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营不可或缺的部分,认清企业安全管理发展脉络,找准企业安全管理发展方向,对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铁企业安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一:钢铁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突飞猛进,其产量保持在世界第一。然而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生产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建设非常不利,所以加强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钢铁企业 安全生产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2-140-02
1 钢铁行业安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特点
通过对近年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挖掘,笔者总结了我国钢铁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与工业气体(如煤气、氨气等)相关的安全事故频发。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的扩大,钢铁企业对一些新型工业原料和新工艺进行了广泛的运用,包括CCPP、干熄焦等。与这些工业原料和新工艺配套使用的是包括氧气、煤气及一系列惰性气体在内的工业气体,这样就造成这些工业气体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而大部分的钢铁企业还是沿用以前的安全技术标准,没有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升级,造成安全技术手段及安全生产规范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由工业气体引发的中毒等事故日益增多。
(2)安全设施存在巨大的隐患。工艺安全技术升级的配套措施不到位。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设备存在严重老化的问题,造成问题多,故障频发,而相应的升级改造又受到资金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项目的改扩建水平较低,技术规范不到位,造成许多固有缺陷和隐患。例如现在很多企业使用的吊运钢包,还是采用的非冶金专用的铸造工艺。许多国企的存在技术改造方面的资金或者技术问题,造成生产安全设施完备,新建的系统与老系统不兼容的问题。总而言之,钢铁企业的安全隐患治理难度很大。
(3)生产技术与安全保障系统不匹配。随着钢铁产业中的新型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钢铁产业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而与这些生产技术配套的安全技术却还很陈旧,不能适应钢铁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2 安全技术监督的主要对策
2.1 新型安全管理体系的导入
在做任何安全技术改革之前,要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从意识上来改革,对安全保障工作只考虑如何去达成,去实践。如果只是知而不行的空谈,就没有意义,要做到知行合一,从企业的最高主管到基层主管,达成共识,对安全保障技术带给我们巨大的改善效果,要有信念和信心,相信会取得卓越成果。另外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安全生产监督小组,由各级部门主管组成,重新检视企业的安全系统流程和标准,订出安全技术改革初期阶段的目标和计划,并落实地去执行。
2.2 创建有自律精神的生产现场
钢铁企业的生产环境中安全保障工作,有的企业做得很好,也有做得不好,管理得很好的企业并不表示没有安全隐患,安全工作做得不好的钢铁企业并不表示有许多安全隐患存在,不论是什么样的工厂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故此,可以说任何钢铁企业都有安全隐患存在,好的钢铁企业和差劲的钢铁企业的差异在于对种种安全隐患的洞察力,以及解决安全隐患的毅力和能力,优秀的钢铁企业首先将现场的安全隐患显现,然后针对安全隐患发挥全企业员工的才能,加以解决;差劲的钢铁企业则相反,无法知道安全隐患所在,即使别人将安全隐患指正出来,不但没有感激之情,相反认为是在找麻烦和他过不去,拒绝安全隐患所在,反而又以其它方式将安全隐患掩盖,要不用更多的安全监督队伍来监督生产,以求安心,殊不知对安全隐患的无视,本身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为什么会掩盖安全隐患,当然不是有意,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知不觉地掉入这样错误,另一点是对自己的认识不清,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如何,还没有去进行一些改变时,就将这样那样的困难放到前面,最终什么改善也没有去做,自然失去改善的机会。
一个会将安全隐患显现的钢铁企业,就具有自律的精神,对于外界的环境能够感觉出来,并且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说我们身体皮肤被擦伤出血,不需作任何处理也不至于血液流干而死掉,体内的血小板自然会做出反应,形成血栓,使创伤面流出的血液快速凝固,还有身体里有不舒服就可感觉出来,就医诊治,如果我们生产现场能做到这样,所有的安全隐患就无处可遁形。钢铁生产现场只有开工,就会有安全隐患存在,解决之后,又会有新安全隐患存在,如能依次将安全隐患解决掉,就是改善的意义,差劲的企业就是缺乏发掘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如果有安全隐患而不能显现出来,安全事故发生也被隐藏起来,有时明知安全隐患很多,而不是采取积极面去考虑如何改善,而是采取消极面来应对,如将在制品库存加到无限大,这样的企业当然不会改善进步。其实,我们往往在解决安全隐患的过程中又发现许多的安全隐患,只要继续解决下去,就能积累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所以,安全隐患就是宝藏。越多越好,当然,对安全隐患要有正确的认识,是指潜在的,还是没有造成损失前就把它找出来,并把它加以改善,消灭掉;如果同一个安全隐患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发生,那就不是安全隐患,而是灾难。
要使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显现出来,就必须先能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现象,要能一看就知道异常的现象是否存在,并加以改善,而且改善的速度要快,要以对造成损失有切肤之痛的感觉来促使改善的加速进行,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管理之基础,即为“5S”工作。
2.3 特种设备的监督及管理
在钢铁生产的过程当中,是需要各种复杂的工程来共同完成的,其中会运用到许多特种设备,所以,我们要对特种设备制定专门的监督方案。在这之前,我们要搞清楚哪些是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那些危险性比较强,且容易造成人或设备产生事故的机械设备。对特种设备的监督包括起重、压力、运输等设备及锅炉、压力容器等,这些设备都是危险性比较强的,另外还包括在安全方面的专用的仪器等都属于特种设备。我们对这些特种设备的监督及管理都是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安全保护的。
