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的落后和缺失,也同样限制这游客出行的选择。

  (三)前期开发资金不足,民营企业相对较少。

  文化旅游业是以文化为底蕴,文化观光活动服务为核心,同时涉及到多个层面的产业集群,所以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目前为止,我国旅游业开发的前期投入主要靠政府出资,民营旅游企业相对较少。其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开发,使得我国旅游业目前依旧处于资源开发较少的境地,对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产生了不小的阻力。

  (四)国内缺乏文化旅游运营、管理和开发的相关人才。

  我国文化旅游业的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上明显落后与发达国家,精通以文化为依托发展旅游业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涵盖了开发、管理、运营等领域,这三个领域是缺一不可的。但以目前来看,国内的文化旅游业相关的人才缺乏,而且在职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五)文化旅游业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是中国旅游法律体系的主导,是完善和健全我国旅游业的规范。但现阶段,我国旅游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存在着某些问题,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由于旅游业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了旅游业陷入了部分乱象之中,如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发布不实的广告、合同欺诈等行为日益严重。某些地方旅游业甚至存在欺压游客,侵犯游客的自主权,强买强卖,扰乱正常的旅游秩序。部分游客的素质低下,随地吐痰,乱丢乱画等现象,也对旅游景点存在着不小的破坏性。这些现象,最终必将导致文化旅游业未来发展走下坡路,影响其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对我国文化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建议

  (一)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化开发。

  我国的文化旅游业不但要大力发展,而且因为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不同,所以还应该具有文化针对性的进行开发。要进行深挖掘、重点开发、科学的规范,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文化旅游业得到健康的、快速的、可持续的发展。与此之外,任何一个文化旅游的形态,都会随着其整合能力的增强,使得其特色更加的明显,文化个性越发的突出。有了明显的特色和文化个性,才能有自己的美学价值,才能吸引游客,让文化旅游特色产生轰动性的效应。只有达到了轰动效应,才可能将其转化为更好的经济效益。应当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文化旅游特色概念,用独特的文化底蕴,使得旅游景点更加的提升其价值。

  (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革新。

  在景点开发之时,应当充分考虑景点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落实餐饮,交通等配套设施的合理建设。针对商业化,应该进行合理整合,要配合景区的文化底蕴,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商业化和文化旅游主题进行完美融合。加大力度解决用地困难现象,要懂得利用荒山、垃圾场、废区进行建设,坚持做到废物利用。政府和金融界应当加大引导作用,政府重点投入宣传和基础建设、交通等设施,对于文化旅游重点城市,应当进行落地免签、购物退税等扶持政策。加强景区的硬件设施,向文化、娱乐、购物、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要使之形成一条紧密关联、互相配套的完整产业、经济链条。

  (三)增强开发资金的投入,大力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国家应当针对文化旅游业进行大力的资金投入,促进其发展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产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合文化旅游产业特点的险种,支持我国民营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要民间企业能够看见市场前景,进而吸引民间投资。

  四、加大我国文化旅游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21世纪,人才最重要,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所以,针对我国目前旅游业人才的稀缺状态,应该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增加针对旅游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科学的建设,加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教育制度,引进文化旅游的优秀人才、经验管理人员、文化经济人才,并且要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园林艺术设计专家,优秀企业家。并建立完善的旅游业从业资格证制度,严格控制从业人员的水平,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让旅游业从业人才的培养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五、健全文化旅游业的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旅游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完善其相关的规定并且严格执行,让各个方面的旅游管理人员都有法可循,并且严格执行。同时,应当加强行业监督体制,抵制不良的行业现象。针对欺客宰客等严重破坏旅游秩序,扰乱市场良好秩序的恶劣行为,应当严肃处理。要借鉴国外旅游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准则,向发达国家学习,并结合国内现状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和文化底蕴的管理规范,促使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广西导游[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2]李伟,郭芳.论茶文化对旅游业的牵引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04.

  [3]徐国强,吴华.开发茶文化旅游.振兴茶业经济.茶业通报,2004,10.

  [4]陆文荣.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活动.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市服务.茶叶,2002,06.

