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电大毕业论文小学教育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师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问题分析

  摘要:教育见习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见习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因而,建立高校与教育实践基地的关系尤为重要。首先,作为高校一方可以向实践基地学校开放部分课程,可邀请一线小学教师参加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述,“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对师范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见习是师范生实践类课程里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对于偏向于应用型的高校来说,实践环节尤为重要。安康学院属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定位在“立足秦巴,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以我院(安康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来探讨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见习属于实践环节,分别在第三和第五学期开设。两次见习的任务不同,第一次见习为宏观见习,是从整体上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如校园文化、小学课堂管理、班级设置、课程安排、课外活动等等;第二次见习为课堂观摩,即微观见习,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现场的观摩体验,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类型、目标、组织形式并掌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为以后进行小学教学设计和组织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每次见习时间为一周,两次见习都采取全程跟班形式进行,各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分配到小学各年级各班(每小组4~6人),全程体验小学教学工作。这种见习方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经慢慢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做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这种见习模式虽然便于统一管理,安排也相对简单,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教育见习的目的、任务不明确,见习前的准备不足

  目前我系教育见习的动员方式主要是:举行见习动员大会和发放见习手册。见习动员大会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鼓励,是一种口号式的动员,缺少专业性指导。教育见习不仅仅是熟悉教学工作情况、积累间接或直接教学经验的过程,更是感受教师生活,提升教育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在回答“见习之前学校为您做了哪些前期工作”时,有50%的学生选择了“召开见习动员大会”,20%的师范生选择“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只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教育见习专题讲座”。虽然,多数见习之前都召开了动员大会,但大会上并未对见习期间的任务进行明确。学生不了解见习的任务,将见习狭隘地理解为“听几节课、写课后感受”,大大降低了见习的效果。同时,当被问及“每次见习之前,您会主动了解见习学校哪些情况”的时候,多数学生选择的项目是“学校地理位置”,选择比例高达90%。除了地理位置之外,只有18%的学生主动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20%的学生选择了解现任学校领导。仅有2%的学生选择主动去查阅见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因而从总体上看,学生在见习之前并没有对见习学校有深入的了解,仅仅一周的见习时间无法让他们在见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理论建构和实践教学之前是否存在差异,见习的效果大大降低。

  (二)见习时间较短,建立的实践基地学校过少

  见习应该让学生了解体验到小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校园文化、班级设置、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等等,而在实际见习活动中,由于时间只有一周,所以通常都只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听课,帮小学教师批阅作业,同时,据部分学生反映,由于见习时间过短,有的班主任教师怕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将一周时间缩短为三天,集中听几次公开课,这样导致学生没有机会了解小学阶段整个学科设置,更不能参与体验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集体备课等等活动。

  (三)见习过程中,学生表现被动,指导教师也未发挥应有作用

  虽然教育见习活动中都安排了教师带队指导,但指导的效果并不佳。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一般都是以组织者身份,将学生安全带到所在见习学校,然后在安排的班级里听够所要求的课时数,再将学生安全带回学校,就算完成了见习指导任务。同时,由于见习指导教师本身有教学任务也不能时时跟班检查指导。所以,对于指导见习生如何观课、议课、如何与小学生接触并召集学生及时反思总结见习心得等具体工作做得很少;另一方面,笔者观察发现见习过程中,见习生比较倾向于和同伴交流,不愿意直接主动地与在职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他们既没有在见习听课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发起互动。在访谈中,见习生告诉笔者,“老师们的工作任务都繁重,每天的工作一环接一环很紧密,哪有时间和我们交流。”“我怕自己说的内容太幼稚,让人家笑话。”“我们见习生一批一批地来,估计老师们都烦了吧,不搭理我们。”“我们到了见习学校,感觉自己和老师们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不好意思向他们提问。”

