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论文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的教材不断地进行改革,而且为了满足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应运而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论文篇一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期刊论文内容分析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4年至2008年2月191篇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文章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倾向和发展趋势,发现了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接下来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几点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内容分析;研究;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076―04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决定》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在认真总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体实施方案》[1]。在方案实施的同时,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对“农远工程”研究的热潮。

  由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该工程本身的目的和优越性,使得全国各地区的研究热情非常高涨。每个省和地区都根据本地域的特点和条件展开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在很多方面都颇见成效,但尽管如此,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开展究竟如何?又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针对这些疑惑,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4年至2008年2月191篇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文章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梳理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倾向和发展趋势,并且希望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为接下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1 研究方法

  为了对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做一详尽分析,我们采用内容分析法作为我们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对于定量分析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变化和发展情况,显然最为有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严格依照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进行,具体的操作方法参见李克东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一书,此处不再赘述。[2]

  2 样本抽样

  自从2003年9月《中国远程教育》刊登一篇名为《陈至立强调: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消息以后,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地登上了各大学术期刊。经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以来,中国知网(CNKI)共收录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文章共计三百余篇。本文也以中国知网(CNKI)论文数据库为研究工具,分别以检索项:“题名”;检索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匹配:“模糊”和检索项:“题名”;检索词:“农远”(注:部分学者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简称为“农远”);匹配:“精确”两种检索方式为依据,共抽得有效样本191篇(已将政策宣传、新闻广告、领导讲话、通知、卷首语及编者按等除外),时间跨度为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具体样本情况见表1。

  3 类目与分析单元

  本文依据所抽样本的数量分布、作者单位、发表年份和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为研究纬度,其中研究内容为分析重点。研究内容的分析类目,我们参考了西北师范大学杨晓宏[3]教授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第一期)中总结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七个研究内容:(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政策与规划。(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4)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评价。(6)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7)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对以上七大方面做了改动,将此次研究方向的类目分为:(1)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特征、构成、功能、目标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2)资源的研究:主要是指三种模式硬件资源与相关软件资源的研究,包括对三种硬件模式的探讨和软件资源的开发、传送、共享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3)教学应用研究:主要指在“三模式”与相应资源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应用模式、教学方法等的研究与推广。(4)教师与学生的研究:既包括对“农远”环境下教师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能力、角色态度等教学行为变化的研究,及教师专业化,教师培训的研究等;又包括对“农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规律、信息素养、感觉与满意度等学习行为的研究。(5)绩效研究:主要指“农远工程”开展所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策略等,其中包括对“农远”项目质量保障的研究,成本效益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6)管理研究:主要指管理体制的制定与实施,设备运行维护与维修、管理人员、资源保障等等。(7)评价研究:主要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施等。(8)其他。

  本文的分析单元为一篇论文,凡结构完整的论文不论篇幅大小,均以一篇计算。

  4 评判纪录和信度分析

  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两个评判员对样本进行评判。经分析,评判栏目总数(即文章篇数)为191,其中两人完全同意的栏目数为165,故相互同意度K为:

  K = 2 × 两人完全同意的栏目数 ÷ (甲评判员评判的栏目数 + 乙评判员评判的栏目数)

  =2 × 165 ÷(191 + 191)

  ≈ 0.863

  所以,本研究的信度R为:

  R = 评判员人数 × 相互同意度(K)÷ [1 +(评判员人数 - 1)× 相互同意度(K)]

  = 2 × 0.863 ÷ [1 +(2 - 1)× 0.863]

  ≈ 0.926

  研究信度为0.926,证明本研究有效。[4]

  5 统计工具

  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生成均采用Excel 2003软件。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文章数量分析

  经统计,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术论文正式登载在各大期刊于2004年,后来随着“农远工程”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论文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如图2所示,2004年CNKI共收录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文章仅5篇,随后2005年收录23篇,2006年收录47篇,到2007年,一年共收录有关文章达100篇之多,文章数量呈直线增长,增幅近20倍。由此表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研究“农远”的学者也越来越多,研究的层次也越发深入。

