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这一综合复合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之间既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一:创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设想
摘要:现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存在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学科一体化不够、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立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的难点与特点,提出研究对象与主线、目的与任务、指导思想与方法,设计该学科的框架结构与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主线;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07—083—05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在国外,既未见有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与教材,也没有把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融合为一体的一门经济学学科。但国外对作为独立学科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把资源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开展较早,相关著作与教科书较多。在国内分别以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研究对象的书籍较多,把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多。但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少,作为教材的居多。但问题是,这些教材大多没有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看成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是把它视为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简单相加,在结构上表现为“三大板块”。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这种情况,既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来建设的思路不相适应,也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更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一致。
无论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看,还是从学科建设的需求看,现有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都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定位一直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如邬沧萍,穆光宗(2000)提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生态学、环境管理等诸多学科的一个综合。也有些学者认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属于经济学范畴,如张象枢(2001)、罗丽艳(2003)。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有其基本的落脚点和明确的研究方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应属于理论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因此,学科建设要突出理论经济学的特点。但现有著作大多没有很好反映学科的经济学属性,基础理论薄弱。具体表现为:一是大多数著作与文献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理论基础缺乏全面论证,使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不牢固,甚至一些教材没有独立的理论章节;二是大多数著作对技术性的、微观性的、专题性的论证比较多,而宏观性的、整体性的内容论证不够;三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以及经济学说史中人口生存与发展、生态经济思想等的深入分析和论证,甚至一些教科书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四是现有研究文献都是从狭义上理解资源、环境,没有把社会资源纳入资源的范畴,也没有把社会环境纳入环境的范畴;五是现有文献只是研究资源的利用、开发以及有效配置,对资源的培育与创造研究不够,甚至没有研究。实际上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资源的培育与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第二,学科一体化程度不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虽然涉及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内容,但它不是这三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必须有自己的关键范畴与主要内容,这些关键范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且是自成体系的。然而,大多数研究文献将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进行简单堆砌,板块化现象严重,对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不够。更使人不能理解的是,一些教材在体例上分为三部分,即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在总体上是三大板块,“只是对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而治之’的研究。并没有把三者统一到一个科学严谨的分析体系之内,由此成为学科发展的硬伤”。
第三,学科体系不完善。现有著作大多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主线、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不够,理论体系不完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与主线,是有明确的研究目的与任务的。但现实是理论体系不完善,各种版本的专著、教材内容相差很大。
二、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本来是不同于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一门独立学科,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内在联系的新兴学科,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的路径依赖性,在学科建设中人们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搞成了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简单相加。因此,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就是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属性,把它建设成为既融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一体,又区别于三者的一门独立学科,使它真正成为理论经济学中的新兴分支学科。在这里既要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建设中的难点,突出该学科的特点,又要为它进行定位,确立其研究对象与主线、明确目的与任务,设计框架结构与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所要解决的难点
第一,如何体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性质,突出经济学的特点。新的学科体系应当强化理论研究,专设理论章节,夯实学科基础,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学科。
第二,如何由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三大板块向一体化转变。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虽然要吸收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积极成果,但又不能把它视为三门学科的集合,只是探讨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认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的经济学,而不是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结合。因此,难点是要建立把人口、资源、环境融为一体的学科理论基础,使原来的三门学科统一在一条主线下。当前的迫切任务是撰写一本反映以人为本,资源环境既为人的发展服务,又保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权威性的经济学著作,确立新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框架结构。 第三,如何完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新的学科体系应当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主线、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确立研究任务,建立与完善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需要反映的特点
第一,明确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进行定位。一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它研究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人以及人的地位与作用,人的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人口的数量、规模与结构,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二是从学科属性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而且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学学科,在经济学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研究与涉及的问题是经济学学科的灵魂与本质。
第二,明显体现经济学的理论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因此,要加强学科的经济学理论性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要依托理论经济学的支持,把理论经济学作为它的发展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并不否定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存在,但它们是有明确分工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更多的是研究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更多地研究理论层面的问题。
第三,注重学科结构的一体化。在整体设计上彻底改变“三大板块结构”的局面,在经济学的框架内把人口、资源、环境统一起来;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框架内把生态经济学、气候经济学、灾害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注重学科的系统性。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应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的范式。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主线、目的、任务等,建立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第五,反映新变化扩充新内容。在学科建设中,根据新变化,要增加“以人为本”的相关内容;增加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灾害频发问题以及自然灾害与社会灾害的相关内容;增加生态产业、环境产业以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增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与经济学类中其它学科相互关系的内容;增加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灾害经济学、气候经济学之间内在联系的相关内容;等等。