  (四)见习结束后,缺乏总结反思

  多数学生认为听课结束也就意味着见习结束。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当被问及“听完课后是否会积极反思”时,大部分见习生回答:“听课时,我记录老师课件上的内容,教师提问后我常常在思考该问题的答案,并不会主动思考教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用意。一节课结束我记完听课记录应该算完成任务。”可见,学生在见习期间仍然只注重教学内容而非教学过程,不会主动记录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师生互动效果等,无法理论知识与现实的教育现场联系起来,在听课时表现出思维定势。常常是“带个本子去,带个本子回来”,没有对问题的预设和思考,见习过程完全是“随波逐流”。此外,多数学校都是见习生在见习结束后,将自己写的见习心得体会及见习手册填完交给带队教师,然后,带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材料以及自己的主观印象打一个分数。见习心得体会应该算是学生的反思性作业,是反映学生见习效果的重要参考,但由于见习前学生没有得到专门的指导,见习心得体会大多是一般性的感受,专题报告和研究很少。由于一般作业是由带队教师负责批阅,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老师很难从学生教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这使得教育见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进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教育见习课程地位,明确教育见习目标

  教育见习除了作为教育实习和某些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之外,还应当作为课程计划中不缺少的、独立的重要教学实践性课程加以实施,应当把它放在与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课程同等地位予以重视。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在实践中掌握的技能主要有:教学技能(包括备课和教案编写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评课能力、课后答疑和作业批改能力等)、管理技能(包括班主任工作能力、课外活动组织能力和学校工作协调管理能力等)和教育教学调研技能。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知识水平,把三大技能的观摩学习进行规划,合理分解到不同批次的见习中去。各批次见习目标规划好后,应写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这样才能使见习活动目的性更强,更好地达到教育实践效果。具体来说,应当在每次见习之前明确向学生告知见习的性质、任务、要求、纪律和安排,并说明见习之间的递进关系,让其有所准备,有所提升。具体而言,第一阶段的分段目标是初步体验,学生初次走进实践基地学校,探索教学实践过程,以体验、观察为主,要求学生听课10节以上,做好听课笔记和观察记录;第二阶段目标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观察,要求学生至少自己撰写2份教案,与指导教师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探讨教学实践问题;第三阶段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一次讲课,或者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课,全体组员评课,从而直接获得实践经验。

  (二)准备充分,合理安排

  见习前,应当对见习生进行培训,使其明白此次见习的目的、任务、要求,使他们提前做好见习的充分准备。带着任务去见习,学生就知道自己在见习中应做好那些事。充分准备还包括提前与见习小学取得联系并告知他们见习目的及应提供何种帮助,对于接纳不了或无法提供帮助的小学应及时更换。合理安排体现在以下方面:合理安排时间,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安排调整见习的时间,使其能与相关课程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实践基地小学承担的大量接待见习生的任务,可适当扩大见习学校而不是缩短见习时间。

  (三)优化指导教师队伍,使教育见习的指导专业化

  学生见习过程中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指导,见习指导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安全进入见习学校,管理学生见习纪律等,还应该对学生在见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这就要求见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大学课堂教学水平,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拥有小学一线教学经验并掌握最新小学教育理念。为使教育见习高质量地完成,首先要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比如:派青年教师进小学挂职锻炼;与小学教师结对子,搞研究;聘请业内专家或小学名师进行讲座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在见习中出现的问题能给出专业的解答,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

  (四)及时总结,做好见习评价

  见习总结是对见习工作的整个过程以及效果进行综合的、客观的评价,也是一个消化、吸收、提高的过程。及时有效的见习总结是见习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的保证。见习中所获得的感性经验,只有经过认真深入的总结才能转变为理性认识。在每一次见习结束之时,指导教师都必须及时召集学生进行见习总结。

  (五)建立高校与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共赢的关系

  教育见习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见习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因而,建立高校与教育实践基地的关系尤为重要。首先,作为高校一方可以向实践基地学校开放部分课程,可邀请一线小学教师参加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专家适时为实践基地学校开讲座,结科研对子协作申报课题项目,提高一线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其次,作为实践基地一方为高校见习、实习提供帮助,协助高校教师指导见习生完成见习任务,此过程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从广东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看“外语要从小学起”的问题董燕萍现代外语2003-01-30

