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论文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 小学生 教育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

  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德育评价的空泛和德育网络的松散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缺少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干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

  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

  三是开展各种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必须重视活动的传统性、时代性、趣味性、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挖掘素材,表现自我。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对道德观念的思考之中,促使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外部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体验,做到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在激情中渗入明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三、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远大的影响力量。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及其特性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例如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一个懒散的孩子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爱互助气氛的集体里,一个任性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隐性课堂,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净化校园环境要从学校宣传媒体、绿化美化工程、校园环境卫生建设抓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环境中。整洁、优美富于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潜能。

  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2

  初中数学德育教育教学浅析

  摘 要:新课标的提出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在让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恰当的进行德育教育。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些心得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

  一、基于数学史的发展历程的爱国德育教育

  同其他学科分支一样,数学也是基于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最早是由于先民出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治理洪水、灌溉良田、推算历法、计算收益田所发明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并在长期实践与总结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了我们目前所学的学科――数学。作为数学最早发源地之一的中国我们应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申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数学这一学科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从《周髀算经》到《九章算术》,从“圆周率”到“勾股定理”,都可以作为向同学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提升民族自豪感、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的良好素材。比如在讲到“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通过“勾三,股四,弦五”来告诉同学们,我国有关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论的发现要早于西方国家好几百年。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大量阅读我国数学史,并将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事例讲授给同学们,从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一切对于事物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而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与改造的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从认识中总结经验然后进行再实践,然后再认识的一个螺旋上升过程。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念,应培养学生实践的意识与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

  1、实践意识的培养

  如前文所述,数学是基于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门将实践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事物抽象出来的学科。比如据史书记载,最早有关勾股定理的应用与发现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因此勾股定理的最早提出并不是单凭意识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我们的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后所总结出来的。对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说明实践是一切意识形成的源泉,并举出一些类似于“勾股定理”的事例进行论证,让学生有一个实践出真知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思维方式。

  2、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恩格斯认为数学的思维是辩证的思维,其中包含了很多对立统一的关系。比如小数与整数、有理数与无理数都是对立的表现形式,但又相互统一于数的概念。当讲到数的基本认识时,以最简单的数字1为例,当给它加0.1时便由整数变成了小数,当给它减20个0.1时便由正数变成了负数,当给它加10个0.1时又由奇数变成偶数,这明显是一个由于量的变化引起了质的转变的典型事例。同样,数学老师可以在教科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数学所存在的矛盾关系,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的形成也起源于物质实践,我们应知道数学的理论是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的客观规律。通过数轴的讲解让学生们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客观性与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相对运动关系告诉同学们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通过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告诉学生质的变化的前提是要有量的积累。同时要注重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意识培养,数学的形成过程就像一部历史书记载着人类发展的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灌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通过感性的认识了解数学中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并通过实践与意识的观念去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的同时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世界观。

  四、充分发挥学科特点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所囊括的知识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比如正数和负数就是对立统一的,对立表现在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就不能同时也是负数,因此它是对立的;但同时假如没有了正数这一概念那么负数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它是统一的。同样数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唯物主义观点,比如运动与静止、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等等。因此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打下基础。

  比如在讲解“追击问题”时,要让学生首先有一个运动与静止的意识,然后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一问题;又比如“点连成线”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同时作为老师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榜样的一言一行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清晰的调理、辩证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了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性,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为人,也成为了学生做人的标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其影响更为久远。

  五、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作为一门理论严谨的学科,数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小数点”的悲剧。因此,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严谨的学术作风。应将社会实践与数学学习相结合,一是要了解数学的应用领域与应用前景,二是要把严谨的科研态度传输给大家。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数学与加工制造类、管理类相关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加工过程的尺寸计算,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收益问题都需要经过精密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结论。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将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以实现由认识到再实践的转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思维缜密,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将数学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

  在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讲求策略,不能机械的灌输,要提高学生自我领悟能力,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意反复渗透。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技术过硬,品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付 茁《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初探》,《教育评论》.2012.2[J]

283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