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
工程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
工程经济学作为经济与工程交叉学科,它是以研究和探索工程技术活动经济效果为主要研究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一:《试谈建筑工程经济的理性思考》
一、前言
建筑工程经济是建筑工程学与经济学互相交融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目标在于最大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在实践活动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事实上,尽管我国的建筑市场随着国家发展、需求增大而迅猛发展,但是对于相关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理论,国内对其研究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如何平衡应用施工技与投资的金额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最小的消耗得到最大的收益,如何在投入、工期与质量之间达到三方最优都成为了我国建筑工程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当下我国的建筑市场需要一场关于建筑工程经济的理论变革,以此解决当前我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些普遍问题。
二、对建筑业在传统基础上的改革发展的理性思考
与其他行业不同,我国对建筑业的定义相对广泛。在我国,通常将以工程建设为主(铁路、公路、房屋等)的土木工程类,以大型设施的配套建设为主(电力、给水、供热等)的线路、管道、设备类以及以建筑物装修、装饰等活动相关的施工类合并成为建筑类。因此,对于建筑业而言,一个建筑工程是从设计到建设再到完善的系统工程,而并非是单单某一个子类。这样的定义也决定了在我国建筑业是与设计单位、中介组织、建材、设备供应、以及教育科研息息相关的产业门类。正是因为在我国建筑业涉及面的广泛,对于具体的建筑管理而言,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通常而言,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管理是相对困难的。因此,对于建筑业系统范围的界定,国内一直存在者“大建筑业”与“小建筑业”的争议分歧。争议与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要将涉及建筑相关的勘察、设计、咨询单位以及部分专业工程纳入建筑业的范畴之内。对此,我们可以参照《建筑经济》中的相关定义。该册中指出,建筑业是包含从事建筑产品生产、维修和管理机构与有关教学、科研、咨询等项目的综合学科,是大建筑业中所指的定义。
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更加认同“大建筑业”的概念。事实上,随着建筑业本身系统的不断扩大,它与其他行业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并且建筑业与其他行业还呈现出系统集成的趋势。甚至在部分国家,政府已经组建了全新的用于管理建筑业与其他行业交融而成的管理机构。例如德国近几年组建的“交通、建筑与住宅部”,英国组建的“环境、建筑与区域部”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发达的国家“小建筑业”的概念在被逐渐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适应建筑业发展的“大建筑业”体系。可以说,“大建筑业”是综合了现代工程科技的集中体现,是建筑业改革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于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业能够成为经济支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①建筑业是独立的物资生产部门,为我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的固定资产。②建筑业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③发展建筑业就等于在无形中发展了重工业和其他相应工业。④在我国当前阶段,建筑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⑤我国许多大型的建筑企业承包了国际工程项目,无形中带动了我国的综合性输出。⑥建筑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建筑业的发展状况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综上,建筑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在无形中改变了我国的城乡结构,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筑业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事实上,尽管一直以来人们对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但是在具体怎么变革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信息喷涌而出使得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分歧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导向却不能及时的给人们以明晰的答案,另一方面现行的建筑业管理体制复杂,部门之间利益纠葛,企业之间竞争等局面使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举步维艰。在通过对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分析之后,结合当前国内形势以及未来建筑业改革出现的部分趋势,我们认为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把握几个要点。
1.归口管理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在成分上有省、部属,地(市)属,县属之分。行政隶属关系的互不相同造成了对建筑企业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不同属别的建筑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在管理职能上,建设主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以及专业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由此,在审批权、收费权、发证权上各部门互相争夺。整个建筑行业虽然貌似稳定和谐,然而内部却十分混乱。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保护主义横行,对市场规律完全忽略,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市场迟迟不能建立。因此,想要对建筑业进行大改革,归口管理是第一项要进行的任务。只有加强了行业的归口管理,我们的建筑企业和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才能明确,业务活动才能更加专业。例如我们可以将工程资质的审查,招投标项目等方向性问题要归口与建设主管部门。
2.对建筑企业进行整合,优化现有结构
事实上,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有80年代不足一千万人已经发展到如今三千五百多万人。从整体上,我国的建筑行业一方面出现了总量大,产能剩,利润少,竞争大等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行业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建筑企业发展稳定程度缺乏等情况。对此,我们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建筑企业进行整合,通过调控企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合并改组企业,形成综合能力足够强大的建筑企业以改变当前建筑大而不精的现象。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通过三级结构对现有行业进行改变。第一级别是总承包级别,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及承包事务;第二级是业务分包级别,负责项目具体的筹建等事务;第三级别是劳务输出级别,负责工程施工等现场问题。
3.加强市场及投资的管理
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不仅方便了建筑业的宏观调控以及监管,还将市场上活跃的各类经济成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计划性强于市场性,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干涉过多,以至于建筑市场尚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同样的对于建筑工程的投资而言,由于当前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多大型项目是由政府投资和集体投资的。对于此类工程投资而言,公益效益和工程质量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当前对投资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建筑行业中的非私人投资往往出现浪费等现象。因此要想规范建筑业的发展,当前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建筑业的市场以及投资管理。通过建立完善健康的市场机制以及严密的投资管理,建筑业会逐渐从混乱的现状中走出[1]。
三、持续加强对建筑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以促进行业发展