(三)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定位
第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学。首先,人的良性(有效或优质)发展是本学科的目的,要通过对人口发展的研究,实现人的良性发展。其次,本学科以解决人类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环境配置与培育的协同效率为任务。在这里既要研究资源与环境的配置效率,也要研究资源与环境的培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所追求的不是一般效率,而是协同效率,即整体效率、合作效率等。
第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经济学类中各种学科的灵魂与本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与经济学类中其它学科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认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在经济学大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研究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的有效利用和培育的学科,它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与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其它经济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基础与核心,理论经济学的其它分支学科是从不同的侧面与角度去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而应用经济学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具体问题的。
(四)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的有效利用与培育,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主线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培育利用的协同效率为主线。具体包括:一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人口、资源、环境的整合配置(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与培育(在利用中创新培育新兴资源,改善环境);三是协同效率,即追求综合效率、长远效率、深层次效率。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以人为本条件下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本质与内在规律。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配置与培育的协同效率。
三、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生态经济思想以及人口理论为指导,以资源环境利用的协调效率为主线,坚持理论与实践、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把人口、资源和环境作为影响协同持续发展的三个有机变量整合起来进行考察与研究,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阐释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内在规律与有机联系。
(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方法
第一,突出系统性。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就是要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唯有引进系统论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该学科才具有生命力,也是避免其成为相关学科简单组合的唯一有效途径。本学科应以协同可持续发展与提高协同效率为主线,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通过一定的载体(产业)配置资源,并注意资源配置的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重点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紧密围绕以人为本,将人口经济理论、资源经济理论与环境经济理论统一起来,揭示其内在联系,实现协调发展。
第二,突出基于中国现实的案例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大多数教材都是翻译过来的,大多数以国外案例为主。因此,在本学科教材编写中力求以中国案例来说明,尤其要增加对现实问题的分析。
第三,突出“史—论—图”一体化的体例。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教材编写要突出学科特色,采取“史—论—图”一体化的方法。系统介绍学科及学科研究问题的演进,全面准确阐释学科基本理论;附加“专栏”、“相关链接”、“大事记”等形式,增加知识量和可读性。
四、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框架结构应分为六篇十八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篇为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定位与研究方法,论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的提出及意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等内容;第二章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论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主线、研究目的、研究任务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三章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理论的产生与演进,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发展思想(含人口理论)以及经济学说史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思想。
第二篇为以人为本发展的主体——人及其人口经济思想,包括四章内容。第四章为人本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论述人本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的异同;第五章为人口经济思想的演进,论述早期的人口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经济思想以及当代人口经济思想;第六章为人口经济的微观经济学解析,包括人口生育率的经济分析、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以及人口迁移的经济分析;第七章为人口经济的宏观经济学解析,包括宏观人口经济分析、人口分布与城市化、人口转变与人口老龄化。
第三篇为以人为本发展的载体——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培育,包括三章内容。第八章论述资源的概念、特点与类型,把资源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以及心态资源;第九章为资源的地位与作用,分别论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地位与作用;第十章为资源的分布、配置与培育,论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区域与行业分布、配置及培养等问题。
第四篇为以人为本发展的环境——环境的协调与培育,包括五章内容。第十一章为环境的概念、特点与类型,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第十二章为环境的地位与作用,论述人类发展(经济与社会)与环境,环境问题的经济与社会原因,中国环境与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第十三章为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论述环境价值论与经济评价、环境价值的评价方法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的设计等问题;第十四章为灾害经济学与防灾产业培育,论述灾害的类型及其社会经济特性,中国灾害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灾害风险最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防灾产业的培育等问题;第十五章为环境与环境产业的培育,论述环境与环境产业培育的意义,环境产业的构成与分类,环境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及环境产业培育的重点等问题。
第五篇为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包括三章内容。第十六章为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本质和内容,论述关于人类发展前景的不同观点,以及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本质和内容等问题;第十七章为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包括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等;第十八章为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包括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意义与基本思路,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比较),以及建立我国现阶段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设想等问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教学中采取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与主题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主题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 多媒体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我国在积极响应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于1998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增设的一个二级学科,隶属于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发展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建议。
由于创设时间较短,学科交叉较多,又是新兴交叉学科之一,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所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学科内容动态性、学术观点多样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特殊性,传统的以讲授理论为主或理论与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传统教学法与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互动教学法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其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参与、互相进步,实现共同目标的多向交流的教学方法。笔者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主题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是比较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1.主题讨论法
