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研究论文

茶文化研究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茶文化研究论文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受世人所欢迎。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茶文化研究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茶文化研究论文篇1

  国内茶文化发展旅游研究

  摘要:指出了茶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业新崛起的文化旅游项目,它既属于文化旅游,又属于观光旅游、民俗旅游,其以全新体验式旅游备受现代消费者群体推崇,既娱乐身心,又增长见识。结合茶文化旅游的定义,以具有“红茶皇后”之称的小产区・祥源祁门红茶为例,分析了祥源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发展中的不足,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对应发展策略。以期为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祁门红茶; 发展策略;祥源

  1 茶文化旅游定义

  茶文化旅游在业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专家学者们分别根据旅游、茶文化各自的特点做出了阐述。王京传认为: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以休闲和娱乐、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1]。孙艳红认为:茶文化旅游是以体察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茶道艺术为吸引物,以增长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茗观景为目地,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文化旅游[2]。姚国坤、高旭晖对茶文化旅游也有不同的认识:将茶文化相关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对其综合开发和全面开发形成新的旅游方式,通过观光、参与体验等游览方式,使游客获得知识的熏陶和内心的愉悦。

  2 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2.1 历史价值

  祥源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中国历史名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祁门红茶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一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祁红复兴计划》称:“吾国出口红茶声誉最大,价格独高除印度大吉岭所产,无与相颉颃者,举世红茶,唯此两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祁门红茶获得一等金质奖章。这一系列关于祁红荣誉和史料记载使祥源祁门红茶文化影响甚广,同时也为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

  2.2 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近年来,祥源祁门红茶产业迅速发展。至2014年,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分为历口茶园、金山茶园为主(图 1);年产干毛茶达6000多t,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茶园面积快速扩张的同时,茶叶产量、产值同步增长。自2005年以来举办了多届国际祁门红茶节,举行了大型文艺的演出,全方位展示了红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弘扬祁红文化,提升祁红品牌,促进祁门与世界的交流和合作。

  3 发展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3.1 推动祁门旅游发展,提升祁门知名度

  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祁门要发展旅游,应该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茶文化旅游集观光、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与当代旅游者追捧的旅游方式十分契合。同时开展祥源祁红茶旅游能够调整祁门旅游发展结构以及带动祁门县内其他景区的发展,进而推动祁门旅游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能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了解祁门,从而提升了祁门的知名度。

  3.2 增加茶叶销售,促进茶产业发展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旅游方式。它将茶叶的采摘、制作、饮用、销售等环节与旅游者的内在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茶文化旅游的开展使游客更直观地了解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游客对该品种茶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3]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使茶叶销售量增加,进而提高茶产业的收入,又能进一步促进整个茶产业的发展。

  3.3 带动祁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

  随祥源祁门红茶产业园开园,中国祁红博物馆开馆迎客,给当地茶农和连锁景点带来经济收益逐年增加,通过祥源祁红茶旅游的发展拉动祁门县交通、住宿、餐饮,商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由政府搭建平台,给企业和农民机遇,自发地投资建房,开办农家乐,推动一产变三产,带动农村经济效益的极大提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

  4.1 区位优势

  祥源茶祁门产业园位于皖浙赣三省交汇处的祁门县境内,距杭州、合肥、南京、南昌车程均在4 h左右,特别是高铁开通后,黄山至合肥1.5 h、至南昌2.5 h,至杭州3.5 h,交通便捷,除南昌、合肥外均为经济发达区域,拥挤的城市和膨胀的人口为外出旅游提供客源保障,为茶文化旅游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4.2 资源特色优势

  祥源祁门红茶,祥源祁门红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工艺等在国内众多的茶文化品牌中一枝独秀,并在巴拿马世博会获得金奖荣誉,祥源祁门红茶拥有1万亩的茶园基地,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第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祁红博物馆,目前亚洲最先进的现代化制茶工厂,都彰显祥源祁门红茶独特的文化元素。

  4.3 产业价值链优势

  近年来,随着红茶文化的2次发掘与传播,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体的特色旅游模式深受游客的青睐,并且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在皖南区域内有自己的其它文化类景区、酒店、营地、旅行社、商业等资源,可以形成互补和引流,易形成价值链和集群效益。

