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党校财政金融毕业论文

党校财政金融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党校财政金融毕业论文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今天小编来浅谈一下金融危机,欢迎大家阅读。

  党校财政金融毕业论文篇一:浅谈后危机机时期农村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在后危机时期的重大机遇期,如何认识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并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努力实现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实现农村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成为农村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后危机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一)扩大民间投资是后危机时期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后危机时期要确保经济增长,必须继续实行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领域的措施。应从前一阶段注重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更加注重扩大产业投资,夯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

  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央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只有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经济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于受制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民间投资和市场机制明显不足,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出现了“政府热、企业冷;公共投资热,民间投资冷”的现象。具体原因包括:市场准入存在障碍,民间投资领域受限;金融体系不健全,投融资渠道不畅;创业活动不足,民间投资缺乏载体;缺乏有效的财税扶持,民间投资激励不足;市场需求不足,民间投资缺乏动力:投资服务体系不完善,投资环境不优。

  (二)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是后危机时期支撑内需的强大力量

  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城镇化战略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与发达国家和地区80%以上的城镇化率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空间依然巨大,城镇化发展的潜力依然可观。将扩大内需与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内需持续扩大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可

  以引发消费需求,培育高消费群体;城镇化可以刺激投资需求,扩大民间投资:城镇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推进经济的服务化,壮大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安居乐业市民梦,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后危机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就业方面解决了我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当前我国就业状况仍不乐观。创业是就业之源,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需要鼓励创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有利于激活民间投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而构建我国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型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整个经济形势的好转,在金融危机中深受重创的我同中小企业,逐渐迎来了恢复性发展。但是,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其发展中的诸多深层问题仍旧没有解决,门槛高、融资难、负担重、创新能力弱等四大问题依旧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顽疾。

  (四)支持农业与农村调整经济结构是后危机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业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危机中凸现出农村产业的自生能力不足、农村经济外部依赖性、农民增收难、农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后危机时期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一)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变异影响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米,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产品由原来的统购统销逐渐转变成自南贸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然而统一的、自由的农村市场所面对的金融供给,却是一个行政分割和局部垄断的金融市场体系。尽管农村金融机构进入门槛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南国家高度控制,竞争机制难以形成,存贷款利率行政管制,资金价格严重扭曲,经营业务“画地为牢”,形成金融主体多方割据;信用社垄断经营,金融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严重影响农村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对接。

  在这种政府主导型模式之下,农村金融市场是从农村经济体外部依靠政府的力量人为地强制植入到农村经济体内,是一种他组织成长模式。该模式很少包含农村金融主体和经济主体的内在贡献因素,它往往是基于对外部金融模式的移植。在政府金融因素的刺激或迫使下,虽然农村经济体系内层还缺乏金融市场成长因素的必要积累,电只能强行启动,以表示对政府外部金融刺激的一种有意识的回应,表现为有量无质、效率低下的量性增长。

  (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影响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强调的是市场化的道路,农村金融供给的利益调节机制必然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面对比较效益处于不利地位的农村产业,金融部门优先把资金配臵在第二、第三产业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名为“支农”的机构或资金,往往倾向于离开农村,而农村信贷资金强烈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农村金融供给的利益调节机制与农村比较效益的错位带来了明显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成为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伴随农村经济比较效益低下的是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性借贷为主这四个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问题。所以,如果要让金融机构自然选择,它们会纷纷离农而去:而如果政府强令金融机构支农,农村金融机构又别无选择的话,则因无法克服上述四大问题带来的成本和风险问题,会累积损失,最终变成“问题金融机构”。

  (三)市场需求不可持续影响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化解经济危机,一般认为以农村市场为突破口,国家出台了汽车下乡补贴、农机具下乡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企图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这一政策效应虽然明显显现,但对于启动庞大的农村市场确是杯水车薪。属于低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其边际消费倾向应该大于城镇居民,然而由于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农村家庭的高储蓄倾向,因此启动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要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前提。