主题讨论法是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一定意义的教学内容主题的设计和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中运用主题讨论法,能够让学生与教师很好地互动起来,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方法是: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各章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章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要点,结合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提出一到两个讨论主题。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主题,课下充分收集资料,准备提纲和发言稿,课上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在讲授《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时, 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和“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影响”等讨论主题;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章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逆城市化现象”“如何评估环境价值”“探讨控制环境及污染的方法”等主题进行讨论。为了使讨论能够充分深入展开,避免流于宽泛,对每一个主题都细化为若干个具体问题。以“中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为例,首先课前将这一主题拆解为几个具体问题(或者说是几个讨论方向),如“为何中国经济未发达而人口先老龄化(未富而先老)”“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延迟退休的合理性”“人口红利期是否结束”“老龄产业的发展”“国外养老保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等,然后将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3~5人或5~8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问题准备讨论。要求同学们在收集公开材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到自己的家乡进行调研,收集一手材料通过梳理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观点或结论。课上讨论时,可以是小组成员自愿发言,也可以是小组选出代表发言,讨论中同学们可以对相同观点补充完善,也可以对不同观点反驳切磋,在同学们全部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继续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在主题讨论全部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3000~5000字论文或报告,文中标明小组成员各自负责的部分。教师据此考察同学们对理论知识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掌握程度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教学的效果。
运用主题讨论法教学,通过课前分组收集资料和课上集中讨论,有的放矢,紧密联系实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同学们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增加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和友情。同时,这一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训练,也有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广大同学写作毕业论文及今后从事实际工作也有意义。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法,主要是教师围绕所讲内容,采用典型案例,让学生以分组或个人的形式,通过课前预习准备,课上进行分析讨论,课下以报告、论文的形式总结。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经常与主题讨论法结合使用,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虽然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中人们往往将之与传统教学法的课堂举例说明相混同。实际上案例教学法与课堂举例说明是有根本区别的。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围绕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来实现对知识的传递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方式;而课堂举例说明是教师为了讲授清楚某一理论知识点,特别用某个案例来应证,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中,结合主题讨论法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要选择好典型案例,难点也在于案例选择上。与经济学核心课程相比,目前国内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材大都偏重概念和理论,案例偏少,一般一章仅有一到两个案例;而国外类似的教材案例较多,往往一小节就一到两个案例,但都是以英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的案例,与中国的社会实际有较大差异。这也增加了教师选择案例的难度。选择案例原则上应尽量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选取难易适中、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典型案例。如果案例太难,学生会因知识储备不足而一时难以进行分析研究,失去学习的兴趣,参与度低,讨论无法有效开展,教师也会陷入被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案例太简单,学生又会感觉太轻松,无须深入进行分析思考,也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精心选择国内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围绕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如选取的典型案例有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2009~2011年瘦肉精系列事件、2010年认识反式脂肪酸、2011年地沟油事件、2012年螺旋藻铅超标事件等。案例教学时,一般授课前一到两周发放相关案例,让学生提前阅读案例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信息,思考案例所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供大家课上讨论。授课时先给学生们展示相关案例内容及背景资料(图片、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就案例及所附问题进行讨论,对相关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个人、企业、政府和社会不同的层面和视角,探讨案例所反映的深层次社会现实问题及其发生的深刻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通过案例的学习讨论,一方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与理念得以在师生间顺利传递,并且得到同学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学生们思考分析研究具体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二 多媒体教学法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中的的应用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好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及体语等),更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仍有一定偏差。一方面,有人认为只要使用多媒体授课,效果一定比传统授课方式好;另一方面,有人则认为多媒体授课只能使教师和学生更懒惰,课堂授课质量更差。实际上,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多媒体既可以生动地表达出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关系,更好地呈现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整体性,而板书却难以实现这一点;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节约板书的时间,有利于教师将收集的大量关于本专业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从而使得教师在单位时间内能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信息接收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应用的度(即要合理应用)和掌握好应用的方法(即要科学应用)。教学中,过度应用多媒体容易导致教师对多媒体的依赖,在其头脑中缺乏完整清晰的理论知识体系,这样一旦发生诸如停电、电脑死机等意外情况,授课就大受影响;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比较大,如果快速连续播放幻灯片,就会使学生或忙于记笔记而疏予听课,或注意了听课而忽略笔记,常常顾此失彼,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方法理想。因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备课,对所讲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要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清楚哪些内容适合传统方法,哪些内容更适于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合理结合起来。在具体使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幻灯片间的停顿,给学生思考、记录笔记的时间;而且要注意做到有主有次,确保学生把要点记下来,因为并不是每幅幻灯片都需要重点讲授;当然最好是课前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点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此外,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通过语言、数据、图片,以及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带来生动多样的信息。如笔者在讲环境问题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扩大、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和工业垃圾成灾等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深刻感受到环境破坏的危害性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可以节约板书时间,传递更多的知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 结束语
概言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新兴学科,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很好地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采取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与主题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瑞玲.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
[2]张伟丽.运用主题讨论法创新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J].当代经济,2011(7)
[3]郑凌燕.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西方经济学教学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2)
有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相关文章:
5.关于经济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