对于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而言,急缺的并不是相关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大牛,而是构建现代“大建筑业”的先进理论。建筑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重要学科,也是指导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建筑行业的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发展始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就出版了以建筑工程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刊物《苏联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此基础上,我国也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创建《建筑工程经济学》刊物。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我国起步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国政政治环境的问题,并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建筑工程经济学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成立了建筑工程经济学术委员会,专门从事对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对现实建筑经济问题开展各类学术探究。也是在此阶段,《建筑经济》等相关专业刊物得以诞生。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比国外的相关研究,我国建筑经济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可以说,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当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日渐壮大,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发展成熟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如何发展我国觉得建筑工程经济学,我们认为,发展中国的建筑工程经济学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加强与国际建筑工程经济学学科之间的甲流,融合发展出真正适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建筑工程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与再学习,激发出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在建筑生产领域的强大生命力。也只有这样,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才能一如既往的繁荣下去,才能真正利于国计民生,才能真正发挥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
四、结语
我国建筑业尚处于大发展时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繁荣而蒙蔽了眼睛。我们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与实际生产实践的脱节,也应当看到未来建筑行业大发展对建筑工程经济学理论的巨大需求。对此,我们切实把握机遇,真正地将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经济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以应对未来我国建筑业的辉煌发展。
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二:《浅论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
摘要: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工程经济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理论对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经济 教学模式 实践 案例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该学科从经济角度对土木工程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择优,是土木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与学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及教学过程的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形成应体现其学科特点和工程实践需求。
1教学模式建设要点
1.1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互动
学生虽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但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受教育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克服“教”的主观片面性,做到以“学”为主,教学相长。根据学生个人能力鼓励学生按自己的个性发挥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才能把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统一于教学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要以有效的课堂控制为基础。首先,实行加分扣分制相结合,对于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解答问题、发表创新观点等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加分;对于随机提问回答不理想或综合表现差的学生酌情扣分。有利于调动课堂紧张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动性。其次,分组竞争。可按照性别、班别分组,也可直接利用学习兴趣小组,回答问题时可由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讲述本组观点,也可由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发言。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心理,激发学习热情,随机指定可避免个别小组成员的依赖心理,最终推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分组学习的优势在于:交流讨论可以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真理越辩越明,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争辩可以促进对重难点的理解,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再次,注重“课堂实验”与“社会实验室”相结合。比如项目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工程经济学教学为例,授课教师每10分钟左右就课程的案例分析和相关理论的内容提问,从而使知识点分解、灵活。通过引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缺陷以拓展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课大多以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工程经济教学切忌简单强硬的教学模式。首先,明确学好本课程的现实意义,并根据工程实践应用和研究生、全国注册考试等提高学生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将知识点讲授与实践应用结合的同时还应引入新知识。一方面,工程经济与工程实际和个人生活的结合点较多,在教学中应恰当引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将难以理解的知识迅速结合实际加以掌握。如在讲解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时,引入授课当年的银行存、贷款利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引入相关的全国注册考试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工程经济方案分析教学中,将保险与银行存款加以对比分析可使学生在计算与对比分析中加深记忆,同时可补充保险等有关知识。在工程招投标讲解中,应结合注册考试引入工程实例,使学生在深入浅出中理解有关内容。
在工程合同和索赔讲解中,应引用实例讲解不完善或不合理的合同给当事人带来的不良后果及资金损失、施工过程中工程索赔的计算依据和技巧。另一方面,新知识的引入,有赖于工程案例及相关素材,教师应注意及时收集有关工程信息和资料。与课程教学有关的报纸、期刊等均应注意积累和摘记并及时更新。全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注册资格考试及工程经济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的出题思路和案例,也应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的素材。再次,系统性强是工程经济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各章节内容学习的层层递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中领悟到本学科的精髓,体会到本学科的趣味。