2.4 对具有严重危害作业场所的监督和管理
在钢铁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大量的粉尘产生,并且有很大一部分还对我们人体有巨大的毒害,除此之外,在生产的过程中还会产正大量具有高度危害的接触性毒物,这些有毒物质的危害性是相当严重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对这样的有害作业场所进行监督和管理。在监督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这些有严重危害的作业场所中的有害物质不能够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要对使用及产生这些有害物质的加工过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在我国,有许多的钢铁生产企业,在生产管理当中的水平也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这样复杂的环境及条件下,我们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将主次分清,对不同层次的企业进行分类的指导。我们应当最先消除最严重的危害,其次再逐渐的改善企业当中其它的条件,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
2.5 对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的“三同时”监督
近年来,在我国的钢铁企业发展的十分迅速,这些钢铁企业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使我国的钢铁产量逐步提升。所谓的“三同时”监管也就是针对这些钢铁企业的相关改造而实行的安全生产监督及管理。要实施好这些监管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对钢铁企业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定实施加强,明确相关的安全措施。第二,建立规范的监督系统,对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牢牢把握,在设计过程中要认真的核对送审单和设计资料,对未经允许交付施工的个体单位进行严厉处理。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改进。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二:中小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浅谈
摘要:为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控制和处置事故,工业企业都应该建立完备可行的安全事故处理预案。该文针对中小钢铁企业这方面的管理工作谈相关探讨。
关键词:钢铁企业 安全生产 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46-02
钢铁企业具有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及生产过程连续的特点,主要生产设各有炼铁高炉、炼钢转炉、炼焦焦炉、轧钢生产线、大型锅炉、大型起重机械、大型车辆等生产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危险因素复杂,危害性大,各工序之间的关联程度较高。生产过程中主要事故类型有煤气中毒、火灾和爆炸、高温液体喷溅、溢出和泄露、机械伤害、电缆隧道桥架火灾、煤粉爆炸、职业病危害等。发生事故的风险高,安全管理的难道大,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机械伤害、职业病等重大安全生产危险因素。
首先,根据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对特定的生产场所及贮存场所确定为企业危险目标。根据危险性的大小将危险源划分为A级危险源、B级危险源、C级危险源三个等级。A级危险源即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工艺条件特殊,易发生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严重人员伤亡的场所和设施(如油库、火药库、高压锅炉、加热炉、烧结点火器、喷煤系统及煤气贮柜等),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B级危险源是指作业的危险性较大,危险物质储存数量较大,但未超过临界量,工艺条件较为特殊,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具有一定危害的场所和设施(如煤气水封、防爆板、煤气阀门、放散阀等)。C级危险源是指作业的危险性较小,危险物质储存数量较少,工艺条件一般,即使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较小的场所和设施(如机械传动部位等)。
其次,要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最好以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担任组长,成员由安全、环保、生产、安保、能源、运输部门和危险源较集中的成员单位领导者组成。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分别负责指挥调度、监测监护、疏散人员、组织抢险救援、生产恢复和善后及评估等各项工作。小组成员及其所在单位要分工清晰、责权明确,务求高效。
第三,要完备报警装置,制定切实可行、简捷高效的应急措施。
采用可靠的仪器、仪表等技术监控措施对公司内部危险源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保证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根据钢铁企业生产特点、事故情况和企业对事故的控制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可制定三级应急响应预案:
(1)Ⅰ级响应。这个级别包括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及能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类别的事故。包括极小范围的危险物资泄露,可能发生小型火灾初期。现场人员要履行他们的职责,分厂及作业区的应急能力也可以处置。
(2)Ⅱ级响应(现场应急)。公司的应急能力可以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影响范围基本处于厂内),主要部位需要关闭,要立即采取行动以保护现场人员和阻止事态进一步扩散。现场人员应履行他们的职责,公司应急预案全面启动。
(3)Ⅲ级响应(全体应急)。这个级别包括特别重大、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已超出企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向周边扩散(影响范围超出厂界),事故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或公众。公司生产区需全部关闭,需采取立即行动保护和撤离现场人员,需要取得外部支援,请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响应程序可参照下图所示制定。
1、初期响应
紧急情况发生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人员根据事故情况确定的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有关人员到位、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等。
