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基层行政管理论文
有关基层行政管理论文
基层行政管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通过建立非行政化的新型社区,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基层行政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基层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一:农村基层行政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城镇化推进,农村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农村行政管理遇到各种问题,本文通过社会调查,分析了导致农村管理能力下降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行政村,管理能力,城镇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和体制的转型,农村管理工作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笔者就农村管理工作等问题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期间,笔者参与了所在村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管理工作,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入户走访和村民座谈等交流方式对所在村的村民进行了调查研究,走访了有关县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农村基层组织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缺失,管理能力在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在文化素质、思想教育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
调查发现农村常住人口结构变化是造成农村管理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常住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笔者所调查的行政村中,常年外驻人口(包括户口迁出)人数逐年增加,生计和子女教育等市农村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外驻人口中青壮年、高学历、技术型人口占绝大多数,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常住人口的老龄化和高学历和技术型人才的严重匮乏。给农村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些被调查村由于劳力匮乏出现庭院、土地闲置现象。有的村因为人员匮乏无法组织开展党员组织生活,更别说发展农业合作社、一村一品等集体经济。
资金匮乏是农村管理的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所调查的都是无集体经济和收入来源的行政村。这些村庄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原因没有形成自己的经济产业,资金匮乏成了长期困扰农村管理的最主要的原因。笔者调查中发现,有的行政村由于资金不足,垃圾堆积数年,阻塞街道。资金匮乏是各村多数行政村由于资金问题各项工作无法开展,有的村连正常的工作运转都无法保证,有的村靠举债过日子。当问到有无政策资金支持时,有的干部称不了解,也不知道找谁申请。
组织涣散,管理困难。农村党组织松散,行政管理缺位是普遍现象。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村级党组织建设和管理是一大难题。由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党员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有的村支部由于年富力强的党员多数发出打工谋生,年轻党员补充不足,竟无法组织活动,党组织的威信和领导力被严重消弱,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更无法发挥,造成村里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风气、道德建设也无法谈起。
上级管理形式主义给基层管理增加了难度,也损害和干群关系。县乡两级政府是行政村的直接管理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中央惠农政策推行,政府对农村的投资和建设不断加大。河北省近年来开展全省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了安全饮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垃圾处理和植树、稳定用电、通讯通邮项、卫生室建设、文化资源共享、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建设规划和一村一品十项帮扶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广大农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福利和服务,农民对政府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农民对政府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村民希望政府在加强干群交流、干部廉政建设、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跟高的要求。部分村民和村干部表示上级政府向村里摊派任务、搞突击性评比检查给基层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和工作难度。笔者调查中发现村干部每年花费大量时间参加各级政府的会议和活动,应付各种评比检查。村委会到处张挂着各种各样的标牌、堆放着各种台账文件等以应付各个部门的检查。村干部和村民对此种种形式主义疲于应付。
村级行政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和集体经济体制的转型,大集体经济时代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虽然行政村的基层组织和管理机构村支部和村委会还健全,但村民和上述管理组织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在现行村级行政制度下,村民实现了两委会自由选举和村级行政管理自治。各村除了两委会外还设有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组织,村民由原来的单一被管理者变成了管理参与者,两委会由原来的管理机构转变成为服务机构。由于原来的隶属关系发生了置换,再加上国家取消了对农民的各项赋税,村民原有的各种约束随之取消。村民对政府和基层管理部门的依附程度大幅减少,这给农村管理工作又带来难度。村民参与集体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少履行甚至不履行村民义务的比例逐年增加,村里不讲社会公德、有伤风化、自私自利、违法乱纪、不履行村民义务等现象有所抬头,有的村组织甚至无法组织起有效地日常工作。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民的帮扶工作比较重视,农民也确实在物质利益等方面得到了不少实惠,物质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农村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农民文化素质、法制精神和公民义务等方面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村民在精神和信仰方面出现了多样化和自由化,村民烧香拜神、入教信佛的人数增加。同时村民维护私权,强化个人诉求的意识也不断提升。这些现象说明传统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行农村社会管理需求,同时一味的靠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物质生活水品已经无能解决所有的农村问题
基层管理干部素质能力不足,村级管理组织机构施政能力无法有效实现。村干部虽然是民选干部,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充分施展行政管理职权,因此各项工作难以为继。造成村干部执政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干部本身自身能力较差,无法有效的组织开展工作;有的村因为干部本身素质和工作方式不当等问题,造成了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甚至对立局面。村干部是一村的带头人,选好带头人是村务管理的首要条件。在被调查村中,有一个村的巨大变化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该村在新村支书的带领下一改以往贫困落后局面,改头换面一跃成为县市闻名的先进村,村民和县乡领导对该村支书无不交口称赞。在调查走访中多数村民看法一致,素质高、能力强的带头人不好找。由于农村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人才。近年来虽然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当村官,到基层锻炼,但真正能长期留下来甘做村官的微乎其微,有的把做村官当成日后发展的一个跳板或台阶。因此村民多数不抱希望。看来如何建立农村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输入机制也是政府面临的课题之一。
有关基层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二: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摘要】本文从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必要性的角度,提出了目前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不足,分析了强化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途径
预算管理是指单位为了实现确定的经济目标或者管理目标,利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等手段进行的相关财务活动。单位针对预算的管理主要从预算的编制和预算的执行两个方面进行。预算管理对于单位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说,预算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会对单位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合理科学的实施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单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对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不足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首先,目前很多公费的定制不合理,例如公费的数量标准值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的标准定制,并没有考虑单位性质的差别。其次,预算编制之前没有经过详细合理的调查,也没有考虑实际条件,只是对立项依据进行大致简单的概述。各个单位性质之间的差别很大,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最后,支出费用类别之间划分不清楚也是预算编制不合理的原因之一,例如:交通费、燃油费、差旅费等之间的划分不明确。
