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浅谈大学实验室组织与管理论文

浅谈大学实验室组织与管理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浅谈大学实验室组织与管理论文

  实验室是从事教学、科研、生产与技术开发等实验活动的独立建制的实体组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实验室组织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实验室组织与管理论文范文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安全探讨

  摘 要:从实验室安全面临的问题入手,阐述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危害类型,并提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83-02

  1 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考虑不周,造成安全隐患。

  由于规划设计人员对各类实验室的功能要求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实验室的特殊要求知之其少,因此在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对设施和装备的安全要求考虑不周,工程设计上存在漏洞,包括人与机械、作业环境之间匹配不当等,造成了安全隐患。

  (2)基础设施陈旧,电气线路老化,火灾隐患多。

  目前,在我国高校内尚有部分实验室用房属于砖木结构,其供电线路老化而用电负荷又大量增加,私拉乱接电线的问题也相当严重,造成不少火灾隐患。此外,一些高校建筑的走廊和室内吊顶采用了泡沫塑料板等易燃材料,这些材料遇火即燃,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易使人窒息死亡。

  (3)安装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内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大量增加,为防止这些设备被盗窃,不少实验室普遍加装护窗,增设全封闭的金属门,有的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的一头封闭,改为单向通道走廊。一旦发生意外,因通道严重受阻,逃生不畅,后果不堪设想。

  (4)安全设施陈旧落后。

  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消防设施配备不足,不少现有设施因陈旧而无法使用;按规定,实验室应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器具,但因资金缺乏而未配备或配备数量不足。已配备的消防设施又因维护不到位,致使其功能丧失,甚至于一些高校因供水压力不足而造成高层实验室缺乏消防用水。二是实验室用房紧张。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不能做到分开存放,而且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也不够。三是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一些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仅用排气扇代替;一些应经过处理方能排放的废水,因设施不完善而放任自流;一些固体废物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处置,作为一般垃圾外运,对社会安全造成隐患。四是缺乏应急动力供应系统。一些实验室设备在使用时不能突然停电,否则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报废,但因资金缺乏而未配备应急供电系统或双环路供电系统。五是不少学校因为资金问题而没有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监控系统,无法有效地做好“四防”工作。

  1.2 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在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有投入、无产出,只要现场工作人员注意就出不了大事的麻痹思想。

  (2)无安全教育和培训。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是否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取决于实验室负责人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而没有相关的制度予以保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对安全防护的认知不足,凭经验,或平时养成了贪图方便、轻视、不按规定、懒惰等不良习惯,或疲劳疏忽,或遇紧急危机时处理能力不足等造成。因此,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1.3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无安全审核制度。

  在实验室的建设工程设计或改造项目中,无安全功能进行审核的程序和制度,就是有也不尽完善,以至某些工程完工后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

  一是部分高校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和体系,难以建立对整个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的领导体制,没有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二是部分院校没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无法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安全责任不明确。三是职能部门缺少专门的科室和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实现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与系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必要技术指导。

  (3)制度不全,检查不力,执行不严,奖罚不明。

  目前,不少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现有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检查督促不力、奖罚不明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检查。例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足,请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或请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使相应的安全措施没法落实。

  另外,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流于形式,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也没有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得好的部门给予鼓励或奖励。

  2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其表现形式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再现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特点。实验室安全事故总是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人们可以根据事故发生后残留的事故信息,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并从中学到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相关知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为此,必须要研究清楚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起因、表现形式以及危害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

  2.1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成因

  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为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通常个人不安全行为和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很大的比重。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而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却为98%。因此,尽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物、环境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但是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②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失修、老化损坏;③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④恶意侵害行为(如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遭黑客攻击等);⑤监控管理不力(设备被窃、泄密等)。

  2.2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人及设备损坏等。

  (1)火灾性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忘记关电源,或在实验过程中,人离开实验室的时间较长,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②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③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④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2)爆炸性事故。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②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3)中毒性事故。

  中毒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品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②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③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④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4)机电伤人性事故。

  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②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漏电、触电或电弧火花伤人;③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伤人。

  (5)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而造成设备损坏。

  3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事故的发生有着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素质的欠缺,安全行为的背离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安全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大力倡导安全文化,在不断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念,安全的责任意识;从“要我安全”的思想意识转变为“我懂安全、我要安全、我保安全”的思想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具备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围。

