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
国贸是属于经济学门类中经济与贸易专业类的一个专业。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篇1
基于武汉城市圈的《国际贸易实务》高职课程建设
武汉城市圈,又称为“8+1”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100公里的半径内的9个城市,包括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国土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3%,总人口3千多万,GDP占全省的63%,是湖北省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基本原理与知识的运用,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武汉地区一所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应该立足于武汉城市圈,利用其提供的资源,并为其培养国际贸易人才。
一、武汉城市圈的国际贸易状况
全省的对外贸易在前几年的快速增长过后,2012年有所放缓,但是外商投资仍然增速迅猛。全年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9.5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4.8%,其中:出口194.01亿美元,下降0.6%;进口125.59亿美元,下降10.6%。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71个。全年外商直接投资 56.66亿美元,增长21.7%。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完全统计武汉城市圈于2012年实现进口总额102.19亿美元,占全省的81.4%,出口总额 128.63亿美元,占全省的66.3%,实际利用外资51.63亿美元,占全省的91.1%。
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继续了一强八弱的格局,武汉市仍然在“8+1”城市圈乃至整个湖北省中占据绝对领先的地位。在持续了几年的快速增长以后,对外贸易已经由单纯的产品进出口向外商投资转型。而在各种出口的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了很大比重。2012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40.01亿美元,增长10.8%。这些数据在我们进行课程建设时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建设
教育部十六号文指出,高职教育应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中提到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从教学目标上来说,本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外贸业务员的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业务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安培工厂生产与跟单、委托办理运输、保险、商检、签证、报关、制单结汇、核销与退补税等。
首先,从校外实训基地的选取上,还是以武汉市的单位为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够用,实践过硬”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在校内进行了足够的实训以后,适当的参加校外实训基地的锻炼,能让学生真正零距离的与生产实践相衔接。作为城市圈内的高职院校,显然选取圈内的基地更加方便管理。然而由于武汉城市圈一强八弱的特点,虽然其它八个城市的发展同样迅速,但目前来说外贸规模仍然远不及武汉市,因此更好的实训基地仍然只能在武汉市内寻找。若干年后,当其它城市的规模能够与武汉市相当时,也将能够提供足够的实训机会,这需要高效的管理者有足够精准的前瞻性的眼光。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应该注重强调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特点。武汉市是一个高校林立的城市,因此高新技术产品也成为了它的一大出口来源。其中,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类产品占了主要部分。而企业类型则主要以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强调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这些企业所需要的外贸人才。有理由相信,在今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外贸进出口中都将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最后,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调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投资交融的趋势。在目前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外资政策和贸易政策必然会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外贸业务时,也不能够对投资政策和现状的发展视而不见。近几年来,在整个世界经济危机环境的影响下,加上国内人口红利的慢慢消失,直接的进出口贸易已经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而直接投资的增长则仍然保持了坚挺。这应该成为我们进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时不可回避的背景环境。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的外贸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由于2013年湖北省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而 2012年的数据又不完全,因此在分析数据时有些遗憾;在课程建设上,今后会进行一些教学实践,并收集实践的数据。这些都是接下来可以改进的地方。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篇2
我国外贸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反倾销作为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重要的非关税措施。入世后,我国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投诉最多的国家,尤其是浙江企业,成为遭受反倾销的重灾区。本文从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和原因入手,阐释了给遭受反倾销的出口企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面对国外反倾销必须采取的有效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反倾销,浙江,原因,对策研究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少数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之一。入世后,我过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投诉最多的国家。如何面对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国自1979年8月出口的糖精钢和闹钟首次被欧共体控告倾销以来,出口商品在国外便接二连三受到指控。目前,我国已经取代日本、韩国成为反倾销的重点对象,是国际上遭受反倾销投诉最多的国家。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WTO,反倾销这把中国企业、尤其是浙江企业头上的双刃剑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骇人威力。
