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印象管理论文
大学印象管理论文
印象管理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欧文・戈夫(Erving Goffman)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的理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印象管理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大学印象管理论文篇一
印象管理综述
[摘 要]近年来,印象管理日益受到社会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文章主要介绍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过程和策略以及国内外研究情况,并针对印象管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视角,以期对印象管理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关键词]印象管理,策略,综述
中图分类号:B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283-01
一、印象管理概述
印象管理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欧文・戈夫(Erving Goffman)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的理论。该书中把人们看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把人际行为看作参与者的自我呈现。笔者将印象管理视为一个积极的广义概念,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们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以确保他们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是人际交往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印象管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获得性印象管理,指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的印象管理;2、保护性印象管理,指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的印象管理。
二、印象管理过程
印象管理过程分为五个组成部分:
(一)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愿程度。其水平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越是与个人目标相关密切的印象,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2.这些目标的价值。越是有价值的目标,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3.一个人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与他认为自己已经留给他人的印象之间的差异。差异越大,个体的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
(二)印象建构,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并决定如何去做的过程。包含两个过程,即:
1.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
2.决定如何去做。
(三)自我呈现行为。要传递期望的印象需要开放自我相关的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编辑、整理,通过个体言语和非言语的“表演”,使观众形成特定印象的过程。
(四)印象评价与印象整饰
个体通过评估,比较“已形成印象”与“期望印象”。若达到预期,则以后的自我呈现会变得谦虚,保持行为的协调一致;若未达到预期,则以后会采取保全和修复面子的行为,即“印象整饰”,包括道歉、说明和补偿性自我呈现。
(五)印象监控
印象监控是对整个印象管理过程的调控。包括,是否开启印象管理动机;确定何种“期望印象”等等。
三、印象管理策略
在组织中,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一)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策略。这类策略包括:
1.解释:试图做出解释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2.道歉:当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时,就为这一消极事件向老板道歉。这样的道歉不仅可以让人感到他的确有悔恨之意,而且,也会让人觉得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3.置身事外:当个体与进展不顺利的某事不直接相关时,他们可以私下告知上司自己与某事无直接关系。
(二)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出色时,会使用这类策略。常常使用的这类策略有:
1.争取名分:当人们认为自己应该为所做出的积极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时,通常会采用这种策略。
2.宣扬:当个体已受到赞扬,但还想让别人了解自己比原先所认为的做得更多,影响更大时,常常会采用这种策略。
3.揭示困难:让人们了解自己尽管存在个人或组织方面的困难与障碍。
4.联合:确保在适当的时间被看见与适当的人在一起,以让人们了解自己与成功项目的密切关系。
四、国内外印象测量研究
(一) 国外印象管理测量研究
国外目前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印象管理测量问卷,测量问卷由一开始BIDR到SPEQ,有数个测量工具,典型的有:
1. BIDR问卷来源于自欺与他欺问卷,由于本来是测量社会赞许性的,而Conroy等人的研究表明社会赞许性与印象管理之间相关不显著。因此用BIDR来测量个体的印象管理水平并不合适。
2. 自我呈现量表(SPS)是Roth等人开发的一种测量印象整式差异的工具,是测量人们在印象整式中使用归因技术或排除技术的倾向性。其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但组织力一面的研究使用甚少[2]。
3. 印象管理量表,由Paulhus于1991年提出,共有24个项目,要求背时对被一项目用7分之评定同意的程度,但未得到广泛应用。
国外对印象管理的维度和结构的研究主要侧重两方面,一个是研究印象管理的过程,一个是研究印象管理的策略方面。
(二)国内印象管理研究存在问题。
1. 国内对印象管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深入和广度上都需要加强。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国外的研究并不能直接代替本土的研究。
2. 缺乏权威的测量工具,因为国外的研究并不能代替本土研究,所以国外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都是基于本土化的背景,国内以大学生、教师、应聘者、销售人员为被试编制了印象管理问卷,并进行了研究。但还有很多一部分的领域比较空白。因此扩展研究对象或编制一个权威的测量工具显得十分必要。
3. 纵观过去有关印象管理的相关文献,过去研究多以面试面谈,绩效评估,或以组织公民行为的关联为背景。但是印象管理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它的结果变量很丰富,如在人际交往会影响到信任,但国内缺少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因此扩展研究范围并加深对印象管理的研究显得比较有意义。
五、对印象管理的思考建议
(一) 正确认识印象管理
任何事物和其发展都有两面性,要辩证的看待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从一方面来说,可能造成一定的欺骗性谎言或行为,但另一方面来看,正确地利用印象管理不仅可以为个人赢得良好的印象和机遇等,也可以为组织带来利益。在某一程度上,甚至会促进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升华,为人际间的和谐交流和沟通提供帮助。
(二) 进行权变印象管理。
1. 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印象管理相关量表。
(1) 成立印象管理量表研究协会;
(2) 考察中国关于印象管理的现状;
(3) 针对不同领域,如行政、经济、社会、心理等分门别类的进行分析总结;
(4) 在借鉴外国已有相关量表的前提下,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印象管理相关量表。
2. 组织进行印象管理学习,形成符合实际的良好印象管理氛围。
(三) 印象管理合理化
1. 正确处理好印象管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1) 正确利用印象管理进行求职面试;
(2) 正确利用印象管理经营酒店、销售等服务类行业;
(3) 正确利用印象管理进行人事沟通;
2. 印象管理正确使用的几点建议
(1) 在不同的场合印象管理策略合理选择,如选择性使用获得性印象管理和保持性印象管理等。
(2) 印象管理最终是为更好地进行社会活动做准备的,因此要把握印象管理的合理应用,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这个“度”我们限制在不能“伤害”到他人。不能以过分的欺骗为前提。
(3) 印象管理可以促进更好地人际交往,但要把握印象管理的持续性,甚至通过印象管理约束自我行为,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让印象管理成为促进自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孟野.印象管理的研究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
[2] 肖崇好 张义泉 舒晓丽.印象管理模型的建构[J].惠州学院学报.2011(4):第31卷第2期:31.
[3] 金春美,王芯.印象管理研究综述[J].财经管理.2009(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印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