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对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选择最佳路径,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人才,最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一

  《 高中教育中种类指导和分层推进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从初中升入高中时,学生的能力已经出现了差距.如果统一的按照一种能力水平去教学,去评价学生,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能力基础稍差的,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能力基础较强的学生接受比较快,感觉又太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这样一来,会形成基础好的学生能力提不上去,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会越来越没有信心.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两级分化非常严重.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个大转变,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

  一、学生要分层

  要想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非常了解,这样才能准确分组.可以通过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分组,这里三组或四组较好,组别过多不好进行调度,组别过少又不能体现分组的意义,所以要适中.当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寒,在这方面得让学生感觉是为了他们学习成绩好,千万不能刺激到学生,对心理上有想法的学生要多说教,也可以做出微调.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了解差异,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学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好)、B(中)、C(滞后)3个层次,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可在这部分知识上超出课本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二、授课要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在提问过程当中要有层次、有针对的进行提问,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备课要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组别不同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目标明确,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

  四、作业要分层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难度和量上要有所不同,不能一个模式,更不能学生做不了就鄙视、打击学生,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的组别进行调整,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

  五、辅导要分层

  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是听了就懂,懂了就会,会了就对,所以课下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可以让学生成绩好的辅导成绩差的,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到竞争意识,又能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好方法,以此来提高各层次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教师自己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检测和帮扶,让学生感到危机和负担.分层测验。

  六、测试要分层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可以采用试题分类的试卷,供学生自己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若能做出更高层次的题目,则就是一种突破,要好好表扬其进步.

  七、评价要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A层次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B、C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个大转变,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不解决,活动类课程就不能正常组织,“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分层次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从最关键的环节上,解决“教育目标的短视性”、“教育对象的局限性”和“教育内容的片面性”,是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二

  《 高中教育教学规划意见 》

  随着新一轮经济的到来,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实际,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社会成为我们最迫切的任务。近年来,县政府提出“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宏伟构思,县教育局也要求我们打破常规,走在前列,成为 教育第三极和 市窗口学校,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为此,我校制订《 高级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规划》。

  第一部分历史和现状

  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从整体优化办学水平,提升办学档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成为更高层次的优质资源的要求出发,我们清醒地看到,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育水平、学生素质、师资培养、教育科研、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经费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如何解决目前的困难,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都有待加大探索力度。

  第二部分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一、办学目标

  确立“民主和谐,创造适合师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办学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成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南知名”的示范性重点高中。

  1.“民主和谐,创造适合师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的理念理解为:

  (1)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互动、活泼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新型、透明的管理方式,使师生、学校处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之中。

  (2)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人格的全面进步,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关注教师的进步,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2.近期办学目标——“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南知名学校”

  (1)在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的基础上,学校再用3-5年左右时间成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2)学校要在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组织管理、师资水平、教育科研示范作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六方面全面达到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的要求。

  (3)在管理模式、教育设施、师资(队伍)素养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在浙南地区有较大影响,成为市内名校,在全省处在领先位置并有一定知名度。

  二、育人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秩序、友善、智慧的有个性的学生群体。

  1.思想道德素养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民族自尊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环保意识,有较强的现代公民道德意识。

  2.文化科学素养

  (1)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人文知识面较宽,有较强的阅读、表达和分析能力,有较丰富的历史、现代、国际知识,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2)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和现代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具有科学态度,形成科学信念和科学习惯,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3)具有初步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学生要人人学会上网,会做主页,会初步编制计算机程序。

  (4)具有一定的外语素养:具有较好的英语文化知识和听说读写水平,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

  3.社会实践能力素养

  (1)具有较强劳动观念,自觉的劳动习惯和基本的劳动技能,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

  (2)具有独立生存、生活能力,善于合作和组织各类实践活动。

  4.身体心理素质

  (1)具有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学会各种体育技术,能掌握常见的预防和简单治疗知识,学生体能达到基本指标要求。

  (2)具有健康的心理,善于自我调节,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有较强的意志力与适应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人文艺术素质

  (1)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知识,培养学生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专项特长。

