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
关于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
教育创新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新时代的抉择,教育创新还是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教育创新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创新的论文篇1
浅析创新教育及教育创新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新的观念、体制或方法,促进教育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过程。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一、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而不应该是对创新意识的打压和抑制,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必先审视教育自身,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现有的滞后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保障创新教育健康发展。但十分可惜的是,我们一直忽略对教育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调节,而一味追求狭隘意义上的质量上升。由于长期以来“创新”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整个教育模式向应试能力倾斜,出现一些注入式、打压抑制式、教条主义式等不利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自由的全面发展,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
1.注入式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注入式’就是不跟学生商量,强迫学生接受,把学生已知道了的东西,也照着书去灌输;不管学生听不听,也照样念下去,这是片面的东西,是封建的旧式的教学方式。”
尽管对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注入式教学在现实中仍占主要地位。老师讲、学生听仍是最普遍的课堂状态,教师在前面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独占课堂,学生在后面被动接受、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彻底打压,本应愉快的探究课堂沉闷枯燥,课堂研究变成了单向输出、被动输入,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失去了朝气!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动性退化,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萎缩,严重影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造就!
2.打压抑制式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棍棒底下出人才”,教育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学生成为被管束的木头人。但“严”师未必出高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苛严管束下,本应快乐的孩子沉默了,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创新的萌芽就这样被抹杀了。那种只信强制、只讲约束,只讲严格不讲宽容的方式,使教育气氛紧张、沉闷、压抑;那种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的陈旧方式,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自主性都遭受严格限制,学习积极性受到过分的抑制,要使处于这种境地的学生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谈何容易啊!
3.教条主义式
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重接受、轻质疑。书本至上、权威至上。如在教材编写上一味追求体系的完整,而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忽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时,固守教材的编排顺序,丝毫不敢造次,也丝毫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与其它知识、其它学科的链接。教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公式、结论的巩固应用,而对产生的过程轻描淡写;在问题解答上,苛求整齐划一,恪守条条框框,谨遵标准答案,若稍有创新,稍越雷池,必遭“扣分”厄运。教条式教学严重束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只顾模仿范例,不敢畅所欲言,不敢有丝毫的独创之处,这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和厌烦,销蚀探究新知的激情,失去培育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机,让人空余恨,不禁扼腕叹息!
上述情况的普遍存在表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不尽合理,有待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亟待创新,致使不能彻底清除阻碍教育改革创新的障碍,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 二、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绝不是独立单列的专项教育,培养创新素质的任务,要靠整个教育体系以积极自觉的努力来承担。从根本上说,以培育创新精神为宗旨,实现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民族创造力!
1.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行的许多课程内容明显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新的领域的开拓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内容上,要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编进教材,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发展的而不是滞后的客观世界的概念,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但同时,要破除对书本的迷信,反对本本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学会质疑,探究新知;要学会抽象思维,利用抽象思维捕捉新的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2.教学方法的创新
斯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行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而传统的教学多用注入式方法,造成学生习惯“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缺乏独立思考,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大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斯多惠说:“有的教师奉送真理,有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
3.教学评价方法的创新
传统教育、纯知识记忆性的考试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思维的僵化,畏首畏尾,失去追求知识的激情。要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充分运用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老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激发创新意识,提倡创新思维,鼓动创造发明。在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属于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还应包括一定比例的没有标准的,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发明创造实践,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实绩的指标,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速度,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又深深依赖于这个国家的创新教育能否有效实施,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动力支撑,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相信,在教育创新的推动下,创新教育一定能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民族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2]学会生存.
[3]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4]斯宾塞.教育论.
