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桂林周边徒步旅游线路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论文

桂林周边徒步旅游线路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桂林周边徒步旅游线路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论文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桂林周边徒步旅游线路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相关
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桂林周边徒步旅游线路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全文如下:

  【摘 要】近年来,桂林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徒步旅游以其生态性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成为人们新的生态休闲的旅游方式。本文以桂林市灵川县徒步旅游线路为例,探讨徒步旅游线路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出了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重点建设三条精品生态路线,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创新跨区域合作新体制等对策。

  【关键词】桂林 徒步旅游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桂林市响应号召,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其中,建设徒步旅游线路地区生态文明日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1 灵川县主要徒步旅游线路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灵川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目前主要的徒步旅游线路有:“长岗岭村线路,江头村线路,大圩古镇线路。”三条线路各具生态特色,形成不同发展前景。

  1.1长岗岭线路――国家、地方政府加强重视,线路景区有了一定的区域知名度

  据《灵渠文献粹编》记载:“自宋代以来,兴安灵渠商旅繁忙,楚米之连舶而来者,止于全州,卒不能进……”在这种水运不畅的情况下,一条自湖南经全州到达灵川的商道因此繁华达500多年,发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被后人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后因湘桂铁路的开通,这条繁华的古道渐渐尘封在历史长河中。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长岗岭古商道列入在内,地方政府兴建了桂林市首个生态博物馆――长岗岭生态博物馆,提高了灵川县生态旅游资源名气和地位,长岗岭线也因此被游客评为“十大经典徒步线路”,每年接待众多市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学者,这对促进大桂林市生态文明的整体开发,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资源有重要意义。

  1.2江头村线路――居民主动抓文物、文化保护,形成了“江头村模式”

  江头村被被称为“才子村”,村民大部分是周姓,为周敦颐后裔,村中拥有住房180余座,620余间房屋大部分仍然保留着明清时候原状[2],具有十分高的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江头村村民自发地成立了“古居民发展旅游委员会”,领导开展古建筑修缮和文化保护等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头村模式”。具体体现在:一是分工合理,权责统一,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二是领导小组带头,全村民积极参与,做义务劳动蔚然成风,有的甚至主动掏钱修桥铺路;三是修缮文物与保护传统节日并举,江头村人将自家收藏的文物,都放到祠堂统一保管,村人还特别注重保护该村的传统文化节日――姑娘节,以传统方式纪念苦妹,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四是“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制定了《江头村村规民约》等具有硬性执行要求的条约,又注重培养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如村中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惜书纸的好习惯,这是从行为意识层面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在这种模式下,江头村线路生态保护取得较大成效,被评为“中国魅力景区”。

  1.3大圩古镇线路――创新战略机制,突出产业特色

  大圩古镇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曾有“小桂林”之称。在新时期,大圩镇坚持以“产业特镇、生态美镇、文化立镇、旅游强镇”的中心战略,采用市场招标的方式加强镇区改造,依托资源优势,制定了“一岛一桥一瀑布,一山一水两条带”的发展总规划,现已形成以“古东瀑布―漓水人家―草莓基地”为主要景点的生态农业观光带和以“大圩码头-毛洲岛--磨盘山”休闲观光带,两条观光带相互补充,形成了大圩以特色生态农业和生态休闲为特色的产业。[3]

  2 徒步旅游线路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2.1旅游产业不完善,生态开发粗糙化

  灵川县多山地,交通不便,如长岗岭村地处高大的海洋山脉,交通极为偏僻,有“南方丝绸之路”古商道尚未真正走入大众视野;食宿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餐馆、旅店少,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游娱购方面,江头村沉淀了深厚的世家耕读文化,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但却基本没有自己的旅游纪念品,长岗岭在购物方面更是真空。各线路景区对文化、文物的保护开发还停留在表面,开发粗浅,生态旅游综合价值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2.2资金紧张,保护工作不到位

