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论文发表
金融风暴论文发表
目前,全国各界都在关注全球金融风暴,国家出台各种政策积极应对全球金融风暴。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风暴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风暴论文发表篇1
浅析外资企业应对金融风暴
摘 要:2008年,全球面临着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众多保险、信贷、投资金融机构面,临倒闭困境,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出口退税和银行降息政策来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众多外资企业要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天,还需要采取很多措施才能走出寒冬。
关键词:金融危机;积极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使我所就职的外资企业及大部分外向型珠三角企业面临的现况是:
(1)因金融危机各国股市大幅跌停,欧元、美元汇率下调,大部分外向型企业以美元、欧元为主要结算货币,因为汇率的变动而造成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紧缩。从以下图表分析自2007年到2008年底,汇率下降达6%,也就是说相同的美金销售收入在2007年和2008年两年,因汇率变动导致企来利润无形中下降了6%。
(2)欧美市场客户需求下降,订单急剧减少。经统计2009年开始我国欧美订单下降50%以上。例如我公司一主要客户为机器人生产厂家,其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企业,因金融危机汽车销量减少,2009年初该主要客户提供的2009年预算订单只相当于2008年一个月的用量。2009年1月该客户未能售出一台机器人,而我司对该客户的供货相应为0,2009年2月该客户出售2008年库存一台机器人,而我国2009年1月及2月对该客户的供货相应为零。经过对前两个月该主要客户的销售量,已经对他的全年预计订单得到了映证。
(3)由于进口国经济衰退,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货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货款,企业将要面临海外货款回收困难,资金链断流。
针对金融危机下公司的严峻形式,公司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不消沉,不气绥,开拓新市场
我们一方面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同时加强国内市场销售的力度。积极开发国内销售。不靠单条腿走路。
2 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使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发生了根本变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持续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企业只有把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才能真正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决定将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走向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只有这样企业才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事实再次说明,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动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和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具有特殊作用。面对国际盘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主要措施有:
(1)是持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研发经费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并且持续加大研发投人。
(2)是培养和造就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善于发现创新人才,使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制定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加快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企业培养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各类人才。
(3)是大力营造创新文化。通过创新文化的建设,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使自主创新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形成员工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大力宣传献身创新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倡勇于创新、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营造敢于突破、和谐包容的创新环境。
3 优化结构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1)是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产品结构,开发市场需要、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淘汰那些没有销路、经济效益差的产品。
(2)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产业升级换代是企业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和获得更多盈利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应对危机和渡过难关的重要对策。要努力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开发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尽快占领产业技术前沿和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4 调整组织结构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臃肿僵化,市场反应迟缓,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优化组织结构。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划分和协调关系;要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要理顺管理流程,做到岗位职责清晰,程序科学合理。
5 强化管理健全防范风险的机制
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1)是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水平。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意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
(2)是加强成本管理,提升控制成本的能力。价格竞争是企业最常用的一种竞争策略。在质量、服务等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就成为决定企业胜败的重要因素。而价格竞争的背后主要是成本的竞争。2008年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国家几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加较快,企业的市场空间和获利空间受到很大挤压,这种状况很容易使既无技术又无品牌、主要依靠劳动力低成本竞争获得出口订单的加工制造型企业陷于生存危机。企业只有增强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多地通过体制创新、技术进步、优化结构、加强管理等途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3)是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资金链条断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现金流的管理,因为决定企业生存的是现金流量。加强财务管理和现金流管理。要尽可能实行财务和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财务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要实行稳健的财务战略,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采集和评估,重视出口信用保险,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要建立财务危机的预警、监测和应对系统,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
