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方面论文
关于职业教育方面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职业教育方面论文篇1
浅议会计职业教育教学
摘要:较普高学生而言,职高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各种原因所致他们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变化,同时他们具有鲜明的特色——脚踏实地、善于做到理论实际的结合,实践能力强。财会在中职教育中是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培育学生过程中既要弘扬优势特色,更要开拓进取、不断完善教育弊端。扬长避短,做一名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教育者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育者
1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探究的现实意义
2012年7月11日,重庆教育委员会就《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展开了讨论,市教委决定淘汰不适宜学校特色发展、专业建设质量差、就业率低的专业,连续2年学生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原则上不再新增英语、法律、文秘、会计等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单招用于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计划原则上不低于30%。到2015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扩大到30%左右,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比例提高到15%左右。可见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会计人才的关键所在。
当今形势下,职业教育已然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教育不仅属于教育的范畴,而且在培育经济领域人才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的带动下,尽管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观,但当前职业教育中仍有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存在,尤其是在对发展中经济社会新局势的应用方面。
就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而言,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基础普遍较差,很多职业学校教学设备不全、实训基地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都制约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对而言,会计专业又是一门专业性强、应用性强的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了解企业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熟悉关于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等的基本能力。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职业教育者应结合实际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利用教育的合理性,提高教育质量,使会计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它特有的优势,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这一突破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传统教学方法下的缺陷及难点
2.1许多会计职业教育中存在着教学资源、设施缺乏
教材陈旧、更新缓慢,教学设施不齐全,师资水平不高,实用灵活性差,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无法得到及时的实际训练,不能将学到的加以巩固,无法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不利于教育者有效的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2.2教育者难以做到简单易懂、浅显易学的教学方式
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特点,使得很多即使多年从事会计专业教育的职业教育者都无法改变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生厌这一特性,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培养一切爱好和习惯的良师”,采用简单易懂,浅显易学,生动活泼,融会贯通的方式,对于教育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差异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有一部分已经从中等人才改为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这一举措提高了培养会计专业型人才的针对性:(1)针对当前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与其在学习中的专业不对口现象和一些会计人员转岗、跳槽的情况十分频繁的情况,若仅把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很明显其培养范围偏窄;(2)高等职业院校的兴建及扩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学习。因此,制定培养目标时应考虑更加全面、切合实际。
2.4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考虑到学生以后工作、从业后的需要,学校会对其进行课程上的安排与教学资源的整合,但是有部分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出现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一些学校为学生开设的教学课程和实际进入社会后要用到的知识联系不大;一些学校为了创特色,为学生开始一些发展类型的课程,虽为学生在综合发展上提供了很好的作用和条件,但是就其专业性而言就无多大的提高。
3相关应对措施
(1)针对教学设施跟不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会计教学者,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功能,也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更新自我储备的专业知识,具备专业发展的时代性,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把握时代前沿、备课充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
(2)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快乐学习,让教学方式符合会计教学中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将会计教学分步骤进行:
3.1浅显易懂的理论基础知识讲解
会计基础教学中,应该以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为准则,借助网络等工具了解知识点更新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变化,获取直接、准确的信息,保证传授给学生与时俱进的知识,让学生发展与社会同步,符合变革进步时代的要求。
3.2深入浅出的案例解析是专业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引入实际生活中案例论证知识的正确性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找真实会计实务中的相关案例,在课中留时间让他们展示其网上收集的案例,分享应用知识所带来的快乐。这样也能减少教学设施不全等问题在教学质量上造成的客观影响。
3.3适时适当的实践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内容后,避免长期不用造成的遗忘,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循环特点,让学生融入模拟会计环境中学以致用,也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参加真实的实践。通过接触单位会计工作,以实际工作应用的各类凭证、账簿进行模拟,确保给予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应用,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相互比较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周而复始循环便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3.4采用幽默诙谐的教学方式
会计专业的系统特点决定了会计学习中的枯燥与乏味,理论知识教学可以把较为枯燥的知识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借助职业高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特点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课上进入工作“现场”,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角色,进行流程化模拟、逼真似学习,以一套简单而完整的做账程序为例,通过幽默诙谐形式对其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表演展示,展示后分析。
这样既生动形象的表现会计工作的情景,又能全方位掌握会计岗位的特点,最主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的仿真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不足,给自己纠正。通过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一系列模仿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发现自己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找到独特的学习方式。
会计所提供的产品既是各种与会计相关的信息,又是一个内容较为复杂且涉及专业领域较为广泛的专业学科。会计信息整理提供的加工方式,信息及其表达方式也会有着较大的区别。会计专业人才的工作涵盖了单位企业的会计人员、出纳人员、仓储管理人员、统计人员、办公室文员、银行柜员、业务人员以及各类商企收银员、销售员、售后服务、市场调查人员、咨询人员等等的一系列工作。
从会计人员的典型工作职业来看,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大多集中于各中小型企业,包括商品零售批发、服务业、商品产品制造业,街道,乡镇等单位的会计,其中大多属于非国有企业,手工会计岗位的工作主要有仓管、出纳、制单、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会计、存货会计、薪酬会计、销售会计、往来账项会计、资金会计人员及报表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只要有相关数据的录入,数据的保管以及数据的呈报。