  (2)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具有一定的歌唱水平和其他艺术表现能力。

  第三部分实施策略

  一、形成校园文化特色,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一)物质文化建设

  1.洁化:校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净土。

  2.绿化:规划先行,依规建设,具有一定的品位。

  3.美化:设置人文景点,拓展内涵,体现教育性。

  (二)制度文化建设

  1.健全管理体制:①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遵照“决策→实施→反馈→决策”循环原则施行学校管理;②加强党建工作,办好学生业余党校,建立各年级和学生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堡垒和模范作用;③强化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

  2.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学校切实可行、完备齐全的岗位责任制,定编、定岗、定员,进一步加大聘任力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修订规章制度,依规办事,按章处事,依法治校。走上制度治校的轨道。

  (三)精神文化建设

  进一步形成“友好善良、纯朴进取、勤奋智慧”的学校性格,为师生进步创造空间和条件。建设“团结、开拓”的领导作风,“敬业、民主”的教师教风,“刻苦、求真”的学生学风。

  二、优化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一)明确德育目标

  1.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使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2.落实中学德育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严守社会秩序的公民,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确定德育主要内容

  1.结合校史资源,进行爱校爱乡爱国教育。

  结合地域特色,以校史长廊、乡贤走廊为基地,发掘整理乡贤、校友、校史资料,重视发挥乡贤、校友的正面典型模范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自主参与、自我教育活动,进行基础道德教育。

  以学生自主参与和自我教育为主要方式,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要求进行品德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自理自立,增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提高学生整体的道德水准。

  3.通过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辅导课程建设,加强心理聊天室与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联系,提高心理咨询质量,引进和推广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课题研究成果,提高班主任对个别学生心理辅导的技巧,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抓好共青团组织、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在面上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三)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政治觉悟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2.分年级确立德育工作重点

  高一年级:军政一体化训练和习惯养成教育,做有良好习惯遵守秩序的人。

  高二年级:纪律和安全法制教育,做带头守法守纪的人。

  高三年级:理想和信念教育,做有远大抱负的人。

  3.加强学生会、团委工作

  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铸人格的教育体系。

  健全学生干部参加教代会和学校校务会议制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四)构建德育评价体系

  1.构建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评价结构。

  2.从校内到校外,从集体到个别,从学得到习得,对学生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评价。

  3.建立具体可行的学生道德品质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方法。

  三、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集中精力贯彻课程改革精神,领会实质,构建新的科学课程体系。

  1.开好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性学力,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打下基础。在压缩与精简必修课程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必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要加大英语和计算机学科的改革力度,逐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基本素养,缩短与城市学生的差距;在学科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重视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增加实验内容;重视语文阅读、作文训练,指导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树立大课程观,充分利用教材、音像资料、计算机教学软件、多媒体手段、网上信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2.开足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体现学科知识拓展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课程,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载体。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开设各种各样的拓展课程,形成涵盖科学、人文、技能、综合各方面的选修课程格局。

  3.开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体验,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要理清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鼓励发挥学生在选修型课程学习过程中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探索并制定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

  4.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继续围绕学校已经开展的省级课题人文教学研究,发挥教师潜力,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系列,建立有人文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

  (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要坚持改革之路,常改常新。

  1.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改革是在教育观念转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观念转变是教师教育行为转变的基础。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变单纯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学。

  2.优化教学过程

  进一步规范教学基本行为,改进教学基本环节。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备课、导入、板书、提问、课堂管理、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批改、课后辅导等教学基本功方面的要求。

  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教学贯彻“民主、和谐”的原则,创建“阳光课堂”,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倡启发式下的教法多样化,各学科努力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3.发挥教研组的“研究”功能

  教研组以“研”为核心,“研”的重心放在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艺术、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等方面。

  教研活动要采取“导师带教”、“观摩研讨”、“专题讨论”、“课题研究”“反复磨课”等方式进行,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4.整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备课,加大课堂教学的技术含量,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

  5.健全教学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是学校的主要激励手段,要继续构建科学、合理、全面、公正的评价机制。

  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既要做到重视知识测试,更要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把评价重点放在学生能力提高上,而不是单纯重视考试结果,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第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既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又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务处、年级组要认真深入分析好每次考试数据,使考试分析对教学起到引导促进作用。