1.3更直接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看,工科学生不缺少专业知识。但从毕业生反馈信息看,学生“软”知识多,“硬”知识少;通用知识多,专门知识少。为此,应注重开设专业周进行课程设计。虽经济评价中某些参数和数据随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变动,但其评价方法和分析思路是有指导示范意义的。在学习案例时,应重点放在数据的取得和走向上,应对照规范化的表格弄清楚数据的来龙去脉,并能够根据表格计算相关的经济评价指标,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课程设计可以采用多个小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个综合案例进行分析。选择多个小案例相结合应注意知识点的分布应涵盖本学科重难点;综合案例的分析难度较大,在涵盖重难点的基础上还注重考查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如引用某化学纤维厂经济评价的案例,将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等有关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以便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 教师自身建设
专业课的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应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完善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为提高实践能力应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积极参加与本课程有关的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工程师等培训和学习,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和讲课素材,更深入系统地理解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3 教学手段改革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可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规范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使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生动。但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板书与电子课件相结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认知重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建构和转化知识。人本主义要求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除了课间交谈、课上交流,作业全批全改、划分等级,必要时增加评语,教师还可以通过每周下寝辅导等方式与学生加强沟通;学生可以通过qq、电话、邮件、问题卡与教师沟通。建构主义要求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环境,优化多媒体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上网学习,使学生主动实施学习计划来进行,同时建立各种自学过程的调控制度。如,建立网上与多媒体自学检查制度、建立自学笔记检查制度、建立自学信息反馈制度等加强对自学过程评价,使之充分理解教学意图,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武英杰.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2006,1.
[2]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2006,2.
[3]黄有亮,徐向阳等.工程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黄渝祥,邢爱芳.工程经济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5]谭家兵,林岚,刘星.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性课程同工作接轨的教学方法的研究.2002,1.
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工程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摘要: 文章结合工程经济课程特点和知识体系,就课程实践环节中存在的课时缩减、师资力量短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从重新合理分配实践环节、案例教学、软件应用以及引入答辩环节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实践环节;课程知识体系;案例教学;软件应用;答辩环节
1 工程经济学课程特点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术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科学;或者说是生产和生产力的节约学,是反映生产和生产力的经济;也可以说是对可能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及技术路线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是解决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的一门实用性科学,它的核心即是,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佳方案。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此处的“工程”是广义上的工程,它所指的范围包括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等方面,涵盖了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而形成的各学科。所以工程经济学是土建、水利、交通运输、能源动力、地矿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工与制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工科类高校都有开设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包括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复利计算为基础,讲述有关工程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经济分析和评价中采用的基本工具,现金流分析,贴现率与成本分析等。第二部分是经济分析和评价中采用的基本方法,介绍了工程经济基本要素、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和费用效益分析、设备更新分析方法等。第三部分通过进行产量盈亏平衡分析、决策的敏感性分析、投资风险分析来讨论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介绍决策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项目决策工程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培养具有从工程经济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2 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困境
2.1 课时缩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模式逐步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呈现复合式的发展趋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大学教育要求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计划中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化及人文与科学课程的渗透。在教学计划中除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环节课时外,开设不少的专业选修课,大量的面对全体学生的公共选修课,使专业课时缩减。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但没有缩减,反而增加,在专业课时缩减的情况下,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1]
2.2 理论课与实践环节分时段进行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包括了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与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结合大多数教学工作实际实施过程和经验来看可以将此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与理论教学过程密切相关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二与理论课相对独立的课程设计。
笔者学校的教学安排是参照了老高校的方式,一个学期的教学环节划分为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全部安排在实践环节,即本学期的理论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这样做就将同一门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了相对集中的理论学习环节和实践学习环节,这种安排既有它的优点,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点。
2.3 实践环节课时少,学生人数多难以指导