  [5]刘敦荣.旅游文化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论文篇3

  《江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 要] 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而江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而言都具有显著优势,因而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 展是符合江西省情的最佳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障碍,提出要改变江西旅游业发展落后的状况,必须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

  [关键词] 旅游业;研究分析;展望

  一、江西省旅游经过30年发展的现状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江西旅游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建立重点旅游区线,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出水平连续登上新的台阶。

  截止“十•五”末,江西省旅游产业已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红色旅游蓬勃兴起,迅猛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已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十•五”期间,江西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26.3万人次,年均增长13.7%;旅游外汇收入3.73亿美元,年均增长8.1%;接待国内旅游者1.87亿人次,年均增长11.8%,国内旅游收入108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4.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1亿元,年均增长14.7%。200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5095.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0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3.73%和32.88%,比“九•五”末期增长99.52%和137.76%,分别完成“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112.48%和114.29%;旅游总收入约相当于全省GDP的7.9%,比上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期提高了1.28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48%;旅游外汇收入1.04亿美元,增长30.3%;接待国内旅游者5057.93万人次,增长23.69%;国内旅游收入311.5亿元人民币,增长33%。

  首先,江西省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和带动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快速发展,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2000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1年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200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其次是旅游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再次,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江西省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由“九•五”前期每年21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000万元。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大量进入旅游领域。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

  江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同较好的省份比,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江西省的旅游业与周围各兄弟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世界范围来看,入境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是衡量该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1997年江西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3.3万人,比浙江少67.8万人,比安徽少15.7万人,比福建少101.7万人,比湖南少16.8万人,只相当于广东的1.8%。其中接待外国人3.2万人,也大大低于邻近各省。江西的旅游业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来我省旅游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消费水平和逗留时间却低于周围各省。旅游的吃、住、游、玩、行、购等各个环节挖掘力度不够,能使游客多花时间,多花钱的项目还不多。1997年江西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只有0.45亿美元,仅相当于浙江的13%,安徽的70.3%,福建的7.3%,湖南的32%和广东的1.6%。

  到2001年江西旅游总收入161.39亿元,其中外汇收入0.703亿美元。是1978年的77.3倍(约91万美元),但只有湖南(第一位)的26%,只占全国的0.4%,总量较小。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9.63万人。根据200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1年,中部六省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是湖南,其旅游外汇收入为2.70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50.46万人次;其次是湖北旅游外汇收入为2.00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66.78万人次;河南为1.33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6.56万人次;安徽也达1.06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8.09万人次;山西旅游创汇收入0.5947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9.78万人次;而全国各省平均达到5.7亿美元。江西创汇收入排在全国第25位,位列中部六省倒数第二位,仅高于山西。

  2007年,江西旅游总收入463.7亿元,其中外汇收入1.96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66.4万人次;中部六省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还是湖南,达6.42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20万人次;湖北4.13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32万人次;河南3.18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88.08万人次;安徽4.24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06.43万人次;山西2.212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73.78万人次;江西处中部六省最后一位。

  由上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比于1978年,江西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纵向比较形势喜人。但是,跟周边省市和中部地区其他省份比,形势是严峻的。

  江西旅游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形势逼人。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

  二、江西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障碍分析

  从历年来全国各省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的横向比较来看,江西省旅游业现状与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极不相称,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已到了不得不正视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了。

  (一)障碍之一:旅游产业管理的现行体制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产业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行业,由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零售业和保险业等构成。同时,旅游业务又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交叉产业,与其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商业等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不仅不能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甚至彼此之间壁垒森严,宏观调控乏力。而现行的各地市、各景区、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人微言轻”,对本行业的全面管理力不从心。

  由此可见,要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分头管理、政出多门、事权不分、职责不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过去上下间、地区间、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各部门、各地区间的协调和相互配合,形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力。

  (二)障碍之二:现行旅游产业结构与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旅游企业是市场主体,但江西省旅游企业实力过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没有形成行业实力,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的竞争。

  在江西省数百家星级宾馆酒店中,五星级宾馆只有5家,四星级宾馆45家;全省670多家注册旅行社中,只有一家南昌春秋旅行社是全国百强社,那还是得益于它是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全国百强社第一名)在江西的唯一分社。“散、小、弱、差,经济效益低”是目前江西旅游企业生存状况真实写照。

  江西各旅游景区建设没有高水平规划、重复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如比较柘林湖和仙女湖,我们很难从中找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纵观江西旅游资源,多数以简单的“传统观光旅游”为主。而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种需求;加之观光游客在景点上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观光旅游大量的花费倾斜于交通运输,同时也加剧了交通的紧张程度。此外,观光旅游的经济效益不高,国家旅游局对来华旅游者曾作过抽样调查,海外游客在华花费按旅游目的地分组统计,“观光游览”组消费水平最低。我省入境旅游每年接待几十万人次,但人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这正是因为大部分游客是观光客。

  (三)障碍之三: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旅游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投入与产业是成正比的。旅游产业的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资金、技术的投入。特别是交通、环保等配套设施投入额巨大。由于我省于我省财力有限,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彻底抛弃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协力共举办旅游。

  江西2007年全年旅游行业共正式签约引进外资项目9个,协议投资总额22918.5万美元,实际进资4808.08万美元;正式签约引进内资项目122个,协议投资总额109.794亿元人民币,实际进资75.739亿元人民币。