  在农村市场的消费基础不巩固甚至还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会给农村金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作为支持城市和工业发展而利益受损的农村和农场要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前提。在农村市场的消费基础不巩固甚至还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会给农村金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作为支持城市和工业发展而利益受损的农村和农民,应该得到必要的相对利益补偿,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目前看来,实现这一过程主要有两种可行的途径:

  一是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农村收入、提高农业补贴,或者通过政策性金融弥补市场失灵;

  二是推进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吸引资金回流农村,通过资本输血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前一种途径属于一次性外部补偿,后一种途径则内生于制度变迁产生的市场扩容,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因此,必须尽快调整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价值取向,出台可行的替代性调整方案与政策,在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中对农村市场给予更多的补偿和资助。

  三、后危机时期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启动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降低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保障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防止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要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带动民间投资,加大对中小民企的政府采购;

  积极开拓民间投资的国内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构建民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平台,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有效缓解中小民企融资难问题;要积极鼓励创业活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指导和各类创业孵化器建设,以创业活跃民间投资;

  要加大初创企业和微型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要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的投资服务机构,优化投资环境,依托各类开发区建设各种民营经济集聚区。

  (二)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当前的城镇化进程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把放开中小城市户籍与农民工市民化作为当前城镇化和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促进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与大中小城镇体系合理化。当前应该积极地放开中等城市户籍,小城市更是完全可以放开,县城则要“敞开城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服务,加快城镇安居工程建设,实现农民工的“创业梦”和“安居梦”,让进城农民工安居乐业。

  政府要把中小城市和县城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载体,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就地创业,改变农民工长期“候鸟”型流动方式:加大政府对城镇化的财政投入,探讨土地融资的新模式,解决农民工创业融资问题:创新城镇化建设筹资机制,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构建政府和民间共同在城镇化方面投资的新格局,用好政府发动型和民间发动型的两种城镇化机制;积极应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现进城农民工与市民的平权,加快城镇新老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梦”;加强城镇化的科学规划,在继续推动东部城市圈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中西部地区依托县城发展壮大一批中小城市,实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三)发挥金融、财政政策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金融服务方面多措并举,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在金融政策上扶持中小银行,给其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鼓励其给中小企业贷款:同时再把民间资本扶持起来,让民间资本和中小银行承担起为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的一个平台。

  二是进一步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方式,引导国家保险机构、社会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和融资机构提供信贷保险,助力分担担保风险:三是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2.财政政策要“少取多予”,让企业轻装上阵。

  针对中小企业的需要,实施诸如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亏损抵免、再投资退税等措施,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要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尤其是各行业协会或者中介机构巧立名目的摊派和“搭车收费”,直接减轻企业税外收费。

  (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1.坚定不移地支持稳定粮棉油及其他农产品价格,是后危机时期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32作,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连续多年实现粮食丰收,为我同价格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支持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是后危机时期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的首要措施,也是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的农村金融在后危机时期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

  2.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后危机时期巩固农业基础,拉动内需的重点。

  积极配合支持中央和省重点投资计划,配合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列入发展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关注、具有显 著民生效应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和农村能源与环境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农业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县域城镇建设,包括城镇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和环境设施、便民商业设施、农民集中住房改造工程等。

  3.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作为后危机时期带动农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重要途径。

  农业产业化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后危机时期要针对农业产业化外向度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重的现状,把工作重点放在客户维护上,既帮助客户实现恢复性增长,又有效规避贷款风险。

  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农业产业进步升级。优先支持开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及创品牌、创名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要通过支持龙头、加工企业实现恢复性增长,促进农业产业化稳健发展。

  (五)创新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1.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为适应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鼓励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增加在县域地区的网点设臵。对新设立的机构网点应缴纳的税收予以适当减免,对开办初期经营亏损的,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充分肯定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加大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

  2.激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由中央财政和各地省级财政共同出资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金融机构支农风险,使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得到回报。合理运用财政杠杆,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激励县域资金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对县域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较多的给予一定比例奖励。积极发展以各级政府按照一定比例}B资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