[5]江苏教育研究
教育创新的论文篇2
浅谈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思想政治课,归根结底是指导人们如何把生活变得更美好。2014年,国务院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分别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2014年底,教育部新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中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新《大纲》对职业院校德育做出了科学的系统设计。2015年11月1日,《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施行,必将对青岛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创新要体现国家最新指导思想。创新者首先要充分认识新《大纲》实施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学习宣传新《大纲》精神,以“中国梦”切入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激发中职生成才就业意识,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创新结合新课改精神、现代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要求“教书育人”并重,特别体现在“育人”二字。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要自觉创新、积极支持、全力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面育人。
一、院校分管领导重视
1.领导重视
要加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院校领导尤其分管教务领导需重视。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人社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新《大纲》三个文件精神,职业院校改革创新讲“三全”,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坚持中职院校技能和思想并重、理论和养成并重。
2.全员培训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培训要将新《大纲》纳入培训内容之一,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在线学习、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德育教职工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3.全面提高德育课教师素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
专任德育课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教师证。积极开展创新月,质量月,课件、试讲评优,以优创新。
二、设置思想政治课程
中职院校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其学习生涯缺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这就要求中职院校日常教学中,常规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为这一部分初中毕业生补上这一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架构。
1.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开齐设足德育课程,规范德育课程教学管理,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深化德育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德育课吸引力和实效性。
(1)想政治课课程导入创新,尤以多媒体情景教学为切入点。思想政治课需与社会文明紧密联系,与时代步伐相结合,以社会热点、时代潮流为课堂导入,把政治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人为本,多媒体教学,给表象枯燥无味的中职教学带来乐趣。
(2)思想政治课堂生成创新。思想政治知识讲授要具有社会时代性,中职学生可能对技能理论学习兴趣不足,但对国内外社会热点和大多数人一样感兴趣。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例,如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电视节目视频资料,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调查问卷;个别谈话。
中职学生思想教育学习方式可有以下方式。第一,自主阅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画出思想政治课文关键词,在课堂或思想角活动交流解惑发表见解。第二,分组讨论学习。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思想碰撞,产生共鸣。例如,讲解政府依法行政时,播放《风口浪尖上的城管执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城管、小贩、市民等。第三,情景模拟学习。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完成角色扮演,进行舞台再现。这些妙趣横生的事例具体、形象、通俗、趣味,寓教于乐。学生乐于学习,并更加热爱政治课课堂教学。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创新,需要充满热情、饱含爱心的德育老师。德育教师甚至要比其他专业课老师做得更为出色。一是要求对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热情;二是要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充满热情与爱心,善于发现中职学生闪光点,把他们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来。
2.思想政治课重在生活实践考核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纸试卷考核就能解决的,还要通过很多社会实践。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考核重在实践考核,重在社会实践评价。可以广泛开展道德、学习、体育、才艺、技能等系列的多样化评比,定期评选表彰示范集体、先进个人、特长学生等,发挥正面激励导向作用。
3.创新师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校需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场所,配备至少一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校园网站要建有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开辟网上心理交流栏目,积极开展中职院校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
4.建立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制度
实训实习期间不留育人空白,企业配备专人、学校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和管理学生实训实习,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不松懈。
三、家庭环境言传身教
中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家庭环境休戚相关,如果说之前家庭环境教育存在不足尚可弥补,进入中职院校后,家庭环境教育创新则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师可通过家访,积极与中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积极搭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延展平台。 家长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成员平等和谐共处,尊老爱幼,对家庭负责,相互尊重,注重沟通交流,尊师重教。良好的家庭婚姻道德,必将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四、社会环境自律培养
第一,关注中职院校周边思想政治环境,及时通过政务热线、邮件、政务网站依法参与政务活动,合理建言献策,合法举报不良现象,引导中职学生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享受公民权利。
第二,结合时机开设思想政治课之心理自律课堂,社会环境条件不可改变,但可改变中职学生健康心理,自律意识,慎独习惯。学生讲“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当今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颇有吸引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关心,学生自律,学生强化自律意识,逐渐锻炼慎独行为习惯养成。
五、实践活动体验成功
1.通过集体组织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通过班干部竞选、民主选举、自主管理等活动,构建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2.通过集体活动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通过开展如志愿者活动、学生会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职学生能充分体验成功,交流思想动态,逐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观念。
3.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广场。学生通过思想道德水平,需要实实在在的体验。这些事情是在大量的校园集体生活、校外社会实践才能做到的。
六、党团组织感召力量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独立设置团组织,独立开展工作,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中职院校要继续大力开展中职学生团组织活动,衔接初中团组织生活,持续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教育培训。在广泛开展中职学生团组织活动基础上,如时机成熟可以通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党的理论知识,建立健全中职学生入党机制。组织中职学生入党宣誓、重温党团誓词活动,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七、校园文化潜移默化
坚持创新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校园文化育人。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
1.校园固有文化
第一,中职院校墙壁。让无声无息的墙壁说话,和中职学生对话,延伸思想政治课堂。打造中职院校文化走廊、文化操场。第二,室外思想角。定期组织学生对话、师生对话交流阵地,交流思想,研讨政治。第三,室内黑板报。充分利用各个班级黑板报,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
2.开发校园网络文化
学校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应科学设计、充分体现育人功能。及时发布正面信息,高度关注学生QQ群、论坛、贴吧、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正确对待网络舆情,把握网络教育主动权。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宣传展示学校、加强家校联系、促进校企合作的开放窗口。
3.健全德育交流文化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组织的活动,在行政部门指导下积极参加辖区内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学术交流、师资培训、教研科研等活动,切实加强本校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总而言之,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中职学生知道什么是思想底线、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进而指导中职院校学生将生活变得更美好,在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让他们守住底线、遵守规则,追求更高。在追求自身更深层次的平等权利义务的同时,去追求国家更高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通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职毕业生,完美体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教育创新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