  4.4 政策优势

  为了促进祥源祁红茶旅的发展,祁门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制订完善区内茶文化旅游规划,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每年一度的国际祁红节,更是得到祁门县政府的重视,不仅邀请茶企业参加展销,而且还组织到祁门茶厂、茶园的旅游大巴,这些措施都对祥源祁红茶旅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 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5.1 区域旅游品牌竞争压力大   在整个皖南地区,旅游产品基本以黄山、西递、宏村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为主,只有在春季采茶时节,旅行社才会以此作为旅游产品投放市场,由于观光旅游为主,游览时间短,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发展刚刚起步,外界的知名度小,旅游市场尚未开拓,与之相对应的周边景区,知名度高,发展成熟,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所以竞争异常激烈,给景区的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5.2 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交通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进入性差是困扰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应高度重视区内、区外交通网络的建设;祥源祁门红茶文化产业园目前标识系统不完善,旅游人才奇缺,导游人员讲解不规范,厕所等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住宿设施资源目前主要以祥源祁门红茶周边宾馆和农家乐以及所在地祁门县城酒店为主,接待能力不足,缺乏服务意识,急需提档升级。

  5.3 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薄弱

  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目前开发利用的水平低,产品处于最低的观光层面,体验不足,附加产品开发不足,没有形成2次消费,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产业链有待完善,由于景区刚刚起步,没有门票收入,线上旅游互联网平台和线下旅行社推广的积极性不高。

  6 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6.1 突出“茶”旅特色,整合区内旅游资源

  祁门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发展旅游应突出“茶”为特色的旅游地形象,以“一圈两翼”(一圈:祥源祁门茶园以及祁红产业园;两翼:牯牛降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倒湖十八湾精品旅游区)为总体开发布局,以祥源茶园生态旅游区(金山茶园、沥口茶园)为主要依托开发,辅助开发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大洪古道历史文化区,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为主线的旅游产品;形成以茶文化旅游为主体,生态旅游为支撑,历史文化为底蕴、休闲农业、工业遗产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4]。

  6.2 开发“茶”旅产品,提高参与、体验性

  开展茶文化旅游要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旅游产品,如茶园生态观光游、制茶车间游、茶文化亲子体验游等。可针对小朋友推出以亲子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游览茶园,学习茶文化知识、茶艺、茶礼,向父母敬茶,并让小朋友到茶场亲身体验一片树叶变成茶汤的过程;对中老年游客,则应以养生度假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品味茶文化、内涵,体味茶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名茶和学习制作调制茶饮品。

  6.3 丰富“茶”旅线路,感受徽派文化

  开展茶旅专题线路游、生态文化线路游、徽文化线路游,传播祁红文化和徽文化,对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茶旅专题游以茶园观光―制茶车间―祁红博物馆―非遗展示为代表,生态文化游以区内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大洪古道遗址、古戏台为主线的2日游,同时与周边景区联动,开展跨区际旅游线路,包括黄山―西递宏村―祁红产业园为代表的特色旅游线路。

  6.4 多渠道营销,提升“茶”知名度

  在市场营销宣传上,通过集团旗下的地产、景区、酒店、茶叶、交建、旅行社等各种体系,深度挖掘优势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为祥源祁门红茶旅直接引流,引导整个旅游消费市场。同时,开展互联网线上旅游平台以及旅行社线下平台等多平台、全渠道进行市场宣传和门票销售,以门票为突破口,结合机票、酒店、租车、攻略等产品,主要为游客提供自驾、自助游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6):22~23.

  [2]孙艳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主体层次分析及开发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5(3):63~64.

  [3]沈 克.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以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5~126,130.

  [4]唐为亮. 祁门:发展红茶之旅 任重道远[J].凤凰安徽,2015,11.