  2 研究内容分析

  (1) 总体分析

  通过对样本的进一步分析,我们总结出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七大研究内容:基本理论研究、资源的研究、教学应用研究、教师与学生的研究、绩效研究、管理研究和评价研究。如图3所示,绩效研究、教学应用研究、资源的研究占据了研究内容的前三位,代表了目前“农远”研究的热点。其中,绩效研究的文章篇数占到总样本数的34%,它主要包括一些现状研究、效果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此项研究之所以较多,主要是因为效果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也是远程教育的永恒主题,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生存与发展[5]。其次是教学应用研究,占到样本总数的19%,在三种硬件模式及相关教学资源已基本配备的情况下,教学应用成为“农远工程”的关键,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应用效果,应用的普及和应用的水平,关系到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因此,展开此方面的研究也是当务之急。再次是资源的研究,占到样本总数的16%,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大量与“农远”相关的文献可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资源的针对性不强,资源开发的深度和精度不够,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差等等。因此,此项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看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对于“农远工程”的管理研究和评价研究略显薄弱,分别仅占5%和3%。管理与评价是“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没有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无法解决,直接影响到“农远”的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做好工程中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及资源效益,是保证“农远”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图4是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文章研究内容从2004年至2007年底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七大研究内容的文章数量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6年到2007年底,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其中,绩效研究、教学应用研究、资源的研究依然是变化的焦点,主要原因上文已谈到,此处不再赘述。但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关于管理的研究虽然从2004年后有所上升,但2006年以后又有了下降的趋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研究者对于管理的研究有所偏置,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 教学应用研究分析

  教学是落实“农远”的手段,教学应用研究是“农远”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对教学应用研究分析时增设了两个分析纬度,即教学应用研究是否结合了具体学科。经分析,如图5所示,在抽取的36篇有关教学应用研究的文章中,有14篇文章是结合了具体学科的,约占该类样本数的39%,其余61%的文章未结合具体学科。由此说明,研究者们在对“农远”环境下教学模式做宏观研究的同时,也结合了具体学科的特点。由于每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培养技能等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此,对于教学应用的研究也很有必要结合具体学科,进一步细化到“农远”环境下某门具体学科的教学应用研究当中,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作者所属单位分析

  经过对文章作者所属单位的分析表明,如图6所示,高等院校研究者对“农远工程”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占文章作者总数的63%。但是一线中小学教师对此研究略显薄弱,仅占到总人数的9%,电教机构作者人数占到25%,其他3%。由此看出,高等院校研究者成为“农远”研究队伍的主力,由于地处高校,研究条件优越,加上许多学者本身就是远程教育领域的专家,这就为在高校开展“农远”研究提供了丰硕的土壤,有助于“农远工程”的创新与推广。电教机构是“农远工程”中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他们对“农远”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农远工程”的运行与发展,至关重要。一线中小学教师是“农远工程”的具体实践者,他们身处一线,将“农远”环境下通过各种网络传输来的优质教育资源亲手传播给学生,将“农远”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亲手付诸于课堂,他们对“农远工程”的具体应用最有发言权,他们也应成为“农远”研究队伍的主力。其次,农村中小学是整个工程的“主战场”,深入一线中小学,取得第一手资料才是研究的重点,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配合与参与。

  四 研究启示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工程硬件建设的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工程建设到此结束,它只表明工程陆续进入实际应用的后时代建设时期,其关注焦点也同时发生了改变,研究领域和研究取向也必将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要使“农远”研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

  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说过,“农远工程的性质毕竟不是装备工程,而是教育工程,是农村教育借助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工程。”目前工程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是要将这些配发下来的设备和资源切实应用到实际日常教学工作中去,真正发挥出“农远工程”的特点和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地区、学校的“农远”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为什么设备发下去以后没有人用,到底是什么原因?所以,“农远工程”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从资源的建设研究偏向实际教学应用研究,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用好这些设备和资源,用出效益,用出水平,这是“农远”研究的根本所在。

  2 加强对“农远”中人的研究

  技术是偏方,人本是正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人是核心要素,“只有依靠人,才能使精心设计的优质资源服务于农村中小学的广大师生,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只有依靠人,才能不断创新教学应用模式,实现农远的持续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析,杨晓宏)。“农远工程”中的人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等,加强对“农远”中人的研究,至关重要。“农远工程”投资巨大,覆盖面广,涉及人员众多,由于体制、资金、技术、观念等诸多原因,各级工程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研究如何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管理队伍是工程建设的关键[6]。技术人员担负着资源开发,硬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任务,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此展开对技术人员培训的研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与学生是“农远工程”中最直接的因素,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科研人员为“农远工程”的运行提供科学的指导,是工程前进的指南针,进一步提高科研队伍的科研水平,是“农远工程”良性发展的保障。

  3 注重对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始终坚持以资源带动应用,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引进,为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丰富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大都源于名师之手,源于一些专业公司的技术人员,源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基础,部分教学资源并非适用于具体地区的使用。加上各省教材版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不同,各省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师资水平不同,导致各地区对于“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的需求存在多样性[7]。因此,各省必须针对本地农村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育资源的本土化研究,适当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最大限度地提高本省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体实施方案[[EB/OL].