(4)是加强风险管理,增强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或突发事件,也可能来自内部决策失误或管理失控等。应切实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完善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
金融风暴论文发表篇2
浅谈金融风暴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摘要:2007年7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持续笼罩全球金融市场,导致美国房价大跌,资金紧缩,对世界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我国银行业也出现投资资产价值下降、零售业务放缓等迹象。因而,我国银行业应针对信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的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暴;金融风险
2007年开始的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目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我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在这场全球性危机中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长出现了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国内银行业也开始受到影响。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策略。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祸水
次贷危机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房地产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关,也和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具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不但居民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近年来,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了70%的历史新高。从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国个人积累的债务更是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可以说,美国政府和社会近年来一直是在债台高筑的危险状态下运行的。美国人近年来不断增强的消费勇气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
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经济开始衰退。为了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遏制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开始实施一系列货币政策。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使银行千方百计地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在2001―2005年的5年中,美国自有住房者每年从出售房屋、房屋净值贷款、抵押贷款再融资等套现活动中平均提取了近1万亿美元的“收益”。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出现调整,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整个链条便出现断裂,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过度的金融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
次贷危机源于次级房贷,这些次级贷款被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经过包装再包装后已经完全脱离了这些证券的原始支持资产,投资者甚至不知道所投资的证券来源于哪里。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似乎只要倒腾倒腾那些五花八门的证券,财源就可滚滚而来。通常,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起初1元钱的贷款可以被逐级放大为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也随之被急剧放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
(三)金融监管的缺位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过程中,金融监管不到位。一是华尔街设计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非常复杂,监管者的知识更新落后于创新产品的更新;二是监管疏漏较多,有很多新的金融产品连一些最基本的监管都没有。虽然过度监管会窒息金融市场的活力,但监管应该保持一定的合理尺度。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银行信用危机
近期关于“房价下跌暴露金融风险,可能出现中国式次贷危机”的争论颇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曾发布报告称,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达7 100亿元,相当于行业最高峰的2007年新增房地产中长期贷款的2倍。报告中说,由于2007年高价拿地的企业面临着付清土地出让金的压力,2008年7~9月份是开发商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一些中小开发商将面临倒闭风险,房地产金融危机已初露端倪。银行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关,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国内商业银行在发放住房贷款时,普遍以房地产作为贷款抵押物,而且一般是按照房地产的评估价格乘以贷款价值比率(在我国一般是50%~80%)确定贷款额度。不论是社会评估机构还是商业银行内审部门在评估房地产价格时,通常采用的都是市场比较法,这种办法存在的主要弊端就是对房地产泡沫不能充分识别。房价下跌不仅会导致住房抵押物的价值下跌而放大银行信贷的风险,而且导致断供增加引起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银行投资资产价值的下降
银行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来自市场风险,主要指投资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因次贷危机而破产的负面影响正蔓延至中国金融机构。招商银行率先披露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 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 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 000万美元。中国工商银行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及与雷曼信用相挂钩债券余额1.518亿美元,其境内外机构直接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总计1.39亿美元,全部为高级债券。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 562万美元。兴业银行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相关的投资与交易产生的风险敞口总计折合约3 360万美元。
(三)零售银行业务将可能放缓
美国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下滑引起人们对国内经济前景的担忧,在国内社会保障程度仍然较低的背景下,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意愿将受到极大抑制。国内银行业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主导的个人消费业务将面临下滑风险。同时,在股票市场经历短暂繁荣之后,国内银行业起步不久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可能因为对理财产品的疑虑而出现萎缩。
三、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经济下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步显现。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目前所处的经营环境正在朝着不利的方向演变,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正在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势,中国银行业应针对信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范信贷风险。如何做好在金融危机引发经济下行情况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
(一)正确认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切实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1.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坚决克服盲目乐观的错误思想。要认识到虽然目前大部分法人客户的经营未受到本次危机的严重影响,但不代表信贷风险就不存在。金融危机在地区间、产业链间的传导是不同步的,对企业经营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只是时间的先后差异而已。