应急行动队伍及时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快速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人群疏散等有关的应急救援工作。
(1)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将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救援措施:
1)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
2)问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主要毒物、事故性质、对救援的要求,同时做好电话记录。
3)按应急救援程序,派出救援队伍。
4)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保持与救援队伍联系,视事故发展状况,必要时排出增援队伍。
(2)危险区的划定和隔离:
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选择有利地形(地点)设置现场救援指挥部或救援、急救医疗点。
(3)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
应快速鉴定危险源的性质及危害程度,测定出事故的危害区域,提供有关数据。
(4)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监护:
救援人员在救援行动中,应配戴好防护装置,并随时注意事故的发展变化,做好自身防护,执行救援任务时,应以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互相照应,带好通讯工具,随时保持通讯联系。
(5)危险区域人员的紧急疏散与撤离
1)在组织和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后,再撤离危险区域。
2)组织员工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3)员工要互救互助进行撤离。
当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当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进入扩大应急响应。
2、扩大应急响应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事故响应级别需要提高时,应积极快速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人群疏散等有关的应急救援工作,并向政府部门及外援机构请求援助。
(1)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应尽快地开通通讯网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险程度,制定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2)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抢险人员撤离的优先顺序是周围群众与员工――工作人员中的非关键人员――应急关键人员之外的所有人员――全部撤离。
(3)事故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1)对现场潜在的危害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2)人员安全疏散。
3)现场交通管制。
4)现场治安秩序维护。
(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对伤员按轻、中、重简易分类,急救措施上按照先重后轻的治疗原则,在急救顺序上应优先处理能够获得最大医疗效果的伤病员。
2)注意保护伤员眼睛。
3)对救治后的伤员实行一人一卡。
4)合理调用救护车辆。
5)合理选送医院。
3、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救援结束程序:
(1)如属于本公司自救,当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控制,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影响减少到最小,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正常或受控状态。事故现场已经恢复后,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2)如需政府启动应急,则由公司安环部组织配合环保局,对事故现场及周边某某范围区域进行某某浓度监测。当监测结果表明,空气中的某浓度在正常标准范围时,由总指挥长报告政府及相关部门(安监局等),并宣布事故危险全面解除。
4、后期处置
后期处置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进行应急预案评审,总结预案中存在的不足,重新修订应急预案,进入新的应急准备阶段。
5、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紧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警戒及现场保护工作由公司安保部门警员负责进行。
(1)事故发生后,在对事故处理期间,由安保中心对警戒区各入口实行警戒封锁,禁止非抢险人员进入。
(2)事故处理完毕,人员撤离后,事故发生岗位实行警戒,未经抢险指挥部批准,所有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
(3)事故现场的拍照、录像应经过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的批准。未经批准,禁止任何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录像。
事故处理完毕后,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由公司安环部负责统一安排进行,公司应急抢救救援小分队负责对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站负责对事故现场环境卫生安全监测。
6、事故调查处理
应按照规定来调查和分析事故。
7、恢复生产
能源装备部门对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和厂房通道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修复。在确认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制定生产恢复计划和方案,尽快恢复生产。
8、善后处理
应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测试,对伤员提供充分的医疗救助,按企业有关规定对伤亡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抚。
另外,还要做好对应急处理部门及人员的应急培训及演练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兴凯.安全生产危机预警初探[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
[2]粟继祖.煤矿安全生产预防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2.钢铁安全心得体会
4.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5.企业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