通过会计专业岗位的职业分析,可以将所需的职业能力对职业学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提出参考的依据。培养学生具备的工作岗位协调能力、业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外语能力等。因此,设置针对性课程将为学生更早的社会化做好准备。
4思考及展望
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应具备从事会计专业的知识,技能的特殊性反映在思维模式上。要有职业化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应用生活案例形成一个思维方式,学以致用。面对会计专业抽象、复杂的理论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引用热点话题材料,巧妙结合会计、计量等方面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将生活中应用相结合,可以降低对系统知识的生疏感,证明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使学生意识到将学习知识对人生的价值。
结合中等职业学生的心里特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教学初期,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多积极、正面的鼓励,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易于学生掌握所学。给予学生适当的权利,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重要性。改变过去传统授课老师满堂灌的局面,把枯燥的专业知识演绎成生活化的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务实、创新精神的,具备够用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熟练掌握手工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确认,计量以及呈报能力的不同岗位之间的迁徙能力,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所以,会计教学也是一门技巧性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更要开发他们灵活创新的潜能。将学习由被动化主动,由消极转积极。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着,并且充满竞争力的世界,现代教育又是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关键。作为教育者,应将学生出入社会所需的创新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体合作能力、自我发展与完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要求邮寄的结合融入会计教学内容中。在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中,理论升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引导,实现时代赋予教育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燕镜.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3]赵志群著.职业教育与培训 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关于职业教育方面论文篇2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摘要:本文职业教育现状为基点,提出必须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改革。要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根本的职业教育中,实施学籍管理制度、课程设置、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及技能培训等的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改革
1、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意义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创办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体系。由于几年前的普高热、升学热的影响,职业学校中又产生了综合高中,导致职业学校既不能向高校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又不能给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所以,要在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在自身教育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制度的创新,管理观念的创新,办学模式的创新,彻底革除不符合职教特征的赘生物,才能真正迎来职教的春天。
2、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2.1按部就班的学籍管理制度
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必须到学校完成3到4年的学业,取得毕业证后才能参加工作。
2.2中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就是以文化课为基础,基本学习了高中阶段的所有文化课知识后,才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样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长,但文化课与专业所占时间基本均等,没有主次之分,结果导致学生既没有高的文化素养,又不能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
2.3课堂管理死板
传统的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学管理体制,严格的课堂教学制,一般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
3、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措施
3.1彻底打破旧的、僵化的学籍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其实是从教育到就业的过渡。一定要学生完成三年学业,未免过于死板。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就走向岗位,即使他还未完成学业?显然,当他需要时,他还可以从岗位上走进课堂,成为学生。应形成以学年为单位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学习制度,当然学籍保留应确定年限,最多不超过两年.这样,就形成了就业与学习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3.2正确处理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
文化课和技能课谁主谁次?就职业教育而言,明确“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中职教育当然是技能课为主了。
但是,也不能将文化课完全删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是重中之重:而文化课则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技能培养的支持。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必须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要确定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时安排、资源配置上向技能课倾斜。适当减少文化课的课时数,各文化主课一周安排3~4节即可,将腾出的课时补给专业主课,或开设更多的专业延伸课程。
以满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要求;改变校内活动以文化课为主的现象,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练兵:还有就是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文化课设置上要做到与专业课配套。编写和选择一些与专业课相配套的教材,比如说计算机专业,不开设普通英语,就给学生开计算机英语.难道不是更学以致用吗?再次,确定文化课的服务功能,比如,在中职学校开展《普通话》、《实用文体写作》、《礼仪》等课程。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将文化课内容重新设置。使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形成内在的联系。
3.3职业素质的培养
以技能教育为主导应该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职业教育视为职业培训,更不能形成掌握了技能就是完成了职业教育任务的观点。因为,我们政府、社会赋予了职业教育更崇高的使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是作为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来的。此外,各种对企业的调查也表明,企业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定位明确、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的发展。所以。职业教育不能简单化为培训.要充分抓住教育这一出发点,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4技能指导的实践化
多年从事职教的经验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三年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训设备的不足和合作企业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们专业教学流于纸上谈兵,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一二年级没有安排实习项目,到三年级安排实习了,又缺乏教师指导.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这样的办学模式必须变革。今后职业学校一定要建立与开设专业相适应的技能基地。
实现这样的目标,模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近来多方宣传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由企业为学校提供技能实习、实践基地;但在相关政策未出台前,这种模式实现的可能性不大,追逐利润的企业无法承担生手所带来的损耗。另一种则是建成一种前校后厂的模式,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设施完备的学生实践基地。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多方投入,但是对于教学来说,后一种方案显然更为合适。无论如何,职业教育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无须再培训就可以上岗就业的技能。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种种要求,职业教育体系中众多不符合要求的环节、模式都需要改革,上述的四方面仅是其中一部分,好多题目还要做深入的研究。
总之,我们必须改变当前“以学校理论主导的线性系统的学习模式,逐渐形成“学校实践主导的,环形系统的学习模式和校企合作主导的,协同系统的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