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是近年来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一:管窥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一、高等教育实现多样化办学的价值分析
(一)学生个人发展多样化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还必须适应高校毕业生培养方式、个人发展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各种需要的人才,在实现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又要求人才能够通过参与社会建设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在参与社会建设过程中,必然按照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以及自身潜力等各种因素,综合自己的优缺点选择有利于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道路,所以,学生个人发展多样化,必然要求高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求职的需要。对此,高校应该想学生之所想,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多样化发展,为学生提供细致、周到和全面的个性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服务。
(二)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已经从精英化教育发展成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扩招之后,高考录取比例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能够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高校学生数量猛增,办学规模快速扩张。相应地,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高校的人力资本投入、基础设施投入,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的民众投入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更多的人树立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从学校毕业之后继续学习。在建设学习社会成为全球共性意识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其他国家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行有益的借鉴,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形式、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多元化、规格多样化、形式丰富化,有效促进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适应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二、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体现
(一)高校办学类型的多样化
自从我国高校扩招之后,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同时,办学类型也不断呈现出以往所没有出现过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地市级的高校崭露头角,高职院校更加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高校办学类型已经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特征,提升了高校办学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许多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甚至可以说,没有高校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二)高校办学层次的多样化
在高等教育不断得到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其大众化的过程有效促进了高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办学模式的层次化。学历教育囊括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等多种培养层次;在本科层次上,包括了研究性大学、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多种层次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军突起,更突出了高校人才培养上的多层次性,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三)高校办学特色的多样化
办学特色的多样化同样是办学多样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最近几年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活动评估中,许多高校对自己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并且发扬光大,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从而使其在教学和办学过程中和其他院校的办学特点区分开来,许多学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办学风格,有效促进了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此外,高校办学多样化还体现为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实现目标定位的多样化、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办学方式途径的多样化等。
三、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办学已经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需要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适应和促进。
(一)坚持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各类高校办学形式的科学指导,从而使各高校按照自身的职责、分工和特点,立足于自身的优势,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各种类型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避免不同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避免由于各学校之间的冲突而导致办学发展空间的压缩。但是,这并不是说高校之间不需要竞争,我们认为高校之间应该避免恶性竞争,提倡良性竞争,通过良性竞争促进高校的进步。
(二)坚持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分类指导
我国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高校教育评估工作,其功能作用得到了发挥,通过教育评估有效促进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积极评价。但是,也出现了质疑和批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评估工作的分类没有落实到细处、实处,对于门类、层次的划分过于粗略,没有充分考虑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包括没有充分考虑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历史、办学类别、办学性质等更为细致的特征,所以评估工作采用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评估标准体系,很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使评估工作的功能作用受到了限制。今后必须坚持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分类评估和指导,使评估的目的更明确,指导工作更为精细,效果更为明显,而不是以一个标尺衡量所有高校。
(三)引导高校以自身特点和优势构建科学的质量观
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只有依据高校分层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多样化的办学质量观,才能够顺利推动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坚持高校办学的科学质量观,首先是要坚持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从而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规格、层次、类型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其次,要高度重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将多样化的需求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要坚决破除那种认为高校教育发展多样化就是低标准化,高校扩招就得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的错误观点,牢固确立高校教育质量第一的意识,全面思考和把握高校办学的多样化特征,实现各类型高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再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目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滑坡的问题高度重视,规范行为,加强督导,实现高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二:中医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药理学教学
药理学是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学科,涉及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广泛知识。其药名、药物种类繁多,基本理论和知识繁杂而作用机制抽象。如何激发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笔者有如下体会。
1中医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1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成人教育学生来源多样,虽有部分学员曾接受过高等教育,表现为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高,自学能力较强,但大多数学员中专或中职学校毕业,知识水平有限、自学能力比较弱,而且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年龄、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也有很大差异,对药理学的学习,他们感觉难度很大。
1.2学习精力明显不足
由于成教学生半工半读,承受着学业、家庭和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学习时间和强度上难以保证,学习精力明显不如全日制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性比较强,容易从其自身的认识和工作经验出发,对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1]。这有利于理解掌握个别知识点,但也会造成知识结构的片面化,很难系统学好药理学课程。