  3.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种主体经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制度。

  政府应增强财政税收支持,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保费补贴措施,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满足农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创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对农业巨灾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分摊和转移,提高保险经营者的积极性。通过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合理分散信贷风险,调动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4.努力满足农村中小企业有效需求。

  涉农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金融服务方式,尽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贷款高效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在内的“六项机制”。按照简便、高效的原则。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推进小企业贷款工作开展。

  党校财政金融毕业论文篇二: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人民币悄悄崛起

  金融危机对美元国际主导货币地位的影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又一次重大冲击。在金融危机之时,正是中国实现资本积累之际。如今中国的金融资本不仅可以在危机中解救中国经济,甚至具备了可以援救美国经济的实力。于是,世界货币体系即将迎来一个新生力量——人民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民币已经提升到国际化的程度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了人民币的升值,颇具价值的人民币正在大踏步地迈向国际化。

  一、金融危机对于世界货币影响

  金融危机对美元国际主导货币地位的影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又一次重大冲击,这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一是危机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进一步下降。计量研究的结论认为,主导货币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其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会变化1.33个百分点。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份额的下降无疑会对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产生影响。二是美国金融体系的调整降低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三是危机使美国中长期通胀前景不利于美元的稳定。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危机仍不足以从根本上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元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仍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二、国际货币体系向美元和欧元双极化演进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前的金融危机并不只是美国的危机,而是全球经济的危机。不仅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欧盟、日本经济受打击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甚至先于美国进入了衰退。因而在这场危机中,欧元金融资产的安全性并不高于美元资产,美元传统上作为危机资本避难所的角色没有改变。这也是近期美元对包括欧元在内的多数货币不贬反升的主要原因。

  其次,欧元区金融市场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在与美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欧元区金融市场的深度与流动性与美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欧元区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也尚未完全实现,跨境金融交易与服务的成本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收益率。这些都制约了外部投资者持有欧元资产。

  第三,欧盟发展中的一些长期问题也影响着欧元的吸引力。欧盟的长期经济增长率要低于美国,并面临着比美国严重得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欧元资产的长期收益率。此外,欧盟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联合体,其政治一体化进程顺利与否也对其货币的国际影响有很强的关联,欧元的不确定性也因此增加。

  第四,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货币体系中主导货币的转换常常滞后于经济实力的转换。长期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使用单一货币的经济体规模接近美国,这也是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美元危机,但美元的主导地位仍难以撼动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如果持续出现问题,美元主导货币的地位是有可能被替代的。但从历史经验看,这种替代的过程很漫长并往往伴随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事件。

  总体而言,当前金融危机对美元和欧元地位的影响目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两大经济体谁能够率先走出危机,实现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增长重返正轨,谁就能够在主导货币的竞争中占有先机。

  我认为当下,世界需要人民币,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希望人民币能进入国际货币体系,并期望其能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希望它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发挥作用。

  我提出来在金融危机过后,人民币正在悄悄崛起。是我认真的观察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发展,并结合了目前欧洲的债务危机的影响,自己意识到了人民币的重要性。刚刚结束的G20峰会,发现中国经济目前越来越在全球经济中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美元和美国陷入了不景气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经济在小布什的领导下又打了两次战争,同样是没完没了的纠缠,让美国经济又一次陷入了泥潭。如今的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的伪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逐渐被欧元区所超越,经济完全考大量的外国资本支撑。华尔街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筹集自己的堡垒。

  美元是世界的货币,它无须有自己的储备货币,在国际贸易中也不需要外汇支付,因此美联储在美国经济低迷的时候可以大量印刷美元,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为目前没有其他替代货币,美元仍是整个全球经济体系的主要货币,很多国家还需要把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目前世界贸易大部分还是用美元结算。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海啸,让整个世界对美元和美国金融体系的毒性抱怨不已,纷纷呼吁引入一个替代性的全球货币,找到一个新的支点。