虽然近年高考人数逐年下降,但是由于招生基数过大,高校扩招等的影响仍然存在,原本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在理论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合班授课等方式解决。在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过程中经常要求老师一对一地去指导学生,通过每个学生的实践过程去考察他们对这一课程的掌握情况,而现实情况只能是参照理论教学环节的做法,一个老师同时指导多个班的学生,这样做最大一个难题就是,老师很难了解到每个学生实践环节真实的学习情况。
2.4 成绩评定标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我国几十年的传统教育已经使学生们养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思维习惯,而且上大学之前的考试绝大多数都是答卷考试,进入大学校门后非答卷的考试屈指可数;根据卷面成绩决定是否及格的考试会让学生认真对待,因为差1分不够60就是不及格。而课程设计这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不及格,除了完全没做或抄袭,否则很难有充分理由不及格,也就是说只要学生稍微做做就能拿到成绩。以上原因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设计环节不够重视。
目前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给出成绩,虽然也参考了学生出勤及完成进度等因素,但这种考核方式更多地注重最后成果,教师精力不够缺乏对课程设计中间过程的监管,会引发抄袭现象或缺乏主动性等问题。[2] 3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3.1 结合课程知识体系,合理分配实践环节
结合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细讲与精讲相结合[3],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精选和提炼。所谓细讲即是对于基础理论和方法部分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做到详细讲述。细讲的内容结合老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课程考试的形式,能够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这一实践环节比较容易进行。对有些应用部分可以实施精讲,精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一定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做到简明、精确的讲授相关知识。在精讲时遵循“三讲三不讲”即使用到的新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应用中关键点、应用中的特殊要求要讲,已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技能技巧、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不讲的内容可采取课下自学、组织讨论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做到合理分配实践环节。
总结,与第一部分工程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形式主要是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第二、三部分经济分析和评价中采用的基本方法、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的课程应用部分,包括工程经济的初步分析能力、从工程经济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通过单个题目的练习来实现,它更多要求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案例的经济评价过程来实现,所以与这两部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形式是整周的课程设计。
3.2 案例教学,减少学生认知困难 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即以其特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解决实际项目的经济性问题为目的,应用性强。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比比皆是,课堂练习和习题中更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课程设计的题目,笔者认为是闭合性题目容易控制教学效果较好,可以是某项目经济评价,给出项目概况,包括产品方案、产能、产品价格、销售收入、项目总投资、资本金数量、流动资金贷款、员工人数、工资及福利等;市场研究,包括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利润率等;项目进度及寿命;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要求学生以此项目为背景完成三部分内容,一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投资现金流量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借款偿还计划及还本付息计划表;二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为融资前后分析,包括计算项目投资回收期、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项目内部收益率、项目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财务清偿能力指标的计算;三从不确定性角度对项目进行相关经济分析。
3.3 加强软件应用,提高学生实践环节效率
定量分析是工程经济学课程的一个基本要求,从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工程项目财务评价、费用效益分析到不确定性分析都涉及到公式运用和函数模型的数据计算。在掌握了相关原理和计算方法后,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进行大量枯燥但是要求精准的计算,Excel软件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Excel中提供了几百种预定义函数,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功能,在工程经济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Excel函数中“财务”函数的运用,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Excel中专业名词的含义,能够区分工程经济中的专业术语在Excel中的不同称呼,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工程经济中资金等值换算、经济评价的基本公式,以及相关指标函数式在Excel中的表达与计算;二是经济评价的计算和财务报表的实现,这一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对Excel表格行列等进行加减乘除、汇总等方面的运用;三是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将Excel函数与表格运用相结合,并能够将结果以图或表的形式进行直观反映。
在工程经济实践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的应用,既可以减少学生大量的计算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又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3.4 课程设计引入答辩环节,加强教师过程掌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课程设计一位老师同时指导多个班级的学生,不能了解到每个学生实践环节真实学习情况的难题,以及学生面对非答卷式考试不能认真对待所导致的缺乏主动性和抄袭现象的存在。可以在课程设计结束阶段引入答辩环节,并将此环节的表现情况作为课程设计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答辩可以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参加与否在课程设计总成绩上要有一定区别,首先从态度上将学生区分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答辩时一位老师面对一组(多位)学生,在设定的时间内通过两个环节对参加的学生进行考察,一是抢答,二是补充说明,基本保证一位同学一道题目。抢答环节由老师随机出题,然后由抢得题目的学生来回答,较难的题目对应着没有抢得的学生,轮空的学生进入补充说明环节,他可以就已经回答过的问题进行非重复性说明。对学生在实践环节学习情况的考察,可以通过以上两个环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熟练程度来进行。
通过答辩环节既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又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还可以把课程设计报告水平相近的学生,按答辩情况真正区别开,使学生不仅重视提交最终成果,更要重视真正掌握课程设计过程,加强了教师对实践环节过程的掌控,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广大,谢国豪,叶青.高师化学专业课时缩减情况下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2]张淙皎,李道西,郝秀平.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探讨[J].教师,2011(17).
[3]李美云,张明媚.提高《工程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9(7).
猜你喜欢:
4.工程经济类论文
5.工程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