1我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家,处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2000年我国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七位、进口总额居世界第八位。随着2001年12月10日中国成为WTO正式成员,我国的贸易伙伴将更多,必定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200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陆内地)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香港位居世界第三位.但在国际反倾销手段频繁使用的国际贸易大环境影响下,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倾销调查,自从79年6月欧盟对我国机械闹钟首例反倾销案调查以来,便不断遭受反倾销调查。毫无疑问,这种大规模且频繁的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严重法律障碍,而浙江成为遭受反倾销的重灾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权威人士曾做出估计,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造成我国每年平均损失800多亿人民币,并引发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相关企业员工下岗、引进外资工作的困难等等,有足够的情况或证据表明,这种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的严峻态势还将呈恶化之势。分析近二十几年来状况,表现为这样一些特点;国外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发案率呈上升趋势;反倾销所涉及的出口产品范围广;所征收的税率较高;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国家多等。这些都对中国出口产品不利,都说明中国出口产品被诉诸反倾销的形势非常严峻。
2中国、尤其是浙江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
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公布的2003年年度报告指出,虽然全球贸易有所恢复,但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而我国的浙江省,去年的出口产品遭遇了多起以反倾销和以技术、安全为借口的贸易壁垒,涉及金额十多亿美元,成为国内主要重灾区之一。
2002年2月,美国提起的中国轴承倾销案成为人世后的中国首起反倾销案,由于轴承的生产厂家基本上都在浙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涉及金额2亿美元;同年6月27日,距欧盟针对温州打火机而通过的CR法规不到两个月,他们又起诉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涉及的金额有5000万美元。无论是轴承、眼镜、纺织品,还是茶叶、小龙虾、蜂蜜等,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涉及了多个行业的浙江产品遭遇贸易壁垒就有十多起。浙江省负责对外经贸的宫员表示,这些遭遇贸易壁垒的产品都为小商品,区域性强,产业集中,优势非常明显。在全球经济发展迟缓,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的大背景下,出口活跃的浙江商品非常容易成为贸易壁垒的受害。
2.1国际化发展模式的特点是诱因之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有学者分析,这是温州发展模式已经扩展到了整个浙江省,形成了浙江模式,并且带动了蓬勃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的结果。实际上,由于曾有“乡镇企业看苏南,家庭企业看浙南”之说的经济发展模式,现今形成的浙江模式明显地展现的正是家庭企业或者说是个体私营经济所具有的活力。并且,面对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浙江模式凭借其特有的活力,发展而形成了某种“不出国门的国际化”。浙江小商品“走出去”的模式,是不仅企业不用出去,连人都不用出去,走出去的仅仅是产品。
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在中国摆摊设点,外国商人在中国采购,只要产品进入专业市场,就走向了世界。这种特殊的国际化形式使浙江模式更加突显了其集群化者的优势与特点,进一步发挥了其专业协作与分工和优势。但同时,其劣势显露了出来:如模式存在内在的分散因素,不易实施宏观调控,没有实际地“走出去”而易形成信息接收与反应上的误差等因素显现了出来。
浙江模式蕴含的某种完全根据国际市场需要量调整生产能力或水平的做法,使浙江小商品的生产及制造多多少少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要真正做到做好走出去,浙江模式还要依赖宏观调控与整体的良性运作。然而,正是因为这两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问题,最终使浙江模式因群体出口反应活跃与过于敏锐,而在出口上给国外造成了“倾销”的印象。
2.2政府对外协调能力需要加强
浙江目前遇到了众多的贸易壁垒,今后可能还会遇到更多的贸易壁垒。领导们开始意识到,最重要的是政府和企业应尽快了解和掌握世贸的游戏规则,参与全球化竞争。
而实际上除了了解世贸规则之外,政府的对外协调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就以倾销问题为例,反倾销措施协议制定了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不应仅仅依据进口商品构成倾销便对它们采取反倾销行动,而只有在经进口国的调查当局确定倾销的进口货造成如下影响时方可采用:
对国内工业造成损害或造成损害威胁。或实质上阻止某一进口国国内工业的建立。
从以上反倾销措施协议的一项制定原则和倾销的定义可以看出,政府在对外贸易协调上存在较大的协调空间。
参考文献
[1]对外经贸合作部人事教育劳动司.对外经贸理论与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谢健.温州模式再认识[J].浙江经济,2006(7)
[3]李锋,章仁俊.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遇警机制的缺陷[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3期
[4]崔砺金.浙江老板凡成皆苦出身[J].浙江经济,2006(4)
[5]吴少泓.浙江成为中国遭受反倾销重灾区[N].国际金融报.200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