  3.2 强化管理,把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到位。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为“非典”病毒管理不善而引发的4月份北京、安徽的“非典”疫情,引起了人们对实验室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震撼。经卫生部调查认定,那次“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是一起因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实验室污染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重大责任事故。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

  建立长效机制,促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长效机制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实验室安全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根据不同实验室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办法。

  二是要构建学校、职能处室、系部、实验中心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者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要全方位和全员化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层抓一层,一环连一环,层层相促,环环相扣。三是要加强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力度。制度是安全保障的基础,严格执行制度才是确保安全的关键。

  在安全管理中要加大监督、监控、检查、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执行层面上要运作规范,依法按章办事,工作落实到点到位。四是要尽快制定实验室安全运行、安全条件以及安全操作的标准化文件,同时制定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3.3 加大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人,实现本质安全化

  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条件。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安全设施的欠缺或仪器设备运行状态不良所造成的。因此,增加实验室安全投入,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实现本质安全化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11).

  实验室组织与管理论文范文二:浅谈实验室管理与认证

  摘要:本文以现代实验室视野,分别从人员、设备、环境、制度及认证方面出发,希望能够建立具有质监特色的实验室。

  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 认证

  实验室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由设备、人员、场所、环境及相应的规章制度构成。如果把实验室比喻成电脑,则设备就相当于CPU等硬件,人员就相当于操作操作系统,各种制度就相当于应用软件,认证就相当于鲁大师等性能评估评测软件。因此,如何发挥实验室的整个优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验室设备管理

  设备是实验室的硬件,是实验室的基础。从顺序而言,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设备的开箱验收、设备登记编号、设备的使用、设备的清洁维护、设备保养、设备停用、设备的报废与处置。

  1、设备采购与验收。实验室的设备采购与其它的设备采购既存在相同,也存在不同。相同的是,都是通过公开竞买采购,不同的是,实验室的设备各种配置参数决定它的设备的性能和配置。即使是同样的设备,如液相色谱仪,国产与进口、不同检测器、柱温箱等也配置不一样。不难想象,一个县级的实验室与中心或者地区级实验室、省级的实验室的配置、设备的精度要求显然不一样。

  设备的采购前应该对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充分调研,包括其市场占有率、设备性能参数、使用部门、使用效果、售后服务、用户评价等,从而得出自己所需要的设备的配置及性能参数,然后根据这些设备的性能参数去购买相应的设备。采购之后设备要对照采购合同的清单进行详细的开箱验收,验收之后制作资料卡片入固定资产。

  在设备验收时,由于实验室要出据数据和报告,设备的性能是否达到合同要求,还要通过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或者校准。计量检定或校准之后要进行设备的计量确认,观察设备的使用范围、使用精度是否在相关标准之内。设备验收完成之后,相关资料存入档案,作为设备档案应该长期保存。

  2、设备管理。设备统一编号后,把设备的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出厂日期、出厂编号、计量检定日期、计量有效日期、使用人员、管理人员、使用部门、安置位置、供方评价、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制成设备管理一览表。此表可以比较了解设备的运转及使用情况,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这些或者大量使用或者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设备,应当定期做期间核查,防止出据的数据、实验结果或报告出现误差。

  同时,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应当定期对重要设备进行清洁维护保养,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维护保养也要记录存档。设备出现问题之后,应当进行维修,并将设备维修记录存档。设备使用人员在使用设备之后应该记录存档。这些档案既是设备有效运转的记录,也是实验室内审和实验室认定的重要依据。当设备经过维修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应该进行报废。

  3、量值溯源。实验室产品出据数据、成果、结果或报告。而出据这些数据、成果、结果或者报告,则要求设备要进行计量检定合格。而确定设备是否计量合格,就要求设备进行量值溯源。实验室应该制定量值溯源计划,按照就近的原则,经常使用的设备送到当地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

  如果当地不能检定和校准的仪器设备,应当送能够进行检定和校准的外地计量检定部门。为了确定设备的检定或校准的连续性,应当在设备计量有效期前一月或半月进行检定或校准,否则不能确保实验室出据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公正性。设备的计量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要存档,这是实验室出据结果的法律依据,也是资质认证的法律依据。