  茶文化研究论文篇2

  中日茶文化比较研究

  摘 要: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受世人所欢迎。而中国作为茶产生的地方,被誉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日本虽为后起之秀,其茶道在世界茶的发展史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中日两国的茶文化有共性也有差异,中国的茶最初作为药材使用,后来被作为饮料,中国的茶文化博大而精深。日本的茶道自产生之时起就与禅宗等结合,属于日本上层社会,日本茶道专而深,却难博大。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饮料;比较研究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茶与咖啡、可可并列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受世人欢迎的健康饮料。茶自古就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的饮料之一。作为茶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与诗、禅等等文化现象相结合,自古就有“品茗赋诗”的高雅之趣。中国的茶文化外延丰富、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茶在产生之初作为一种药材被人们所使用,从唐代开始茶才被人们作为饮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将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的国家。在中国早期的文献都有相关的记载,如唐朝的《封氏闻见记》这篇中就有相关于茶文化的记载,文中这样写道“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篇文章对于茶文化的记载也是人们相关茶的最早的文献记载。“茶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社交活动,受到各界尤其是上流社会中文人学子的欢迎。从这一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开始发展和发扬。

  我国最早从先秦时代开始发现和利用茶,茶在当时被人们当作一种药材来使用。在秦代以后人们开始栽培茶树,从这时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的阶段了。但是这并没有非常广泛,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茶树的栽培当时仅在巴蜀地区发展,全国范围来看茶树的种植并不十分广泛。从这一时期以后,中国的茶树分布范围开始更加广泛,从巴蜀地区向东转移,规模开始变大。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茶叶开始进入商品化阶段,喝茶品茶的风俗开始在南方地区盛行,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中国的文人墨客对于茶的情节也越来越强,饮茶的风俗在社会上层阶级,高层人士中更加受到欢迎。中国悠久而深远的茶文化也是从这时开始孕育发展起来了。

  我们都知道,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繁荣,政治社会稳定,在历史上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也是因为如此,中国在唐朝时期被世界所认可,是世界上国力很强的国家。由于当时社会开放,中国人也走向了世界,所以到至今为止很多国家还将中国人成为唐人,很多外国人喜欢中国的唐装,国外有很多中国聚居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有人就是在唐朝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各行各业也都向前快速发展。茶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农业与手工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茶叶的生产与贸易的发展。随着唐朝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进入的发展最快最繁荣的阶段。唐朝时期的茶文化也就成为茶文化史上的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值得人们研究和品味。这种茶文化自从其起源时期开始就带着我们中国东方文化的特点,具有含蓄,诗性的特点。另外,关于茶文化的学术贡献来说,中国堪称茶文化的发源地也绝不夸张,茶文化的发源地实至名归。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就诞生于中国,中国唐朝人陆羽撰写了这本《茶经》。这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陆羽在书中介绍了很多关于茶叶知识,种茶、采茶、泡茶等等。而陆羽而创造的茶学、茶艺以及茶道思想对我国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茶文化和茶叶知识的基础。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于茶叶的技艺和思想影响深远,至今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他的茶道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茶文化,还远渡重洋传播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受到了世界各国茶学界的推崇,进而影响了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例如,美国人在其编著的《茶叶全书》中这样称赞陆羽的在茶学中的地位“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也是因为如此,陆羽也被后人尊称为“茶圣”,也有人称陆羽为“茶仙”或“茶神”等等。总之,后人对于陆羽的尊敬程度非常高,视其为茶文化的始祖。而其著作《茶经》的诞生也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的基本框架由此而建立起来。

  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非常频繁,日本派大量的留学生和僧人来到中国学习,他们也把中国的茶叶带回了日本,将饮茶的风俗习惯也带回了日本,茶文化开始传播,日本茶文化开始逐渐形成。自从留学生将茶带回日本以后,日本的贵族和高僧等人群饮茶和喜茶的风俗逐渐形成,这也就是日本茶文化的孕育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史书上记载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在这一时期,“斗茶”之风盛行,“茶会”、“茶宴”等饮茶形式已经非常普遍,市民茶文化开始兴起。

  明代在我国历史中也是重要的时期,这时我国的发展速度快,发展成就高。由于社会的发展为制茶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制茶工艺的快速发展。由于明代废弃了制茶工艺的一些弊端和旧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茶工艺的发展,也为茶文化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在清代时期进入闭关锁国的状态,经济发展变慢,这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与其时代相对应,制茶、烹茶等茶事又趋于繁琐,茶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大量的茶馆茶庄的出现又使得饮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进入近现代以后,茶亦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用茶来接待客人也是很多地方的待客之道。中国茶的种类多种多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采茶、制茶的技艺也越来越高。至此,中国的茶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化,有了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并向世界传播受到广泛的欢迎,与咖啡和可可并列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受到世人的认可,被誉为“茶的故乡”。