  [2][4]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7-247.

  [3] 杨晓宏,吴长城,贾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1):36~39.

  [5] 杨晓宏,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国家重点课题“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成本 效益问题研究”开题报告[EB/OL].

  [6]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7] 莫世荣,张妮佳.农远工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地方化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2):40~43.

  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论文篇二

  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现状及反思

  摘要: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现状及反思,。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现状及反思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正式颁布,《纲要》在保障“到2020年国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战略目标的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纲要》第四部分第十九章第六十一小节)。

  教育信息化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衡量各地教育装备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打好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深,才有教育信息化这棵大树的叶茂。

  二、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逐步在中小学校园的普及率不断增加,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闭路电视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数字实验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等,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已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而地方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及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却没有随着教育现代化和装备信息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与装备事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1、装备资产管理方式大都停留在手工制作状态,显得极其陈旧、落后,账目混乱、资产流失浪费现象明显,各项教育技术装备数据统计工作困难,无法及时了解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装备状况,影响教育管理决策和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

  教育装备资产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正常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各类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配备都要按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实施。庞大的教学物资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登记、建立财产账簿,并动态反映其状况,是个繁重的工作。而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采用传统手工或电子表格方式记账,出现很多弊端和不足:

  ①、装备资产数量品种规格不易查询,修改不方便、很难统计,对采购决策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②、记账不规范、不完备、不连续,账目数字不准确,差错多,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无账有物现象普遍。

  ③、传统纸质资产账簿携带不方便,保存困难易损坏。

  ④、不能动态的反映财产当前的状况。如某些教学仪器暂没在指定存放地点,被相关人员借用、维修或决定报废处理,账簿上无法立即体现,装备管理员总要到处翻阅其他相关记录,才能得知其去处。

  2、各级学校及装备部门不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很难对教育装备过程实现科学、高效、透明的管理,对装备管理工作情况的信息掌握比较滞后。

  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繁重复杂多样,以实验教学为例,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有学科教材要求必做实验也有兴趣小组自选实验,而每个学科也不止一个实验室与准备室,以后还有虚拟实验室,涉及到的管理流程和常规记录非常多,教师要填写实验计划、教学日志、实验通知单、要对实验室进行安排,实验结束后,老师要进行实验确认记录实验完成情况,以后还要进行实验开出率统计等等,这些都需要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密切联系,采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任课老师频繁到各个实验室了解实验仪器情况、填写各种表册,效率低,随意性强,而一旦某个计划有变,又应对缓慢。虽然实验管理人员忙前忙后,但是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情况和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还是比较模糊,总要等后面汇报才清楚。

  3、采用手工管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档案资料建立不完整规范、记录不连续详实,搜集整理保管困难,无法真实反映装备管理状况,装备管理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教育装备管理资料档案类别和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各个学科,是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是装备管理工作情况和成绩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检查的重要内容。以理科实验室为例,除了装备资产档案外,有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各种标准、规章制度等相关文件及材料;实验室人员学历,岗位职责及进修、培训记录;常规管理工作中的仪器借还、赔偿、保养、维修、报损登记,自制教具作品材料;实验计划、实验日志、实验通知、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科研成果、实验考试、实验总结等各种教学资料。如此繁杂的档案资料不采用无纸化、网络化管理导致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装备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学习滞后,不系统全面;设计填写繁杂、零碎的各种帐表册、记录费时费力,工作量大,负担重,久而久之也就不重视,常常做了大量的工作,没有留下完备规范的文字记载。每到教育管理部门检查工作时就仓促临时找人赶材料、补记录,常常搜集整理不合要求规范、内容不完整准确,缺失大,并且前后矛盾,互相无法印证,造成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客观的评价其真实工作情况,管理人员自身又觉的委屈。

  4、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差异大,信息化利用率低。

  教育装备管理要做到现代化,必须需要一支理解教育装备理念,具有学科专业水平、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且相对稳定的队伍去实施操作。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的领导对于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到位,观念滞后,承担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都年龄结构偏大、教育装备管理观念和理论比较贫乏,知识和技能更新更是跟不上设备的更新,计算机应用能力低下,有些甚至是“机盲”,对办公软件都还不熟悉,各级部门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又不足,除了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其他人员还是习惯于传统手工管理模式,要能较好运用教育装备系统心有余力不足,懒怠畏难情绪严重。