  第三,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自评指教师的自我评价,让教师反思教学工作,了解教学得失。他评指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等,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

  评价教师教学得失。

  四、加强教育科研,实施“名师”工程

  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成长发展进步在相当程度上都寄托在教师的态度及其敬业精神上,建设一支“秩序、友善、睿智和个性张扬”的教师队伍,对学校进一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校本培训

  建立师资自培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与强校合作,探索新的包括专题培训、观摩研讨、专家点评、课题研究、学术沙龙等培训形式、逐步建立自培体系。培训内容着重落实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高层次学历培训等方面,使师资面向课堂教学,教师主动参与,达到“教、研、训”一体化的培训目的。

  (二)开展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在课堂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先行的作用。从我校现状来看,科研落后教研,落后于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科研工作,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科研的氛围,建立一支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相长的骨干队伍,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完成一系列能够推动学校科研进步的科研课题。

  (三)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培养一支乐于奉献、德才兼备、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长期的主要任务。学校坚持走“鼓励冒尖、允许平凡,营造有幸福感的氛围”的路子,使教师安心工作,快乐工作,有成就的工作。

  1.青年教师培养

  形成学校、教研组、指导教师三级培养网络、确立师德、教学、教育、科研四个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内容。培养一批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青年教师,建立培养帮教制度,继续实施青年教师一年适应教学,二年站稳讲台,三年初见成效,六年教学成功的一、二、三、六工程,使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教风,扎实的业务能力。

  2.重视教师的学习与反思,构建合作交流平台

  (1)重视教师的学习与反思:

  每位教师在学期开学前均需制订个人的学习与研究计划和发展目标,学习理论知识,写教后记,整理优秀教案,听课开课,参与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成为教师的常规项目,所有个人成果资料均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网,记入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学校将对此进行考核,作为对教师工作全面评价的依据。

  (2)同伴合作交流制度

  ①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协调教学进度,分析教材结构,明确重点难点,研究训练的质与量。

  ②教研组:教研组要重视课程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发校本课程,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教研组应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组织开展行动研究,每个教研组都应有自己的研究项目(课题)。教研组应重视课堂教学研究,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研组的历次活动均应有专门记录。教研组的工作情况应及时制成电子文本,供校园网交流,并列入教

  研组工作档案。

  (3)培养一批省、市知名的教师

  在建设优秀教师群体的基础上,培养若干名教育教学骨干,使他们成为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造就一批省、市知名的教师,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人文精神、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不断进取、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教师群体。力争在近5年内有10%的教师省、市知名,并逐年有所增加。

  五、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创建省一级重点中学和浙南知名学校,必须有相应的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一)通过学校管理改革落实规划

  学校坚持“民主和谐,创造适合人进步的教育”管理理念,坚持师生双向成才,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实行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管理。

  (二)增加投入,改善环境和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

  要合理调整学校支出结构,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人文环境。扩大绿地面积、增多人文景点,逐步体现学校环境的教育性。

  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规划期内要完善体育馆、图书馆、科艺馆等设施。图书馆要电脑化、网络化管理,改造学生阅览室的设施和布局,让学生在文化气息更显浓厚的环境中专心攻读。改造教师办公室,改善教师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建立学校网管中心,重新打造学校校园网,发挥现有硬件设备的教学效益。

  (三)加强后勤服务队伍建设

  重视后勤人员素质提高,重视后勤工作的有效性,做到服务育人,使后勤人员成为学校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科学决策、带好队伍、团结协作、敢于进取,使规划实现有领导保证。

  继续推行骨干治校原则,继续将教有所长的教师充实到班子中来,带动和激励教师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继续推行精简的原则,务求高效的工作效率,体现领导就是服务,切实为队伍建设、质量提高当好领头雁。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五到十五年内把我校打造成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南名校,是一项伟大、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团结进取,艰苦奋斗,为建设一流学校而努力!为培养一流人才而努力!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三