1.3西医背景薄弱
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以学习中医学、中药学课程为主,辅以西医、西药课程的学习,课程设置以中医中药类学科课时多,西医课时少。学生对于属西医类课程的药理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其西医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不如西医院校好,给药理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药理学课程特点
2.1重点多、枯燥乏味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药理学具有抽象概念多、药名多、药物别名多、作用及其机制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等特点。但同时也有很强的系统性。其与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的多学科交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增加了掌握和记忆的难度。
2.2实验内容多
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理学研究方法特殊,实验性比较强。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药理学课程实验课比较欠缺,甚至有些院校没有安排实验课程。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依赖教师的示教操作,按照已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而这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3桥梁学科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之间的桥梁[2]。中医学和西医学作为2个不同的学术体系,前者侧重于阐述疾病的整体性,虽然副作用比较小,但是较笼统而不够精准。而后者则偏重局部分析,作用机制比较单一,尽管起效比较快,但毒副作用比较多。中西医结合互补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药理学作为其间的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在学好中医学的同时,也应该学好药理学,掌握现代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和发展。
3药理学教学对策
3.1比较教学法
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知识点繁多。即使是同一系统的药物也具有很多不同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针对药理学这些特点,采用比较教学法,在授课时列出提纲,启发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在学习同类药物时进行横向比较,在掌握该类药物共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药物特有的作用和规律[3];在学习具有相似作用的不同类药物时,对不同类药物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在掌握药物特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总结药物共有的作用特点和规律。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授课时要由浅入深。先讲每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讲授具有代表性的主药,然后通过列表、概括图等方法将同类其他药物同主药比较。比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要先讲此类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即对心血管的影响。然后依次讲授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作用于受体,可以加快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属于α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属于α、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属于β受体激动药。虽然药理作用都是对心血管有影响,但作用及作用机制不同。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α受体,收缩血管;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2受体,使血管扩张;肾上腺素可以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又可通过激动β2受体使血管舒张。如此使学生在比较中总结掌握重点、难点,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3.2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中,针对不同专题的药物特点及药理作用,进行专题讨论。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教师针对各个专业特点将药理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确定讨论内容。然后通过课堂上需要讨论专题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可在专题讨论后进行合适的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掌握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讨论式教学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布置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多是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概括和总结,由此因势利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专题讨论,锻炼学生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牢固,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创新实践教学
传统药理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针对药理学实验课内容比较多,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的特点,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观看实验课录像和虚拟实验,促进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教材及实验的局限性,使复杂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5],直观地揭示药物与机体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药物研发历史。传统的药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难接触到临床病例,无法进行实例操作。但成人院校部分学生有临床经验,可引用临床病例并进行讨论[6]。在临床病例讨论中更好地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用药联系起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促进临床思维的培养。在药理学教学课堂上引入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实践教学要紧跟临床研究的步伐,围绕着临床实践问题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
3.4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其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教学法。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精力明显不如全日制本科生,甚至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明显减少,大量的内容需要自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学能力[7]。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地提出关键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启发其思维,安排学生自学。结合难点内容的重点讲授,加深理解,增强记忆。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分析总结,更深入的了解药物作用的机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3.5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半工半读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是各种各样复杂的临床问题。而药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药理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会思考,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同学反映药理学药物名称、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繁多且易混淆。一番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之后,很快就忘记。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复习。PBL教学法调动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根据生活中遇到的药理学相关知识,主动提出问题,通过与同学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查找相关文献,并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复习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师,不能完全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讲授内容及学生层次的需要,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及创新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要以更好地满足中医药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需要为目标,培养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均具备的实用性高素质人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及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笔者通过几年的探索与改革,药理学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2.高职教育教学论文
4.职业教育论文
7.中国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