  5、教育装备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缺少一套完整的装备管理信息标准和网上信息交换规范,从省市县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纷杂,缺乏一个规格化的、系统化的统一完善系统。

  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标准,目前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均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目前使用教育装备统计软件得到的统计信息与教育主管部门统计信息无法吻合、兼容,常常产生矛盾。

  由于缺乏一套统一完善的软件设计规范,个别学校使用的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如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存在多个版本,兼容性差,实验装备管理软件设计灵活性不够,扩充性和开放性较差,对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根本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适合网上应用的软件较少,目前大多数软件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上(如办公网、校园网)应用的软件。

  三、教育装备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信息化、网络化

  1、管理方式、手段跟不上会造成装备管理水平逐步滑坡,成了实现教育装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障碍。

  相对于学籍、考试、办公等其他教学管理系统都正逐步成熟,而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尚未起步,信息化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教学管理工作的繁杂多样,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办公自动化手段应用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中是必然的趋势。

  2、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信息化,建立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省、市、县、校统一的智能化、网络化教育装备管理软件平台已迫在眉睫。

  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教育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坚定不移的逐步推进,部分省、市已陆续在实践和探索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我省应及早将建立和推行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如果不借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化管理,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论文篇三

  借助现代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借助现代媒体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学论文。

  关键词:借助现代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渠道。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如其分的利用现代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利用现代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效果。成功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媒体的运用弥补了单调乏味的教学缺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素质。如在教《第一场雪》时,如果只采用传统教学法,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了学呢?我巧用音乐和flash动画,一上课,教室里响起了优美动听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大屏幕上也随之出现“万里江山银装素裹”的世界。在教学中又先后出现“孩子戏雪图”、“老农夸雪图”,这样视听结合,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情趣盎然的教学中,对雪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课文学习,体会大好河山的壮丽,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

  二、巧用现代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现代媒体具有再现事物的优点,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展现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揭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教育学论文,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如我执教《揠苗助长》一课时,采用了听录音看幻灯的方法。课前利用多媒体制作与课文相辅的幻灯片,一开始就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用大屏幕展现幻灯片,一个自然段相应一幅图,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中声、形、色等特性,为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扫清了障碍。接着,我又不失良机,趁学生兴趣正浓之时,大屏幕出示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一下子解决了问题,揭示了寓意,比不用现代媒体节约了整整二十分钟。既赢得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三、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是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媒体创设和渲染与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吻合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思索回味,产生心驰神往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深悟教材内涵的目的。如在教《十里长街送》一课时,就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效果颇佳。我在导入新课之前先播放一段沉痛的哀乐和人民悼念的纪实录像。这声情并茂的电化教学,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进当时的悲痛氛围之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形象直观的初步感知。接着,我有播放配有哀乐的课文录音。低沉悲伤的乐曲伴随着如泣如诉的语言表述,使学生心潮澎湃,眼噙热泪。这时,学生已深深领略到周的高大形象和人民对的爱戴之情,对的崇敬和悼念之情油然而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展现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现代媒体展现课文内容,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具体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兴趣,培养说话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掌握的词汇有限,认知的事物相对贫乏,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心明口拙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分步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如我在执教《两只小狮子》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四幅flash动画,在分析课文时依次展示四幅画,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展开讨论。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纷纷举手争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这不但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启发思维,培养想象力。

  借助现代媒体形象生动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教育学论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突破时空的局限,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去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播放了有关朝鲜战争的片断及邱少云被烈火包围时的大屏幕画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年抗美援朝时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想象到邱少云被烈火包围时的内心表现,体会到英雄思想境界的高大,这样既突破学生的时空局限,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调动激情,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就极其重要,而运用现代媒体就能恰到好处的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讲《海上日出》一文时,向学生播放展现日出前后的优美壮观景象的录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在教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向学生播放浩荡的长江水中一叶孤帆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的录像,展现出当时老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实践证明,借助现代媒体辅助手段,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运用现代媒体辅助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有关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论文推荐:

1.关于小学教育类论文

2.关于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3.有关现代教育小学数学论文

4.多媒体小学教学应用论文

5.小学生教育论文: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6.关于小学教育相关论文

154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