  而与我省相邻的湖南省,2007年民营资本、外资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2007年,民营资本、外资对湖南省旅游业的投入总额在80亿元人民币以上。

  (四)障碍之四: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与专业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相比于其他产业,旅游产业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它主要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上。而江西疲软的市场现状,使得本身就不充裕的人才加速外流。

  根据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2008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一名导游的年工资指导价位的高中低三档分别为20115元/年、14053元/年、11036元/年,平均年工资15068元/年;而与南昌消费水平相近的长沙市劳动主管部门早在2006年公布的导游工资指导价高中低三档分别为22400元/年、14800元/年、11800元/年,平均年工资16334元/年,已经高于南昌2008年导游工资指导价。而导游的收入构成除了工资以外,还包括其他例如小费、佣金等,而这些又和该地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商品种类等息息相关。湖南尚已如此,那些旅游发达的省份就更不用说了。曾经就有一名江西导游直言,“以导游的辛苦付出而言,你认为这样的收入会有吸引力吗?”

  据有关部门统计,南昌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中,最终留省的只有15%左右,多数选择出省淘金。

  高素质导游留不住,导游队伍难免良莠不齐,难令游客满意。一位在九江龙宫洞游览的游客诉苦:导游只会利用钟乳石开些无聊的玩笑,对钟乳石如何形成等专业知识却一问三不知。

  在专业队伍中,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人才紧缺,素质偏低,约有三分之二未达大专水平;一线服务人员素质更低,多数是初中文化,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未经专业技术训练,难以适应本职工作要求。

  三、江西旅游业战略调整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产业地位,科学规划,持续发展。江西省内有不少地方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症结。政府部门应顺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真正解决长期困扰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要制定高标准的发展规划,明确定位。好的规划可以保证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在规划指导上,要注重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防止旅游开发低档次和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整体形象上,突出江西是山水风光、文化景观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多功能旅游胜地。制定各主要旅游区既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又要与其他旅游点相得益彰的发展规划。

  (二)强化政府职能,创新体制,增强旅游活力。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底子更薄,基础更差。旅游业关联性、依托性、综合性又很强,运作涉及面非常广,因此更需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开展宏观运作与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促进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政府代表着社会整体的利益,应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只顾自身利益的延伸。

  一项旅游政策的实施与否以及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政府各个部门的权利博弈。分割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产品的统筹开发,相反的还容易产生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等弊端。要理顺行政机关与旅游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管辖和经济往来关系,消除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市场分割、经营壁垒等方面的弊端,以营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提高综合效益。

  (三)加快产业化进程,外引内联,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江西旅游产业规模较小,旅游企业实力较弱,经营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始终在低水平上竞争、重复和徘徊。面对这些问题,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改变旅游开发方式,加快企业改制,鼓励一批实力雄厚的大部门、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破除体制障碍、行政分割和地区壁垒,大力推进旅游市场的公平准入。要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建设多功能旅游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

  要改变单靠国家投资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比,用好政府投入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资金投入,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好旅游项目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金问题。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促进旅游经济大发展的新格局,建立起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发展、产业要素齐全、服务网点密集、体制机制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四)挖掘江西旅游特色,宣传促销,加大市场开拓。目前江西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基本上处于观光旅游阶段,没有形成综合性的旅游产业。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造成客源市场萎缩,也不利于江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挥传统优势观光产品的基础上必须积极发掘资源内涵、丰富产品类型、增强景区功能、开拓特色产品,使特色旅游成为江西旅游新支点。

  旅游是“形象”工程,又是“口碑”工程,更是“人心”工程。形象、口碑、人心固然靠自己的优质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而获得,但现实中宣传促销已成为实现旅游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旅游长远发展的需要。要根据市场定位和地方特色,做好江西整体形象的促销、江西特色产品和线路的推销。在保证重点和传统市场时,注意培育多元化的市场格局,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促销经费渠道。

  (五)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培养专业人才。人员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行业、部门的兴衰。为加快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应同时考虑人才培养的规划,要充分认识到,旅游景点职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发展旅游业的无形资产,它可搞活旅游业的整个环节。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的旅游人才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用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在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要培育“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环境。

  参考文献:

  [1]蔡雪芳.发展江西旅游业的思考[J]. 当代财经,2000,(4).

  [2]郝索,陈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3]黄细嘉.江西旅游业在中部崛起的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03,(3).

  [4]江西省旅游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Z].2006.

  [5]毛林根.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魏小安,冯宗苏.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7]王今朝.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商业时代,2007,(25).


猜你喜欢:

1.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

2.浅谈旅游市场细分论文

3.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4.旅游业毕业论文

5.有关旅游市场细分论文

46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