  美元近一个多世纪被全球当做黄金来储备,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经济不断走弱,美元却支持美国经济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目前看来美元走向还是跌势,金融危机后,美国债务水平没有压缩反而进一步扩张,大批私人部门负债进一步转入联邦政府负债。持续不断扩大的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和预算赤字,都要靠大量印发美元来救急,昔日的纸黄金再也不是那么令人尊敬,不知道美国这一次如何拯救美国经济。美国政府2010财年预算赤字将至少高达1.5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能生产总是的10.6%,负债总额将提高至55万亿美元,再创战后历史新高。

  如果美元不是世界货币,如果美元没有这个特权,很难想象美国贸易逆差可能持续如此长的时间。一句话,美元特权是通过美国的贸易逆差与别国的贸易顺差来实现特权收益和扩张美元势力。贸易逆差的扩大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美元的不负责的做法,在全球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很多国家都在调整外汇储备战略。目前的美国经济陷入了不景气,同样美元也面临着危机。

  因此,在金融危机之时,正是中国实现资本积累之际。如今中国的金融资本不仅可以在危机中解救中国经济,甚至具备了可以援救美国经济的实力。于是,世界货币体系即将迎来一个新生力量——人民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正当其时

  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同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4月,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相继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后,2009年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下发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保驾护航。

  无论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当口,还是在下一轮经济周期之中,中国如果要想在国际经济金融上发挥更大作用的话,人民币必须国际化。

  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明显发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民币已经提升到国际化的程度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了人民币的升值,颇具价值的人民币正在大踏步地迈向国际化。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对于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路径问题,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意见。下面是我查阅获得的一些观点:

  科学时报社首席经济学家武建东认为,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应该在未来5~8年之内通过整合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本位币,也就是应该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本位制的基础,三者之间的互动应该成为体系本位制的主要结构和规则。营建人民币为国际货币本位币的战略步骤应该是:初期3年内可限于经常项目和有管制的资本项目的结售汇;3~5年内应放宽资本项目的结售汇;8年左右的时间内,应努力实现除特殊项目外的资本项目的全部兑换,并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

  实际上,关于人民币如何实现国际化,目前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路径,即: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贸易的结算货币;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值的债券,培育开放式、区域性债券市场,使得人民币具备储备与投资的功能;通过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深度,扩大离岸人民币资产类业务的经营范围,推动人民币在国际手指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使香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四、面对人民币

  2010年11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创单日最大涨幅。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人民币兑美元盘中震幅创2005年汇改来新高,人民币单日涨幅达0.51%,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6.6420:1!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数据,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兑换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高度!短短的5年之中,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接近30%!

  人民币升值是指本币在国际购买力的提高,这标志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虽然我们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快速升值,但我们要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现实,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如何避免重蹈当年日元升值的覆辙?面对人民币升值,我国政府、企业家和普通百姓是否做好了准备?国际资本、民间资本和居民储蓄前赴后继冲进中国市场,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外资看好中国,疯狂购买人民币资产的狂潮。人民币资产不断升值,又加大了对未入境外资的吸引力。外资再一轮进入中国,人民币汇率再度抬升,外币换成人民币再去购买人民币资产,从而使得人民币资产再涨。由此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购买力增强;国内通货膨胀,人民币国内购买力不断贬值的一个怪圈。

  因此,我们也要理性,不能只顾人民币的地位提升,而忽略了本质。

  五、结论

  国货币国际化,除了以上从正面的理论阐述和从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实际功能角度讲,可以追求享有上述第二节所提到的四点好处外,从现实看,处于相对弱势的一国货币追求国际化,对于拓展其国际影响力,从而尽可能避免受制于他国中心货币的负面影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存在相应的经济利益。因为货币国际化是其内在经济实力的货币表现,是其拓展影响力的一个手段,也是持续保持其经济实力增长的重要手段。

  从总体经济实力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同时,又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其发展阶段水平和经济特征与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又显著不同。这决定了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既有可能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必须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在融入有风险的全球化过程中,又要保持金融相对的独立性。

271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