  2、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王智秋;教育研究2007-05-15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二:新课改下小学教育课程设计思考

  摘要:情景式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调节和评价作用,作为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一方式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思考

  随着传统教育方式和单一评价标准的弊端逐渐显露,近些年,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与成熟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进行教改的迫切性与重要性。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课程改革、衡量标准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思维改革等多个方面的新课改要求,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一变化,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课程、多样化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管理的多方面要求。

  一、新课改提出的新体现与新要求

  有别于传统课程和教育,新课改在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个性化的原则基础上,区分了教育的目的与手段。在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新课改要求改变以往由教师主导课堂、形式较为生硬死板、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教育模式。为此,新课改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课程管理等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特征,需要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同时要认识到,作为学生,这一群体有其独特的群体属性,明确学生群体(小学到高中)是与成年人群体有明显差异的,是处于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要在把握学生身体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到学生有发展潜能,加以差异化引导。同时,也要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也就是督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其次,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开发并建设新的课程,同时发起合作与共建,推动教育课程的精品化与有效化;再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尊重学生个体、引导学生行为的同时,多加赞扬与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和使命感。

  (二)落实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在具备基本的理论观念后,教师就要将这些理论观念落实到实践行为中。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过程,当前我国多数的课堂教学还秉承着“教师主导、学生顺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在教学中越来越不被认可。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教育管理者和传递者普遍形成了共识,即要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那就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创造一种互动互通、生动有活力的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就不仅仅再局限于书本,同时,教师要区分教学的目的与途径,不应只将关注点放在考试成绩上。新课改下的课堂教育和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创新授课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的探究和合作学习,减少并避免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状况。

  (三)实施新的评价体系和考查方式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考查,都应该设定不同的标准予以全面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和考查方式不仅仅侧重结果的衡量,更应注重学习和教育过程。同时,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对不同个体加以差异化引导和评价,在关注和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将自评—他评—互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二、情景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涉及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其中,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这里,我们对情景式教学设计的分析也是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

  (一)多元智能评价的内容

  多元智能评价观较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观,是一种更适合当前新课改要求的评价方式。它不仅考虑到了对教师教学效率的测评,同时也满足了当前学生平等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解决了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根本问题,而非“回答智力测验的能力”[1],这样就促进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次,在多元智能化理论中,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智力构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人擅长的是逻辑思维能力,有的人在音乐方面智力较高,也有的人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拥有较高的智力等等。这些说明了人的智力结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着多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此外,加德纳认为智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等级区别的,而且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比其他智能显得更重要[2]。因此,我们应该认同一个观点,即“人人都能够取得成功”。

  (二)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

  首先,多元智能评价最明显的特点是多元化。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学习内容评价的多元化,二是学习效果评价的多元化。在学习内容多元化方面,相比较传统的固定课程,多元智能评价强调视觉空间、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八种智能的全面展示,发展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智能。从评价方式方面来看,不同于考试的单一形式,这一评价更加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所具有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多元智能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可以学生自评,可以教师评,可以学生互评。这样便可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一个人的素质学习与课本学习的结果。其次,多元智能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这一评价方式不同于死板的纸笔考试形式,该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动态的、持续渐进的评价。最后,学习效果的诊断性。有别于传统教育考评注重成绩提升的评价,多元智能评价更为侧重诊断的是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一评价方式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业进展、学习态度、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对症下药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引导其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就避免了由考试成绩说了算,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和解决诸如‘完成了哪些学习任务’、‘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提高’之类”[3]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建立在多元智能评价理论上的情景式评价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状态,也能更为准确地评判学生当前学习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促进其全方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课改下情景式教学的设计

  在上文中我们对情景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多元智能评价理论进行了回顾和阐述。通过了解和认识多元智能评价观的内涵和特征我们可以看到,情景式教学设计方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教学目的、授课情景、教育方式,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于情景式评价的过程当中,并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在整个情景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的决定了情景设计及所使用的评价方法,其中授课情境和教育方法相互依赖,共同决定了情景式教学的结果。每个因素之间都是息息相关、共同制约的,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要注重每一环节的独立性和完全性,并与下一环节有效对接,这样一来,整个多元智能发展过程就呈现出动态性、多元化的状态。