  二、日本茶道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805年日本人最澄将茶籽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茶开始传入日本,日本人从奈良时代开始有了饮茶品茶的风俗习惯。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在弘任六年日本天皇曾经在寺庙拜祭时用茶来供奉,可见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日本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有日本磋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人引领的,他们的喜好成为了茶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原因。这一时期的茶文化被后人成为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为“弘仁茶风”。从这以后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政治上的变革和历史上的其他的原因,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交流截然而止,中段了多年。

  在中国的南宋时代,日本一名叫荣西的僧人曾经来到中国的天台学习佛教文化,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一本关于茶叶专著《吃茶养生记》,而这本书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茶书,是日本茶文化中重要的文献。也是他将茶籽带回了日本,回国以后他开始在日本推广新的制茶工艺和饮茶的方法。这一时期饮茶的风气在上层社会开始普及,从此开始日本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改革,形成新的流派,“抹茶道”开始形成。

  经过明治维新的社会经济文化大改革之后,日本开始进入现代文明时期,日本的茶道也随着进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重新建交使两国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加深,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变快。而茶文化也随之进入频繁交流和发展的新阶段,开始了新时代的茶文化繁荣。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从这时开始日本的茶文化有了向中国的回传的现象。日本的茶道有许多流派,发展也是各自不同,有所差异。他们进入中国进行交流,带来了日本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碰撞。

  其中,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来到中国访问,当他们进行第一百次访问时,江泽民接见了千宗室,在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对千宗室的来访表示欢迎,对于中日茶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表示肯定和支持。

  三、中日茶文化之比较

  中国与日本同属于亚洲汉字文化圈,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风俗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因为民族和历史发展等原因也有很多差异。中国的茶文化与日本的茶道既有共性也有不同,这里我们对中日茶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1.中日茶文化虽然各所特色,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两国的茶文化都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而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修身养性等文化特点融入于饮茶、品茶的活动之中。中国人喜欢饮茶,品茶,而中国的文人墨客更是有品茗赋诗高雅乐趣。而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日本将制茶、泡茶的工艺研究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着茶文化的精深。

  中日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1.从茶文化的起源来说,中国的茶从药用、食用再到饮用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从物质领域到精神领域的变化。而茶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中国传入日本其发展模式是从精神起步的。因为从最初传入日本开始茶在高层人士中开始传播,自始至终都带有精神文化的气息。

  2.从两国茶文化的参与者讲,当茶初传到日本时只在上层社会之间盛行,这与贵族及僧侣热衷于欣赏唐物的风气是分不开的。在中国茶的栽培、销售、饮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茶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寻常事物,并不只规达官贵人所有,是普通民众的,是属于大众的文化。

  3.从民族性格来讲,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开朗友善,把茶文化越来越多的融入生活。而日本人生性严谨内敛,尊重传统,所以日本的茶道精神及茶道技艺秉承传统、流传至今。

  总的来说,具体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茶文化”在中国是由“茶之道”大全式的文化外延;在日本“茶道”,是以“茶之道”为载体而形成的单一文化现象。(2)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很早就有宗教介入茶文化,但未能形成专门化的宗教主题文化;在日本,由于茶与宗教同时传入,茶文化与宗教文化很快就合而为一,形成了专门的禅宗主题文化。(3)中国“茶文化”是普世文化――从一开始便自上而下地享受之;日本“茶道”是禅宗文化――只存在上层社会,古代与民众关系不大。(4)中国“茶文化”在早期即为中国精英文化之附庸;日本“茶道”始终为日本精英文化。(5)中国“茶文化”以其外延性,博大却难精深;而日本“茶道”以其内证性,虽精深却难博大。

  四、小结

  中日两国的茶文化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文化。通过对中日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考察以及他们之间的比较研究,我们对茶的历史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茶文化的比较研究,我们对于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也有了相应的了解,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中日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变化。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共同发展。(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昆宁.中国茶文化艺术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2] 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日]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日本的发展,日本.

2751680