  二、人员素质要求

  人员素质也是实验室的核心内容。有了仪器设备的硬件,人员素质不能上去,对实验室整体优势也会产生致命影响。这就如电脑一样,硬件再好,如果没有相应的操作系统,电脑的性能就有可能完成不能发挥出来。实验室试验人员不但是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水平,而且经过考核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全体人员的9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应该在50%以上。对于县级的小型实验室而言,高级工程师之类高级职称应当在1~3名,中级以上职称占三分之一以上,每年公开发表论文在1篇以上。中心或地区级的中级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应该有5~8名,正高1名,中级以上职称应该占50%以上,每年公开发表论文5篇左右,其中国家级刊物3篇,核心期刊至少1篇,科技成果1项以上。省级之类高级实验室中级以上职称应该占三分之二以上,高级工程师应该在20%以上,正高级5名左右,每年公开发表论文20篇以上,其中国家级期刊占50%,核心期刊20%以上,至少有一篇经过SCI检索,科技成果3项以上。

  三、实验室比对

  比对是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的虽然常规却非常重要考核。比对既可是实验室内部比对,也可以是同系统之间的比对,还可以是不同系统之间相同参数的比对,甚至可以是国家实验室比对。比对结果应该作为实验室评价的重要的依据,参与比对人员的比对结果应当纳入职称考核范畴。比对建议一年举行一次以上。

  四、样品流转与试验

  样品或任务到达之后,应当对样品或任务的规格型号、数量、体积、重量、商标、委托单位(或委托人员)、生产厂家、联系方式、报告商定日期、样品处理方式、实验费用、代表批量、检测性质、检测参数、报告结果要求、到达日期、生产日期、样品状态等进行详细登记,委托人员要签字或盖章。样品收样统一编号完成之后要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检测或实验,检测人员要签字并记录样品接收日期,然后按照国家标准或者委托方要求试验的方法进行试验或检测。样品或任务检测或实验完成之后,要出据实验结果或检测报告。样品保存及存放地点应该根据样品本身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保存装置,以不破坏样品原始状态为宜。

  五、原始记录与报告审核

  原始记录是实验结果或检测报告的法律依据。因此要求它产生要有原始性、详细性、可查性、准确性、完整性,尽量用数据进行描述。原始记录内容应当有任务名称、任务编号、任务数量、收样日期、试验日期、试验依据(标准或方法)、试验人员、审核人员、审核日期、设备检测结果或图谱。

  原始记录应当每个参数至少占一页,并有统一总页码和当前参数占据的序号页码,每页都有试验人员和报告审核人员的签字及日期手写记录。原始记录不能在上面进行涂抹,出现错误划斜杠进行修改,每个页面修改之处不能超过三个。检测报告或者实验结果内容应当有封面、封底。封面有认证(或资质)标志、试验(检测)单位、委托单位、任务或样品名称,实验室的业务专用章。

  封二则为任务编号、任务名称、规格型号、商标、委托单位(人)、生产单位、试验方法或标准,试验的主要仪器设备,试验结果或结论,试验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要有手写签字,审核人员专业工作经验5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批准人员应该有10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验,最好具有高级职称。报告的附页则是试验的参数及标准和判定。封底则是实验室的单位介绍、相关声明、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电子邮箱等。

  六、实验室内审与质量管理

  实验室内审则是模拟资质认证方式对实验室进行内部审查。其目的是提高实验室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让实验室健康规范运转。内审人员应该经过专业培训,有中级以上的职称担任。质量监督员则是对实验室运转过程进行监控,监督设备是否符合条件、试验人员素质是否达到要求,质量体系是否正常运转,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并有权中止达不到要求的试验。质量监督员应该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10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对于内审及质量监督员的内审结论与质量监督员的监督评论,实验室应该纳入考核,从而有效提高实验室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七、实验室认证。

  实验室认证基本认证是计量认证和资质认证。只有经过这两个认证,实验室才有资格对外出据检测报告或证书。经过国家实验室认证(CNAL)则可以得到国外的承认。

  总之,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它综合了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科技水平、开发能力、环境条件、实验能力、原始记录、量值溯源等诸多方面,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提高。

浅谈大学实验室组织与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实验室组织与管理论文

2.实验室管理方面论文

3.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论文

4.关于实验室管理论文

5.浅谈大学时间管理论文

149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