  村干部介绍,长岗岭村现有专项修缮拨款500万元,总预算2000万,资金缺口巨大;江头村村民先后虽自筹资金约30余万元,但只能对部分文物进行小修小补,日常管理和清洁费用都十分紧张。大圩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需求,旅游季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资金的紧张也影响着技术的跟进,灵川县内大量的文物还处于自然状态,即使是长岗岭、江头这样的重点保护单位,也有大量的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甚至发生古墓碑被盗事件。文化局领导介绍,当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技术能力有限,专业性不够,资金不足是导致文物保护开发建设不当的重要原因,部分文物因此已呈现衰败之象。

  2.3定位规划不科学,民俗文化原真性丢失

  原真性一词由马康纳(Mac Cannelld)在其“舞台真实理论”中提出,是指既保持古老文化内涵的流传,又不断融合新的元素。灵川县在建设徒步旅游线路过程中,生态文明的原真性逐渐丢失。例如,长岗岭体现的是湘桂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古建筑民居、生活方式等都具有较高的地方民俗文化价值,但在长岗岭村的保护开发上,仅定位为增加收入的“古建筑旅游”,并未有效凸显湘桂文化交融特色。又例如大圩古镇过去是繁华的商贸码头,“淳朴、实在”的商业文化沉淀深厚,但引入过多的现代化商业元素,加上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景区原本淳朴民风开始被“拜金主义”思想渗透。[4]

  2.4当地居民生态文明建设开发意识普遍不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笔者调研发现,目前灵川县徒步旅游线路的居民生态意识普遍不健全,对生态建设的认识不充分,少数群众甚至有相当强烈的抵制情绪,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重要原因:一是缺乏有意识、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教育;二是古村镇保护开发,受惠群体只是景区及附近的少部分人,其他没有获得或获得少的群众,容易导致不满心理。
  3 合理化建议

  3.1“四个加强”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①加强交通设施建设,要修建镇级村级公路,完善交通体系,特别关注长岗岭等地的交通困难问题;②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实行承包责任制,由领导干部负责当地公共环境卫生,定期对河流,下水道等进行清理,要着重解决漓江大圩河段的污染问题;③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扩建桂北民俗博物馆、长岭生态博物馆等,成立村镇文化管理中心,加强民俗民风宣传;④加强经济实体建设,努力增加村民收入[5],兴建一批食宿店,进一步开发农家乐、家庭农场等项目,增加景区及周围群众收入。落实“四个加强”,改善旅游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要素,促进产业链发展。

  3.2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支持,加强技术合作

  灵川县经济技术实力还相对落后,单枪匹马的搞建设是肯定不行的,各景区一是要积极申请上级政府的项目,获得国家、自治区政府层面的更多资金、政策等支持;二要积极寻找高校、旅游机构合作,例如毗邻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具有较强的电子信息等专业优势,可为景区提供通信、安防技术等支持,解决文物保护的安全问题,阳朔县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可输送专业人才,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3.3科学定位,重点建设三条精品生态路线

  灵川县目前已有的几条线路,各具特色,应科学规划,挖掘线路地区的内在生态魅力,重点打造三条精品示范路线。其中:①长岗岭村线路应该以湘桂经济文化的交融为主线,本着“修故如故”的原则恢复湘桂古商道原貌,举办重走“南方丝绸之路”的活动,吸引游客体验原生态商业文化②江头村线路应该主打世家耕读儒学文化,可以爱莲家祠为私塾模拟课堂,来传授周敦颐的理学思想[6],要把姑娘节和美食资源整合,建设民俗与美食体验游特色项目③大圩古镇线路应走生态休闲之路,游客可到草莓园摘草莓体验特色农业之美,可到古东瀑布感受山水的休闲之美,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大圩生态美。

  3.4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创新跨区域合作新体制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村民参与的创新联动机制,对内加强教育,鼓励群众发展经济实体,以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态共建共享意识和积极性。对外加强宣传,突出特色品牌,配合桂林市“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战略”,抓住国家建设湘桂高铁、贵广铁路的历史机遇,加强与周边县市(如阳朔、临桂、贺州、南宁)合作,资源整合客流市场共享,在大桂林旅游圈下,共建设施共享服务,探索新的生态文明保护。

  4 结语

  灵川县在徒步旅游线路生态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三条主要的精品路线,但在建设当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桂林市乃至整个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相关文章:

1.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论文

2.浅析民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论文

42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