  《 深究高中教育质量的再审视 》

  摘要:高中教育质量绝对不能只有“升学率”,而是包含着学生素质、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化、物质资源和组织文化等多种因素及其发展潜能和发展程度的集合;高中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实现国家规定的高中培养目标;学校要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基础,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机制,逐步培育出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变革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教育 学校评价 教育质量 学校效能 自主变革

  一、问题的提出

  因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每一个人看待教育质量的标准和要求都不同,其结果随之也就存在差异。就同一所高中,不同的人对其教育质量的评价甚至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站在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教育质量”可以说是一个“定义最差”的概念。另一方面,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可依。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但是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实践导致了各类问题,使人们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办学质量提出质疑。教育质量问题开始进入社会各界的关注视点,并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2007年11月国家正式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成立大会上,周济部长指出:“要通过监测,全面准确把握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规律、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管理的规律,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对高中教育质量的评价,逻辑上讲,评价主体可分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由家长构成的社会、学术团体(或中介机构)、学生(作为受益者)以及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性评价,强调教育要为国家未来发展服务,强调学校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以及学校是否能培养合格的国家需要的人才,注重整体的、长远的利益,是一种较为宏观的评价;学术团体的评价,注重理论及其体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常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是一种说服力较弱的评价;学生理应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主体,是最有发言权的,是一种最为真实的评价,但往往比较肤浅也比较片面;学校的自我评价,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对学校的发展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在我国目前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现实中,缺乏学术团体或中介机构的评价,学生也很少成为评价的主体,行政性评价表面上处于主导地位,实际上是社会性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社会性评价与行政性评价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冲突,这种冲突已经导致学校处于两难境地,结果出现了“学校究竟听谁的”的僵局。因此,学校作为自身变革和发展的主体,要在整合行政性评价与社会性评价之间平衡的基础上,确立一种自己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

  二、树立“整体动态”的全面教育质量观

  1、学生素质及其发展潜能和程度;就学生素质的内涵,国家提出了具体的高中培养目标,这是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基准。学生的考试成绩只代表着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绝不是全部,比如考试考不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也考不出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特征。所以我们这里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性、基础性、和谐性和潜在性。身体不健康、心理不正常、道德低下、自私自利、高分低能等这样的学生都不符合国家的基本要求。另外,教育质量的高低,一定还要看学生的进步程度和未来的发展潜能。毕业时学生水平相差无几的两所学校,由于入学时水平相差很多,这两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不同的,尤其要看这两所学校学生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造精神等相关的发展潜能。

  2、课程教学及其发展程度;课程及其结构是决定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学校课程体系的标准不外乎就是合目的性、针对性、均衡性、弹性、实效性、发展性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学校课程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确保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格;另一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足够的空间。课程能否对学生产生影响、怎样产生影响、产生多大的影响又取决于教学。对教学的要求,应该包括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适切性、形式的多样性、师生的交互性、过程的生成性、课堂的生态性以及生命性。

  3、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潜能和程度;教师专业水平是决定教学成效和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一所学校的教师专业水平低下,肯定不可以说这所学校有很高的教育质量,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必将成为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教师专业一般要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理念、专业精神、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等诸多方面,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得益彰。比如一个教学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如果他的师德很差,或者缺乏专业精神,他都不会受学生欢迎,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显然,在不同的学校里,教师接受不同的培训和教育,自身发展的程度也不同。教师专业化应着眼于教师自我更新、自主建构、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4、物质资源及其发展程度;这主要是指课程和教学中需要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图书和相关的信息资源,以及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专用教室等,这也将成为教育质量的组成部分。学校每年应划拨一定比例的发展资金,添置物质资源,充实信息资源,并合理配置,不断地提升硬件建设水准,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学生不断增长的发展需要。

  5、组织文化及其发展潜能和程度;这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显而易见,一所学校连校风、学风、教风都不好,能说这所学校有较高的教育质量吗?学校组织文化,不仅包括办学理念、价值取向、教育思想、管理观念,也包括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物质环境;常常表现为课程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文化有低级与高级、肤浅与深刻、弱与强、小与大之分,是一个不断提炼、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有关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高中教育教学论文

2.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3.有关高中德育论文范文

4.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

5.高中教师教育论文

6.浅谈高中生生命教育论文

7.高中生养成教育论文

8.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162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