(二)预算在执行时随意性大。
预算执行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执行进度慢,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进度执行。一些单位是因为不重视预算执行的进度,还有一些单位是因为预算管理的程序不合理造成的。例如:一些项目招标的期限长、程序复杂,预算单位不能及时的做好预算协调工作,长期工作积压会严重影响预算执行。
预算的编制马虎、内容不仔细也是导致预算执行随意的原因。一些单位的预算编制只是走过程,编制的内容只有大概的框架,并不精确详细,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及更改预算时有发生。这样会导致资金的浪费。
(三)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健全。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涉及项目多,内容繁杂。就算是一样的内容在不同的项目中的预算也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就给完善统一预算管理标准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绩效的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评价的方式太单一。整体看来轻视效益性评价,重视合规性评价;重视项目收支的评价,忽视对影响项目收支因素的分析;评价指标中定性的指标偏多,但是定量的指标偏少;评价缺乏相应的数据依据;结果不能和同一行业同一项目的总体平均情况相比较。
(四)预算管理的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他们大都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预算管理的参与度整体不高,各部门的负责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大部分更注重本部门内部的利益,忽视整体的预算编制目标。这些原因加大了单位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的难度。如果按估计各部门各自的利益编制,预算编制会缺乏执行力。如果一味地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和步骤来进行预算编制,那么在预算执行时就会缺乏群众参与度,最后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不好进行。
二、如何改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加强行政单位领导预算管理意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单位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财务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领导,要加强财务机制建设,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要充分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要对本单位的经费预算有一个统筹安排,在制订预算方案时要深入调查,科学论证,慎重决策,多听听事业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意见,防止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和浪费。在审批财务部门经费预算时,必须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大局出发,严格审批,确保预算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二)加强预算考评。
在预算的考评环节中,要坚持动态考评和综合考评。动态
考评是在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进行的,对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的即时确认和处理差异。确认和处理越及时,对于预算执行行为的调控越主动,也就越有利于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动态考评强调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实行的是即时考评。综合考评则是预算期末对于各责任单位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其考评对象包括行政单位内部各个责任层次,实行的是事后考评。对于充分发挥预算机制的作用来说,动态考评与综合考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活动,是行政单位绩效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格外注重预算编制的工作。首先应该加强预算编制的事前调查、取证,预算的编制基础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其次,编制的预算不能随意更改或者调整,即使进行更改或者调整,也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或者依据科学的程序进行。再次,对于部门的虚报预算要进行严惩,绝不姑息。编制的过程一定要保持公正、公平的立场进行,不能被友情等因素干扰,从而影响预算的有效性。最后,预算的项目要尽可能充分的详细记载,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考核各部门的绩效,准确核对,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形成对下属部门的约束,提高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四)完善行政单位预算编制的原则。
1.综合财政预算原则。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收支,部门和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及安排的各项支出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确保部门预算全面、真实反映单位实际的收支情况。
2.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原则。 充分考虑本级单位财力情况和各预算单位当年收支增减情况,基层单位历年资金结余情况,从严控制各项支出,做到积极稳妥,确保收支平衡。
3.统筹兼顾和保证重点原则。应根据各部门履行的职责、发展目标和现有资源的配置情况,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4.公共财政原则。要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减少和压缩对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投入,确保财政性资金向满足公共需要方面转移。
5.公正透明、细化预算原则。按照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
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计划和预算一次核定,资金总量控制的办法,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编制方法,专项经费细化到明细项目。
6.绩效评估原则。预算单位对预算金额相对较大或相对重
点的预算项目,可进行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强调“疏”、“堵”、“保”。
一是“疏”。“与其禁而不止,不如疏而导之”,在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客观面对我国特殊的文化生态,调整(或增设)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科目设置,允许行政事业单位将部分合理支出在限定的科目和标准下据实列支,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补助其工会经费的标准。
二是“堵”。一方面,进一步推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推进预算管理精细化,通过细化并明确财政资金的预算安排,限定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使用用途,实现预算资金在来源、使用、核算等各个环节“来有名、去有处”,防止“混水摸鱼”: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与下属经营实体脱钩,坚决切断滋生“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三是“保”。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财政资金保障力度,推动实现财政资金的“全收全支”,如此,可以免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既能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也保护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安全。
(六)加强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力管理。
各预算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使用财政统一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据,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外收支两条线管理,列入部门预算收入。行政单位要加强收入管理工作,取得的各项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坐支,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要及时足额上缴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及时足额缴人财政专户,不能直接作为单位收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应缴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的资金要督促催缴。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中要中严格控制各支出,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财政拨款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有指定用途的,应按规定的支出项目开支。
参考文献:
[l]张建虹.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2]赵薇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探讨[J].辽宁经济,2012.
[3]李常敬.浅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J].魅力中国,2013.
有关基层行政管理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