  (一)教学目的:重视学生的个体成长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情景式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阶段、学习瓶颈等问题有较好的把握,从而减少“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既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即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也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健康心态等,有助于实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根本目标。

  (二)授课情景:以“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思路下,我们在促进学生理解成长、发展等重要概念时,利用了“蚕的生长过程”这一评价情景。我们知道蚕的成长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孵化阶段。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就不明显了。第二个阶段,成长阶段。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便开始脱皮。蚕脱皮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不吃也不动,处于休眠状态。第三个阶段,成熟阶段。经过一次脱皮后的蚕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后才开始吐丝结茧。第四个阶段,结茧阶段。五岁的幼虫需两天两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第五个阶段,化蝶阶段。约十天后,蚕蛹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三)评价方法:以自我成长作为情景感化

  在讲这一问题时,我结合主题班会和课堂教学,给学生讲解我刚当班主任时的情景。我告诉他们我当时就如同蚁蚕,对这个世界非常陌生,不知如何生存,四处碰壁:学生顽皮捣蛋,不听话,不服管教;少数家长嫌老师太年轻,还有同事(也是学生家长)联合其他家长联名提出不让我当班主任;有的家长由于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太差而留级就怪罪于老师;当时的领导也为此头痛,指责我,说我太温柔,不厉害,说话声音小,光说服教育没有用,鼓励我大胆管理。然后,我就结合蚕的成长阶段告诉学生,我一方面学习班主任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虚心向老班主任请教,另外,还与家长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就如同蚕蛹不断吸收营养、不断蜕皮,我快速成长。过了几年,我在管理学生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给学生好心,不给学生好脸”。学生被严厉管教得听话了,顽皮的学生也能被严厉地管治住。但学生怕我,与我不够亲近,有“谈师色变”的现象。家长比较满意,因为孩子在学校安全,有良好的习惯,成绩也不错;学校领导满意,因为没有大事发生,没有学生逃课的,没有家长告状的。其实我很讨厌那时的自己,不愿与学生见面,因为一见学生就不由自己地板起脸,给学生一副威严的样子,生怕学生不听话。最后,我就结合蚕的成熟、结茧以及化蝶,给学生讲解,应该给学生“爱”,只有爱才能既让学生既听话,又让学生与老师亲近。再加上多次与家长沟通,我发现对现在的孩子以理服人会更好。于是,我就试着给学生母亲般的温暖,多与他们交流,多关心他们,多讲道理。学生慢慢变得听话了。班级氛围变得更和谐、更团结,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也都很大,更有上进心和维护班级荣誉的责任心。时间一长,有几个学生主动站出来管理班上的卫生、纪律、开关灯、开关门窗。这时的我如同破茧而出的蚕蛾,华丽变身。学生喜欢我,每逢教师节,就有不少学生送贺卡、送祝福。他们与我见面很是亲切,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拥抱我。现在我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一下课就围着我,又是说笑,又是拥抱,我真是感觉很幸福。家长也很满意,说我的方法好、有耐心、有爱心,孩子很喜欢。这种方式较好地带动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也带动了我个人的发展。

  四、小结

  情景式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调节和评价作用,作为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这一方式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方式。借鉴多元智能评价理论,教师应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准的评价观。情景式教学在实际教育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改善较为单调、沉闷的说教式传统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兴趣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在学习管理方面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特征,了解学生的差异,建立科学恰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引导者和辅助者;另一方面要多与家长沟通,征求家长意见,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李玉华;林崇德;教师教育研究2006-05-15

  2、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探究马云鹏;解书;赵冬臣;李业平;高等教育研究2008-04-3054

电大毕业论文小学教育相关文章:

1.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电大机械毕业论文

3.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电大本科论文范文

5.13春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6.2015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125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