2.要树立积极应对、有所作为思想,克服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错误倾向。积极贯彻实施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
3.要树立长远和整体观念。在信贷客户管理和信贷风险排查等工作中,要端正思想,克服短期行为,要不怕暴露风险,前瞻性地分析经济波动对信贷业务的影响,夯实信贷资产质量,实现全行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1.实施区别对待的行业政策,强化行业授信管理。在我国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大、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及时把握宏观经济走向,深入动态了解全国和区域内经济发展现状和走势,适时调整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行业和产品;在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的同时,增加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系统性风险的化解能力;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增强对行业风险的甄别能力,审慎介入高风险行业,审慎发放新增贷款。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宏观调控敏感行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严格控制行业授信规模。
2.实施有保有压的经营策略。要结合客户风险排查和名单制管理,对全辖客户进行全面分类排队,根据客户分类,实施差异化的信贷管理策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黯淡或还款能力不足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禁止、无法维持正常经营的客户,要加紧制定清收保全措施,压缩信用规模,通过客户名单制管理,实现客户结构调整的目的。
3.优化信贷业务结构和担保结构。首先要继续优化信贷业务品种结构;要均衡发展各贷款业务品种,加大或有资产业务的引导和办理力度;其次要优化贷款担保结构,大力办理抵(质)押担保贷款业务,提高抵(质)押担保贷款比重,努力化解和降低贷款整体风险;最后要优化贷款期限结构,合理确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比率,优先发展零售资产业务。
(三)实行银企风险共担
1.充分利用社会征信系统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完善贷前审查评估和贷后跟踪程序。
2.建立和完善客户行业分析、预测和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关注客户资产市场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及相关指标分析,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敏感度情况、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
3.为了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有必要建立一套客户企业的信用评级系统。目前关于企业的信用评级和绩效评估体系强调以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着重考察企业偿债能力及偿债意愿。例如房地产行业与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土地政策等宏观政策具有较强相关性,需要从财务体系和非财务体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建立房地产行业的信用评级体系。房地产企业信用评级系统的完善可以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为监管部门对银行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四)加强信贷队伍建设,规范信贷操作行为
1.要加强信贷从业人员合规教育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教育工作,培育合规文化,提高信贷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强化信贷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2.要严格授权管理。明确信贷前后台各部门和各岗位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转。
3.要加强信贷业务的日常检查工作。加强对信贷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使检查工作制度化、日常化。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风险经理监控预警体制,落实风险经理每日、每月、每季、每半年在线检查监控制度,同时做好每季信贷业务自律监管工作,并和常规的专项审计检查工作相结合,及时发现、处理各种信贷业务操作风险,保障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风险的方法
(一)建立优质客户群
竞争优质客户是中外银行的必然选择。优质客户应该是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也就是企业领导素质较高,经济实力较强,资金结构较合理,经济效益较好,信誉状况较高和发展有前景的企业和个人。具体来讲,企业领导素质高,是指企业主要经营者经营业绩较为突出,企业经营管理规范;经营实力较强,是指企业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净资产比例较高;企业资金结构较合理,指企业资产负债比例合理,流动性较好,偿债能力强;企业经济效益好,指企业的创利能力较强;企业信誉较高,指企业贷款无拖欠,无欠息,有较好的还债付息记录;企业发展有前景,指企业盈利近两年有稳定的增长,主要产品处于成长期,而商业企业的主要营业网点处于繁华地段,购物环境较好,经营有特色。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优质客户的服务,建立有效的优质客户管理体系,如客户经理制,努力巩固和发展优质客户。
(二)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由效益来决定,以效益为中心。进行信贷区域的调整,加大长期亏损的经营结构的撤、并、降、移的力度,信贷资金主要集中投放在有效益的地区,逐步从效益不好,发展前景不明显的区域撤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指导全行信贷工作的信贷政策,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国家垄断性产业、市场前景好和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加大对教育、汽车、住房等消费贷款的支持,对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信贷投入,如城市电网、邮电通信设施等项目,加大对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支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总体生产能力过剩,经营效益不高,缺乏国际比较优势的传统行业,企业产品无市场,扭亏无望,拖欠贷款本息,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可能性较大,不讲信用的坚决停止和收回贷款。
(三)信贷权利的协调与控制
建立严格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保证信贷资产质量。完善法人授权授信制度,防止新的不良贷款产生;明确贷款调查、评估、审查、审批、发放和贷后管理各环节应承担的责任,实行严格的贷款管理责任制,充分体现有奖有罚、违规必究的原则,对违规操作和未尽到管理责任的行为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对全行的贷款实行严格监控,对不良贷款占比较大的分行上收贷款审批权,明确各级行的贷款权限。最高管理层应及时制定信贷发展战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调整信贷政策;定期检查战略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反馈的信息尽快作出决策。
参考文献:
[1]孟辉,伍旭川.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稳定[J].中国金融,2007,(18).
[2]赵庆明.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中国金融,2007,(18).
[3]曾芳琴.市场快讯[J].中国货币市场,2007,(7).
[4]蓝庆新.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J].理论探索,2008,(2).
[5]田维政.五问美国金融危机[N].望新闻周刊,2008-10-14.
[6]石俊志.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防范[M].北京:中国金融出社,2001.
[7]石媛昌,韩立岩.金融风险的概率调整度量方法及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
[8]张茂荣,王力.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骨牌效应[J].中国发展观察,2007,(9).
[9]陈宝森.次贷危机在深化[J].世界知识,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